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电影>电影话题

中国电影符号和话语体系转变,让海外受众产生了情感强链接

时间:2022年03月23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施盈
0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媒介高速发展,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也借由互联网驶入了传播的快车道,而中国电影在海外网络平台的传播现状如何?接受度怎样?具有哪些特点?……3月16日在京举行的2021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调研”线上发布会上,“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调研项目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发布了《中国电影海外网络受众接受度的实证研究——2021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调研报告》的研究成果,该成果深度解析中国电影海外网络传播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中国电影“走出去”战略、提升中国电影国际网络传播的对策建议。

  报告显示, 2016—2020年度海外网络平台受众接受度排名前20位的中国国产电影分别是:《影》《白蛇:缘起》《大鱼海棠》《急先锋》《叶问4:完结篇》《叶问3》《妖猫传》《少年的你》《功夫熊猫3》《哪吒之魔童降世》《长城》《英伦对决》《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战狼2》《红海行动》《美人鱼》《铁道飞虎》《八佰》《中国机长》《湄公河行动》。

  调研数据挖掘结果分析,海外网络观影平台传播效果较好的影片类型相对集中,可分为动作电影、新主流电影、动画电影、喜剧电影、剧情电影五大类。动作片是海外网络受众接受度最高的电影类型。同时,内地和香港联合制作,中外合拍片成为海外网络受众较为关注的中国电影创作模式。合拍片因其制作团队采取跨区域、跨国别,以及跨资本、跨文化的多元主体合作拍片方式,能够相应打破国家贸易、文化壁垒等,溢出效应显著,有利于中国电影“走出去”。

  依据调研数据,中国电影的海外受众群体的地域分布非常广泛,覆盖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西班牙、日本、韩国、瑞典、希腊、新加坡等64个国家,其中,欧美英语语种地区、亚洲日韩语种地区有效的评论、点赞量高达五位数,一部分俄语、法语地区的受众对于中国电影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推特上提及率较高。但中国电影在谷歌新闻、烂番茄、互联网电影资料库(IMDb)、奈飞(Netflix)、推特(Twitter)、油管(Youtube)海外六大网络观影平台的在场率与触达率仍需推动,远远不足。

  对于中国影片在海外网络传播中的文化结构分析,报告指出,海外互联网受众对中国电影接受的文化符号元素开始发生结构性转变,从传统单一文化符号开始走向现代复合多元文化符号。文化符号是中国电影承载中国文化的重要形式,不同类别的符号代表了不同的价值观。中国电影在互联网兴起之前,“走出去”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认可的电影多以传统单一文化符号为核心,现代文明符号不论是飞速发展的高新科技、先锋建筑、现代工业,还是层出不穷的现代经济形式、发明创造、艺术成果,其现代文明符号背后均承载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调研发现,总的来看,中国电影国际网络传播呈现出受众价值观的认同趋势,促进了文化交流,增强海外受众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中国电影在海外网络传播中精准找到海外网络受众接受的切入点, 《流浪地球》等影片中家庭的重要性和高尚的牺牲让海外受众感到熟悉,同时影片也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等。中国电影的符号体系和话语体系开始逐渐转变为坚守文化自信,弘扬精华的、经过历史沉淀的文化符号,同时勇敢创新,注重用户叙事,从日常场景出发让海外受众产生了情感强链接,以此增强海外受众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认同。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喻国明点评指出,文化影响力是一种软实力,而电影又是在文化影响力当中最生动有力、最具普及性的一种传播形态,因此在中国的传播影响力、文化影响力走向世界的过程中,电影的影响力特别重要。此项研究是有关中国电影海外影响力的持续研究,提供了关于世界文化市场、电影市场这片大海的习性规律,做了一个非常扎实、科学、可靠的描述,并且基于这种描述给出了行之有效的“走出去”的模式。对于如何从现在出发走向国际,把中国的声音、话语、文化进行世界意义上的文明共建,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主任俞虹认为,报告有着清晰的传播学理论支撑和接受调查模型,扎实的数据收集、挖掘和整理过程,认真分析的研究论证。结论理性、有说服力,具有启示性和建设性,对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有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于理论研究者而言,报告提供的数据支撑和问题思考,可以使研究者在点与面上获得多维度的启示;第二,对于电影创造者而言,报告中对于电影海外传播,尤其网络传播的现状,提供了客观与理性的双重认识,对创作者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提高海外传播的有效到达及网络的在场率和触达率,具有启示意义,报告中对文化结构变迁的论述也值得借鉴和思考;第三,对于管理者而言,报告中关于文化传播策略的建设性思考,对如何更有效地加强国际传播的顶层设计,提供了制定决策的参考维度。

  电影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中的重要载体,中国电影作为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将我国的民族精神、文化传承以及社会生活通过故事化的表达传递给世界,展现了我国的人文风貌和价值追求。黄会林指出,在当今互联网化、全球化、万物互联互通的语境下,中国电影的国际网络传播既是现实所需,又是一种未来的必然趋势,需要持续不断地探索,找出适合外国网络观众接受的符合中国本土文化理念和价值取向的艺术表现形式。只有这样才能克服“文化折扣”对中国电影国际网络传播的影响,摸索出适合跨文化交流的文化样式和价值准则,为中国电影“走出去”提供借鉴意义。

  “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调查研究是以外国观众为调研对象、以中国电影国际传播为核心指向的数据调研项目。该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主持并实施,自2011年启动至今,已连续开展10届,为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大量分析数据和研究依据,在国内外电影学界和业界引发了持续而广泛的关注。

(编辑:高森)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