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二胡的不解之缘
http://www.cflac.org.cn    2008-03-25    作者:孙凰    来源:中国艺术报

    当我站在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的颁奖舞台上,手捧着沉甸甸的金奖奖杯时,不禁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第一次和二胡的亲密接触是在21年前,在启蒙老师陆培坚的指导督促和父母的严厉管教下,5岁半的我便从此每天抱着二胡“吱吱呀呀”地拉个不停。半年后,我第一次参加“敦煌杯”上海市少儿民乐比赛,在数百名参赛选手中,我竟一举夺得第一名!随后,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我一鼓作气捧回了6块金牌(包括1988年文化部举办的全国第二届少儿民族器乐比赛一等奖)!在领奖台上,我仿佛看到我的那把二胡正冲着我微笑。

    习琴5年后,我考入了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并有幸师从林心铭教授学习二胡。进入高中后,又承蒙王莉莉副教授的精心指教。在上音这座音乐圣殿里,我度过了漫长而艰辛的求学之旅。没有过多的赞美、更没有灿烂的辉煌,默默无闻的我在这两位专业老师的谆谆教导下,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基本功,从而使我终于能够在1995年一举拿下了入校以来的首个专业比赛的奖项——第一届“天华杯”全国少年二胡比赛一等奖。2000年,我自上音附中顺利毕业后,为了能更好地博采众长、拓展演奏视野、融南北流派之精髓,我又只身一人放弃了原本可以免试保送上音的机会,背着二胡北上中央音乐学院深造,这一学又是7个年头。

    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的这7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使我的命运发生重大转折的7年。在这段学习生涯里,我在学院那优良严谨的校风中磨砺,在民乐系各位师长们的关怀中成长。而在这所令人钦羡的最高音乐学府里,我遇到了一位对我的艺术生命产生不可磨灭的重要影响的人,他,就是我的导师刘长福教授。是他的循循善诱和悉心指点使我有幸荣获了2002年两项大奖的“双连冠”——文化部中国青少年艺术大赛第一届民族乐器独奏比赛二胡青年专业组金奖和第二届“龙音杯”中国民族乐器(二胡)国际比赛青年专业组第一名。更是他那近乎苛刻的严厉和慈父般的关爱才把我推上了中国音乐金钟奖的颁奖舞台。

    在母校这些年来的辛勤哺育下,我汲取知识的养分,接受规范而严格的专业训练,增加与二胡的情感交流,与二胡逐渐形成了更多的默契,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二胡是一件颇具人性化的民族乐器。如果说,笛子的旋律是在歌唱,古琴的声音是在低吟的话,那么我认为,二胡的音色则是在倾诉。它是人们内心情感世界的真情流露,如同一杯浓浓的西湖龙井,需要细细地品,慢慢地尝,品到极处方能悟出人生的真谛。正因如此,如何让琴声富有生命力,从而去打动每一位听众,并使自己在演奏时能够做到“琴人合一”、超脱自如,便始终是我追求的目标。

    多少个日日夜夜,二胡陪伴着我练到手上磨出了茧子,腰上贴满了膏药;又有多少个春夏秋冬,二胡陪伴着我承受各种常人难以想象的考验。怎能忘小时候,为了逃避练琴,我曾撒过多少次谎,又挨过多少次骂;又怎能忘在大学期间,多少次考试或比赛,因学校琴房不够,为了找地方练琴,我曾经无所顾及地在楼道里和马路边练过琴。二胡那圆圆的琴筒里装的不仅仅是优美的音乐,更是我的喜怒哀乐和甜酸苦辣,它将陪伴我度过漫漫人生。

    如今,在恩师的提携下、在师长的关爱中,二胡已伴随我走上了工作岗位,回首往事,展望未来,昔日的成绩已成为历史,明日的道路将由自己来闯。带着长辈们的期盼,带着朋友们的祝福,我将继续怀抱着我的二胡,迎着朝阳,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