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美协副主席程振国是当代知名度颇高的山水画家,他创作的数十幅山水巨制现分别陈列装饰在许多重要的国家级外事场所,其浑厚华滋、纵横奇崛的画面视觉效果总能使观者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程振国不仅在艺的层面上加强修养,更注重在德、道两方面的锤炼,受到广泛好评。在传统水墨画和传统书法线条的融会贯通方面,程振国先生也很有心得,他把书法的表现很好地注入到画面当中,使人们对传统艺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本刊记者近日采访了程振国。
中国绘画的线条来源于中国书法
记者:在您的艺术作品中往往用大山大水大气势的布局来表现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并且以书法中锋运笔的线条入画,这是为了要表达什么样的艺术感染力呢?
程振国:中国绘画有中锋、侧锋、顺锋、逆锋,以及干湿、浓淡、粗细的变化,所有这些因素的运用,都是和书法相通的。中国绘画和书法都是用富有情绪化的点线面支撑着构成形态的思维法则,运动过程中的中锋、侧锋、转折、顿挫、提按、轻重、缓急、拙巧、枯涩等法理,始终贯穿其间,从中寻求超越一般想象力的形式语言,用以表述内容的完美性。这些书法线条在画面中会带给观者不同的视觉效果,比如直线给人一种爽快的感觉,曲线就有灵动的意趣,中锋有厚重的感觉,侧锋有浮飘的感觉,这些都代表了艺术造型对线条的取向和认识,增强了节奏感的变化。中国绘画善于用线,线条来源于书法,就像音乐的音符一样,有机的组合使人产生愉悦的效果,绘画最终的目的也是如此。
艺术家最需要综合修养和知识储备
记者:您曾经说过中国画不是单纯为画画而画画,是文化的积淀,这里面包含着什么样的含义?书法也是如此吗?
程振国:中国画以中国文化为基础,对大自然的认识、对人们心灵的感受都和中国文化离不开,使人们对大自然内涵的东西产生联想和升华,以至产生美感。这与中国书法异曲同工,书法的媒介是汉字,但在中国的艺术史上,古人很早就提出“书画同源”。其实中国画和中国汉字的造型是息息相关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象形的,属于图式性的,是古人从生活中慢慢积累出来的,从象形图案一步步演变成汉字;但书法的用笔又滋养了中国绘画用于造型的线条。书画与古代文学、诗歌、哲学思想等的关系很紧密,画画的意境从诗歌的意境而来,书法的内容体现着诗歌和文学,诗歌讲究起承转合,同样中国画和书法也离不开这一艺术规律。汉字讲究四平八稳、中宫收紧,讲究偃仰正欹关系协调,这和绘画构图是相通的,也是中庸思想在艺术上的体现。艺术的表现最终落脚点在文化修养上,一些人画出的画、写出的字就是有文气、耐看,而有一些人技法很熟,但总也达不到艺术的层面。
一个艺术家的道德、修养、知识储备对艺术道路的发展非常重要。我认为一个人不光要聪明,更要有智慧。聪明可以让一个人积累更多的知识,但是如果不会用智慧将这些知识加以调整运用,就不会有相应的成就。
中国画家必须对书法有所涉猎
记者:您认为练好书法对画家有何帮助?书法在您的创作中所占比重是多少?
程振国:中国画家必须要对中国书法包括金石篆刻有了解,不一定要成为书法家,但对这方面的知识必须要有所涉猎、有所认识。我的老师梁树年先生对中国书法、诗文非常强调,老先生活到94岁,去世之前每天的日课都是临帖。前辈艺术家对我们的教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做了很好的典范。平时我在闲暇时也临临帖,因为主业是画画,所以把书法作为辅助去练习,不固定在哪家哪派,喜欢就写一写。中国画家如果缺乏书法的知识将是很大的缺憾。每个中国人都会写汉字,但书法又为什么成为艺术了呢?就是人们将汉字的线条和造型升华了,取其美的元素加以提炼,产生美感。
汉字是经过历史上一代一代人的不断总结,把它最美的东西展示出来了,留给当代的应该都是精华,对于这些经典我们应该努力去掌握。吴昌硕写石鼓文,50岁以后才开始画画,他画的枝干和藤蔓都是典型的篆书笔法,显得厚重圆润。近代的画家如齐白石、黄宾虹、陆俨少、李可染、李苦禅、梁树年等等,既是书法家又是画家,书法的水平相当高,笔法源于书法,又有许多画意,相当高明。
我十岁练习书法和绘画,同步进行。练习书法是我们必须要完成的功课,老师也极力强调,小时候不懂得其中的道理,理解不了这么深刻。我写过欧阳询、颜真卿、柯九思的书法,最近看到了唐寅的字,觉得很潇洒,也很喜欢。随着不断总结和观察,慢慢明白了书画紧密的关系。比如草书,章法构图、行气贯通、字大小的错落、浓淡干湿的变化,都和绘画息息相关。我建议学习书法的人多少也接触一些国画,尤其是花鸟画,除了在造型转换上容易一些外,更在笔画上丰富表现力度。我画大幅山水喜欢用中锋,表现浑厚的效果,中锋在画面中起到支撑的作用,这样皴擦点染之后会显得比较结实、敦厚。
我认为,如果在中小学教育中再加入一些书法课,就会让后代人更多地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这一点人们应从意识上加以强化,国家和相关部门要加以重视,对汉字的理解,不能只当作是交流的形式,应提高到文化认识的高度上来。
中国的艺术要讲究张力而不须张扬
记者:现在一些书法家和画家都认为遵循传统的学习方法已经过时了,应该创新突破,结果创作的作品往往令人费解,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您对后学者有何建议?
