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电影>电影家协会

电影《你是我的一束光》:有情有力,一束光照亮前行之路

时间:2022年02月25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李博
0

电影《你是我的一束光》剧照

  职场、情场双双失意的落魄音乐人穆随心(袁文康饰)驱车前往云南,期间邂逅了飒爽女孩彭彭(王西饰),二人感情逐渐升温,彭彭内心深处有关孙雨桐(邓超饰)的心结也因此慢慢解开……电影《你是我的一束光》通过一段跨越3000公里的寻心之旅,抒写动人的真情故事,展示新时代云南边疆的新气象,以别样的方式致敬了脱贫攻坚英雄。

  在日前由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云南省委宣传部、中国电影基金会钟惦棐电影评论发展专项基金主办,聚影汇(北京)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承办的电影《你是我的一束光》专家观摩研讨会上,该片总策划张和平回顾了影片的创作历程,用“进对门、选对人”概括了作品在题材选择、剧本打造和主创配置等方面的安排,“我们整个主创团队一直秉承不忘初心的使命和情怀,力争做好每一件事,拍好每一个细节。”

  影片编剧、监制,中国文联副主席、北京作协主席刘恒表示,在影片的创作过程中,主创团队走访了云南各族村寨,被村寨淳朴的生活和村民纯净的感情所打动,更因众多牺牲在扶贫前线的干部而震撼。“扶贫故事背后的爱和善良,才是影片真正的内核。”刘恒坦言。导演王强则表示,主创团队并不想将《你是我的一束光》打造成一部简单的扶贫题材电影,而是期待影片更有厚度和分量,更能阐述“乡村与人”“苦难与生命”“爱与牺牲”等主题,更能呈现出诚恳、质朴又浓烈的情感,抒情坦荡又充满希望。

  与会专家对于《你是我的一束光》主创团队作出的努力,给予充分肯定。大家认为,《你是我的一束光》充满真情实感,在致敬扶贫英雄的同时,挖掘并放大了扶贫工作背后的情感张力,实现了情感的升华与精神的传承。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长张丕民表示,《你是我的一束光》如诗一般的画面让人印象深刻,影片在选题、创作手法和拍摄角度等方面都十分新颖,塑造的扶贫前线的党员干部形象直击人心,对新时代青年的人生追求提供了充满正能量的范本。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称赞《你是我的一束光》是一部有品位、有内涵、有温度的影片,完成了扶贫题材的创新表达,塑造了可信、可亲、可爱的人物形象,而影片中的大量动情点,则与观众达成了更大限度的结合。“影片融合青春、励志、轻喜剧等多种元素,产生了巨大的戏剧张力,能够持续吸引观众,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情绪反馈;同时展示了新云南新景观的特色新形象,并与故事的发展同步同频,显示了主创团队强大的把控力。”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一川认为,影片“化理为情,化情为理”,从人性深处的颤动出发,将“彪炳千古的人间奇迹”化为普通观众、扶贫干部家属的情感颤动。“影片以轻喜剧开头,以悲剧达到高潮,以正剧收尾,通过影调的融合和视觉音效的呈现,让观众感受到主创‘以身入、以心入、以情入’的心血和理念,实现了扶贫干部的精神,在妻子、女儿,甚至是创作者、普通观众身上的传承。”

  “影片既是扶贫题材,又超越特定题材的限制,既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完成了对扶贫工作、扶贫工作者的致敬;又将视角对准扶贫工作者背后的群体,充满了对扶贫干部家属的人文关怀。”在《当代电影》杂志社社长、《中国电影报》社长皇甫宜川看来,《你是我的一束光》对女性的关注尤为值得称赞,为扶贫题材电影的创作手法、艺术表达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吴冠平认为,影片的一个重要突破,是在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背后隐藏了复杂的况味。“主创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没有进行标签化的处理,而是将之放置于现实的扶贫语境中,让观众通过情节的发展慢慢发现男女主角隐藏的浓厚情感和生活经历,在壮美的空间中宣泄饱满的情感,这使得最后结局中幸福感的获得更令人信服;而在艺术表达上,主创通过牺牲创造了一种崇高感,这让影片更加具有震撼力。”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认为,《你是我的一束光》从情感深处显现价值、从烟火气中记录生活、从寻找中串联人物、从云南山水中荡漾音乐。“通过捕捉生活细节,完成对生活质感的记录,并逐步挖掘和揭露人物内心深处最浓厚的情感,最后女主角彭彭在漫山遍野的紫色马尾草中敞开心扉,痛哭回忆与丈夫最后通话的场景,充满震撼力,令人动容。”

  中国电影基金会电影投融资发展专项基金总监、聚影汇创始人朱玉卿表示,影片形象地阐释了片名的内涵: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束光,不仅照亮自己的人生,还温暖着身边的人。“影片将镜头对准普通人,让光影艺术回归大众,在叙事上反向行之,由甜忆苦,反差的叙事节奏和手法更颇具冲击力,更加凸显了影片希望表达的主题。”

(编辑:高涵)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