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19125年4月13日 星期日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首 页要 闻地 方维权行动文艺评论九州副刊书 缘艺术星河特别关注百家论艺艺海春秋世情写真
重大报道专 题钟鼓楼艺苑走笔名家访谈记者专栏报社动态刊登广告订阅报纸联系方式|报社简介|
胸怀山河施妙笔 情系奥运写丹青
http://www.cflac.org.cn    2008-07-15    作者:王宝安    来源:中国艺术报

    华盖般的云松下,一片清澈的湖水倒映出郁郁葱葱的林木和隐约闪现的朱墙金顶——一位画家,正在湖岸聚精会神地观察着、奋笔描绘着,汗水顺着两颊滴落下来,他全然不察。这位画家,就是赵准旺;而湖的对面,就是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

    当我在赵准旺的画室里看到那幅表现“鸟巢”、题名《奥运盛典在这里》的国画时,已经是数易其稿的倾心力作了。

    为了这幅反映北京奥运会的作品,他曾经多次来到“鸟巢”工地,寻找合适的角度进行了大量写生。他说,不能凭想象画,要有生活基础。

    为了把一幅不但宏伟,而且有感染力的“鸟巢”奉献出来,他几经易稿重张,终于完成了这幅富于想象空间的时代作品。他说,画作就是要完成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理念。

    “鸟巢”是这样完成的,这本画集的其它作品,也无一不渗透着他的汗水、真情和创作理念。

    欣赏这幅作品,我想,画家应该不但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这话,说起来似乎有些大且老套,其实不然,直白又简单,就是说画家要为所处的时代去绘画,用艺术的笔触记录下时代的物质、时代的精神。因为这个时代也是未来的历史。这就是笔墨映时代吧。

    赵准旺认为,北京奥运给予了画家用笔墨记录时代的好机会,而且千载难逢。于是,北京,这个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养育之地,成为他绘画创作题材永不枯竭的源泉之地,也是他绘画艺术创作由成熟到步入化境、开拓出独特的田园艺术风格的生命之地。而今天,这点在即将付梓的《北京奥运情画集》中也充分体现出来。他围绕北京奥运,从红墙绿瓦、古柏青松掩映中的先锋建筑,从西山晴雪、翠湖长堤衬托出的场馆新姿,创作了《建设中的奥运场馆》、《奥运公园所见》等几十幅新作。看,一幅《别有洞天皇城外》,将近景古树城墙的苍郁和远景高楼大厦的明快用一抹亮丽的角楼金顶连接,使人在眷恋今天的美好时又对未来充满更丰富的想象;《莲画池畔映新城》里,用“绿叶连天碧、荷花别样红”铺满十分之九的画面,只在画上方狭长的一线,影影绰绰画出有着传统屋顶的片片楼宇,仿佛湖畔恬静舒适的清风中送来一阵阵欣欣向荣的喧闹,预示着又一座新城的崛起——这部画集中的作品,处处表现了这种新意,表现了老北京的深邃和新北京的发展。所以,欣赏这些画作,就会有置身于“新北京”的愉悦,也会有置身于“新奥运”的渴望。

    在《北京奥运情画集》中,还有描绘北京奥运会水上竞赛项目青岛赛区的作品。青岛是北京奥运会的一部分,画美丽青岛,画青岛的人文奥运,同样是他的责任。于是,他的画笔勾勒皴染出这座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山和海的四季风韵,潮水、海鸟、风帆——水上运动的张力。

    笔墨映时代,是需要能力和功底的。

    赵准旺有这样的能力和功底。他是中国现代田园画的大家。中国画讲究传统,也讲究创新。他在继承传统和创新开拓中间自由游刃。他将西画特有的在二度平面的透视、光感、明暗、质感、空间、构图等多项造型因素和中国画的传统笔墨、意境、线条、晕染等有机结合,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技法和独特的田园诗般的画风,而后又以自己的画风和技法,去描绘极具时代特征的北京奥运题材,成就了现在令人叹为观止的山水风光巨作。

    其实,赵准旺能够成为中国现代田园画的大家绝非朝夕之事,而是他长期在生活和文化的旅途中,穿梭不止、师古不拘、博采众家、创作不辍的必然。在传统笔墨上,譬如他的散笔画技,就得益于金陵亚明,而亚明的散笔又得益于傅抱石,傅抱石的披麻皴出神入化,用的就是散笔,赵准旺受教化于其间,可以说从傅抱石以至亚明,是传承有序的。再譬如,他接受到贯通东西方艺术的大师吴冠中、善焦墨的张汀、善大写意的崔子范的影响后,将古越灵秀之气中悟得的笔墨真功夫和海派的洒脱、京派的豪迈以及旅美多年对西画的研究、探讨融会贯通,刻苦磨练,终于在中国画的创作中走出了一条具有独特烙印的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成功之路。今天看赵准旺《北京奥运情画集》中的作品,就更加理解他的散笔法、皱纸法等技法的运用是和表现的主题紧密结合的,是为画中表达的时代情感服务的,那是有生命的、活的技法,已经成为属于他自己的艺术成就。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 中国艺术报社
中国艺术报社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南沿11号 邮编:100009 电话:010-64025528
信箱:cflac@126.com  京ICP备050673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