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浗鏂囧鑹烘湳鐣岃仈鍚堜細

2025年3月31日 星期一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首 页 | 文 联 | 文 学 | 戏 剧 | 电 影 | 音 乐 | 美 术 | 曲 艺 | 舞 蹈 | 民 间 | 摄 影 | 艺术交流 | 文联报刊
书 法 | 杂 技 | 电 视 | 专 题 | 评 论 | 维 权 | 文 博 | 图 片 | 展 厅 | 文 献 | 名 人 | 文艺评奖 | 中国艺术报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文联简介
·文联章程
·主 席 团 ·党组领导
·书 记 处 ·机关部室
·办事指南
·第八次文代会 ·第七次文代会
·第六次文代会 ·第五次文代会
·第四次文代会 ·第三次文代会
·第一次文代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话剧如何注入中国戏曲的精髓
http://www.cflac.org.cn    2011-10-12    作者:    来源:中国艺术报

    话剧的舞台演出创造可以运用“假定性手法”也可以运用“逼真性手法”,而中国传统戏曲是使用最显而易见的“假定性手法”袒露着自身的“假定性”,因此所谓东西方戏剧融合的首要前提就是“假定性”,或者说我们之所以要在话剧艺术中注入中国戏曲的精髓,其动机就是要发掘戏剧艺术的假定性本质所决定的戏剧演出潜在的魅力和美质。

    无论是话剧还是戏曲,运用“假定性手法”灵活处理舞台时空都不是真正的艺术目的,但因中国传统戏曲中充满想象力、空灵感和高度智慧的环境时空处理的确太有诱人的魅力,所以很容易被“借”来解决话剧演出中的环境难题,如果这样的“借用”并不以表达情感、思想、意境为目的,它就不但有悖于话剧艺术的初衷也有悖于中国戏曲的初衷。

    中国的话剧艺术对包括传统戏曲在内的中国民族艺术传统的学习,不仅是在技术层面、实用层面的借鉴和汲取,更需要得其建立在舞台假定性基础上的“抒情写意”的美学精髓,通过神形兼备、意境交融、情理统一的诗化舞台意象的创造,来表达现代戏剧所要表达的现代思想情感、现代人生感悟,这是我们研究、尝试中国式的舞台艺术语言的最终目的。

    (9月下旬,国际戏剧协会第33届世界代表大会在厦门举行,在此次大会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剧协副主席、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王晓鹰就话剧如何注入中国戏曲的精髓提出了上述主张。《中国艺术报》记者王新荣整理)

(编辑:李钊)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文联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沙滩1号院32号楼 邮编:100083
中国文联网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苑北里22号 邮编:100029
信箱:cflac@126.com  京ICP备05067365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