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舞蹈>热点推荐

“培青”:打造一代舞蹈人和舞蹈创作

时间:2019年12月23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乔燕冰
0

二○一五年培青计划委约作品《一撇一捺》 王徐峰 摄 中国舞协提供

  5年,培养了48位新锐青年艺术家,推出了原创舞蹈作品60部,先后在13个国家的22个城市开展了200余场演出……

  这样的一组数据,对于广义的人才培养来说,或许并不足为奇,但是对于中国舞协着力于舞蹈人才孵化,打造原创,推动中国舞蹈文化走出去来说,这样的数据让人看到踏石留印的坚实步履,以及形成人才培养、艺术生产及其价值衍生生态链的历史性突破。由中国舞协主办、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专项基金资助、2014年启动的“青年舞蹈人才培育计划”(简称“培青”)走过5年,已逐渐成长为中国舞蹈界极具活力与创意的品牌项目。从襁褓到垂髫少年的“培青”,经历并拥有收获的喜悦,亦难免承受和面对成长的困惑。日前,中国舞协组织召开的一场“培青计划”研讨会,像是一场学期家长会,业界专家和5年来“培青”委约创作的部分青年优秀舞蹈创作者汇聚一堂,专家问诊把脉,舞蹈创作者求教问津,一切,只为更好地总结经验,一路向前,创造更好的未来。

  “‘培青’最重要的是其本土的意义,它已经成为一面旗帜”

  2014年的《第一束光》,2015年的《一撇一捺》,2016年的《未知》,2017年的《两地书》之《…after…》,2018年的《Mo舞道》……在“培青”平台上,或参演或委约创作,一路从稚气到成熟,并在此过程中建立自己的舞蹈剧场——青年优秀舞蹈编导、舞者,谢欣舞蹈剧场艺术总监谢欣应该是“培青”一路成长最典型的参与者和见证人。

  “这五年来一直都和‘培青’在一起,如果没有‘培青’,就没有今天的谢欣舞蹈剧场。我在职业舞团做了十年职业舞者,经历过四个舞团,到我离开时正好有中国舞协‘培青’这个契机,让我有了新的开始。”谢欣对“培青”充满感恩。从2015年委约创作到多年获得“培青”滚动资助,不断精进的《一撇一捺》被誉为谢欣和谢欣舞蹈剧场的代表作。作品通过拆解形状,从不同层面解构“人”的组成,以一撇一捺的交叉点、人和人的连接点、身体和身体的碰撞点、感知和情绪的发源点,挖掘放大人性、感情、欲望、暴力、柔软,探索人之所以独立为“人”的源头。

  “《一撇一捺》像一张名片参加了很多国际艺术节,明年我们也会赴纽约等地参加更多重要的国际艺术节。今年在法国演了四场,法国观众特别喜爱我们,邀请我们明年去法国演20场。作品中没有有意地彰显我们的文化,但是它在我们的血液里自然流露出来。《一撇一捺》这张名片未来仍然会带领我们的舞团走得更远。同时,也是因为这张名片让很多国际舞团认识了我,让我有机会可以作为中国当代舞编舞者身份被邀请到国际不同的舞团为他们创作,就好像两条腿一起在走路。”谢欣说。

  和谢欣及其他很多编导一样,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田湉也对“培青”充满感激。“从2017年参加‘培青’展演作品《俑》,到2018年委约创作《俑2》,它们为我的人生经历开启了另一个路径,一个通往艺术创造的路径。今年5月,意大利制作人丰翼邀请我去佛罗伦萨‘翡冷翠欧洲艺术节’演出,受邀的作品正是在‘培青’培养中完成的。国际语境带给我深刻的认知与反思,即欧洲人及欧洲艺术家、制作人对中国舞蹈并不了解,其印象大多停留于一把扇子、一双水袖,或是一个京剧脸谱,其实这早已不再是中国当代舞蹈创作的景观了,中国当代舞蹈创作已经是一个非常多元的状态。‘培青’较集中地呈现了这样的景观,每个编导都在探索新的形式、建立新的观念,不断在自己和传统的关系之间找寻发力点,实现张力,在历史性的世界格局中建立和找到自己的价值和位置。”

