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凭借着儿时记忆和一双巧手,使濒临绝迹的毛猴艺术再现京城;50年后的今天,感怀于执著信念和未了心愿,将身怀多载的民间绝艺倾囊相授——他就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曹仪简,人称“毛猴曹”。
近日,这位83岁高龄的老人正式收徒授业。在收徒仪式上,他深情地回忆起与几位老一辈工艺家们交往的点滴,惦念着这些民间技艺的薪火相传,尤其是他为之倾心一生的毛猴艺术。由于身体原因,老人的手颤抖得很厉害,停止创作也已有几年时间。虽不能亲手教徒,但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心口相传,能够让小小毛猴留存于更多人的视线之中。老人说:“对于很多后继乏人的民间艺术来说,承传始终是个大问题。毛猴好做,人人都能做,但要想做好却也实为不易。”
毛猴艺术是地道的老北京玩意儿,也曾是清末民初之际庙会中、集市上的一景。作为地道的北京人,少年时代的曹仪简常常跟随家人流连于隆福寺、东安市场,商业街上的各色物品都吸引着这个顽皮活泼男孩的目光。不过,那些却并没有提起他太多的兴趣。最终,他在一个姓汪的手艺人摊前停下了脚步:挑担子的、卖糖葫芦的、磨刀的、剃头的、拉洋车的,各式各样的微型小猴子,甚是可爱,装扮成人的模样,又颇为有趣,不知用何物制成?当从摊主口中探听出了其中的奥妙,曹仪简第一次知道了毛猴,其栩栩如生的神态,惹得他爱不释手,于是成为了那里的常客。
曹老说,他和毛猴的缘分就从那一刻开始了,从此这个小东西便走进了他的生活。“边看边记边打听,向摊主讨教用料和做法,回家后我就开始琢磨,试着做。”回忆起儿时那段因毛猴而度过的美好时光,曹仪简心中至今依然充满了幸福感。
然而,长大的曹仪简对于童年乐趣的想念却从未忘却,就算有一段时间在外地学习和工作,他也始终难以割舍下这份毛猴情缘。1959年回到北京后,了解到毛猴的濒危处境,并不是专职民间艺人的曹仪简决心重拾“旧业”。恢复工作即从查阅资料开始。但此时曹仪简却发现,由于毛猴是旧社会底层劳动人民创造出的民间产物,根本没留下任何文字记载。于是他只能根据儿时的印象,在脑海中努力勾勒毛猴的样子,“毛猴汪”摊前的情景一
一浮现,并逐渐清晰起来。有了样板,选材同样重要,药铺中的材料往往是碎的,根本无法使用,曹仪简便不辞辛苦地四处搜集原料。所有一切准备好以后,曹仪简开始了他的毛猴实验。经过不断苦心试制和潜心研究,也经历了很多次失败,他终于感到,与“毛猴汪”相比,自己做的毛猴已经能够承其貌,传其神,这项绝迹20多年的北京古老而独特的传统民间艺术被挽救了回来,毛猴又获得了新生。
上世纪80年代初,曹仪简开始举办个人展览,展示他的作品。毛猴的出现引来了很多人的好奇,更引出了发生于1986年的一段往事:在地坛庙会上,老舍夫人胡絜青见到了久别的毛猴,时隔多年,不由得使她眼前一亮。勾起了她心中涟漪的,正是曹仪简的得意之作。曹仪简将自己制作的毛猴送给了她。
毛猴得以重新传世,曹仪简也在无意之中成为了“毛猴汪”的继承人。随着知道毛猴的人不断增多,“毛猴曹”的名号传开了,他克服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也感动了更多人,包括国外友人。1996年,曹仪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首批15名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之一。在醉心创作的同时,曹仪简更加感觉到,不仅仅要学“毛猴汪”,个人昔日的自娱自乐已经变成了维系民族艺术传承与发展的一种责任。他不断积累素材,常常为创作一件作品不厌其烦地研究文献、请教他人,他还结合生活赋予了传统民间艺术以新的内容,让毛猴焕发出时代的新光彩。
曹仪简制作的毛猴,有单个形象的,也有表现群体的,别致新颖,题材繁多:一是传统题材的作品,《北京的老墙根胡同》、《娶亲》等,生动有趣,京味十足,再现了老北京的风土人情;二是历史题材、戏剧掌故的作品,如《沐猴而冠》、《留发不留头》等,都塑造得寓意真切;三是现代题材的作品,如打乒乓球的、举重的、赛马的等,形象极为生动;四是讽刺题材的幽默小品,都是针砭时弊的佳作,耐人寻味,令人深思。人与猴在似与不似之间演绎着世间百态,观者则可在方寸中观人间万象,察历史钩沉。
多年来,除了自家儿女,曹仪简从未指导过他人学做毛猴,并不是担心自己的手艺外传,而是觉得很多人的条件不够。曹老说,做毛猴要有书底子,要心灵手巧,要广泛地接触社会生活,更要有摸索精神。
由于毛猴的头部都是用蝉蜕做的,因此每只猴的表情都是一样的,没有五官,只能通过肢体语言表现喜怒哀乐,传达人的思维与情感。曹仪简的代表作《无虎山》中,几十只猴子形态、动作以及手持道具各不相同,个个透着灵性,符合情境。“半寸猢狲献京都,惟妙惟肖绘习俗。白描细微创新意,二味饮片胜玑珠。”胡絜青送给曹仪简的题诗,道出了曹氏毛猴的逼真传神。
此次曹老所收之徒邱贻生,跟曹老一样,同是无师自通,业余时间从事毛猴创作,虽未受过曹老亲自指点,但却一直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曹老的技艺,20余年间作品近400余件,其中《厂甸庙会》还获得第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如今,曹老对这位徒弟寄予了厚望,向他赠送了自己的《毛猴艺术作品集》,希望他手中的毛猴能够永远凝固在那个最为传神的瞬间,并通过这个小物件说出心中的所思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