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美术>资讯

经典作品的别样读取——记靳尚谊经典作品版画展

时间:2013年05月24日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蒲 波
0

藏族牧民(石版画) 靳尚谊

经过76个工作日的修版,综合版画《画家詹建俊》面世

  荣获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的著名油画家詹建俊5月15日出现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四层展厅内,仔细地观看一幅幅根据靳尚谊经典油画、素描作品复制的版画。红色的展厅墙面,在暗黄的灯光下,增添了几分凝重的感觉,那幅《画家詹建俊》也赫然出现在展厅中央。再一次凝视老友为自己所作的作品,詹老也不由得陷入了片刻的沉思。

  面对这些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绕不开的经典作品,如何去重现,成为一个在观念上和技术上都需要去跨越分歧或困难的难题。在版画仍然处于艺术品市场边缘的时代,利用最新的科技,不断尝试、创新,复制出最接近于原作的版画作品,传播的意义远远大于经济的价值。

  此次“靳尚谊经典作品版画展”由苏新平和靳军策划,共展出靳尚谊的35件经典作品的版画。其中,根据油画制作的复制版画15件,包括了靳尚谊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经典作品,如《塔吉克新娘》《高原情》《画家詹建俊》《延安老农》和《晚年黄宾虹》等,以及集中展现了靳尚谊早期素描探索历程的20件根据素描制作的复制版画。

  众所周知,靳尚谊先生的经典作品都无偿捐赠给了美术馆,他认为那是美术作品最好的归宿。但是,只有当办展的时候,这些经典作品才会出现在大众的面前。为了拉近大师作品与普通人之间的距离,使大家对经典作品不仅是看画册、看展览,甚至可以购买、拥有,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将复制靳尚谊经典作品作为一项科研任务,集聚各方力量,以期最终的复制版画能完美呈现原作的风貌。

  为求完美 反复试验

  由于靳老始终对艺术坚持极高的标准,此次版画制作亦体现了对高标准的追求精神。从2011年5月开始,中央美术学院各版种工作室就与法国巴黎、日本版画工作坊进行工作协作,对丝网、石版、铜版、微喷等各种制版方式、印制效果进行分析,以选择最适合靳尚谊作品的制版种类。实验一直持续到2012年8月,在完成大量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最终确定用两种以上的制版方式也就是综合版来完成油画复制。而对于靳尚谊的素描作品,通过对石版、铜版的试验比较,以及与法国具有百年历史的顶级版画工作坊“克洛·布拉曼&乔治版画工作坊出版社”的合作,最终确定以石版方式印制。

  在确定版种之后,经历了4次制版试验,才进入正式制版阶段。第一次制版试验,确定了数字微喷技术输出对靳尚谊作品色彩的表现力,并从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生产的7种纸张中选定法国专业艺术用纸Canson BFK。第二次制版试验,研究了扫描机单灯录入对油画细节的表现效果以及色彩复原效果的处理技术,并对法国Canson BFK特别版画纸做了一系列色彩反应实验。第三次制版试验,研究了输入置灯方式、如何体现纸制作品特征和作品表现力在制版中不被减弱等问题,选定色彩层次最丰富的制版方案。第四次制版试验,是综合版实验,使画面更深厚、温润。从2012年3月到12月,靳尚谊经典作品版画工作室正式制版,对作品进行色彩和对比度的调整,以达到纸上作品的最佳制作品质。

  根据靳尚谊经典作品版画工作室对完成每幅作品制版工作量的统计,15幅油画作品完成最终版版数从25版到172版不等。其中,靳尚谊于1985年创作的《果实》完成最终版版数为172次,这幅采用古典形式画法、追求厚重感和层次感的油画作品,在制版过程中成为工作室攻克的一个艰巨的难题。靳尚谊在油画作品创作时参考了拉斐尔前派的手法,在版画作品中也依然可见那种极富浪漫气息的装饰性色彩。从修版时长来看,《画家詹建俊》修版耗时最长,花费76个工作日,而《塔吉克新娘》和《高原情》修版顺利,只花费7个工作日。最终完成的这些经典油画复制版画作品:部分作品调整了画面色彩,局部色彩偏冷,如《醉》中加大了人物醉酒后偏暖的肤色和清冷的环境的对比,色彩完全服从于人物的内心表达;部分作品减弱了对比度,使画面整体层次更加和谐,作品更加温润,色彩更加柔和,手工味道也使画面效果更加沉稳。

