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少数民族舞蹈作品分析研讨会综述
http://www.cflac.org.cn    2008-05-23    作者:张巍    来源:中国艺术报

    5月3日至6日由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学会和天津市教委联合策划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舞蹈作品分析研讨会”在天津市召开。贾作光、王克芬、董锡玖、崔善玉、马跃、刘金吾、罗雄岩、隆荫培、黄伯寿、章民新、李俊琛、冷茂弘、武季梅、斯琴高娃、杨子达、江东、金秋、丁超、韩贤杰、牛抒真、陈小憬、刘恒岳以及来自香港、台湾、新加坡的舞界人士共60余人,参加了本次大会。会议就我国少数民族舞蹈创作的成功经验;当前我国少数民族舞蹈创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怎样处理好舞蹈创作与民族属性、民族文化的关系等议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讨。

    会议在贾作光所做的关于中国民族舞蹈发展的专题讲话之后正式开始。会议通过严肃而热烈的讨论,触及到中国民族舞蹈创作中许多问题。其中,既有对建国以来民族舞蹈创作的肯定,也有对某些存在问题的针砭。刘金吾在发言中,强调“民族性是民族舞蹈的根,是民族舞蹈的魂,是民族舞蹈的精髓。”她通过对佤族“木鼓舞”的分析,探讨了要全面认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的理念。她同时认为“原生态舞蹈”的提法不确切、不科学,对民族舞蹈的发展会产生误导,不利于民族舞蹈的发展与创新。隆荫培在发言中,直接把舞蹈《碧波孔雀》播放给大家,并就此提出“关于如何发展民族舞蹈”的重大问题。罗雄岩在发言中认为:“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和而不同的。”在他看来,我国目前正处在一个以汉族为主体、各民族舞蹈多元发展的态势中,因此要注重不同民族舞蹈的特色风格的共同展现。江东在发言中认为:“建国以来,民族舞蹈的发展是健康的、积极的、进步的。”在对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民族舞蹈做出整体评价后,他也明确指出,近些年来中国民族舞蹈的发展水准在滑坡,表现在部分舞蹈语汇在民族个性与特征上的逐渐淡化和模糊,甚至在动作中出现互相杂糅抄袭的现象;审美低俗化格调明显;市场化倾向过于严重;艺术所服务的对象不再是人民大众而是有钱阶层。港、台、新加坡舞蹈家何浩川、罗耀威、赖秀峰、吴丽娟等从他们的舞蹈观出发,对民族舞蹈的创作、传播及普及等工作,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并就某一问题达成一致看法,认为应该花极少的费用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从中反映出他们对当今热衷于高投入、却不见高艺术含量作品的忧虑。

    本届论坛的初衷,是通过对经典作品成功经验的分析总结,看清当前中国民族舞蹈创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大会特别邀请到《快乐的啰嗦》、《花儿与少年》、《草原女民兵》、《洗衣歌》的编导冷茂弘、章民新、黄伯寿和李俊琛到会并做专题发言。这些脍炙人口、富有个性的民族舞蹈佳作,曾鲜明地展现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精神风貌,为祖国的文艺建设做出过特殊的贡献。

    通过研讨,大会形成共识:在目前不同地区民族舞蹈发展并不平衡的情况下,要提倡深入生活,以民族根基为着眼点来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作品,应将成功的舞蹈作品作为像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进行保护。大会呼吁:民族舞蹈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使舞蹈的内容与形式完美地融合与统一,最终让民族舞蹈焕发出昂扬向上的勃勃生机。

    大会期间,天津市艺术史专业委员会、天津发展舞蹈艺术研究中心、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学会、华夏未来艺术基金会、天津歌舞剧院、天津市舞蹈家协会等单位还联袂举办了“中华民族舞蹈创作作品图片集萃展”、“中华民族舞蹈大讲堂”、“中国少数民族舞蹈经典作品鉴赏会”等系列学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