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民间文艺>民间文艺评论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时间:2022年03月09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范雪娇
0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访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文联主席、贵州省作协主席欧阳黔森 

  这些年来,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文联主席、贵州省作协主席欧阳黔森经常到革命老区、乡村基层调研、采风。前不久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启动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等要求。结合相关调研,他向记者介绍了对“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及文艺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感受和建议。

  欧阳黔森表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艺术赋能乡村文化振兴,要将文化艺术与乡村生产生活相融合,构筑文化场景,打造乡村文化品牌,彰显“一村一品”的艺术特色。此外,还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创新手段,通过文艺志愿服务和“文化进万家”等活动,进一步丰富艺术载体,将乡村文明建设和乡村传统文化传承结合起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乡村文艺活动,彰显当地文化特色和人文精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共同致力乡村振兴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

  “作为文艺工作者,助力乡村振兴,就是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优秀的文艺作品,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将党的方针政策传递到老百姓中去,凝聚磅礴精神力量。要深入社会实践,大力实施文艺惠民,充分挖掘乡村自然、人文资源,把文艺惠民、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打造一批特色艺术村,开发一批非遗艺术品,推出一系列集赏美景、享民俗、品文化等多元化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文化旅游产品,为乡村振兴聚力赋能。”欧阳黔森介绍,以贵州为例,要建好用好贵州文艺人才孵化基地,打造贵州省文艺名家公益大讲堂,建立全国文艺名家工作室,更加注重发掘、发现、培养一批具有号召力、影响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乡村文艺骨干、农民艺术家等,打造带不走的文艺工作队,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谈及贵州文艺界在喜迎党的二十大方面的计划和相关工作,欧阳黔森介绍:“聚焦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贵州省文联、贵州省作协及贵州广大文艺工作者将开展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文化实践,创作一批讴歌党、讴歌人民、讴歌新时代的文艺作品。包括组织创作共同富裕题材电视剧《江山》、红色题材电影《四渡》、京剧《南仁东》、杂技剧《在希望的田野上》、歌曲《黔岭歌飞》等作品,积极推动全面小康题材电视剧《看万山红遍》、乡村振兴题材电影《云上南山》的播出和上映,组织开展‘喜迎二十大讴歌新时代’系列文艺精品展览展示展演,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中国故事和贵州故事。”

  此外,欧阳黔森还建议要加强编剧合法权益的保护。他谈到了一些有损编剧合法权益的现象:“比如,不少影视作品在宣发时很少提及编剧,编剧署名在影视作品成片中被弱化,往往被写在十分不起眼的地方,某些制片方还用‘总编剧’‘联合编剧’等称谓给未参加编剧工作的人署名。此外,还存在稿酬拖欠甚至是盗用剧本的现象。”对此,欧阳黔森建议,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影视行业的监管力度,进一步明确署名规则和稿酬支付规则;主管部门要加大对涉及著作权纠纷影视作品的发行管理力度,对于多次故意侵权的公司采取列入黑名单、罚款、取消其发行资质等措施,切实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影视行业抄袭剽窃的打击,净化版权环境,营造风清气正的业界生态,从而鼓励广大作家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 
(编辑:白安琪)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