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平:点燃奥运交响乐“圣火”
http://www.cflac.org.cn    2008-04-22    作者:李刚    来源:中国艺术报

    4月13日晚,由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主办的“中俄当代交响对话”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举办。音乐会上,中国作品《霸王别姬》、《圣火——2008》和俄国作品《与肖斯塔科维奇的对话》被中俄音乐家演绎,演出赢得了数分钟持续不断的掌声。《圣火——2008》由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唐建平创作,曾获得文化部第十三届全国音乐作品(交响乐)评奖中型作品类第一名。记者对唐建平进行了专访。

    记者(以下简称“记“):近来看到不少关于您的评论,有听众朋友称《圣火——2008》向世界传达了和平的讯息。那么,您的创作灵感源于何处?您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唐建平(以下简称“唐”):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充满哲理的思考,写出我对世界的感悟、对人类的礼赞。我的创作目标就是:用音乐表现人类生命的张力,传达人类追求和平、光明与自由的拼搏精神。创作《圣火——2008》时,我联想到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造福人类,联想到顾拜旦发起现代奥林匹克的初衷,联想到福娃、藏羚羊等,这些给了我很大启发。“奥运”在此只是契机和题材,我相信即使过了2008年,这部作品仍然不会褪色,因为“礼赞生命”的内核是超时空的。你所说的听众们的态度,证明他们已经听懂了我的想法。

    记:您提到了福娃和藏羚羊,那么您在作品中使用了藏族音乐的元素吗?

    唐:开始时有这种打算,但是最后把它否定了。拘泥于某种风格,会束缚作者对文化主题的挖掘和发挥。创作就是要深入到题材的内心,要突破形式的局限,而不能仅停留在外表,更不能事先用某种特定的形式来限制自己。

    记:《圣火——2008》是以打击乐为主导的交响协奏曲,您为什么选择以打击乐为主要表现手段?这与您曾是学打击乐出身有关系吗?

    唐:协奏曲要求突出演奏家的技巧,即“炫技”。如果演奏家不充分展示自己的技巧,听众是会感到乏味的;交响乐则主要是表达哲学理念,比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它是多么深刻的命题和拷问!“炫技”其实还是服务于主题的表现。你想,普罗米修斯被绑缚在高加索山上,被鹰啄食肉体时的那种抗争精神,那种对光明的景仰,是多么崇高!这是有哲学意蕴在里边的。

    选用打击乐为主,并非因为我是学打击乐出身。我大概是中国写作协奏曲最多的人了,古筝、二胡、琵琶协奏曲我都写过,如果有人找我写钢琴、大提琴协奏曲,我也都会写的。真正的作曲家并不是你学过某个乐器就专写某个乐器,而是都要会写。

    记:对于作品《圣火——2008》,您在调式、节奏、乐章安排等技术性方面有什么考虑呢?

    唐:最主要的还是考虑到音乐要发自内心。创作源于作者的艺术想象和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题材的把握。从技术上讲,要让作品能够产生力量,不能死气沉沉。打击乐协奏曲需要很强的冲击力,节奏要跌宕起伏。调式在当代交响乐的创作中已经不再重要,现在甚至有无调式的作品,现在的表现方式更多了。

    记:奥运会是一个国际性体育盛会,在奥运音乐的创作过程中,您是怎么看待中国元素和外国元素的关系的?是平衡运用还是有主有次?如何做到既不脱离民族特色,而又容易被外国观众接受呢?

    唐:相对于我在《春秋》中大量运用中国元素,在构思《圣火——2008》时,我更倾向于考虑国际性,毕竟奥运是全世界的盛会,而且追求和平与光明是全人类的愿望。至于本国特色,我作为中国人,我的作品本身就体现了一个中国人的视角,这肯定跟西方人不一样,所以它有独特的亮点,这是植根于辉煌、厚重的中华文化之中的。况且中、外二者并不相互排斥: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如果中国未举办过奥运,那么所谓“世界性”也是残缺的。所以我觉得,那些试图阻挠北京奥运的人太愚昧了、太可笑了。

    记:您花了多长时间写完这部作品?我听说很多人称您是“快枪手”。

    唐:时间很短。我2005年12月接到了写作邀请,总的创作时间有一个多月。称我是“快枪手”,不仅是说我创作快,重要的是,从1991年的《布依女儿》至今,我的作品都获得了很高的认可度。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觉得中国人要抓住目前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机会,敢于拿出作品,敢于去比较,敢于创造世界最高水平!应该有这个魄力,但首先要踏踏实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