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作家玉树抗震救灾采访团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称号
    2011年11月04日      作者:      来源:中国作家网
  

  玉树发生7.1级大地震的消息传出,中国作家玉树抗震救灾采访团迅速组成并奔赴灾区。作家们在青海高原,克服高原缺氧、严寒、缺电等各种困难,风餐露宿,历经数日,用自己的血汗书写着灾区的英雄事迹。震后仅一个月,30万字的报告文学集《玉树大营救》和25万字的诗歌集《废墟上的花朵》便与读者见面。《玉树大营救》和《废墟上的花朵》这两本书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翔实展示了党和政府、军队和人民群众抗震救灾的壮举。

  2010819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青海西宁市隆重举行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中国作家玉树抗震救灾采访团被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称号。

                    ——编者按

  

    中国作家玉树抗震救灾采访团表彰会

  830日,中国作协召开中国作家玉树抗震救灾采访团表彰会。中国作协党组书记李冰主持会议。会上,重温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表彰青海玉树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和抗震救灾模范的决定》,宣读了《中国作协党组关于开展向“中国作家玉树抗震救灾采访团英雄集体”学习活动的决定》。采访团团长、青海省作协主席梅卓介绍了采访团的英雄事迹,采访团成员、河北省作协副主席李春雷谈了参加采访团的体会。

  李冰指出,中国作家玉树抗震救灾采访团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称号,体现了党对中国作家的关怀和厚爱,表达了玉树灾区人民对中国作家采访团的评价与认可,证明了中国作家队伍是一支关键时刻拉得出来、能打硬仗的队伍。

  李冰强调,文学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文学必须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过去,文学能够深刻唤醒民众,激励人民在祖国和民族解放斗争中奋勇当先。今天,文学能够极大地鼓励人们创造和谐美好的新生活。在灾难和伤痛面前,文学虽然不是救死扶伤的医药,却是雄浑博大的精神力量。中国作家有着与时代与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光荣传统,在中华民族经历磨难的关键时刻,中国作家总是站在潮头,以深沉厚重的作品进行战斗。许多优秀作品都是为当代讴歌、为后代写史。

  李冰指出,采访团的事迹激发我们进一步思考作家的责任和使命,思考文学与社会、文学与人民的关系。我们要总结和学习青海玉树抗震救灾采访团的宝贵经验,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倡导作家及文学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希望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向采访团学习,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和文学责任,深入生活,创作出更多抒写民族灵魂、塑造民族形象、弘扬民族精神的优秀作品。

  梅卓在介绍采访团事迹时说,青海玉树的灾难牵动了党中央和亿万人民的心,也牵动了中国作家协会的心。采访团带着中国作协的嘱托,带着作家的神圣使命,奔赴灾区,克服余震、缺氧、严寒等恶劣条件,深入采访,掌握了第一手鲜活的创作素材。这些在“亲历”和“体验”中记录下来的感人故事,将鼓舞人们正视哀痛,重塑信心。514日,玉树地震一个月时,报告文学集《玉树大营救》和诗歌集《废墟上的花朵》两书正式出版发行,这是记述全国上下军民同心、各族各界共力、英勇悲壮救灾的交响曲,是文学在灾难面前的特殊担当和出色表现。我们记录下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人民作家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为时代服务的目标追求。

    李春雷说,灾难发生之后,我们以最快的速度走上了前线,履行一个中国作家义不容辞的天职。作家是精神产品的创造者,我们应该成为这个特殊时期里最活跃的文艺工作者,用我们如火的热情,去采集最鲜活的文学形象,创作最震撼的文学作品,进一步激发和点燃社会民众的热情,发酵和凝聚最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更深刻地留下中华民族这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记忆。同时,巨大的灾难也为我们提供了冶炼自己意志和灵魂的巨大熔炉,灾难现场给我们以从未有过的震撼,使我们有了全新的体验,对生命与文学,对国家和民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张健,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高洪波,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陈崎嵘、杨承志、李敬泽,采访团成员代表以及中国作协各单位、各部门干部职工近百人出席会议。

  (责任编辑: 俞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