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邵华6月24日18时28分在北京病逝,享年69岁。
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委托,25日上午,中宣部副部长欧阳坚专程来到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内的邵华灵堂吊唁。他代表刘云山对邵华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并对其亲属表示亲切慰问。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冯远和中宣部文艺局局长杨新贵,中宣部干部局副局长齐鹤茹,中国摄协分党组书记李前光等一同参加了吊唁。冯远转达了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和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胡振民对邵华逝世的哀悼和对其家属的慰问。26日上午,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廖奔也专程前往吊唁。邵华之子毛新宇和儿媳刘滨等亲属对中宣部和中国文联的关心表示感谢。
邵华1938年10月出生在陕西延安。曾任军事科学院军事百科研究部副部长(正军职),少将军衔,第七、八、九、十连续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去世前担任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主席等职务。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作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邵华对中国摄协的发展和中国摄影事业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李前光说,从2002年担任中国摄协主席以来,她始终关心协会的发展、支持协会的工作。在她的领导下,中国摄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举办了多次重大活动,受到了有关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中国摄影事业发展迅速,成绩显著,可以说是迈上了新台阶,创造了新辉煌。她对中国摄协和中国摄影地位的巩固和提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她的逝世是摄影界、文艺界的一大损失,广大摄影人对她的逝世深感悲痛、深感惋惜。中国摄协副主席朱宪民和邵华既是老同事又是老朋友,他心情沉重地告诉记者,去年底他还和邵华一起出访北欧,没想到她会这么突然地离去,真是不愿相信。他说,邵华为人谦和、乐于助人,经常和摄影人一起挑片子、做画册、看展览。她对于中国摄影界的团结与和谐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领袖亲属,邵华继承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这一点在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摄协顾问,上世纪60年代初在毛泽东身边工作时就与邵华结识的著名摄影家吕厚民眼中尤为明显。在吕厚民的印象中,邵华从来不搞特殊化,没有架子,平易近人,和蔼谦逊,能广泛接触广大摄影家和影友,经常和大家一起点评、交流作品。在摄影界,邵华对摄影艺术的热爱和执着是出了名的,虽然身兼数职,虽然工作很忙,社会活动很多,但作为一名摄影家,她始终坚持孜孜不倦地进行艺术创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中国女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吕静波回忆说,每次一起出去采风创作,邵华总是起早贪黑,彷佛永远不知疲倦,有时自己已经累得爬不起来了,但她还是精神抖擞地跑在前面拍摄,令人钦佩。她还坚持拍摄和收集革命文物、遗址照片,分门别类进行整理,使之成为了一份翔实而又宝贵的历史档案资料。
连日来,摄影界、文艺界和社会各界通过前往吊唁、发函致电、网上发帖等各种形式,对邵华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内的邵华灵堂,哀乐低回,庄严肃穆。灵堂里摆满了党和国家领导人、邵华生前工作和任职单位以及家乡湖南等有关方面送来的花圈、花篮。前来吊唁的社会各界人士络绎不绝,人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向邵华表达哀思、寄托深情。与邵华的爱好、职业与身份相关的是,在灵堂入口处,设有一个“邵华将军幸福一家”图片展览,展出了邵华个人以及她与毛泽东、毛岸青、毛新宇、毛东东等亲属不同时期的合影,展现了邵华作为一位杰出的女性、一位女儿、一位妻子、一位母亲和一位祖母,以及这个革命家庭的伟大而又平凡的一面。灵堂出口处,则设有“邵华将军摄影艺术”展览,展出了邵华创作的图片以及她的舞台艺术、花卉、风光等代表作品。前来吊唁的人们在一张张作品前驻足,感受她的摄影艺术的魅力,也衷心祝愿这位执掌中国摄影界“帅印”的“巾帼英雄”能在她深爱的摄影世界里,在美丽的摄影作品陪伴下一路走好!
邵华遗体告别仪式定于7月2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