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电视>热点推荐

《东北抗日联军》用正剧手法讲述抗联悲歌

时间:2015年08月03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
0

《东北抗日联军》用正剧手法讲述抗联悲歌

□ 苗若木(电视剧《东北抗日联军》编剧之一)

  ■ 作为国内首部也是唯一一部以重大历史题材亮相、表现东北抗日联军14年艰苦卓绝斗争史的电视连续剧,通过历史与艺术的真实结合,克服种种创作困难,填补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重要空白。

  ■ 赵一曼身上的柔韧、秀美,散发着“抗联之母”的博大胸怀,而杨靖宇更多地像个“慈父”,恩威并施,他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又亲力亲为地关怀抗联小战士,是当之无愧的“抗联之父”。

  ■ 剧本在刻画真实历史英雄的同时,也塑造了一群青年人,他们在面临人生抉择时,牢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表现出时代赋予年轻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自从2004年以来,抗战题材电视剧逐渐热播,产量持续升高,涌现出了一批杂糅抗战元素于其中的亚类型电视剧,如传奇抗战剧、谍战剧、偶像抗战剧等,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日臻明显,并在全社会引发广泛关注、讨论。抗战题材电视剧虽然空前繁荣,但不少所谓“手撕鬼子”的雷剧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间播出的战争史诗巨作《东北抗日联军》希望能给观众带来一些正剧的审美感受,让我们敬畏英雄、铭记历史。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武装力量,电视剧《东北抗日联军》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牵头创意、策划、立项,在长达五年的时间里,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四次主持剧本修改论证。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中央电视台在北京也曾先后组织过四次剧本研讨会,与会的党史、军史、艺术创作方面的专家对剧本提出了宝贵意见。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中央电视台的相关领导对该剧的剧本创作非常重视,作为国内首部也是唯一一部以重大历史题材亮相、表现东北抗日联军14年艰苦卓绝斗争史的电视连续剧,通过历史与艺术的真实结合,克服种种创作困难,填补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重要空白。

  2011年岁末申报立项后,著名导演李文岐第一时间找到我和王洛勇老师。2012年农历新年后我和编剧乔万民老师一起赶赴黑龙江省集贤县做创作前期工作,包括走访抗联兵工厂七星砬子遗址、采访抗联老战士等,从采访中深入地了解到东北抗日联军的艰难和困苦,比如其中一位老人就对我们谈到,他并不是抗联战士,但在他十几岁的时候,曾有一位抗联战士身负重伤,躲在他家里,父母让抗联战士装成卧床不起的病人,以此躲避日军的搜查。我们在当地图书馆和收藏人士手中找到了《中国的夏伯阳——赵尚志传》《总司令的悲剧》《杨靖宇传奇》等书。我们来到巍峨的七星砬子,峰岭跌宕、怪石嶙峋、山上有山、险要奇峻,很难想象当年的抗联战士们仅仅靠双脚如何攀爬到山顶。我们之所以选择冬天去七星砬子,也是因为我们想到东北抗日联军当年最难挨的也是冬天。之后,编剧刘彦武老师也曾赶赴东北,参与座谈、采访,并参观了东北烈士纪念馆。在李文岐导演的带领下,编剧们赶到磐石游击队和海龙游击队抗日根据地,这也是抗日英雄杨靖宇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既是编剧又是杨靖宇饰演者的王洛勇老师在哈尔滨收集到非常多的史料和相关书籍,尤其是有关虎头要塞的资料,他又丰富了杨靖宇和铁血少年营孩子们的戏份。李文岐导演一再对我们强调赵一曼身上的柔韧、秀美,散发着“抗联之母”的博大胸怀,而杨靖宇更多地像个“慈父”,恩威并施,他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又亲力亲为地关怀抗联小战士,是当之无愧的“抗联之父”。

