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发散思维辅导学生进行漫画创作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了。经过十多年的漫画教学探索,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操作模式,这个模式分为三个阶段。我把这三个阶段比喻为春天播种,夏天成长,秋天收获。
第一阶段:春天播种——发动“头脑风暴”,催生漫画灵感。一般而言,许多人的思维都被“蛋壳”包着,而不能自由飞翔。如何改变这种情况?
我的做法是:对一个漫画创作主题进行启发引导。从不同的角度想,从不同的时空想,从不同的环境想,从不同的观念想……这样一来,一个漫画创作主题就会有很多漫画作品产生,用发散思维具体指导一个创作主题的思考方向,这种思考方向的引导,往往会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阶段的教学目的是:一切为了出现漫画灵感。
第二阶段:夏天成长——张开想象的翅膀,完善创作构思。学生的思维会因教师抛出的“石头”——主题性发散思维而激起想象的浪花。这是学生的想法十分活跃的时期。
学生的想法大约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在教师启发下的想象;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悟积累;同学之间想法的激励启发;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所产生的想法。运用这一方法,笔者曾以“今天的美人鱼”为主题,与学生们进行漫画创作。结果学生们创作出了20多幅漫画,其中出了不少精彩之作。例如:1.大海里污水滚滚,美人鱼跪在白云上向上帝说:“人类把我的家园给毁了”;2.美人鱼在开个人演唱会,突然被人类丢的大骨头砸着了头;3.美人鱼举着收垃圾的旗子,肩上背着垃圾袋,正在收一条鱼送给她的大鱼刺(见左下图);4.美人鱼浑身油污想去天堂,天使拉住她说,不许去天堂,你太脏了;5.美人鱼被人类抓捕到了大鱼缸中,正在举行拍卖会;6.美人鱼紧紧地抓住鲸鱼的尾巴,让即将被鲸鱼吃掉的人赶快逃生……
这个阶段老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发现有价值的想法让学生马上画下来,画不出来的先写下来。鼓励学生随便想,只要有感觉就说出来。同时也鼓励学生修改、补充别人的想法,使之变成自己的创意。教师如发现学生有价值的萌芽想法,要在学生想法的基础上帮助完善构思。这一阶段的教学目的是:一切为了更好更精彩的漫画灵感。
第三阶段:秋天收获——选择精彩创意,完成漫画制作。当夏天般的创意热情过去之后,教师和学生要学会收获“果实”——漫画构思和漫画草图。一般而言,学生的想法至少有50%以上是不合格的,或没有希望发表的,那么挑选有价值的漫画创意的标准是什么呢?笔者的标准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新鲜不雷同,内容要幽默有趣,健康向上,笑过之后引人思考。这几条就是挑选漫画的标准。用这样的标准挑选有价值的漫画,让那些幽默的、新奇的、趣味的漫画教育每一位学生,这样的挑选搞多了,日积月累,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漫画创意的问题解决之后,将漫画草稿绘制成可展览可投稿的漫画作品就成了主要工作。在漫画的绘制过程中,我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形象语言——即自己画。个别暂时画不出来的学生我就画出来,让学生参考着画或临摹。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形象语言去画漫画,无疑是个正确的方向。老师先画出来,让学生参考着画是“临时措施”,就好比对不会走路者先给他一个拐棍,对不会骑车者先扶一扶,不论是鼓励学生自己画,还是参考老师的画,或者参考书上的漫画形象画,我始终讲一个原则,那就是尽量不照搬别人的形象,尽量融进自己的东西,画出自己喜欢的形象。
拒绝单线思维,拒绝固有思维模式,拒绝传统的欣赏习惯。在多种可能中选择最优秀的实施方案,以便更好地表达漫画主题。这一阶段的教学目的是:一切为了绘制更好的漫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