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科学、运动,是构成友谊和和平的奥林匹克思想的三要素”,奥林匹克运动的倡导者顾拜旦曾经这样说过。体育和艺术是人类两大精神财富,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进程而不断进步,是人类文明化的重要机制和重要手段。艺术渗入体育,给体育运动增加了无穷的魅力,使体育具有审美价值。同时,艺术将体育作为表现对象,对体育的宣传和普及起了很大作用,使体育具有更加绚丽的文化色彩。
体育和艺术在原始阶段即密不可分
体育和艺术,与人类其他精神产品有所不同的是,它们在原始阶段即密不可分,在后来各自的发展中依然息息相关。原始社会,处于萌芽中的体育和艺术便结下了不解之缘,普列汉诺夫在《艺术讲演提纲》中说:“体操舞(eorrboris)是一种部落间的舞蹈,参加者有时候多至四百人”,“有时候在采集果实的季节来到时,在幸运的狩猎之后以及类似的场合,他们跳这种体操舞”,由此可以看出原始的体育活动往往伴随着舞蹈和音乐进行。
当历史进程踏入文明社会后,体育和艺术便逐渐从生产活动中分离出来,成为各自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但二者之间又互相依存。奥林匹克的创始者古希腊的人们认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躯体中”,奥林匹克竞技就是古希腊人崇尚健美的审美趣味的产物,他们把具有健、力、美的躯体视为神与大自然的馈赠,是值得为之骄傲的东西。古希腊人认为,谁具有宽阔的胸部,虎背熊腰的躯体,能掷铁饼的结实胳膊,善跑善跳的矫健腿脚,谁就是最美的人,于是,最初的奥运会就成了展示和炫耀人体的盛会。
现代奥运会已不仅仅是对世界各地运动员的个人体力、智慧、技巧和健美风貌的盛大检阅,而且具有越来越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现代奥运会开幕式,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竞技体育的展示,而是融体育、艺术、人文、经济、政治、宗教等多种元素为一体的文化盛宴。体育和艺术为人类生活增色添彩,当艺术渗入体育,会使体育产生宝贵的能量,促使体育向完美的境界发展,当艺术融合了体育,不仅使艺术有了更广阔的展示平台,更使艺术蕴藏着深厚的人文内涵。
舞蹈是艺术类竞技体育项目汲取养分最多的艺术形式之一
以身体运动为媒介和手段,增强体质为基本目标,是体育的主要任务和最重要的功能;艺术则是通过塑造艺术形象来反映或再现社会生活,充分表现艺术家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体育在发展过程中与艺术携手共进,是为了相互汲取营养,共同促进,以利各自更快更好地发展。竞技体育项目中,艺术体操、花样游泳和花样滑冰等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性、表现性、欣赏性。
艺术体操又称“韵律体操”,它初创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洲。当时,瑞士音乐老师达尔克罗兹为了追求身体运动与音乐结合,把音乐节奏用人的身体运动表现出来,开创了艺术体操运动。同期,德国生理学家德梅奈、匈牙利舞蹈大师拉班、德国体操家博德和梅道等都主张以身体的自然动作为基础,通过音乐伴奏下有节奏的活动来增加身体的柔韧性,形成优美的动作和体态,这些主张为艺术体操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艺术体操是20世纪20年代才发展成为一项竞技运动的。在1928年至1956年间历届奥运会和1954年在罗马举行的世界体操锦标赛上,艺术体操只是作为竞技体操比赛中的一部分,规定每队除参加竞技体操比赛外,必须参加6人或8人组成的轻器械团体操比赛,这就是国际艺术体操比赛的最初形式。1956年以后,取消了团体韵律操比赛,直到1962年国际体操联合会第41次代表大会才正式承认了艺术体操(现代韵律体操)为女子的独立运动竞技项目,同时还成立了艺术体操技术委员会。
花样游泳是在水中做出各种优美游泳动作的艺术性游泳。目前,花样游泳只有女子项目。花样游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产生于德国等欧洲国家。当时,运动员把漂浮、转动等游泳方法与队形变化结合起来,在水中塑造各种优美的造型。这就是花样游泳最原始的形式,称为“艺术游泳”。
后来,这种游泳形式传入了北美大陆的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加上装饰而称作“装饰游泳”。当时,这种游泳还没配以音乐伴奏。1904年,美国人安妮特·凯勒曼在纽约市体育场表演了水下芭蕾舞,由此开创了现代花样游泳的先河。之后,这种游泳形式经过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配以轻松的音乐节奏,按韵律的节拍表演,又称“水上芭蕾”。1934年,“水上芭蕾”在美国芝加哥的万国博览会上,做了公开表演,并首次使用了“花样游泳”这一名称。后来,花样游泳在世界各地盛行,并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竞技项目。
花样滑冰是体育运动与艺术的有机结合,它是在音乐伴奏下,在冰面上滑出各种图案、表演出各种技巧和舞蹈动作的一种冰上运动项目。从12世纪采用骨制的冰刀在冰面上作交通工具开始,荷兰人的滑冰技巧已相当熟练,并向临近的国家不断传播。到17世纪后,封建贵族们在冰上活动中开始追求出色的速滑技术和优雅的风度,促进了体育与艺术的结合,以较为完整的技术形态形成了内外刃的复杂动作的滑行技巧,给花样滑冰奠定了初步的技术基础,这也是花样滑冰的雏形。18世纪初期,欧洲、美洲体育界开始将花样滑冰作为项目正式举行比赛。1863年,美国芭蕾舞表演艺术家海因斯(JacksonHaines)首先将滑冰运动与舞蹈艺术融为一体,并将其作为一种表演内容与形式。1952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第一次世界冰上舞蹈锦标赛。花样滑冰包括单人花样滑冰、双人花样滑冰、冰上舞蹈、冰上技巧表演等多种形式。