  《东北抗日联军》是第一次以电视作为载体,系统完整地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抗战胜利的这段历史,东北抗日联军长达14年的艰苦奋斗,其中的历史质感、阶段感和东北抗联在中国抗战史中的重要作用都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在创作过程中,首先对历史进行了梳理,前后借鉴了几十本相关史料书籍,军事科学院抗联史组原组长岳思平亲自为我们列了一份书单,其中包括《中国抗日战争史》《毛泽东思想》《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等书,我们在图书大厦找到了书单上的部分书籍,还有一些书籍因为年代久远,实体书店已不再售卖了,后来在旧书网站上淘到了一些稀缺资源。《东北抗日联军史料丛书》中囊括了各军的军史,岳思平老师送了我几本军史,其中三军的军史书是他仅存的一本,于是我们向岳老师借书影印,才算弥补上了这个空白。

  在综合了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的事迹后,我们最终采用了以点带面的叙述方法,全方位地展现抗日联军的生活与战斗的全貌。重点以“南杨北赵吉东周”为主要人物,着力刻画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李兆麟、冯仲云、周保中等抗联英雄人物。其中,尤以杨靖宇、赵尚志和赵一曼为重中之重,既讲述了磐石游击队、巴彦游击队、珠河游击队、抗联一军、三军、六军、八军、十一军的战斗故事,以及英雄人物杨靖宇千里大奔袭、赵尚志木炮打宾州、冰趟子大捷、赵一曼智取杀人场等精华篇章,力图突破以往有的同类题材塑造英雄人物、鞭笞反面人物的既定模式,调动艺术手段尽可能真实地再现各式人物的精神风貌,从人性的深度展示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观众看到真实可信的历史人物,从而使剧作更为生动感人,人物或可亲、可敬,或可怜、可憎,力戒人物的苍白无力和说教宣传。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作为影视创作者,我们应该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理清历史脉络是认知历史必经的过程。认识历史的同时,要深化历史,扩展主题的深度和广度,告诉观众这是一段什么样的抗争史。电视剧《东北抗日联军》有别于一般电视剧,属于重大革命与历史题材电视剧,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报审时需要由重大题材小组办公室审批,所以抗战神剧中“手撕鬼子”等荒唐的桥段在该剧中是完全没有的。尊重历史、尊重英雄、尊重艺术,这是我们编剧团队的创作初衷。

  在创作过程中,我们深感肩上的担子之重,从选题立项到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前后历时五年,曾邀请43位权威党史专家、抗联史专家、军史学专家、文艺评论家等对剧本进行反复研讨论证。创作从来不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事,一部作品的诞生背后必然是无数人辛勤耕耘的结果,是整个艺术创作团队的心血之作。

  初期创作完成后,岳思平老师对其中的历史事件和艺术细节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我们剧组的几位主创人员曾多次拜望岳思平老师。在多次的交流与求教中,岳老师从宏观上让我们更加清晰地梳理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三个重大时间节点,分别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7月全国抗战和1945年的日本投降。这三个重要的历史时间关键点具体到东北抗日联军发展阶段,以反日游击队、人民革命军和东北抗日联军三个阶段为主。在微观角度,岳老师细致且具体地指出了字句上需要斟酌和推敲的地方,如原剧本中说赵尚志被共产党开除了,岳老师指出“开除”这个词不好,并建议我们应当提到日军用四个月时间占领东北,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与之态度截然相反的是,中共满洲省委提出了坚决抗日的正确主张,并发布了《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东北抗日联军》中的重要史实和画外音撰写主要参考了岳思平老师的《东北抗日联军史》,除此以外更多地参考了《中国抗日战争史》和《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

  剧本在刻画真实历史英雄的同时,也塑造了一群青年人,他们在面临人生抉择时,牢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表现出时代赋予年轻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真实人物与虚构人物的结合是剧本创作的一个亮点,也同样是难点,如何将青年人章竟洲、章竟洋及其同学们投入抗战的历程和富商章文续的命运、心路历程同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英雄人物有机地结合起来,多线叙事又前后呼应,这就需要我们将真实历史事件和艺术虚构相融合。

  东北抗日战争史是一曲悲歌,深刻揭露了日军侵华的残忍无道,通过《东北抗日联军》这部电视剧从多侧面表现日本对占领区人民的奴化、经济的封锁、对东北抗日联军的军事围剿,无所不用其极,并深刻揭露日本侵华历史的本质和中华民族不可忘却的这段血泪史。

《东北抗日联军》重点刻画了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等英雄人物(上、中、下)

(编辑:云菲)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