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牡丹亭》
http://www.cflac.org.cn    2008-05-23    作者:王慧颖    来源:中国艺术报

    多年来,中芭在不断重排中西诸多经典舞作的同时,还致力于打造中国芭蕾的原创剧目。今年5月2日至7日于天桥剧场上演的原创芭蕾舞剧《牡丹亭》,以中国古典文学与戏曲的经典剧目为蓝本,通过肢体语言对原著进行了重新阐释。

    芭蕾舞剧《牡丹亭》淡化了原著情与理的戏剧矛盾冲突,抛开了原著完整的线性逻辑与块状意象,以舞蹈特有的充满身体语言特性的舞剧叙述方式来铺陈结构,着眼于刻画女主人公杜丽娘的多重性格,挖掘其复杂且细腻的内心情感。潜藏于杜丽娘内心深处冲破禁锢的心理与矜持保守的性格,通过舞者肢体之间的接触与对话得以外化。人物内心状态的可视化处理,是体现舞蹈本体特性的方式之一,而这一点也恰是芭蕾舞剧《牡丹亭》有别于文学、戏曲等相同题材作品的最显著特征。

    在服饰、舞美设计方面,平淡见真性的简约风格在该舞剧中得以最为充分的体现。舞台场景的抽象运用与整体动态形象的简约设计相得益彰。剧情情境的时空转换,在白色的方床、横亘整个舞台的树干以及硕大的红、白花朵的舞台背景下切换自如。较之原著,舞剧《牡丹亭》这种简练的笔触,写意的表述方式,给予了观者对情节更多的自由填充与想象。

    舞剧《牡丹亭》难免也有些不尽人意之处。《牡丹亭》的舞蹈语言以芭蕾与戏曲结合的方式体现。或许编导的意图在于通过东方戏曲与西方芭蕾的对比和互渗,寻找一种结合点,但这种舞蹈语汇的相间拼贴无法深刻挖掘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征,也无法真正体现出传统文化精神的内核。然而,芭蕾舞剧《牡丹亭》不失为中国蕾舞剧一次富有探索意义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