舞蹈是艺术类竞技体育项目汲取养分最多的艺术形式之一,奥运比赛中的艺术体操、花样游泳、花样滑冰等项目中有许多舞蹈动作,因此,舞蹈艺术表现力是竞赛分值评判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舞蹈艺术表现力即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将内在情感体验通过外部动作进行展现的能力,具体地说就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将自身内在的情感体验,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身体动作、面部表情、专项技巧等进行表现的能力。优秀运动员的舞蹈艺术表现力应体现为竞技动作和舞蹈动作与音乐完美的融合,内在的情感充分地体现,在比赛场获取裁判的认同、观众的感动,使其成绩理想、比赛获胜。
艺术表现力在体育竞赛评分中日趋重要
随着艺术评分类项目的发展和运动员整体水平的提高,其竞赛规则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在花样滑冰、花样游泳、艺术体操、技巧、健美操的竞赛规则中含有的艺术分分值逐年提高。在竞技赛场上如何根据评分的要求将运动员的艺术素养尽善尽美地表现出来,是在上述项目中比赛取胜的重要要素,但在上述项目竞赛规则中并非最初就有艺术分值的出现。如在上世纪80年代艺术体操竞赛规则中,不曾有艺术价值的体现,上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了艺术分,其分值为5分,在本世纪初艺术分值为10分,其中包括2分的音乐分,8分的舞蹈分。在这8分的舞蹈分里,又分别分为2分的基本编排分,6分的特殊艺术性加分,这个加分的根据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国际体联(Federation International de Gymnastique)新制定的2003年版艺术体操国际规则中的新规定。也就是说,在评定一套动作的艺术价值时,有了一个硬性的指标,这6分的加分中,包括器械的使用、身体难度的器械选择、惊险性、熟练性等。
花样游泳规则中,上世纪80年代只有一个最后的总分。到了90年代就又将艺术分和技术分分别进行评分。技术分值和艺术分值的满分均为10分,这种分别打分的方式延续至今。
我们从花样滑冰、花样游泳、艺术体操不同时代竞赛规则中艺术性分值的变化情况可知,各项规则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艺术评分的变化趋势是:艺术评分由无到有,分值呈现逐渐提升的趋势。另外,在规则中艺术评分内容也越发具体、详细、便于操作,可以明显地体现出艺术表现力竞技价值的渐次提升的变化趋势,充分显现出艺术表现力的重要价值。
艺术表现力在体育中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艺术表现力在体育中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甚至可以说它们与艺术一样,是美感集中的物化形态,与表演艺术有着同样的魅力。当然,体育的竞技项目无论多么艺术化,体育的本质属性是不会改变的。同样,舞蹈中无论加入了多少体操化的动作,也绝不会变为体育竞技,但艺术体操、花样滑冰等许多运动项目具有迷人的艺术魅力,是无法否认的。
运动员所具备的良好的艺术表现力可使观众在观赏比赛过程中获得审美满足,无论是在冰上、水中还是在地毯上都体现着人体的美、运动的美、音乐的美与服装的美,使观众在欣赏比赛的过程中得到美的震撼。总之,花样滑冰、花样游泳、艺术体操、健美操、技巧比赛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超然绝顶的人体美、绚丽多彩的运动美、回肠荡气的音乐美、五彩缤纷的服装美,对观众视觉上产生美的冲击,在心灵上产生美的震撼,满足了观众的审美需求。
中国奥运艺术类竞技项目起步较晚,在集体全能项目上,目前已经可以跻身世界前列了,但是在个人全能项目上,与俄罗斯等欧洲传统强国却有着巨大的差距。体操运动管理中心艺术体操部部长谢颖曾经表示,中国艺术体操在奥运会的突破口还是在集体项目上,而个人项目之所以不抱太大的希望,很大原因在于中国艺术体操运动员在舞蹈表现力上要吃亏很多。因此,我国的奥运艺术类竞技项目要赶超其他国家,还需要加强运动员的舞蹈基本功训练,尤其是芭蕾基础训练非常重要,此外,对于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蹈也要深入学习,并且要更好地融入到艺术类竞技项目舞蹈编排当中,同时还要加强运动员的综合艺术素养。
2007年“好运北京”艺术体操国际邀请赛中,一套融入了京剧特色等民族元素的艺术体操集体项目,摘得一枚铜牌,取得了中国艺术体操的历史最好成绩。
总之,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而体育是新的取材领域,同样,体育也要借助艺术的力量来丰富和发展自己,因此,对于美感较为集中的奥运艺术类竞技项目,也可以用“亚艺术”这样的概念。一些艺术类竞技项目融入了较多的艺术元素,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可以使人们获得如同欣赏艺术作品那样的愉悦。奥运艺术类竞技项目体现的不仅仅是体育运动的健康美,它也是博采各家之长的立体表演项目,涵盖了舞蹈、武术、杂技、喜剧、技巧、竞技体操等多方面的精髓,只有将体育与艺术和谐有机地统一,才能创造出鲜明、完美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