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不厌精 手不忘熟——谈高信峰的碑味书法
http://www.cflac.org.cn     2008-07-01     作者:赵成民     来源:中国艺术报

    清代碑学运动对后世影响深远。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对北碑书法作了精辟分析,他得出结论:“北碑学有定法,而出自在,故多变态。唐人书无出定势,而出矜持,故形板刻。”意思是,北碑的审美内质要多于唐以后诸碑帖,在用笔与体势上,北碑带有先秦篆书和汉魏隶草的情致,粗犷、雄浑而不失古雅,奇逸多变而不失法度。到了康有为的书学名著《广艺舟双楫》,可谓奏响了近代书坛理论的最强音,彻底打破了宋以后几百年间中国书法在创作与理论上的沉闷和贫乏。他认为,北碑真书是具有各种审美层次而又极具时代潜质的独立完整的一种书法体系。至此,魏碑的阳刚之美、张力之美从清朝一直影响到现代书坛,碑味书法也一直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后学,并使其卓见成效。北京画院书法家高信峰便是其中一位。

    高信峰对书法如醉如痴,自20岁参军以后便开始研习书法。其书法作品曾先后在全国中青年书法展、全军书法展、全国卫士之光书法展中屡次获奖,正是在这段时间里,信峰结识了不少书画大家,开阔了视野。与此同时,他拜著名诗人、书法家肖劳和书画家董寿平为师,经恩师慧眼点拨,很快进入汉魏境界。至此,柳暗花明,豁然开朗。信峰对北碑实为着迷,一发不可收拾。学其结体之密、用笔之厚;学其意势之舒展,笔势之跌宕。在诸多汉、魏碑版中,他尤重《爨龙颜》、《张猛龙》、《张迁》、《汝南王》等。于是我想起康有为的谆谆教诲:“能作《龙门造像》矣,然后学《李仲璇》以活其气,旁及《始兴王碑》、《温泉颂》以成其形……至是也,习之须极熟,写之须极多。然后举之《积阳府君》、《爨龙颜》、《灵庙阴》、《晖福寺》以造其极……”可见,信峰的北碑品位不低,且做到“习之极熟、写之极多”,在他的画室中,案上放的,墙上挂的,书柜里藏的到处是历代的名碑、名帖,他尤喜《爨龙颜》、《张迁碑》,终日闭门读书看帖,临池不已。每日功夫下得深,自然书写起来很见功力,可以说他基本掌握了各种碑体的精髓。观信峰创作的各种条幅、楹联,劲节挺拔,化北碑为己用,使之通体饱墨沉着、精气内敛。结体广博而又凌厉,用线长钩短画,使其峻绝,又使其化险,疏密有致、飘然安逸、顾盼生姿,全无靡弱病态之气,而非古拙的金石味可取代。又观信峰其他书作,尤其是近期小字行书,也是可圈可点。为拓宽书路,信峰开始向帖学行草游移,得其墨法、笔触。用他的话说,以碑学为基,以帖学为材,加之自身修养,这样相互利用营造出的“东西”会更长久。他信手拈来而陡增意韵与书卷气,颇与目前书坛所重的新古典主义书风相吻合,只是笔画出处略有纰漏,点画上欠精致。人们常说“艺无止境”,意义正在于此。何况这是集天地之道的书法艺术呢?我想他随着新的审美感觉系统的提高和健全,这些问题会迎刃而解的。

    总的来看,信峰的书作给我的印象是清灵高逸、雄厚简朴。坦荡的线条,妙趣的结体,自然的章法,使金石味集中在书作里,且达到了丰而不臃,实而不枯,质体上能溢发出柔和与清润,能够进入一种虚静、空灵之境界。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信峰要胜于书坛上一些终不得法,以摆动扭曲和颤抖的运笔去造作地表现残碑金石气的所谓“名家”,更没有变态、无病呻吟的垢病。信峰在学书上洁身自好,脚踏实地,用他的话说: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写字。他在学习上心不厌精,手不忘熟,深研书法的真谛,力求出神入化,以“造其极”。自然,真正做到在书法艺术上某一区域公认的“造其极”绝非易事,大书家康有为宣扬北碑楷范而提出“造其极”的建构,还仅仅是个理想,这个理想对于今天雄心勃勃的书家来说是梦寐以求的。但我认为,关键要脚踏实地,只有不懈的追求,深刻的洞察,广泛的学习,把握时代主流,警惕对燥动年代、燥动口号、燥动展览的盲目青睐,才能不把一时的冲动思潮及没有“临床”验证的“产物”捧为圭臬,警惕和远离现代新的“馆阁体”,更重要的是不把历代“神品”神化,又努力掌握各种“神品”的奥妙,把不可企及的畏惧感从书写过程中去掉,更不必步趋恐失,传绁于滞墨;也不必殚思竭虑地绘制所谓“造其极”的蓝图,怀着平常心,通过自己的才智和学识,达到一定的“火候”之后,高层面的现代意识和自我书法艺术新格局是完全能创立出来的。

    书法艺术的天地同样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我希望信峰创造新格局的那一天早日来临。

    高信峰,1958年2月生,河北南和人。号一斋、士端。中国书协会员、北京书协理事。现任北京画院培训中心办公室主任、教育委员会秘书长。作品入选全国第五届、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首届楹联书法大展等展览。荣获全军书法大奖赛三等奖、全国戍艺杯书画大赛二等奖、第二届全国卫士之光书画影展一等奖。1998年和2007年分别在中国美术馆、江苏省无锡市博物馆举办高信峰书法艺术展。出版《高信峰书法集》、《高信峰印象》。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