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19125年4月22日 星期二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首 页要 闻地 方维权行动文艺评论九州副刊书 缘艺术星河特别关注百家论艺艺海春秋世情写真
重大报道专 题钟鼓楼艺苑走笔名家访谈记者专栏报社动态刊登广告订阅报纸联系方式|报社简介|
提升传统工艺美术的教育起点
http://www.cflac.org.cn    2008-06-13    作者:唐克美    来源:中国艺术报

    在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发展工作中,人才培养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们常常说“人亡艺绝”,这句话简明而深刻地揭示了人才在传艺中的主体性作用。传统工艺美术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但从产品的文化内涵、价值功能及手工制作本质来看,它更是知识密集、技艺密集、文化密集的文化创意产业。每位劳动者用特定的原材料,以智慧和想象力将特种工艺文化的巧绝和精美通过手工制作展示出来,形成情趣各异的手工艺术品。作者需要对特定材质进行构思、造型、加工,依靠创造力突破材料的局限与制约。同一块材料,给不同的人设计制作,作品往往会有精粗、雅俗之别,这说明工艺美术创作与作者的才艺、学识、审美修养以及文化品位的深浅高下休戚相关。传统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和成材,必须通过日积月累的艰苦实践,掌握传统文化中独特、深厚的工艺法则;通过认真努力地学习、继承工艺美术中所积淀的文化精粹,并锤炼出过硬的创意和造型能力。因此,师传授艺和开展工艺美术教育,均是当前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境。

    改革开放30年,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使社会消费由温饱型向文化需求型和精神享受型转化,由此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庞大的国内工艺品市场。受市场催生,工艺美术品企业和从业队伍像雨后春笋般陡增,这股热浪把数千万农民和城市居民俨然变成了制作工艺美术品的“行家里手”。然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只是高小、初中文化程度,来不及进行专业培训就上了岗,他们用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简单地模仿着别人的东西,又不断重复着自己的东西。表面上,工艺美术市场的繁荣,让不久前人们担忧和高声疾呼的传统工艺美术的“技艺后继无人”、“传统品种流失”、“工艺技术失传”等重要问题,不再引起社会和行业大众的关心。可实际上,目前工艺美术从业队伍中高素养、高水平的人群数量实在太微小了。如果把国家级和省市级的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及地方“工艺美术名人”相加在一起,不到全行业现有从业人员的千分之一。这样一支行业队伍,相对于领悟和理解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效传承、保护和发扬传统工艺文化的素质要求及修养要求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虽然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十分渴望知识,有强烈的接受专业培训或进学校深造的愿望,但客观环境并没有给他们创造学习、进修的机会。近20年来我国的艺术教育发展很快,尤其全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得到极大的发展。全国各地拥有高校1909所,其中的1125所内设有艺术设计学院或系、专业,可是没有一所学校能给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留有一席之地。教育资源分配存在失衡现象。

    面对文化昌盛的新时代,传统工艺美术要以文化自觉的精神去推进传统工艺的传承,必须确立以“人才兴业,人才强业”的人才培养战略思想,提升工艺美术产业人才培养的教育起点。我国应该设立传统工艺美术独立的大学、职业技术以及师徒传艺教育等人才培养机制,把工艺美术高等职业学院作为普及工艺美术技艺教育、培养优秀技艺传承人的基地,完善师傅带徒弟的授艺制度,创立符合传统工艺美术文化与产业特色的独立教育模式。在此提“独立”的要领是因为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工艺美术对时代贡献有着不可替代的祖根文化价值;再者是现在所有艺术设计教育中已经把“工艺美术”推向了独立的“彼岸”。

    与此同时,为实现高起点的人才培养目标,工艺美术界还应该向中国京剧界学习,设立传统工艺美术研究生学位制,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或未来的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成立传统工艺美术研究院,作为传统工艺研究生培养机构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进修业务的基地,并创造师生互动的课堂教授模式,将师傅带徒弟的授艺方式引入研究生教育……

    21世纪中国工艺美术的“文脉”和“文象”在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正日益生动与鲜活。它的艺术独特性和独立性,使它有充足的优势和条件被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和国家艺术教育的框架中。我们必须认识到,提升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的教育起点,是当前全国工艺美术人在现代化进程中发展繁荣传统工艺美术的一件共同的大事。

    (作者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艺美术学会会长)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 中国艺术报社
中国艺术报社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南沿11号 邮编:100009 电话:010-64025528
信箱:cflac@126.com  京ICP备050673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