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电视>热点推荐

乡村的时代镜像与农民的精神史诗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题材电视剧述略

时间:2020年06月05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张斌
0

乡村的时代镜像与农民的精神史诗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题材电视剧述略


电视剧《鸡毛飞上天》剧照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题材电视剧的起伏变化,与我国农村改革和农民命运变迁的历史密切相关,也与国家建设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发展战略和电视剧文化产业发展的进程密切相关。虽然在不同阶段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发展有所差异,也还存在不同层面的问题,但它以自身独特的关注对象和大量优秀作品描绘了几十年来乡村发展变迁的时代镜像,也摹写出了农民这一群体在改革开放中涅槃成长的精神史诗,在中国电视剧艺术长廊中闪耀生辉。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消除贫困发展目标的实现,农村题材电视剧在新时代也一定会迎来又一个发展的崭新阶段。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年,这意味着羁绊国人千百年的贫穷之根将被斩断。这对于我国的农村和农民而言尤其意义重大,因为贫穷曾经与他们如影随形几成标签。在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中,作为因改革开放而兴的大众文艺样式,电视剧一直深情关注农村,深入刻画农民,描绘了40余年来中国农村转折变迁的丰富多姿,也反映了广大农民在时代转型中精神升华的曲折艰难,将“写农民、演农民、为农民”的庄严承诺书写在数以千计的电视剧文本中,烙印入亿万观众的心灵,也为中国电视剧的艺术成就增添了特殊重要的色彩。

  虽然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的故事就和农村相关,但被公认为我国第一部农村题材电视剧的是中央电视台1978年5月22日播出的单本剧《三家亲》 ,该剧也是新时期电视剧发展的开端,与改革开放从农村出发形成了一种颇具象征意义的映照。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剧照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农村题材电视剧开始集中出现并呈现出两种发展取向。一种是以揭露批判“文革”给农村和农民带来巨大伤害为主要内容的电视剧,如《葫芦坝的故事》《春回桃花寨》 《放鸭童》等。另外,“伤痕”“反思”电视剧中的一些作品,如《蹉跎岁月》 《今夜有暴风雪》也在不同程度上涉及了对农村的描写。另一种是以展现改革开放政策给农村生活和农民精神带来的新变化为主要内容,如《瓜儿甜蜜蜜》 《春的信息》 《吉庆有余》 《山水一家人》等。电视剧中的这两种看似不同取向,实则具有一致性的内在逻辑,即对苦难过去的告别和对幸福未来的期待。其中流露出的乐观情绪恰好与知青大量回城的历史构成一种反向的叙事,表明这一时期农村题材电视剧尚未能在真正意义上深入关注农村和农民。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农村题材电视剧由事及人,开始将目光投向农民在这场历史性变革初期受到的心灵冲击与精神变革,从而诞生了《葛掌柜》 《雪野》 《神禾塬》 《山不转水转》 《女人不是月亮》 《趟过男人河的女人》 ,以及被称为“农村三部曲”的《篱笆·女人和狗》 《轱辘·女人和井》 《古船·女人和网》 。这些作品不但描写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显著变化,更重要的是深入描写了农民在面对发家致富的现实追求和新的现代价值观念冲击之下,是如何在精神上艰难摆脱因袭的文化包袱与巨大的历史变革之间的双重挤压获得现代性新生的。

