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个人到数万人,世界魔术大会助推大学生魔术热潮
校园魔术 风靡校园
如今,愈演愈烈的魔术热风靡了大学校园,培养出了很多大学生魔术爱好者。10月1日至3日,第三届大学生魔术比赛在京举行。从上百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的25位大学生魔术师在努力角逐13个奖项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正在茁壮成长的大学生魔术群体的关注:他们的“魔力”究竟如何?他们中间能否涌现出如刘谦一样从大学校园里走出来的“魔界”新星?
学技巧更要学表演
与众多国内外魔术赛事相同,这一由中国高校魔术联盟作为主要筹办者的专为大学生设立的魔术比赛,也分为近景组和舞台组两个类别。来自北京、黑龙江等地的大学生魔术师们在这个属于他们的舞台上尽情挥洒着自己的才情,而且大部分选手都为本次比赛专门创排了新节目,从技巧的编排,到音乐、语言的配合,再到造型、着装、台风等细节,都颇费心思。在近景魔术比赛中,有的选手展示了扑克牌、硬币等花哨炫丽的技巧,有的选手在节目中融入了爱情主题、物品推销等有趣的情节,还有的选手制作了创意十足的道具;在舞台魔术比赛中,由于是在室外进行,选手们克服了大风等不利天气,丝巾、铁环、鸽子、绳子、扇子、伞、球在他们手中变幻得新奇而又俏皮,有的选手加入了换服装等环节,还有的选手讲述了灰姑娘变成公主的生动故事。这些各具特色的魔术节目,不断给台下的观众制造着惊喜,也博得了评委们的一致认可。“近年来,大学生魔术师的水平不断提高,此次参赛的一些选手曾参加过这个比赛,但从这次来看,从不敢‘出声’到能与观众互动,从不太熟练到流程流畅,都有很大进步。”本次比赛评委、魔术师王志伟在观看后如是说。
本次比赛可以说代表了当前中国大学生魔术领域的最高水平,但也暴露出一些不足:有的选手在配合表演的观众发生“忘牌意外”后有些不知所措,导致节目最终失败;有的选手挑战高难度手法,虽勇气可嘉但节目的欣赏性却大打折扣;更有一些选手被评委形容为“埋头苦干型”——只专注于节目的展开和顺利推进,全然不顾台下的观众。这些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参赛紧张、练习不够而略显生涩,但也从另一方面折射出在大学生魔术师的演出中,同样存在中国魔术师在表演感染力上较为薄弱、对舞台掌控和观众调动能力不足的问题。正如本次比赛评委、魔术师罗秉松在对选手进行点评时所说,魔术是一门情、艺、技相结合的艺术,哪一方面都不能忽视。
然而,技术和表演哪个更为重要?本次比赛的评分标准已给出了答案。据悉,本次比赛的评分依据有4个方面——艺术、技巧、创意、观众反映,而在满分为100分的分值分中,技巧只占20分,创意、观众反映则各占20分。“技巧主要考察手法难度,创意主要考察是否有改良或原创的流程、手法、演绎方式,观众反映具体从掌声、欢呼声、笑声等方面予以体现。”中国高校魔术联盟副主席张荀皓解释说。
魔术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本次比赛表演嘉宾袁波表示,现在很多大学生魔术师都非常理解这一点,在学会了技巧的前提下,还专门去上表演课,以增强舞台表现力。此次参赛的北京体育大学学生耿子章为大家呈现了一个近景纸牌魔术《心心相印》,他认为变魔术分为3个层次:“怎么变”教授的是方法,“什么时机变”强调的是表演,“怎样铺垫才能变出最佳效果”则属于理论。“我练习魔术已有两三年了,现在还处于学习方法和表演的阶段,但我希望今后能在理论层面上有更多探索。”他说。
“变”一时好奇为恒久坚持
本次比赛中众多魔术新生力量的亮相,无疑让人们看到了中国魔术艺术的未来,也许“魔界”新星就会在他们中间诞生。“你们会不会一直坚持下去,甚至走上职业魔术师的道路?”当记者向几位选手发问时,得到的回答却有些意外:一些人肯定地表示“不会”,而是等毕业后找份普通工作,只把魔术当作爱好;有些人则愿意尝试一下,但坦言压力会很大。
大学生魔术师们表示,从事魔术艺术的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时间,另一个是资金。“作为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研究节目、练习形体,一干起来就要花上几个小时,怕影响别的同学我不得不从学校宿舍搬了出来;而饲养鸽子、制作道具都要花钱,粗算下创演一个舞台魔术节目怎么也得几千块,在学校时还好,可以由家里支持,一旦毕业就不同了,没有固定的演出收入,家长就会认为做魔术师不像一般职业那样有保障。”说这番话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商务贸易专业的学生张英铧,在大一时参加了学校的魔术社团后开始接触并喜欢上魔术,此次他为大家带来的是变鸽子的舞台魔术节目,他透露,其周围就有同学因为这两个困难而中途放弃练习魔术,或者仅将其视为一段“大学经历”。
中国高校魔术联盟主席梁明告诉记者,2006年成立中国高校魔术联盟时,除了有大家志同道合方面的因素外,主要是为了使大学生魔术爱好者和所有痴迷热爱魔术艺术的年轻人能够有一个交流平台和发展空间,因为分散在各大院校的魔术社团每年都会送走一批大四的老学员再迎来一批大一的新学员,魔术教学总是从初级开始,这对于大学生魔术事业来说永远没有发展。“在中国高校魔术联盟成立以前,大家的交流范围只局限于朋友和校友之间,毕业后就会脱离学校的魔术社团,彼此间的交流深度也很有限。”从中国高校魔术联盟走出来,并于去年参加了在中国举办的世界魔术大会的本次比赛评委、大学生魔术师吕思远认为,魔术单靠个人研发是出现不了太多好点子的,经过中国高校魔术联盟的组织,在各校魔术精英和魔术界前辈老师的鼓励、帮助下,大家分享心得、开阔思路,水平才有了较快提高。
据说,8所大学的8个人,是中国高校魔术联盟最初的成员,但经过几年时间的逐步发展和其在业界影响的不断扩大,现在已有40多所大学的魔术社团的几万人加入了进来,而通过中国高校魔术联盟网站进行交流的同好更是不计其数。以高校中的众多魔术社团为渠道继续招新的数量扩张,是中国高校魔术联盟的主要工作之一;但现在他们更为看重的是质量上的提升——通过讲座、工作坊、交流大会、比赛等每周、每月、每季度举办的各式各样的活动,将在校的和已毕业的大学生魔术师们聚集到一起,在我国还未如韩日一样因开设有魔术学校时,为他们开拓出更多接触业界、展现风采的机会和有效、便捷的演艺通道,同时灌输正确的魔术艺术理念,力图将某些大学生魔术爱好者的一时好奇“变”为恒久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