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吃力地爱着的女性的一封情书——评电视剧《海上嫁女记》
电视剧《海上嫁女记》剧照
“你的毛孔粗大了么?眼角有皱纹了么?”……多少曾经年轻过或者貌美过的女性,在翻越过40岁这个贴着“中年标签”的时间点后,所讨论的话题,往往都透射出种种焦虑。导演林黎胜深切感受到了女性的焦虑,于是创作了电视剧《海上嫁女记》。林黎胜说,焦虑是欲望与现实失衡的心理反应,一直是文艺作品取之不尽的题材宝库。他塑造一个焦虑中年女性的目的,是想折射当下中国的整体焦虑的现象。
该剧的创作者试图通过“焦虑”这一情绪内核去触摸当下中国社会集体无意识的社会心理。同时选择女性题材作为创作的基底,以社会问题为导向,与观众进行一场社会价值观的对话。然而,撇开所有表象——为戏剧性情节所设置的各种人物关系、性格特征、矛盾冲突等,女性观众从中所直接获取的最大感受,恐怕不是焦虑,相反,是一种超越障碍、自我提升的积极心理。
剧中,林黎胜着墨的两个不同年龄段的女性,蔡少芬扮演的“70后”母亲和张檬扮演的“90后”女儿,她们都经历过纯真的爱情,都有过情感中的挫折,最终都收获了意想不到的幸福。在这两条人物线上,发生的种种感情的胶合、离别,与通常的都市情感剧没有显著的区别,比较吸引眼球的就是一位单身母亲所遭遇的完美的“姐弟恋”。她们母女之间的爱与对抗,才是使得这部电视剧能够获得超越年龄层的共鸣的重要因素。
《海上嫁女记》无论从标题、故事还是选角来讲,都是一部时尚气息很强的影片,很好地切中社会脉搏。褪去“流行符号”,难能可贵的是它准确地把握住了生活的真实,尤其是情感的真实。剧中蔡少芬饰演的何念晴有着独特的复杂面目:她强势、成功、脆弱、俏皮。在面对女儿的强烈反抗、控诉的时候,在面对一份她不敢想不敢承认的感情的时候,她习以为常的“百般呵护女儿的母亲”“事业成功的职业女性”等面目开始模糊,她必须在茫然、绝望、愤怒中找到另外一个能够适应未来新关系的自我。
这种精神上的自我调整,在生活中具有普遍性。不论对于男人还是女人、老人还是小孩,在自我角色的转型中,都会经历这样一番痛苦的心路历程。所以,《海上嫁女记》作为都市情感剧、女性题材剧而诞生,在观众心里所泛起的更多是对于自身以及周边关系的自我反省。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剧不止于关爱女性,林黎胜还将女性“消费男色”的现象摆上台面,与观众一起探讨:如此“消费男色”,女性是否能真正获得情感上的自我救赎?到底是谁在消费,谁在被消费?感情游戏中,究竟谁才是真正的赢家?“空心”情感能够支撑着女性走多远?
和巧妙设计故事相比,林黎胜更在乎的是人物,他调动一切手段为最大化呈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而努力。在镜头、画面、场景搭建方面,他崇尚“极简主义”,突出简单、整洁的线条感,用冷暖色调来外化人物的性格和心理。这样的人物前置,让观众能够更加静心地贴近剧中人物的内心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