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书法>书法人物

习得字内功,行得新书意——访书法家孙璘

时间:2018年10月24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杨 阳
0

  

孙璘作品

  他出生于江苏无锡乡下,从小生活的环境受艺术影响甚少,亦无家学渊源,学艺之道可谓先天不足。进入初中之后,因机缘巧合,才使他有了亲近书画的机会。而如今,他已在中国书坛占有一席之地,更曾被评为“中国书坛十大年度人物”。他是书法家孙璘。

  静心习得隶书功

  孙璘写得最多的是隶书,最有成就的也是隶书。1979年时,孙璘20岁,结束了近两年的知青生活,被分到小镇上的中药店,在青石板铺成的人来人往很是热闹的街上,在每日的抓药、熬药、读方识方的日子中,孙璘的心却逐渐静了下来。此时的他开始喜欢汉隶的端庄厚重之美,并加强了对汉隶的临习。但是汉隶碑帖资源丰富,且风格多样,应师法哪些经典?“书贵自然,不能刻意求工,故我独钟情自然状态下的汉隶经典,如《石门颂》《西狭颂》等。以及由篆入隶的西汉《北陛刻石》《五凤刻石》,古朴的《穰盗刻石》以及风格各异的《乙瑛碑》《礼器碑》《史晨碑》等汉隶名碑都深深吸引着我。”孙璘说。除此之外,孙璘还对清代隶书的传承脉络用心梳理,时常摩而习之。

  “访碑”是他学书的重要内容,孙璘曾多次到有“天下汉碑半济宁”之说的济宁“访碑”。有着北朝晚期时的四山摩崖的邹城亦是孙璘经常造访之地,“面对镌刻在规模宏大的山坡或巨石上,不论是铁山还是岗山的摩崖刻经,每次身临其境,都令我心驰神游,物我两忘,激情难于抑制,生发出新的感受,激起创作的灵感和遐想。”孙璘说。

  对于汉隶诸碑和《铁山石颂》等摩崖刻石,孙璘不仅仅停留在实地“访碑”体验,每次“访碑”后将感受化于笔端,下力甚巨。长期大量临习古碑刻,孙璘逐渐形成了高古的书风。从他的作品中可看出,其用笔方圆兼施、笔画方整、沉着,敦厚古茂,并不取长枪大戟式的造型。孙璘的隶书,没有华丽的姿态外形,也不同于传统隶书标志性的“蚕头燕尾”,撇、捺简括成短直线、短圆弧。没有了撇捺的翩翩风神,剔除了隶书常用的“蚕头燕尾”,甚至也失去了圆转与顾盼,只剩下了形的古拙、筋骨的古朴、气息的古雅,但这正是孙璘“入古出新”之处。

  风物长宜放眼量

  除了自己痴迷于书法、沉浸于书法之中,孙璘还多次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现书法的美。前几年,孙璘曾参与承办和组织了“第十二届国际刻字艺术交流大展”“中日二十人刻字艺术交流展”等活动,还组织了江南书法代表团赴日交流,并随中国书法代表团赴韩国访问等。

  多次参加亚洲汉字圈国家的交流活动,孙璘发现:“国际领域的书法、刻字艺术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四国的书刻艺术虽然都是在表现汉字艺术,但同源而异流。由于各国文化不同,审美差异、情怀也不尽相同。”日本书法家、刻字艺术家给孙璘留下深刻印象——他们对艺术的态度可以用虔诚来形容,其艺术水准的高低暂且不论,一旦他们开始进行创作,即全身心投入,一笔一画,一力一凿,一丝不苟,给人以精致、精工的感受,所以他们所呈现的作品不会有草率、应酬之嫌,体现出敬业的工匠精神。

  日本的书法教育,政府是十分重视的,他们把书法设为中小学的必修课,其目的是培养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孙璘介绍:“虽然日本政府很重视培养青少年的书法,但是他们成年后踏上社会,忙于生计,顾及书法艺术的越来越少,无论是书法还是刻字展览,都是以老年人为主体,书法是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雅玩,所以日本书法整体上有式微趋势。”

  日本青少年成年后仍然热衷于书法,能够坚持研习、创作书法艺术的不多,能走专业书法道路的则更少。日本有书法基础的成年人,如真正爱好书法,就会拜一位名家为师。孙璘说,他们的学习方式,不以传统经典为宗,而是口手相传,老师的书体就是学生一生的学习范本,这样的单一师承传授方式,令学生无出其右,风格千人一面,毫无生机,古人云“取法乎中,近得乎下”,学习书法无捷径可行,不从传统经典中汲取养分,走向衰弱是必然的。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对现代刻字的发展推动,功不可没。日本将刻字艺术作为‘大书法’中的一个艺术门类来对待时间是最早的”,孙璘说,在1962年举办的“每日书道展”上,刻字就作为正式展出的项目。此后,在世界各地巡展,推广刻字艺术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当展览来到中国时,在中国引起极大反响。至于日本刻字艺术对中国的影响,应该说是起到了助推作用。孙璘认为:“但从创作技法及形式来讲,中国刻字艺术没有步其后尘,有人说中国刻字是学日本的,这是很不正确的。中国的现代刻字艺术,追求的是中国的传统审美、人文关怀和文人情怀。作品从主题、思想和自我,是从‘义’到‘形’的学理阐释,是以书法为素材、立意为内容、构成为形式,去表现‘意、象、情、景、境’的中国艺术哲学和艺术精神,是具有民族风格,属于姓‘中’的现代刻字艺术。”在对外交流中,孙璘的眼界得到拓展,在审美视角的延伸、艺术形式构成等方面受到很多启发,在他的创作实践中不经意地有所流露。

  孩提时代的书画情节,屈指算来,距今已近四十载。“如果不是当时喜欢上书画,我也许将会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常态下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而与书画结缘之后,我的生活空间就随之拓宽了,人生道路得以改变。”孙璘感慨。

(编辑:白伟)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