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电影>电影家协会

新闻纪实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观摩研讨会举办

时间:2022年04月27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李博
0
新闻纪实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观摩研讨会举办——
新闻纪实性与电影美学的有机统一 

  由中国影协主办,中国影协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新华社全媒编辑中心、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电影创作指导处承办的新闻纪实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观摩研讨会日前在京举办。闫少非、仲呈祥、张思涛、夏蒙、王一川、周新霞、梁明、彭文祥、朱勤效、皇甫宜川、林丽宁、张弛等业界专家学者,与汪金福、张苗、任杰等影片出品方、主创代表出席研讨会,共同探讨了《我们是第一书记》的艺术特色与创作风格,并深入分析探讨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题材影片的创作路径,以及新时代电影创作应如何引领时代风气、振奋民族精神,如何创作出具有大历史观、大时代观的佳作等话题。

  《我们是第一书记》由新华社出品,新华网、华录百纳、北京精彩联合出品,展现了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第一书记们带领各地村民搞产业、办教育、抗天灾、保丰收、完成易地扶贫搬迁等的感人事迹。影片摄制组历时3年多时间,深入全国数百个村庄采访拍摄,以新闻纪实电影融合创新的表现手法,为中国脱贫攻坚事业留下了真实而宝贵的影像资料。专家们认为,《我们是第一书记》恰如其分地把握了新闻纪实性与电影美学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达成了融会贯通和有机统一。

  中国影协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闫少非认为,《我们是第一书记》是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通过深刻的艺术笔触展现了真挚的人物情感,用朴实的讲述给观众带来巨大的艺术冲击和感动,堪称一部立意很高的新闻纪实电影佳作。

  “电影应当承担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任务。”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认为,《我们是第一书记》既有深度也有广度,同时还有教育人的力度,影片用平实的镜头语言真实展现了第一书记们的精神世界和他们在扶贫工作中的感人事迹,记录下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影片没有喊一句口号,却用纪实影像表明了国家派遣这么多第一书记去担任驻村干部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这是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呼唤,我们应当将这部影片放置于当下的文化环境和社会语境中,去认清它的独特地位和价值。”仲呈祥表示。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彭文祥认为,《我们是第一书记》通过纯熟的纪实手法表达了深刻的时代主题,通过动人的艺术手段营造了浓厚而纯粹的审美情感,又通过精巧的叙事结构讲述了真实的脱贫攻坚故事,对于当代新闻纪实电影创作具有示范价值。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教授王一川在观看完影片后,感觉像浮雕一样可触摸的真实人物形象扑面而来,与此同时他还获得了一种“惊奇感”。“这种‘惊奇感’,来自于影片强烈的纪实色彩,让观众身临其境般地来到了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来到了神秘的彝族同胞聚居区;更来自于影片中那些真实的脱贫攻坚事件和从事脱贫攻坚事业的人们,这些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更加令人惊讶。”

  影片对于几位主要人物的塑造,给电影评论家张思涛留下了深刻印象:80后第一书记旺青罗布带领群众通过养羊脱贫致富,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他一直面带笑容,是一个乐观、坚定,对生活充满信心的年轻干部;贵州省坡头村第一书记刘恭利为了实现易地扶贫搬迁的目标,挪穷窝、拔穷根,一次又一次地走进群众家中,在她的努力和带领下,坡头村的村民们顺利搬出大山住进新家,她也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影片深入脱贫攻坚一线第一书记们的心灵世界,展现了他们的崇高和担当,充分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与风采。”张思涛表示。

(编辑:高森)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