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浗鏂囧鑹烘湳鐣岃仈鍚堜細

19125年4月4日 星期五

20:31:46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首 页 | 文 联 | 文 学 | 戏 剧 | 电 影 | 音 乐 | 美 术 | 曲 艺 | 舞 蹈 | 民 间 | 摄 影 | 艺术交流 | 文联报刊
书 法 | 杂 技 | 电 视 | 专 题 | 评 论 | 维 权 | 文 博 | 图 片 | 展 厅 | 文 献 | 名 人 | 文艺评奖 | 中国艺术报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文联简介
·文联章程
·主 席 团 ·党组领导
·书 记 处 ·机关部室
·办事指南
·第八次文代会 ·第七次文代会
·第六次文代会 ·第五次文代会
·第四次文代会 ·第三次文代会
·第一次文代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地方戏曲发展论坛在京举办
http://www.cflac.org.cn    2010-07-15    作者:白瀛 王清霖    来源:新华网

    中国戏曲学院日前在京主办的“中国地方戏曲发展论坛”上,京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尚长荣表示,中国曾经有300多个剧种,现在流传下来的只有200多个。面对近一半剧种已经或者即将失传的现实,地方戏曲该如何生存与发展?各方专家学者进行了激烈争论。

    北京剧协秘书长杨乾武、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团长鲁庭新等众多专家纷纷表示,地方剧种基本上被排斥在国家大剧院、长安大戏院等大都市的著名剧院之外了。像梆子剧目,基本上就只能在郊区县演出。

    更严峻的问题是,我国大多中小城镇的观众,现在很难接触到剧场艺术。著名戏曲评论家、中国戏曲学院教授付谨认为,中小城市的老百姓,可能是这个时代看戏最少的。很多县城,现在几乎没有剧场艺术,这是中国目前地方戏面临生存发展最难的局面。

    一定要坚持地域化、民族化和地方化的特点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何玉人认为,音乐是戏曲的第一生命特征,形式绝不能轻易地走歌剧的道路,或者借鉴其他音乐元素。地方戏不同剧种之间的独特性,就在于它的语言和声腔。

    何玉人说,黄梅戏和粤剧之所以越来越被大家认可,主要原因就是这两个剧种演出的内容是一些很风情、很人情、很感人的内容,迎合了观众欣赏的趣味。然而,现在很多地方戏的剧目,道白在向京剧靠,唱腔在向歌剧靠。

    “地方戏一定要坚持地域化、民族化和地方化的特点。”她说。

    不能画地为牢,固步自封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陆应昆的观点则正好相反。他认为,戏曲的生存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留下观众喜欢的东西,筛掉没人喜欢的东西。今天的徽调、徽戏,都是流动的、散乱的弹性概念,不属于哪一种腔,也没有固定的地方特色,甚至在四大徽班进京后,徽戏便发展成为京剧。

    陆应昆说,艺术作品在形式上要靠质量和创造,在内容上靠跟广大观众的心灵沟通,不能画地为牢,固步自封。“要发展就要取它一些好的东西,创造一些新的东西。”

    保持个性,借鉴其他

    更多的专家则属于中间派。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余从认为,地方剧种的发展可以在戏曲范围内借鉴,可以在共性里面吸收东西,但是必须保持自己的个性特色。他强调:“如果一个剧种没有了自己的个性特色,这个剧种就得消亡。”

    “地方戏应该在保持方言和曲调唱腔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这一观点,得到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吴乾浩的赞同。他指出,正是在吸收和借鉴的基础上,才产生了越剧、黄梅戏这样的民间大戏。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钮骠也很赞成地方戏应吸收借鉴其他剧种的观点。他说:“我们可以借鉴、可以吸收,但是要为我所用。”

(编辑:李钊)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文联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沙滩1号院32号楼 邮编:100083
中国文联网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苑北里22号 邮编:100029
信箱:cflac@126.com  京ICP备05067365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