  与前一时期相比,这一时期的农村题材电视剧体现出两个鲜明的特点。其一是翻转了前一时期以乡村的淳朴来批判城市的价值取向,展现了以城市文明为代表的先进文化对农村文化的冲击、改造与提高,揭示农民在追求致富的过程中思想观念与文化心理的急剧变化。 《葛掌柜》中的葛寅虎、 《神禾塬》中的冯炳南、 《雪野》中的寡妇吴秋香等,一方面勇于冲破农村封建思想和落后观念的束缚,办工厂,办养鸡场,开大车店,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创业致富的弄潮儿。但同时农民传统人格中的保守自私、守旧固执等因子也强烈地影响着他们的命运,让他们无法完全挣脱历史的局限性,往往成为历史的夹心层。葛寅虎外穿羊皮棉袄内穿皮夹克的装扮就是这一形象的表征。其二是对女性命运的格外关注,从前述诸多作品的剧名就可以看出这一点。这是因为农村女性身上往往集中承载了农村文化中的优缺点,其婚姻情感、人生命运也最能反映处于变革冲击中的农民思想观念和文化心灵的变迁。“农村三部曲”又被观众称“女人命运三部曲” ,就是通过茂源老汉一家为中心,以枣花的情感与人生历程为重点来描摹当代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下农民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枣花虽然经过艰苦努力才摆脱了与前夫铜锁的不幸婚姻,但转身就又陷入与小庚的婚姻枷锁中,命运就如同轱辘一样来回翻转,但她始终没有丧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电视剧《岁岁年年柿柿红》剧照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改革开放累积的社会矛盾开始显著显现,“三农”问题逐渐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但比较遗憾的是,农村题材电视剧却在这一阶段陷入了沉寂。除了《牛玉琴的树》 《党员二楞妈》 《难忘的岁月——红旗渠的故事》等有限作品外,其余无甚可观。重庆台的《山城棒棒军》开始反映新兴的农民工在城市中的遭遇,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敏锐的社会发现在这一时期较为特别。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大众文化开始兴起,娱乐观念大行其道,电视剧的产业化发展让清宫剧、戏说剧成为电视剧市场上的主要产品,而缺乏精品力作的农村题材电视剧在收视率上表现不佳从而愈加边缘。

  新世纪后,“三农”问题成为党和政府关注的中心工作,并在2004年时隔18年后再次成为中央一号文件并延续至今。在新农村建设的语境下,农村题材电视剧再次获得了大爆发。2002年,赵本山拍摄的《刘老根》播出获得了观众的喜爱,也标志着农村题材电视剧在市场化浪潮中开始主动寻求吸引观众的路径。

电视剧《希望的田野》剧照

  2003年开始,农村题材电视剧迎来了创作上的第二个丰收期,当年中央电视台播出《刘老根2》 《希望的田野》 《三连襟》 《走进八里堡》 《烧锅屯的钟声》 《远山远水》 《好爹好娘》 《郭秀明》等八部作品,虽然被戏谑为“九亿农民八个戏” ,但确实也让农村题材电视剧重回了观众视野。这一阶段,农村题材电视剧呈现出如下特点:其一,主题紧紧围绕“三农”问题,集中指向新农村建设中的新问题、新气象、新风尚、新希望。其中有表现农民工的《民工》《生存之民工》 《马大帅》系列;有反映乡村环境问题的《希望的田野》《金色农家》 《烧锅屯的钟声》 《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 ;有描写农村土地问题和农民土地情怀的《圣水湖畔》 《绝地逢生》 《喜耕田的故事》 ;还有表现农村妇女形象的《女人当官》《当家的女人》 。其中涉及到农村基层民主、贪污腐败、留守儿童妇女、农民工、环保、土地、农村文化建设、农民婚姻情感等多重问题,对农村面貌进行了多维度多层次的展现,但也存在图解政策的问题。其二,超越前一时期文化冲突的视野,在城乡对比或对立的关系中建构人物关系,刻画人物形象,形成进城和返乡两个相互映照的叙事结构。城乡二元对立的发展模式进一步放大了农村经济衰败凋敝的现状,大量农民进城寻求生存致富之道,其间的种种不易坎坷屈辱在《城市的星空》《都市外乡人》 《城里城外》 《小麦进城》等作品中被重点表现;另一方面,来自城市的外来者或从农村出去的城市人也通过扶贫、支教、投资等方式回到农村,成为农村发展的重要力量得到表现,如《山羊坡》 《脚下的天堂》 《静静的白桦林》等。而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领路人”形象也成为一种基本的人物设置。其三,续集和明星成为农村题材电视剧重要的生产模式,如《马大帅》系列、 《乡村爱情》系列、 《喜耕田的故事》系列、 “田野系列” ( 《希望的田野》 《美丽的田野》 《永远的田野》 ) 、“农家系列” ( 《喜庆农家》 《欢乐农家》 《金色农家》 )等。这些电视剧往往邀请赵本山、高秀敏、范伟、潘长江、郭达、丁嘉丽、潘粤明、宁静等明星演出。这种模式符合电视剧市场化生产的需求,短时间内扩大了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市场吸引力,但也有许多急功近利的考量,其前后作品的艺术质量往往相差很大。其四,南北地域创作失衡,美学样式偏颇。以赵本山为代表的创作团队及其作品形成了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中的绝对主流,农村电视剧基本等于东北农村电视剧,并以喜剧甚至闹剧的美学样式为主,导致农村题材电视剧逐渐脱离现实主义的美学精神,出现同质化、表面化和庸俗化的问题。2010年前后随着网络视频平台的逐渐崛起和电视的相对衰落,资本大量进入影视行业,被认为不具有收视效应的农村题材电视剧再次陷入低谷。

