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绪的狂想 肢体的交响
http://www.cflac.org.cn    2008-06-20    作者:张麟    来源:中国艺术报

    在前不久结束的华东六省一市专业舞蹈比赛中,有一支获得评委会大奖同时倍受观众肯定的芭蕾群舞作品《柴可夫斯基狂想曲》,这支由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芭蕾舞系表演的作品犹如一片湛蓝的湖水,时而静谧,时而微澜,时而波涛汹涌;在古典音乐大师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中,演员们用肢体展现了音乐激动人心的魅力。作品吸收了巴兰钦的交响芭蕾编舞手法,把肢体的舞动和音符的跳动紧密结合,共同展现出“狂想”的大气磅礴。

    作品一开场就以整齐、大气的队形营造出“暴雨”来临之前的静谧,在造型和舞蹈姿态中孕育着变化。接下来编导充分利用群舞和双人舞、三人舞的有机协调,构成一个完整的舞蹈织体,体现出交响编舞的鲜明特点。流畅的舞姿和变幻的造型构成了大型群舞场面;领舞不断地变化方位和调整舞台调度,二者共同营造出交响的律动。

    在动作语汇和风格上,编导打破了古典芭蕾程式化的动作形态,又保留和强化了古典芭蕾的审美原则,因而处处体现着新古典主义的魅力。尤其是在舞蹈姿态方面,编导做了大量的新的舞姿的尝试,加大上肢的表现力和动作性的同时,加强了舞姿的立体性。通过这些尝试,这部作品的舞蹈语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正如编导陈家年所说:“这个作品是根据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狂想曲》编排的一个现代交响芭蕾。舞蹈没有特定的故事情节和情感冲突,但突破了古典芭蕾的规范和叙事程式。作品通过舞蹈与音乐的交融让人感受到演员已经化成音符,并以其精炼舒展的线条来回应音乐的律动……”

    作为教学单位创作的芭蕾舞作品,该作品也体现出浓重的学院特色。编导在舞蹈姿态、舞步等方面的创新和发展无疑为学院芭蕾的教学带来思考:如何在传承古典风范的同时,加强古典芭蕾的艺术表现力,并使其符合当代审美等,而该作品无疑将成为芭蕾专业教学的一个有益的教学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