  亲身参与 精益求精

  年近80岁的靳尚谊先生,对于复制版画的事也非常上心,亲身参与调色环节,然而还是有些遗憾之处。“有些作品比原作偏暖。一方面这与中国的审美习惯有关系。另外,这也是中国目前的印制技术解决不了的难题,在电脑上显示的和印制出来的不一样。”靳尚谊说。

  在靳老的督导之下,版画工作室丝毫不敢懈怠,终以最佳效果集中亮相。“近40件版画作品图片突然呈现在眼前时,我还是被震惊了,虽然多是油画和素描的版画复制,但是制作之严谨、还原之准确、印刷之精美,堪称复制版画之精品。”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院长苏新平说,靳老对每套版画制作的每一环节严格把关,不放过任何细微环节,甚至为达到一版颜色的准确,他都是不厌其烦地反复调整、校对,直至满意为止,“其精益求精的严谨态度确实令我们这些从事版画专业的版画家们感动。”

  苏新平谈到,近些年社会上充斥着大量名师、名作的版画作品,但是绝大多数版画制作是没有艺术家参与的,拍一张片子就直接进入版画制作,其结果多与原作水平差距甚远,不仅有损原作的艺术格调与品位,而且也有损于版画这一媒介独特语言的纯粹性。在如此背景之下,靳先生为我们呈现如此之多之精的版画作品,以及他对艺术的严谨态度,无疑为社会上众多介入版画制作的艺术家和版画工作室树立了榜样,同时也为版画未来有序、健康发展起到了引领和示范的作用。

  对比靳尚谊经典作品的版画和原作,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认为,石版印制的特有美感使线条的炭黑效果更柔和,画面更整体,突出再现了素描的层次美感。在对油画作品的呈现上规避了原作画布反光、吸油不均的缺憾,使版画作品色调更温润,增强了欣赏的愉悦感。这些作品不仅提升了经典作品在教学活动中的示范几率,更多的还拓展了公众观赏接触当代经典作品的机会,增加了公众拥有精美版画作品的可能性。

  这一批版画作品,不只对于公众来说是新鲜的,对于靳老本人来说也是新鲜的——他在开幕式当天才第一次完整地看到所有的印制作品。靳老在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谭平的陪同下,一幅幅地观摩,甚至推起眼镜。他和自己的学生边观展边讨论着:“《晚年黄宾虹》的颜色能进去,色彩做得比较实”,“《侧光人体》颜色还原细致”,“《双人体》颜色透亮,不过画框的玻璃在展厅反光”……被众人包围的靳老一见老友詹建俊,就激动起来。詹老对展品的标签提出异议,认为应该标明油画、素描原作的创作时间。“版画复制作品,只标明版画印制时间,那是西方规矩。”靳老解释道。话音未落,詹老一挥手说:“西方规矩咱不要了!”两位老人为此事比划几个回合,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要标明原作时间。

  在展厅内,靳尚谊的每一步前进都步履维艰,被照相机、摄像机、记者、观众围堵,但是对于媒体记者的问题,他总是耐心作答。靳老说,一个人的艺术高度来源于对自己的标准。作为一位油画家,他用一生的努力去感悟油画之美,“这种美感发展到抽象美就是层次的丰富和厚重,也叫力度”;作为一位中国画家,他号召大家重视中国画,因为它的表现力要丰富得多,没有艺术可以替代它;作为一位美术教育家,他为了与青年人沟通,虚心向学,学习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青年文化,感慨“现在的讲座不好做了”;作为一位文化人,他关心中国文化的现在和未来,对文化界出现的“麻烦事”感到担忧,但是又对年轻人充满信心,因为年轻人“代表着中国的未来”。风雨几十载,靳尚谊将一生的经验总结为一句话送给年轻人:扎扎实实把本职工作做好。这句朴素的言语,涵盖了他满心的期待。

(编辑:黄远)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