电视剧《喜耕田的故事》剧照

  2012年以来,面对更加复杂的产业文化语境,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颇为艰难,其生产备案数量和创作完成数量以及作品影响力都持续走低。但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脱贫的国家战略推动下,农村题材电视剧仍有一些发展探索,一部分作品在传统创作模式中继续深入转换,还有一部分作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了创新探索,体现出与国家政策之间的密切互动。首先,农村发展到新阶段,极端的物质贫困已经不是最主要的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在物质扶贫的基础上进行精神扶贫、制度扶贫是这一阶段的核心。如关注农村法治建设的《小镇大法官》《啊,父老乡亲》 ;展现建设美好家乡坚定信念的《初心》 《谷文昌》 《黄土高天》 《太行赤子》 ;反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理念的《青恋》 ;描写建设新农村的新型带头人“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的《马向阳下乡记》 《大村官》 《索玛花开》 《苦乐村官》《老家门口唱大戏》 ;以女性命运为主的《初婚》 《麦香》 《岁岁年年柿柿红》《三妹》 《木兰妈妈》 。其次,出现了《温州一家人》 《平凡的世界》 《老农民》 《白鹿原》 《大江大河》 《鸡毛飞上天》等史诗性的农村题材电视剧。这些作品历史视野开阔,时空跨度较大,思想内蕴丰厚,人物鲜明生动,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农民从新中国建立前后到改革开放后漫长历史进程中的命运起伏,并且在从城乡对立到沟通融合的关系中描写农村、刻画农民,展现了农民在两者关系的历史性变迁中其生活水平、身份建构、文化认同与社会地位的深刻变化。第三,从故事到类型的融合加剧发展。如何破解农村题材电视剧受众群体局限性,是其发展的重要课题。在故事内容紧跟时代发展出现各种新的表达时,类型创新恰好是水到渠成的结果。如前述这些史诗性农村剧,实际上有很多随着农村改革和农民身份的变化,形成了内容和类型的杂糅。《温州一家人》 《鸡毛飞上天》 《大江大河》等都讲泥腿子当老板的农民企业家,将农村剧和商业剧、都市剧等类型融合起来,从农村到城市,从国内到国外,极大扩展丰富了农村剧的故事宽度、时代深度和美学厚度。 《平凡的世界》 《白鹿原》 《老农民》则将农村题材与年代剧叙事结合在一起,给农村题材电视剧带来历史的底蕴和思想的深度。这些电视剧都达到了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标准,成为广受欢迎的现象级作品。但当前很多农村题材电视剧也还存在不顾艺术规律僵化图解政策,人物和故事模式化明显,不顾生活现实的逻辑人为建构戏剧冲突,思想性与艺术性存在割裂的问题,因而也就无法真正深入到当代农村的现场和农民的心灵深处,为他们传心事、撰心史、达心情。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题材电视剧的起伏变化,与我国农村改革和农民命运变迁的历史密切相关,也与国家建设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发展战略和电视剧文化产业发展的进程密切相关。虽然在不同阶段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发展有所差异,也还存在不同层面的问题,但它以自身独特的关注对象和大量优秀作品描绘了几十年来乡村发展变迁的时代镜像,也摹写出了农民这一群体在改革开放中涅槃成长的精神史诗,在中国电视剧艺术长廊中闪耀生辉。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消除贫困发展目标的实现,农村题材电视剧在新时代也一定会迎来又一个发展的崭新阶段。

  (作者系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

(编辑:赵超)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