  “培青最重要的意义是其本土的意义!”北京舞蹈学院教授王玫认为,“‘培青’特别厉害之处在于它成为一面旗帜。首先是严肃艺术的旗帜,让人特别欣慰的是中国舞协作为一个行业的引领者,旗帜鲜明地彰显了严肃艺术的价值,同时也彰显了勤奋、努力、认真的价值。‘培青’实际上是‘青培’,是组织集结这些年最严肃最认真的青年合力做一件事,也让其成为人才的积淀,并已产生了良性循环,从一群人慢慢辐射开来,慢慢成为舞蹈创作者提升自己的重要途径。”

  “他们可以成为中国舞蹈界的中坚力量,未来甚至可能成为标志一个时代的舞蹈队伍”

  面向创作初期的编导,启发其进一步创作,提供更多可能;面向创作中期的创作者,为其规划并量身打造多元合作项目,帮其建立自己的艺术风格;面向具有新鲜视角的实验创作者,为其提供开放的环境和展示机会。五年来,“培青”针对不同阶段的青年编导,给予不同的培养内容。先后参与“培青”舞蹈营的青年编导和舞者近200人,委约创作的48位青年艺术家中新文艺群体占比52%,滚动扶持了13位青年艺术家。扶持培养的青年编导全部活跃于创作一线,作品享誉海内外。2016年开始,“培青”还增设舞蹈影像单元,通过构建丰富多元的项目,吸纳广泛的人才,努力打造中国当代舞蹈新兴艺术家联盟……然而,面对前路,这些足够吗?

  未来,“培青”应该如何往前走?是慢慢做大作品还是有其他拓展?比如能否带这些优秀的青年舞蹈创作者更多走出去,拓宽其国际视野?能否主动出击,邀请一些经纪人建立国际合作关系,扩大合作范围,实现更多跨国跨界合作,使舞蹈界不再是自娱自乐,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中国舞协名誉主席赵汝蘅这样期待。

  王玫则希望,“培青”一定要坚决走自己的本土路线。“特别有意思的是,为什么所有的做传统舞蹈创作的人进入‘培青’后突然都变了一个样子,而且共同变成了一种样子,变成了他们以为的现代舞的样子,但是他们完全不了解现代舞现在其实已经不是那个样子了,业界应该认真研究这种现状,这对其健康发展特别重要。这些年我们亲眼看到‘培青’对国内本土舞蹈的促进有多大,‘培青’应该深入探讨这其中的内在原因,从而继续推动和放大这种影响和促进作用。”

  “创造性”是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斌总结“培青”过去拥有和未来将秉持的重要关键词。“让这些优秀青年舞蹈人的创造性某种程度上没有界限地发挥,这虽然不容易实现,但当你努力去实现,会发现这样的创作群体逐渐变成了很生动、很多元、很有活力的巨大群体,可以成为中国舞蹈界的中坚力量,未来甚至可能成为标志一个时代的舞蹈队伍。同时‘培青’实现了一种机制的探索,它会让舞蹈领域深化改革朝着更健康、有序和进步的方向发展,并形成一个张扬核心价值观的良性发展的新业态。”罗斌表示,今年是“培青”的分水岭,在充分梳理过去5年得失的同时,“一路向前”将是下一个5年的使命。未来中国舞协将继续延伸工作手臂,向纵深发展,积极为青年创作者尤其是新文艺群体提供更多服务,搭建新文艺群体创作人才库,建立青年艺术家社群,打通艺术门类壁垒,一步步踏实积累,努力打造一代舞蹈人和一代舞蹈创作,让世界看到更多中国优秀的舞蹈人与舞蹈作品!

(编辑:单鸣)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