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胡笳声悲气自高——看豫剧《蔡文姬》

时间:2016年05月23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贺宝林
0

豫剧《蔡文姬》剧照 挚友 摄

  蔡文姬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才女,可她却命运多舛。正如她自己所说“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离乱,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先是夫亡家破,父亲冤死,离乱之中又被匈奴掳走,12年后曹操用重金将其赎回。文姬归汉的故事被广泛地搬到戏剧舞台上,有话剧、吕剧、越剧、昆曲版的《蔡文姬》,有京剧《文姬归汉》,有评剧《胡风汉月》,真可谓颂不完后世景仰情,道不尽千古离乱愁。

  近期,河南豫剧院二团又推出了豫剧版的《蔡文姬》。该剧由李古娥编剧,丁建英导演,赵国安作曲。讲述了蔡文姬在国破家亡之后流落匈奴,嫁于左贤王生育二子。在她35岁生日之际,曹操派使节将她赎回,并命她与董祀成婚一起编撰《汉记》。文姬不负众望,历经10年终于完成《汉记》400卷。和其他同类题材的剧目相比,不论是主题立意,还是人物心理揭示,抑或是剧种风格的张扬,该剧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首先,该剧强化了文姬归汉的历史意义,弱化了这一事件的悲剧色彩。剧中没有描写汉朝与匈奴之间的残酷战争,没有歌颂政治家开疆拓土的雄才大略,而是从匈汉和好的角度,肯定了和平交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歌颂了民族团结给个体带来的美好福祉。剧中的蔡文姬不再是饱受屈辱的悲惨形象,戏一开始她就坐在主席的位置上,接受百官的祝寿,一双儿女偎依身边,而且左贤王在一旁亲自为她吹笳伴奏,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可以看出,蔡文姬在匈奴生活得非常幸福。左贤王不仅对文姬宠爱有加,而且十分理解她内心的苦衷,当曹操派汉使接文姬归汉时,他是那样的通情达理,不仅支持文姬回归故里了却思乡之情,而且还嘱咐文姬早酬父愿,完成汉史的编撰,并用匈奴的最高礼节送文姬回归。剧中的曹操也不再是传统戏剧舞台上老谋深算的奸臣形象,他不惜重金赎文姬归汉,除了感念与其父蔡邕的深情厚谊之外,更希望文姬能继承父志编修汉史,保留住民族的文化血脉。当董祀与文姬发生矛盾时,曹操更是从家长里短入手,分析他们感情出现隔阂的原因,像一个慈祥的长辈,而不是铁血冷漠的政治家形象。当文姬潜心修撰汉史时,曹操还特地致书单于,让她的儿女来与其相见。正是这一系列的因素,才保证了蔡文姬最终能够了却父亲遗愿,完成汉史的编撰,让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延续。就文姬归汉这一事件本身来说,它充满了悲剧色彩,但经过上述的处理,却多出了几分温情,让观众的审美情感由同情慨叹变为欣喜激昂,对这段民族历史油然而生自豪感。这与当前国家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非常契合,突出了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不仅赞美了民族的团结友爱,而且也表达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理念,彰显了该剧巨大的现实意义。

  其次,该剧着重揭示文姬归汉的复杂心理,弱化了她与外部世界的矛盾冲突。剧中的蔡文姬并没有被置于时代的风口浪尖之上,她面临的最大矛盾不是来自外部的客观世界,而是缘于她内心的情感纠结。她深处大漠12年,虽然左贤王对她相敬如宾,一双儿女骄人可爱,又拥有广阔的土地和无数的牛羊,但却挡不住她时时想念故国和亲人,终日郁郁寡欢,甚至看到大雁南归就会感物伤怀。可真到了离开匈奴时,蔡文姬又是那样的恋恋不舍,“看眼前青草历历黄沙厚,十二年的岁月怎能一笔勾?怎舍得一双骨肉年纪幼,怎舍得大漠秋夜月似钩!”夫妻情、慈母情充满了她的胸怀。当文姬归汉之后,她又无时不在牵挂留在匈奴的儿女和对自己恩情似海的左贤王。她迫于曹操的承命,虽然和董祀洞房花烛,但日夜思念的却是左贤王与儿女的孤帐残灯,以致于她终日抱着左贤王送给她的胡笳,呼唤着儿女的名字哭哭啼啼,而与董祀没有丝毫的夫妻之实。特别是她得知左贤王从马上坠落身负重伤之后,更是担心一双儿女无人照管,甚至还产生了再回到匈奴去的想法。通过这几个层次,从一个女人和母亲特有的心理出发,揭示了文姬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无私的慈母情怀,充满了人生的况味,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但文姬最终放弃了儿女情长,战胜了个人情感,以崇高的家国情怀,勇敢的担当意识,继承父亲遗志,接过编撰汉史的重任。为表达修史的决心,文姬还把自己最心爱的胡笳交给曹操保存。她十年如一日,最终完成《汉记》的编写,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因为它记录了汉家风云,凝聚着历史教训,使民族的智慧得到了又一次的升华。当10年后胡笳声再次响起,文姬吹奏出的不再是凄清和哀怨,而是一个民族雄壮豪迈的奋进之音,永远地回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最后,该剧强化了豫剧的剧种特色,促进了豫剧流派的传承发扬。豫剧的唱腔激昂澎湃,高亢明亮,表演质朴自然,乡土气息浓郁。这种艺术特质,与文姬归汉这一题材所饱含的文化意蕴非常吻合,或者说豫剧很适合表现这类题材,特别是在揭示文姬内心凄婉刚烈、高洁忠贞的情感方面,更有其独到之处。导演尊重中国戏曲的创作规律,不堆砌道具,不哗众取宠,把更多的舞台空间留给演员,运用戏曲虚拟化的表演程式,充分发挥演员的艺术创造力,尤其是大段的唱腔更显演员的艺术功力。剧中的蔡文姬由河南豫剧院二团一级演员、豫剧马(金凤)派传人柏青饰演。柏青是马金凤的得意高徒,其唱腔吐字清晰、清脆婉转,其表演沉稳大气、刚柔并济,不仅继承了豫剧马派的艺术特色,而且还有她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她在剧中饰演的蔡文姬,端庄秀丽,言行举止皆有大家风范,处处显示出一个知识女性的高贵气质。特别是抒发文姬内心情感的核心唱段,柏青的演唱高而不噪,低而不闷,既有穿肠透肺的高亢之音,又有低回缠绵的无尽倾诉,对文姬的内心情感把握得非常准确,塑造了一个重情义、敢担当的才女、烈女形象。

  当然,豫剧《蔡文姬》在艺术上还有提升空间。但就深入挖掘传统题材的文化价值方面,该剧无疑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它体现了对民族文化的敬畏精神,而不是随意地穿越和肆意地颠覆。舞台呈现突出中国戏曲的审美特征,还舞台于演员,通过揭示人物的心理逻辑,去塑造艺术形象。同时,该剧还具有鲜明的剧种意识、流派意识,对当前戏曲的传承保护也是一次很好的实践。

(编辑:云菲)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