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戏连台 崭新气象——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综述
    2009年12月15日      作者:靳文泰      来源:

歌剧《太阳雪》

    经过近半个月如火如荼的演出,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于12月13日晚在厦门人民会堂闭幕。本届戏剧节的评比得到了全国戏剧界的热烈响应,各省、市、自治区以及部队系统的127台剧目报名参加。经过初评,共有京剧、昆曲、话剧、歌剧等21个剧种的28台剧目进入终评并现场决赛。参演剧目既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传统戏,也有反映当代生活或革命历史题材的新创剧目。这是对中国剧坛近年来创作成果的大检阅,精品剧目荟萃,展现了中国当前戏剧创作的高水平,是戏剧工作者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 

    题材丰富 佳作迭出 

晋剧《龙兴晋阳》

    最终入选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的28台剧目,涵盖了新编历史剧、整理改编传统戏和新创现代戏,充分体现了剧目创作“三并举”的繁荣局面。 

    戏剧节好戏连台,不乏精品力作。《太阳雪》《我那呼兰河》《大树西迁》《鲜儿》《毛泽东在西柏坡的畅想》《响九霄》《龙兴晋阳》等剧目留给人们深刻的印象。歌剧《太阳雪》在歌剧的戏剧性和音乐性的处理上匠心独运,运用回旋曲式的结构,在交替的闪回画面中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心理状态和情感脉络,在漫漫长旅中完成人性的追踪和精神的展示,使戏剧的音乐性和音乐的戏剧性得到完美的融合,有力地增强了该剧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被誉为“中国新歌剧,军旅新震撼”。评剧《我那呼兰河》和龙江剧《鲜儿》达到了各自剧种的又一个高峰,唱腔和表演上充分发挥自身剧种的优势,剧种的继承和弘扬,推进和开创。秦腔现代戏《大树西迁》,通过主人公孟冰茜的一生,反映了上世纪50年代西迁的知识分子在西部50年的奋斗历程和生命轨迹,展现了他们勇于担当的人格精神和报国情怀。 

    另外,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在展演剧目中占有一定的数量,既有豫剧、扬剧,也有音乐剧等新鲜形式。湖北省十堰市艺术剧院的《乡试》、扬州市扬剧团的《县长与老板》贴近生活,直面当前的社会问题,反映了社会变革中年轻基层干部面临的矛盾和挑战。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的《女人九香》、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乌兰牧骑的《西口好人》,把笔触伸向平民百姓家,以诙谐幽默的喜剧色彩揭示了新时期农村人的命运沉浮,以浓郁的地方腔调展示了改革开放后的新农村、新人物,在轻松愉快的欣赏中,给人留下深邃的时代思考。 

    两岸携手 共襄盛会 

京剧《金锁记》 

    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的百花中,有一枝奇葩,来自海峡东岸的台湾。它的绽放,向世人展示了,两岸同文同种,流的是相同的血,唱的是相同的戏;向世人展示了,作为炎黄子孙,传统文化是维系两岸人民亲情的纽带。 

    “过去更多的是台湾同行来看我们的演出,这么多台湾剧团来展示台湾戏剧成就这还是第一次。”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秘书长季国平说。台湾的戏剧作品《金锁记》、话剧《呐喊窦娥》、昆曲《李香君》首次亮相中国戏剧节标志着两岸戏剧界相互借鉴和学习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和更高的层次。台湾国光剧团团长陈兆虎坦言,台湾和大陆在情感和文化根源上都是相通的,中国戏剧节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同行之间可以相互切磋,将国粹京剧共同发扬光大。国光剧团的《金锁记》惊艳戏剧节。他们主打的“新京剧”概念,让在座的所有人沉浸在光与影的幻梦中,沉浸在一个女人曲折的身世里。“传统的京剧与文学离得远。相比而言,昆曲更讲究文本,京剧则重在表演,是以演员为中心的剧场艺术。”台湾著名京剧演员魏海敏说,新编京剧《金锁记》就是要将京剧与文学拉得近点,再近点。除了《金锁记》外,在本届戏剧节上,台湾台北艺术大学还带来了话剧《呐喊窦娥》,台湾戏曲学院京剧团表演了昆曲《李香君》。另外,由厦门歌仔戏剧团与台湾唐美云歌仔戏剧团联袂演出的《蝴蝶之恋》是海峡两岸艺术家首次合演的歌仔戏,演绎了歌仔戏艺术家们的现代恋曲。 

    民营剧团 上演大戏 

    近年来,民营剧团迅速崛起、日益繁荣,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本届戏剧节也为民营剧团提供了展示平台,入选剧目为山西清徐嫦娥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演出的晋剧《龙兴晋阳》和上海保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演出的话剧《梅兰芳》。晋剧《龙兴晋阳》编、导、演全面丰收。该剧主演、山西清徐嫦娥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梅花奖获得者胡嫦娥台上大气、沉稳,饰演的薄娘娘颇有一代国母风仪。除了表演上的成功,公司经营方面也有着不俗的业绩。在她的带领下,山西清徐嫦娥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的市场之路越走越好,坚持为基层观众服务,敢于投入人力、资金,创编有艺术水准、得到专家观众认可的大戏。落实“两手抓”,一手紧抓艺术生产,一手抓艺术教育。公司还在当地兴办晋剧学校,培养了一批青年艺术骨干,为当地的晋剧艺术的普及作出贡献。 

    话剧《梅兰芳》敢于尝试探索,突破创新,有三大亮点值得肯定:编剧年轻、故事生活化,主人公原声演唱梅派代表剧目,情感戏细腻。上海保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民营剧团,一路走来有欣喜,也有泪水,但他们一直坚守着自己的阵地。正如公司总经理白永成所言,“我们做得很艰难,但是我们很幸福。因为这么一个班子可能会有很多遗憾,但我们非常想把它(戏剧)努力做好。” 

    名家风范 青春面孔 

    戏剧节参演剧目的主演大都由梅花奖演员担纲,面对成绩,他们没有止步不前,而是用新的突破为观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梅花大奖得主裴艳玲以花甲之身,倾情演绎京剧新作《响九霄》,让人惊叹京剧表演艺术的迷人魅力。二度梅获得者冯玉萍在评剧《我那呼兰河》中,对花派声腔艺术的使用越加成熟,在行腔上符合王婆的性格,表演上融入话剧表演艺术,优美的唱腔辅之以细腻的表演,将黑土地上女人那种生命力的不屈表达得淋漓尽致、一气呵成。川剧优秀演员陈巧茹在川剧《死水微澜》中,一人跨多个行当,表演艺术炉火纯青。著名歌唱家戴玉强在歌剧《太阳雪》中,表演有了新突破。他没有过多地炫耀歌唱技巧,注意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声情并茂,令人动容。秦腔优秀演员李梅在《大树西迁》中,大段的唱腔游刃有余,演唱高亢激昂,显示了不俗的唱功。除了这些我们熟悉的面孔之外,本届戏剧节的舞台还吹来了一股青春气息,北京京剧院的小剧场话剧《浮生六记》青春味十足。剧中主要演员谭正岩、窦晓璇二人崭露头角。 

    历时两周的戏剧节虽已落下帷幕,但留下的戏剧音符依然在鹭岛上空回旋。国际剧协主席拉门度·马珠姆达对本届戏剧节给予高度赞扬,他表示,中国戏剧节是展示当代中国戏剧优秀作品的盛会。通过这次盛会,他欣喜地了解到中国正采取一些措施,让戏剧更加贴近寻常百姓以及年轻学生。他相信,这将给中国戏剧带来一个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