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强:从凉山“麻风村”到北川重灾地
http://www.cflac.org.cn    2008-05-20    作者:张悦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中国摄协会员林强十进“麻风村”的执着,传出四川大凉山,曾感动了无数人的心灵。林强冒着摔下山崖和被传染的危险,深入到位于凉山州布拖县乌依乡这个偏远的村庄,与村民同吃同住,真心实意地帮助群众,视群众为亲人,在经济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多次慷慨解囊捐资捐物,为村民办实事,帮助当地修建起第一所小学。但林强总是说,“麻风村”这件事让我碰上了,如果别人遇上,可能比我做得更好。5月14日,现在四川省教育厅工作、任四川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的林强又以最快的速度深入四川地震重灾区,带出第一批珍贵的灾区震后影像,当天他拍摄的影像在四川教育电视台播出后反响强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林强讲述了他进入北川用DV拍摄震区影像的前前后后,并表示目前四川省教育厅已经在研究震区受毁学校的情况,着手灾后重建的相关工作。

    (以下为采访实录)

    5月12日14点28分汶川地震发生的时候,我在成都,正在四川省委开工作会汇报教育厅的相关工作,省委领导们也都在。在感觉到地震时,大家紧急疏散,到外面的空场上,等待了20多分钟后,来通知说工作会不开了,紧急召开地震救援会,30分钟后就确定了成都北方的汶川等地发生大地震。

    13日下午,我接到四川省政府的通知,让我紧急到成都双流机场待命接海南救援队,他们是第一批到震中的大型专业救援队,我们要带路进到地震后的北川去。通知得非常急,我的专业相机也没来得及拿,随手拿了个家用数码DV机就赶往机场接机,当时通讯都不是很畅通,信号时有时无,双流机场的飞机起降也没有恢复正常,我焦急地等待海南救援队到来。在晚点一个多小时后,飞机终于抵达机场,救援队下了飞机就直接上大巴车,我们随车同去,3辆大车直接往北川挺进。路上并不好走,不时还有余震,大家都忧心忡忡,我们虽然很疲惫,但几乎没有合眼,经历了将近9个小时的颠簸,到达北川的抗震指挥部时已是14日凌晨。

    14日凌晨不到5点钟,北川全城断电,只有指挥部有一个发电机在工作。天逐渐亮了,那时救援队正在安排救援任务,整理分发救援工具,我就带着DV往北川县城垮塌路段走下去,当时最大的感觉就是安静,天刚蒙蒙亮,有一点点微光,路上没有什么人,但那种静不是田园牧歌般的宁静安详,而完全是一种死寂,全都是一片片瓦砾堆积起的废墟,更可怕的是有无数的生命被压在这些沉重的瓦砾下,很深很沉,我知道有很多人就在那些堆积成碎石山的下面。

    我难以形容那种感受,从路上到县城我大概走了3公里,用DV拍了20多分钟,中间还经历了短暂的余震。海南救援队很快就赶到了北川中学立刻开始施救,有呼喊的声音,有大声号哭的声音,有山上石头滚落的轰鸣声,地也还在抖。我有说不出来的难受,回来的路上我把身上带的不多的800元现金掏给两个正在哭泣的妇女,她们说自己的小孩在学校的瓦砾下,可能已经不在了。我深知这点钱对于正在经受丧子之痛的母亲或许毫无意义,但是我必须给他们,这样我心里才好过一些。我们刚回到指挥部,他们就让我们立刻返回成都,我要把拍摄的一些素材带回成都,把我在地震中看到的最快的实景信息带回去。回成都的路上就可以看到大批的武警官兵陆续往北川、汶川进军,我们的心情都非常沉重,几乎没有说什么话。当晚四川教育电视台就播出了我从北川拍回的影像,很多以前的战友也从电视上看到了我拍的画面,都纷纷打电话来询问情况,他们都很关心灾区人民。

    翻阅林强的摄影作品,就会发现,他的前期作品多为自然风光,后来镜头更多地转向人,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困难群体,那是他镜头中最执着的焦点。他拍雪山上的学校危房、拍革命老区的孩童,良知、责任、人文关怀装满镜头,他的作品还为艾滋病儿童引来了联合国的援助资金。林强说:“我的摄影观是要让镜头具有社会责任感,要发现、了解社会并富有人文关怀。如果能够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更好,我们不应该只搞单纯的唯美摄影。”作为一个摄影师,林强说当时心里也有斗争:接到紧急任务下到北川灾区,要放弃摄影的本职工作。他说,面对灾难,作为曾经的军人,首先要做到的是服从命令,执行任务,就是要将灾区现场的画面更快地带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