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新华社社长、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艺术委员会主任李从军在观看国画《新中国诞生》。当日,由中宣部、文化部、财政部主办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共展出作品102件。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以我国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反殖民主义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历史事件为主题内容,选拔组织我国目前具有创作实力的优秀艺术家,集中创作完成一批表现自1840年至今我国重大历史事件的大型的主题性美术作品。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摄
新华网北京9月22日电(记者 廖翊)22日,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正式展出。
102幅画作及雕塑,恰如一个个回放的历史镜头,记录着一件件惊天动地的历史事件,再现着一代代叱咤风云的伟人和风貌,会集着169年的中国历史风云,承载着一个民族走向复兴的百年梦想――
从《虎门销烟图》《圆明园劫难》《詹天佑修京张铁路》《开创共和》《五四运动》,到《启航――中共一大会议》《北伐》《南昌起义》《会师井冈》《遵义之春》《黄河大合唱――流亡--奋起--抗争》,直至《百万雄师过大江》《新中国诞生》;从《跨过鸭绿江》《大庆人》,到《青春记忆--上山下乡》《夏夜--恢复高考的历史》,再到《南巡途中》《香港回归》《澳门回归》《抗击非典的日子》……
“以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反殖民主义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重大历史事件为主题”――2004年,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发起之初,就对创作内容予以确立。
“创作这幅《会师井冈》,我前后花了两年多时间。”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在自己的巨幅画作前向观众介绍。
“井冈会师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事件,它奠定了红军这支革命队伍的基础。为了画好这幅画,我重读了这段历史,重上井冈山,收集资料,走访学者及老人,尽可能真实而艺术地重现这段非凡历史。”《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流亡--奋起--抗争》《高原祥云·和平解放西藏》《宋庆龄》《生死印――1978--安徽凤阳》……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一幅幅充满思想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让观众啧啧赞叹。
“入选的作品,反映了当代中国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最高水平,其中一些作品堪称经典之作,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奉献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这一工程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写下了华彩乐章。”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艺术委员会主任、新华社社长李从军这样表示。
为了创作出“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传世之作,中宣部、文化部等有关部门专门成立了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艺术委员会,对每位创作者及其作品都反复进行多次评议和指导。展馆开辟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大事记”,翔实记载了艺术委员会成立以来负责、指导这一旷世工程的艰巨历程,观众从其组织申报、创作研讨、集中观摩、初评、终审的工作细节中,感受到铸造经典的全过程。
在巨幅水墨《洋务运动--留美幼童》前,观众纷纷与这幅画的作者、广州画院青年女画家方瑞合影。
“我抓住了幼童们刚到美国换洋装时的表情变化。他们很惊讶,很新奇,也很茫然;衣服换了,但大清的辫子必须留着;有的幼童在好奇地玩着地球仪,有的幼童却留恋地玩着他从中国带来的玩具……这些细节,都带着我对那段历史和对今天的思考,有着特别的张力。”
“参与这一创作工程,在我的创作生涯中具有重要意义。”方瑞说,“我们这一代青年画家比较注重个人情感及个性表现,比较追求艺术的形式美,这一次,使我的创作自觉与民族、国家的历史结合在一起,走出了狭窄的个人内心,眼界一下开阔了许多,有了历史感。这对我的创作思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00多幅作品,带给观众不同的震撼和感怀。81岁高龄的北京观众钟梦雄对记者说,最让他感动的作品是《七七事变--卢沟桥》。
“这幅画,把我带回到那个年代。卢沟桥事变爆发时,我上小学二年级,家就住在北京菖蒲河边。那些日子,每天看到黄包车拉着受伤的官兵从我家门口过,这些民族的英雄,尽管身上在流血,但手里还握着枪,肩上还扛着大刀……真是历历在目!”
“感谢这些画家,让我们重温了我们民族这一段段难忘的历史。”老人的眼里闪烁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