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者的“巴别塔”
http://www.cflac.org.cn    2008-01-18    作者:惟一    来源:中国艺术报

    舞蹈是一种不需要翻译的艺术语言,世界各民族各国家间的舞蹈交流由来已久。随着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带来的国际间交通的便捷,舞蹈的双边多边交流也从传统深厚的区域性文化圈扩展到跨越大洋大洲的空前领域,致使不同传统背景下的舞蹈文化之间也开始频频接触、聚首与合作。这是近年来在国际舞蹈圈内常见的文化动向之一。一些具有多元舞蹈文化背景的国际舞蹈人,往往比较倾向于在多维文化空间找寻自己的发展路线和艺术定位,也因此,他们拥有了自己的独特性和高度。英国当代著名的年轻编舞家阿库·汉姆就是这样一位在当今国际编舞界传奇式的天才。这位于1974年出生在伦敦的孟加拉裔英国人,7岁开始学习印度传统古典舞蹈——卡塔克,之后又深入研究欧美当代舞,通过与戏剧、电影、视觉艺术、音乐和文学的频繁合作,连续推出了《MA》、《零度》、《圣兽舞姬》等广受好评的舞蹈,并在国内国际屡屡获奖。伦敦《舞台》杂志评论他的作品“有一种多维的美感和尖锐的凝聚力,所以他的舞蹈表演相当具有震撼力。表演能牵动观众的心,如雷的掌声散去后仍在心中回荡。”

    1月25日至27日将在北京天桥剧场上演的剧目《相聚》,便是中央芭蕾舞团与之携手推出的最新作品。这部在中国举行全球首演的新剧《相聚》,原名为(BAHOK),取自孟加拉语,意为来自不同国度和民族的人们走到一起,把自己的母族文化交融贯通起来。这个作品汇集了来自中国、韩国、印度、南非、西班牙等不同国家的9位演员。中央芭蕾舞团派出的是孟宁宁、王艺潼、张镇新。从1月初由中央芭蕾舞团主持向媒体公开表演的《相聚》中的3个片段来看,编舞阿库·汉姆依然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充当引导和整合的角色。他的独特作用在于发现每位不同背景下舞者从心理到肢体上的独特性,他的工作是将这些独特性予以整合,化合为呈现作品主题的有机部分。

    作为这次国际合作的积极推手,中央芭蕾舞团新年伊始向公众再次传达了中芭坚持在不断完善古典芭蕾的同时,努力尝试世界多元舞蹈流派的发展路线。中芭团长赵汝蘅在面对媒体的开场白中道出了中芭的这份建立在对国际舞坛发展趋势总体把握下的果敢和坚持。

    《圣经》中说道人类曾企图共同建造一座通天塔(又名“巴别塔”BABEL),但上帝却通过变乱人类的语言,使他们无法沟通致使建塔无法完成。现在舞蹈《相聚》被理解为现代舞版的“巴别塔”,主创者希望用不同的肢体和口头语言构成一个共同创造乌托邦的团队——他们在一个国际化的“过境区”相遇,每个人努力交流彼此的思想,分享他们随身携带的一切:各自的经历、对家园的回忆以及促使他们能够前行的渴望和梦想……

    所以,在舞台上,有座椅,有行囊,有沉浸在故园梦中的男人女人,也有渴望交谈的焦虑者,还有……让我们25日晚去天桥剧场一睹为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