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文学>资讯

发挥专业优势 “聚焦”许昌文学

时间:2015年07月24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
0

发挥专业优势 “聚焦”许昌文学

——许昌学院大学生调研许昌地域文学

许昌学院大学生实践服务队采访著名作家李清源和诗人郑皖豫

许昌学院大学生实践服务队和许昌市文联主席刘平合影

  2015年暑期,许昌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在指导老师黄高锋带领下,紧密结合专业优势,组建了许昌学院赴许昌地区许昌文学发展状况专题调研团队,展开了一系列文学调研活动。

  活动开展以来,实践队员们不顾酷暑炎热,到许昌市区广场、公园、街头,向市民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市民文学素养及对许昌文学的认知和期许。又深入许昌市档案局、图书馆、博物馆等单位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活动过程中,队员们采访了许昌学院古代文学专业教师程晓菡、现当代文学专业教师翟创全和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冯颖。同时,又先后奔赴许昌市文联和许昌县、长葛等几个县(市、区)文联实地采访和专题调研。队员们先后采访了许昌市文联主席刘平、市作协副主席李俊涛,长葛市文联主席高凤池、副主席马德颇、许培勇及秘书长高长岭,许昌县文联主席屈保军、作协主席张海峰、文联协会部主任萧创艺等。7月9日,实践队采访了许昌市作协主席、著名作家刘革雨。7月10日、11日,与许昌市著名作家李清源、郑皖豫和丁晨面对面“零距离”座谈交流。7月13日,还采访了中国作协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办公室主任张绍锋。

许昌学院大学生实践服务队发放调查问卷

  通过调研,队员们了解到,许昌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千年的历史积淀,孕育了许昌文学的繁荣与发展。春秋时期,我国第一位名见经传的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就生于许昌,她的《竹轩》《载驰》等诗篇,思国忧民、意蕴隽永。西汉时期出现了杰出的文史学家,史称补缀《史记》第一人的褚少孙。东汉建安时期,许昌以“三曹”“七子”为代表,开创了彪炳史册的“建安文学”。东汉时期还出现了因创作《笑林》和《艺经》,对中国古代通俗文学做出突出贡献的“笑林始祖”邯郸淳。西晋时期有二十四人文学集团之一的文学家杜育。南朝时期文学批评家钟嵘的《诗品》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论诗专著。唐代著名诗人王建,留下了众多光辉的诗篇。宋代词人曹组等都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影响。近现代以来,苏源生、刘昭平等在文坛崭露头角。进入当代文学阶段,李建彤的《刘志丹》和颜慧云的《牧笛》引起极大争议,张扬的《第二次握手》“感动过整整一个时代的中国人”。尤其是新时期以来,许昌的文学创作更加繁荣,取得了更为丰硕的成果,在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影视文学等各个领域都有所突破。以李佩甫、齐飞、谢玉好、路铁、陈汉、刘向阳、杜涯、计文君、丁晨、郑皖豫、李清源、刘革雨、韩晓民等等为代表,涌现出了一大批在《人民文学》、《当代》、《诗刊》等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作品和获奖的老中青作家,为许昌地域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可喜贡献。

  活动开展以来,人民网、中国高校之窗、《河南青年报》、《许昌日报》、团省委主办网站豫青网、河南省大学生网、许昌广播网等多家媒体都进行了广泛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响。通过走访调研,队员们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深入了解了许昌文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同时,也发现了作为地域文学存在的许昌文学目前发展面临的隐忧。大家希望通过调研,能够尽一份微薄之力,让社会各界都关注许昌文学发展,营造浓厚的书香文化氛围,让未来许昌文学开出更加绚丽璀璨的花朵。(黄高锋、张思颖)

(编辑:李钊)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