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19125年5月7日 星期三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首 页要 闻地 方维权行动文艺评论九州副刊书 缘艺术星河特别关注百家论艺艺海春秋世情写真
重大报道专 题钟鼓楼艺苑走笔名家访谈记者专栏报社动态刊登广告订阅报纸联系方式|报社简介|
寄情于山水之间——王建梁的山水画
http://www.cflac.org.cn    2008-06-13    作者:张志国    来源:中国艺术报

    1964年生于河北无极的三丈居主人王建梁,早年拜河北画院副院长江枫为师,临习中国山水画,从《芥子园》入手研习技法,初师五代,逐学宋元,以董源、巨然、荆浩、关仝、李成、范宽、倪瓒、黄公望、王叔明、吴镇为宗,继习明清,醉心于文征明、董其昌、清四僧、龚贤等,从古今佳作中感悟传统中国山水画的精髓。信古贤之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及登泰岳、九华、黄山、太行等名山大川,足迹遍及南北,从中经略自然之美、自然之神,而融入自己的山水画创作之中,并在20余年艰苦探索之中悟有心得。他以历史正统艺术主张为原则,继承源学,借古开今,这也成为他创作的灵魂。

    他认为山水画的魅力在于能把个人对大自然的感悟提炼并表现于纸上,因此寄情于自己所追求的清逸的精神世界,让自己的心境在画作中与自然之超凡脱俗共游。置身于这样的美妙画境之中,可登高远眺,居住其山巅之中;或亲驾一叶小舟,自由徜徉在湖光山色里,欣赏美景;穿回廊,过竹林,来到山间的茅舍下,品茗论道,共叙衷肠,追忆过去,沉淀自己。在这闲情山水之间,找一处理想的场所净化自我,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超越。试想身处这高古而又充满诗意的境界之中,能不让人留恋而又为之向往吗?

    闲处求清境。在高山峻岭、茂密丛林、农家小院、茅舍回廊中养神存志;在高山瀑布、小桥流水中尽享生活乐趣和自然神韵。这田园般的生活,悠然的心境,均是人们为之向往的,也是画家们热爱表现的题材。正如王建梁说,中国山水画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悠久的历史,深受人们喜爱,定是有其缘由的。

    在欣赏王建梁山水画作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极具生活气息、充满灵气的,那些将大与小、干与湿、粗与细、焦与淡等每一对矛盾相统一而又高度概括后凝练成的一种天然和谐、既生动又干练的画面最惹人眼。

    用轻松、散淡、悠然的状态去创作,去欣赏山水画,以静气的心境认识自然、再现自然是绘画的关键所在。这要求我们要对自然有充分理解后,胸中自有丘壑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挥洒出真情实意、趣味盎然的画作,而不是生搬硬套,闭门造车出费解、无味的画面。

    良好的心境,宽容的心态,使王建梁在创作中派生出悠然的笔墨、丰富的内涵、富有生活气息的趣味。这种心境不是一朝一夕培养出来的,它需要我们用很长时间和精力去修炼和实践。

    王建梁,号三丈居主人,1964年生于河北无极。

    1988年修业于河北省群艺馆,2002年结业于北京画院,2004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作品《深山小站》获河北省山水画交流展二等奖,作品《太行雄姿》入选国庆4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作品《归樵》入选中国、日本美术交流展,作品《樵路深深》赴台湾展出并获银奖,

    作品《护林人的炊烟》入选国庆5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作品《山里人家》入选21世纪全国书画篆刻作品展。

    现为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其作品多次在报纸、刊物上发表。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 中国艺术报社
中国艺术报社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南沿11号 邮编:100009 电话:010-64025528
信箱:cflac@126.com  京ICP备050673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