从“道”、“四品”说起——同画家马西京先生一席谈
http://www.cflac.org.cn    2008-08-07    作者:大音    来源:中国艺术报

    谈画是个大课题,有时候真是说不清、道不明。正如“道”,许多人百思不得其解,有的却认为能用语言表达清楚的就不是永恒的“道”了。我同马西京先生谈画就从这儿谈起。

    马西京说,老子在《道德经》中关于“道”的论述已经够彰显了,只不过读的人不留意罢了。开篇第一章就谈:“道”非“常道”,是什么呢?第三十九章说:“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这里谈的“道”为“一”,《易》中谈的“一”为太极。《道德经》第一章中又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用符号表示,“无”即“0”,“有”即“一”,《易》中将“0”称为无极,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阴阳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即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讲的是,“无”是天地生成之始,“有”乃孕育万物之源。这里将“道”阐明得够清楚了。《道德经》第四十章谈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二章又谈到“有无相生”。第二十五章谈到“道”与人、天、地、自然的关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法”即取法之意。也就是说,画作要取法自然,有的人提出要“师法自然”,既然已“以自然为法”,又何“以自然为师”呢?所以说,有些口号是不能盲目提的。

    第三十九章第三段讲了“道”与“德”的关系。“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也就是要“以人为本”。最后指出,“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硌硌如石”。意思是,因此,不追求美玉的尊贵华丽,而却像磐石那样坚实、不张扬。职位、头衔不能给人以智慧,只能给人提供一个实践的机会。职位、头衔不是艺术价值的代名词,有时会成为束缚艺术发展的羁绊。

    让作品说话,让艺术生辉,让“道”得以恢弘、光大,步入“众妙之门”!

    至于“四品”之说,有人说只有“似又非似”才是佳作,还有人提出一些“似与非似”的理论,这在创作画的过程中以及评论画作的优劣中又该如何对待呢?

    对于画作,“似又非似”的提法并不错,只不过仅仅谈到问题的一个方面。造型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形象,不是照搬客观物象,而是有所概括、取舍、调节,以“不似之似”求得收到比生活更高的艺术效果,是很必要的。明沈颢在《画尘》中提出“似而不似,不似而似”,从两个方面谈到画境,是很透辟的。清石涛曾题诗云:“名山许游未许画,画必似之山必怪,变幻神奇懵懂间,不似似之当下拜。”黄宾虹说:“绝似物象者与绝不似物象者,皆欺世盗名之画,惟绝似又绝不似于物象者,此乃真画。”有自命不凡者熟谙狂草,当其一挥而就后,人们问写的是什么?他自己也不知道。画界信笔涂鸦者,既不讲求勾、破、皴、擦、点染,更不讲太干,则枯、涩、板、滞而少气韵,太湿,则浮烟涨墨而无纹理了。画的是什么?什么都不是。你说它是“能品”,无缘。作者自己嘴里不说,心里想至少也属于“神品”罢!至于有的画逼真,比照片还像,那你去拍照好了,手指一点,多省事。故,傅抱石曾列作画程序:不似(入手)—似(经过)—不似(最后)。虽然不成为一个模式,但很有借鉴价值。

    那么,马先生是如何看画的“四品”之说呢?

    “品”源于魏晋时期的人物品评,后移为评说中国画优劣并分列等级。首见南朝齐谢赫《古画品录》:“夫画品者,盖众画之优劣也。”在唐代朱景玄《唐朝名画录》的基础上,北宋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中重新为画“四品”编排序列:即逸、神、妙、能(又称“四格”)。每格均有释义:“画之逸格,最难其俦,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注:绝版,无可临仿,连作者自己也画不出来了),由于意表,故目之曰逸格尔。”“大凡画艺,应物象形,其天机迥高,思于神合,创意立体,妙合化权,非谓开厨已走,拔壁而飞,故目之曰神格尔。”“画之于人,各有本性(一作情),笔精墨妙,不知所然,若投刃于解牛,类运斤于斫鼻,自心付手,曲尽玄微,故目之曰妙格尔。”“画有性周动植,学侔天功,乃至结岳融川,潜鳞翔羽,形象生动者,故目之曰能格尔。”唐张怀瓘谈的易懂:“出于天成者为神品,意趣有余者为妙品,仅得形似者为能品。”至于逸品,较难把握。清恽寿平谈到:“天外之天,水中之水,笔中之笔,墨外之墨,非高人逸品,不能得之,不能知之(《南田画跋》)。”此可为列品者参照。对于信笔涂鸦,自诩为逸品者,李修易在《小蓬莱阁画鉴》中有这样的话:“逸格之目,亦从能品中脱胎,故笔简意赅,令观者兴趣深远,若别开一境界。近世之淡墨涂鸦者,辄以逸品自居,其自欺欺人乎?”

    我又问马先生,对画作“四品”,有什么看法呢?

    他说,还是范仲淹说得好:“前人之述备矣。”要我看,只能说,能品难作,妙品难得,神品难求,逸品难遇,如此而已。国画创作者,不要一味地将自己的作品在“品”中对号入座,但要作为自己给自己进行的接力赛中的一种激励,那便妙趣横生了。

    当然,国画也在发展,有许多新的课题有待于国画工作者去实践。比如,将国画的“笔墨”与西洋画的空间有机地、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是门大学问。有志者不妨其中一跃!

    马西京 回族,1945年生于陕西咸阳市,祖籍河南郑州市。曾为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现为中国书画学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敦煌创作中心委员、中国绘画艺术研究院常务理事、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常务理事、金陵印社名誉社长、西丹国画院院长。

    2007年6月,受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委托,将一幅国画作品捐赠出来,所得义卖款用于我国文物保护事业。

    《绿》、《碧绿山庄》、《中国心》、《山水情》、《苏醒的东方雄狮》、《荡漾》、《换新颜》等作品分别被《求是》杂志社、中国长城学会、《人民画报》社、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等机构和个人收藏。

    作品《春的使者》被北京人民大会堂收藏。

    作品《万里长城图》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作品《音》获国际艺术金爵奖。

    马西京的画域开阔恢弘、造势奇伟,力达气、势、意、境之贯通。书法遒劲豪放、洒脱飘逸,新著有《马西京画集》、《中华老百姓诗书画大典》、《墨缘画语》、《神逸妙理》、《马西京书画作品选》等。

    其书画创作的理论观点为:书法创作书者意识流动观与时空观,画论色与法的中道观。访欧期间,法中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主席授予马西京“中欧文化艺术特使”称号。2005年,其画论《谈山水画创作师法造化》,被中国纪录年鉴汇编委员会评为中国科学发展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编入由费孝通担任编委会主任、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专家学术成果通鉴》中,其八幅书画作品被编入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的《国家公务员素质教育》一书中。

    地址:浙江省上虞市江东路123号西丹国画院

    邮编:312300

    电话:0575-82181079 13336800733

    网址:maxijing.caan.cn

    E-mail:syxdgh@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