程振国:现代的艺术思潮可能是受日本现代书法的影响,渐渐对传统有了另外的认识。从上世纪50年代起,日本艺术界渐渐分成两派,一种是传统派,一种是现代派。现代书法画意因素很浓,但是也是从中国传统书法的用笔、墨法、间架结构等因素中脱胎而出的。我认为,现代年轻人应该正确理解书法的法则和规范,如果脱离了这个原则,单纯地搞现代书法只能建造空中楼阁,没有任何根基。中西结合、洋为中用,应从客观的角度来理解,不同的文化所派生出的艺术相互之间没有关联性,艺术表现手法、认识差异非常大,中西画接轨的说法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这好比铁路和公路一样,无法接轨,只能说有许多可以借鉴的东西。中国书画除讲究造型以外,更讲究内在的一种感受,这受中国传统哲学理念和宗教的影响。中国人最讲究中庸,讲究不偏不倚,非常含蓄、内敛,这些思想渗透到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和思想意识当中去了,所以艺术也贯彻了这个思想。现在一些学西画的人大喊中西结合,其实他是没有真正接触到中国传统艺术,可以说根本不了解,用西方的理论观点来评述中国传统的书画艺术,是不妥的。
那些认为中国传统已经过时了的认识是不符合发展规律的,也许到了一定的年龄和阶段,他们会认识到这一点,只能说他们现在的理解是不完善的。对传统笔墨的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比如傅抱石先生就充分利用了古人总结的很多皴法,他留学日本,眼界要宽一些,从创作实践中摸索出一套独特的再现大自然的艺术表现手法,用散笔来画山石,把大自然外在和内在的东西都表达得非常充分,后人给起名叫做“抱石皴”。每一个画家都对大自然有个人的理解,表达起来都有个性,主观的表达又离不开对客观的借鉴,从大自然的画面转变成艺术的图式每个人也都有每个人的理解。因艺术观点不同而产生一些辩论是正常的。
中国书画历来依托传统的延续和发展为模式,研究中国画的延续和发展状态与发展规律,理顺不同时代的风尚及思维方式,不应回避与当代的碰撞,而应寻找融合点,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法则规律,与当代大环境共融。中国画和中国书法独特的笔墨表现形式从来就没有失去她的价值,笔墨的组合应当更加丰富。然而现代审美意识的多元化,进而对传统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认识到艺术向传统回归不是倒退,它是一种前进、一种发展。所以它的变化不以否定自己的传统为代价,而总是千方百计地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在传统中脱胎换骨,来寻求新的艺术生命。不同时代的造型艺术诠释着时代的审美标准,如何评价其标准是艺术家们富有责任感而又难以自解的探索与追求,诸多因素的终结应归于当代审美理念的大环境之中。纵观当前审美需求以及时尚,艺术家们都肩负着很大的责任,要用自身所具备的能力运用艺术的语言,赞美当前的大好形势、祖国的壮丽河山,这才真正代表了弘扬先进文化的民族责任心。当代书画家应珍视自身的价值和机遇来完善自己,用更高的创作标准要求自己。
我认为中国的艺术要讲究张力,而不讲究张扬。张力就是艺术的感染力,包括绘画、书法、诗歌、音乐,终极目的是让人看和读,以至使人产生联想,赏心悦目。比如诗歌,单个文字非常抽象,组合起来会使人产生联想,想象画面,达到共鸣。画画和书法就更加直接一些,展示给人们的就是一个图像,展示的目的还是“助人伦、成教化”,教育人们积极向上。所以要求我们表现的内容首先是健康的,不是颓废的。谈到张扬,有些人认为是个性风格的体现,但是体现过了头就会违背艺术规律,在审美的层面形成不了一种共识。在绘画界有一些怪现象,一些画家画了一些让人理解不了的东西,非常丑陋,这表明人们的艺术观点比较混乱,要求艺术家要有这种社会责任感和教育人们接受美的使命感。
除此之外,艺术创作还要讲一些政治观念,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现在的画界有这样一种现象,这也是由中国经济发展、国际社会地位不断提升的特定环境所产生的,国外一些带有政治色彩的所谓的基金会和组织,以记者的身份广泛接触大批画家村的画家,大量购买那些让我们看来题材丑陋、不健康的画,拿出去丑化中国,搞颜色革命,颠覆中国的文化,割断中国的历史。这些画家大部分是年轻人,从专业院校毕业后,留在北京要生存、要发展,所以他们会大量创作这样的作品,虽然他们的这种创作对社会主流形成不了大的威胁,但这种客观现象是存在的。现在搞艺术的人思想比较自由,没有“文革”时期的那种限制和政治框框了,但是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一定要有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这一点我是非常注意和努力倡导的。
近几年我为一些政府部门和对外使馆画了许多大画,这都是我的责任感在驱使我这样做,我愿意做一些公益方面的事情。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真可以用天翻地覆来形容,这种经济和文化积极向上的发展,我从内心感到高兴,特别愿意做一些对国家对民族有益的事情,做这些事情也没有任何功利目的。中华民族是大有希望的,人民是坚强团结的,有了这样的基础,艺术家就会有更多的激情投入创作。就像前段时间奥运火炬传递中发生的反对“藏独分子”破坏的事情和四川汶川大地震后的抗震救灾,海内外的华人都自发地保护着国家的荣誉、向灾区人民伸出援助之手。我们搞艺术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把赏心悦目的艺术展现给民众,使艺术作品有推动社会向好的方面发展的作用。恽南田说:“古人用意在无笔墨处,今人用意在有笔墨处。”一个有,一个无,实则反映用心不同,是利与义的驱使,上品与下品的分水岭。我认为,书画家须博综古今,师友贤哲,潜心学问。不以世俗利害营于胸中,不以时代好恶惑其心志。笔情墨趣之间,涌动着的是纯洁的精神快乐,这是艺术的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