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教材有了,曲艺学科建设还差啥?

时间:2017年06月26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陈思静
0

  “有了书,就有了呼吁建立曲艺学科的底气。”近日,在由中国曲协、四川省文联、四川师范大学主办的第三届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教育峰会上,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曲艺发展简史》《中华曲艺书目概览》《中华曲艺图书资料名录》三本书与曲艺界、教育界专家见面。“曲艺教材是曲艺艺术学学科建设和发展正规化教学内容的物质载体,也是开展曲艺教育过程中的核心构成要素。”中国曲协副主席崔凯说,“这套曲艺教材的出版,象征着千百年来流传于民间的口头说唱艺术步入了新的发展里程”。

  一直以来,曲艺都是依靠口耳相传的“师带徒”模式薪火相传,然而,单纯依靠这种方式已经不足以支撑市场经济环境下曲艺事业的蓬勃发展。“部分曲种失传、青年观众疏离、创作创新滞后、某些阵地失守、市场化的疯狂娱乐扭曲着曲艺的艺术本色等困境,凸显出说唱艺术一系列的生存危机。”崔凯说。

  “随着现代社会知识爆炸式增加、大众素质大幅度提高、娱乐方式进一步丰富,曲艺的传承发展,需要更多从事曲艺科研、创作、表演、管理、传播、经营等多方面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这是传统教育模式所不能满足的,必须依赖现代化的高等教育。”中国曲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黄群一语道破呼吁建立曲艺学科的目的。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8所高等院校开展曲艺本科教育,8所高职院校开展曲艺大专教育,16所中专学校培训曲艺创作表演专门人才。但国家学科体系中还没有专业的曲艺学学科,本科院校中的曲艺教育多挂在戏曲表演、音乐表演等专业之下。

  “在没有曲艺艺术学学科规划的前提下,曲艺表演教学基本效仿戏剧、戏曲、影视表演等姊妹艺术的教学模式,针对性不强,不能完全适应曲艺表演的需要。”辽宁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赵海燕说。她认为,曲艺表演与其他舞台表演形式都不一样,学生需要掌握的表演技巧相对复杂,可以说是“生旦净丑、样样都有,男女老少、面面俱到,模仿众人、贵在传神,做比成样、似像非像”。所以这导致目前本科院校曲艺表演教育不理想。

  赵海燕说的仅仅是现有的曲艺教育模式对曲艺表演的局限,事实上,曲艺教育不仅仅包括曲艺表演,还包括曲艺史、曲艺美学、曲艺语言等诸多方面。中国曲协苏州评弹艺术委员会主任、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陆军就指出,呼吁曲艺学科建设培养的方向到底是什么?演员、评论者?综合培养?总的来讲,主要还是培养评论者。

  “曲艺之所以不能进入学科目录,缺乏理论队伍是重要原因。”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音乐与舞蹈学学科评议组成员赵为民一语道破曲艺学科建设的难点。曲艺学科建设首先要有阵容强大的理论队伍,要出一批有分量的学术成果,要有理论的分支学科作为支撑。同时,缺乏理论队伍也使曲艺本科教材的编撰变得困难重重,从而成为推进曲艺教育的瓶颈。

  成都哈哈曲艺社社长、青年相声演员田海龙对此感受颇深。田海龙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原本学的是管理专业,毕业后曾当过一段时间的讲师。因为从小喜欢传统相声,大学时还组建了一个相声社团,后师从相声表演艺术家丁宝祥。除了说相声、管理曲艺社,田海龙还在四川旅游学院开设《相声鉴赏与表演艺术理论》选修课。在授课过程中,他发现曲艺表演是一个系统,曲艺表演教育又是另一个系统。

  “老先生教学往往照搬自己学艺的经验,就是练习纠正、练习纠正。口传心授的这个‘心授’多数就是自己领悟,所以不适宜现在的高校教学模式。”田海龙解释道,“像‘说人话’这就是典型的老先生教学的语言,背后是一套很复杂的内容,在表演教育系统中它可能包含生活化、符合语境、短句、注意轻重缓急、适当夸张等意思,但是有些老先生明明知道意思,可未必说得出来。”田海龙目前就面临曲艺老师不够、没有专业教材的困境。

  “编写教材不是个人的某种经验总结,也不是普及读物和资料堆砌,必须在本领域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立思想性、理论性、学术性的核心概念,按照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和目的性等实践需要进行编写。曲艺艺术领域的现状则是,理论研究落后于艺术实践,学术成果好似零金碎玉不成体系,专业师资和教学科研队伍尚未构成。在这样的条件下编写曲艺本科系列教材,有如沙漠里打井,高山上盖楼,工程难度很大。”崔凯感叹。但有难度也要上,因为再不做就来不及了。

  2014年,中国曲协与辽宁科技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举全国曲艺界之力,整合各种有效资源,合作开发编写高等院校曲艺本科教材。经过3年努力,首批12本曲艺本科教材的编写已全部启动,除已经面世的《中国曲艺发展简史》《中华曲艺图书内容概览》《中华曲艺图书资料名录》,《中国曲艺艺术概论》《相声表演艺术》《评书表演艺术》预计今年年底出版。“全国高校曲艺本科系列教材建设工程仅仅完成了奠基工作,后续任务艰巨而繁重。”崔凯说。

(编辑:陈宁)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