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评论员:为人民抒写 为人民放歌
为人民抒写 为人民放歌
——学习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文代会作代会上的讲话精神之二
在中国文联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承担起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放歌的历史责任。”这一要求,深刻阐释了文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揭示了文艺发展最根本的动力,也为文艺工作指明了方向和目标。深入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这一讲话精神,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更加自觉地走近人民群众,主动担当起为人民服务的重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是文艺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历史证明,一切进步的文艺创作都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一切进步的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此,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远同人民在一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文化创造才算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人民是否欢迎是检验文艺作品的重要标尺。艺术作品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都能深刻反映人民的精神世界、引领人民的精神生活。因此,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标准,把服务群众作为艺术创作的基点和归宿,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立志做人民喜爱的作家艺术家,才能最终找到艺术进步的正确方向。
为人民放歌、为人民抒情、为人民呼吁,这是创作出优秀文艺作品的必由之路。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离不开人民。实践证明,真情地热爱人民、了解人民,体察人民愿望,把握群众需求,才能创作出真正反映群众生活的文艺作品。广大文艺工作者只有走到生活深处,走进人民心中,把艺术才干的增长、艺术表现能力的增强深深植根于生活、植根于人民,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哺育自己,从社会生活中汲取营养、挖掘素材、提炼主题,在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进行艺术创造、实现艺术进步,才能使文艺作品更真实地反映人民的生动实践、展现人民精神风貌。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 我国文艺事业生机勃勃、硕果累累,产生一批又一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但一段时间以来,文艺界也有一些错误的思想和认识,突出表现于两个方面:一个是脱离群众,文艺工作者盲目崇拜怪力乱神,使艺术作品严重脱离现实生活;另外一个就是以贴近群众为幌子,迎合少数人的低级趣味,视媚俗为通俗,把低俗当艺术。虽然这些都是极个别现象,却在人民群众当中产生很坏的影响。
最近,文艺界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开展“走转改”活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开展“送欢乐下基层”、“文艺进社区”、“文艺进万家”、“艺术进校园”等活动,把积极向上、雅俗共赏的文化送到群众跟前。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广大文艺工作者增强了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与联系。
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时代的主旋律,面对千载难逢的重大发展机遇,全国人民正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投入到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当中,全力以赴投身于如火如荼的发展实践。广大文艺工作者生逢其时,更要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时代大潮,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放歌,创造出文化艺术更大的繁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