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由中国教育电视台主办的全国少儿歌舞剧创作与展示竞赛活动中,我们编排的校园音乐短剧《喜鹊上学》在辽宁省赛区的选拔赛中脱颖而出,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并应邀来北京参加全国的决赛。
《喜鹊上学》(董恒波编剧、徐涛作曲、丁丽华导演,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小学演出),说的是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故事。农村女孩喜鹊的父母在外打工,与爷爷共同生活,但是封建守旧的爷爷却认为“女娃上学没有用”,不让喜鹊继续上学。但最后爷爷破除了封建意识,并认识到建设新农村要靠文化知识,同意喜鹊上学了。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小故事,我们给它进行了艺术加工,插上了音乐的翅膀,编成了校园短剧,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后,受到了小观众们的欢迎和喜爱。我们还多次把这个音乐剧推上校园的舞台,几个在剧中扮演角色的小同学,一下子成了学校的小明星。《喜鹊上学》音乐剧中的歌曲和故事,也在学生中间广泛流传。
应该说,校园文化近些年越来越受到各级学校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与艺术相关的一些文化活动,如演讲比赛、诗歌朗读、器乐、声乐、舞蹈以及绘画手工等,在各个学校都有着很好的基础。
但是校园剧却是一门综合艺术,就像我们排演的《喜鹊上学》,必须要有配合的意识才能完成好。除了舞台上人物之间的配合,还要有舞台美术、灯光、服装、道具、化妆等诸多因素的巧妙配合,才能取得最佳的艺术效果。校园剧活动传递给孩子们这样一个理念:没有团队意识,不懂得配合,就没有成功。在校园剧中,没有小角色,只有分工不同,这个道理对未成年人非常重要,以往我们费尽口舌地说教,都不如排演一出短剧的效果好。我和学校的老师们都发现,参加过校园剧活动的同学,无论是在班级还是在家里,都比其他的同学“成熟”一些,他们在实践中领悟了团结和谐的真谛。
通过排演《喜鹊上学》,我感觉到,校园剧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重要一课,说是必修课也不为过。参加排戏的学生们回到班里和大家谈体会时说,演校园剧,和唱歌弹琴不一样,得有全局观念,不能光想着表现自己,心中要有他人,不能为了突出自己而去“夺戏”、“抢戏”,他们说出的既是简单的戏剧常识,也是人生的大道理。
我们应该让校园剧活动成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一课。
(作者为沈阳市沈河区文化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