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开始之前,有人劝王红星不要参加,因为前不久,他刚刚在第38届意大利“贝利尼”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得金奖,以这样的身份参加青歌赛被看作是一种冒险。对于此中利害,王红星却毫不在意,他登上青歌赛的舞台,并最终为自己的歌唱生涯增添了又一项金奖。“对音乐应该有一种执着的追求,不停歇地往前。真正能打败你的是你自己,你自己不倒,别人就打不垮你。”这是王红星一种超脱的人生态度。
这种人生态度却是脱胎于一个饱经磨砺的人生经历,在一个农家子弟通往青年美声歌唱家的不平坦的道路上,王红星没少吃苦头。他出生在安徽淮北一个叫双堆集镇的农家。虽然是农民,父母却都喜爱文艺,在当地宣传队演样板戏、唱豫剧,王红星耳闻目睹,小时候就喜欢上了唱歌。但把唱歌作为终生职业,对他来说显然不是最初的人生规划,上学之后,他歌唱的天分也仅仅在校园文艺演出时得以展露。那时候,他唱得最多的是“小虎队”的歌曲。
父母对他的希望寄托在考大学上,结果没有实现。在两次落榜之后,父亲建议他去学开车,因为学费太贵他没有报名,在回家路经宿州师范专科学校的时候,他看到音乐补习班的招生简章,第一次,王红星知道了学音乐竟然也可以考大学。他没有做过多考虑,就去报名参加。
王红星开始系统学习声乐,师从顾景梅。那一段时间,王红星如饥似渴地学习,老师对他的评价是“进步一天一个样”。老师建议他去考安徽师范大学,但王红星感觉没有多少把握,就拉了两个同学为自己壮胆儿,一块儿去考,结果别人都考上了,唯独王红星落了榜。
然而,老师仍没有放弃对他的鼓励,这一次老师建议他去考音乐学院。看到老师为自己鼓劲,他决心重新拾起文化课,全力去考上海音乐学院。代价是放弃将要拿到的师专文凭。
穿着父亲穿旧了的豆青色的西装,一条蓝裤子,一双破了脚后跟的红皮鞋,怀揣着170元钱,王红星来到让他晕头转向的上海参加考试。原本以为两天就可以结束的考试,结果要考一周,王红星摸摸自己的钱袋,只好去住夹铺。
考试过程并不很顺利,与其他受过专业训练的考生相比,王红星所受的教育可谓单薄。王红星就常常往琴房里跑,听别人练习,自己记在心里。他的诚心还打动了一位伴奏师,免费为他伴奏练习。就这样,王红星一边学习一边参加考试。远在家乡的老师等不及最后的消息,打电话给音乐学院询问王红星的表现,在描述了一番王红星的样貌之后,音乐学院的老师说:“哦,穿红色破皮鞋的那个吧,表现还不错!”最后榜单公布时,王红星果然赫然在列。
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后,王红星起初的状态很不好。一方面是对陌生环境的隔膜,另一方面则是家庭的贫困让他不得不靠做兼职养活自己。外滩离学校仅半小时车程,入校3年他从来没有去过,一切的奔忙都是围绕着生计。
后来,王红星转到陈敏庄门下学习。陈老师为人低调,做人扎实,王红星从他那里学到很多,专业上也有了起色。与此同时,他的梦想也开始抬头,他也一度想出人头地、一鸣惊人。无奈,参加过几次比赛都无功而返,他开始沉静下来。如今,王红星回头看看自己当时的境遇,感觉到一种侥幸。他说:“因祸得福,恰恰是常常以失败告终,反而让我对唱歌这件事少了功利的目的,好好唱歌就是我最后的追求,这是符合声乐学习规律的,需要长时间的磨砺。”
这种磨砺终究收获了成果。2004年,王红星还在读研究生,应云南代表队之邀,他第一次参加了青歌赛。结果以第5名的成绩获得铜奖。毕业时,云南省委宣传部部长带着省文化厅的领导来到上海音乐学院观看王红星的毕业个人演唱会,成为校园的一段佳话。
毕业后,王红星义无反顾去了云南,放弃了一些令人艳羡的机会。在云南艺术学院他被任命为音乐学院副院长。2005年,他参加中国音乐“金钟奖”比赛获得金奖,出乎了他的意料。王红星的歌唱事业也逐渐走向一条宽阔的道路。这条道路在2007年延伸到了国际舞台上,这一年他在第38届意大利“贝利尼”国际音乐比赛声乐比赛中获得了金奖。
获得青歌赛金奖后,王红星依然平静地处理着手头的各项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从没感觉到是末日来了,获得成功的时候也从没感觉自己上了天,宠辱不惊,一颗平常心最是重要。”这是王红星又一番超脱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