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材评不得,评了就是断了人家的思路;作品评不得,评了就是断了人家的财路;人名提不得,提了就是断了你自己的退路!”昨天,“2010中国电视剧(北京)论坛”上,声如洪钟的导演金韬以一个慷慨激昂的排比句,表达了对当下电视剧文艺批评缺失健康、客观、公正的深深遗憾。
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共同主办的这次论坛,预设主题是“电视剧文化价值”、“电视剧对文化软实力的建设”等,不过大家聊着聊着便将话题岔到了前不久赵本山因曾庆瑞教授批评《乡村爱情故事》为“伪现实主义”冲冠一怒的事件,以及由此生发出的关于电视剧文艺批评的讨论。
跑题的“始作俑者”是第三个发言的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黄式宪。一开始,他还是围绕着论坛议题讲述目前中国电视剧产业的现状,“我们对市场的适应不能是无边际的,切不可单纯以收视率或广告的经济效益作为衡量的惟一标准。而现在恰恰成为惟一标准。”很快,他将话题引到了“赵曾门”事件,“‘赵曾门’的事情,就是赵本山和曾庆瑞的一次学术争议,但赵本山一脸霸气,竟然对传媒大学的曾庆瑞说:不如您自己写个剧本,自己拍一个,如果您拍的那个收视率比这个高,我当时就给您跪下。他为什么有这个底气?他就是有收视率。包括中央(电视)台的一些人物,我直说有郎昆等等,都是一片赞扬,真正提出文化批评的学者是站在一个弱势的地位。我非常敬佩曾庆瑞,他敢于说真话!”
紧接着,黄式宪教授说:“这次学者遭羞辱,戳破了华丽的皇帝新衣,这是一个现状,学术失语,学术并没有真正的发言权。在买片的买方市场上,他根本不顾忌这些,因为确实赵本山还能继续创造财富。如果我们的产值以这种方式来提升的话,它潜在的危机在以后会越来越显现,它破坏的是电视剧文化与产业的和谐。”
黄式宪教授力挺曾庆瑞教授的这番话,引起台下一阵小骚动,有些人不时小声议论着。而接下来导演金韬的发言更将文艺批评的话题引向高潮。“我个人认为,我们现在的电视剧缺乏主动的、积极的、自觉的艺术批评,我们把评论的权力交出去了,交给谁了呢?交给了商业模式,交给了收视率,交给了评奖。”金韬说。
“前几天有两件算是文艺批评范畴之内的事情夺了大家的眼球,一个是孙海英批评冯小刚,还有一个就是赵本山跟曾庆瑞的争执,有人说是炒作,有人说是真正的呼应,说什么的都有,可问题在于正常的文艺批评在我们这个时代已经酿成事件的时候,你不觉得多么可惜和可笑吗?”金韬话语铿锵,颇具感染力。
接下来,金韬开始“现身说法”。“我在拍完《长征》以后又拍了《井冈山》、《红色摇篮》。在一片红色的光环之下,按我本人的追求,我希望后两部作品在《长征》的基础上有更大的提升,但是非常遗憾,我没有做到,没有人帮助我。真正对《长征》这部电视剧以及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的创作有更好意见和看法的评论家,如果能帮助我,不光是对金韬本人的提升,也是对这类电视剧整体的提升。”
金韬发言的结束语很特别,也很有深意:“有人说现在咱们的文艺批评是讲价值不讲价值观,讲有意思不讲有意义,讲表扬和自我表扬,不讲批评和自我批评。我准备在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大部分朋友和导演都支持的情况下,召开一个《长征》、《井冈山》、《红色摇篮》红军三部曲的自我批评会,欢迎大家参加!”
跑题之二
电视剧导演巴特尔倒苦水
同一地有8个剧组拍国共戏
平日里人们议论一部电视剧的成功与否,往往把导演放在一个很重要的评判位置上,“戏不好,赖导演”成了一个比较普遍的评价态度。对此,一些导演在昨天的论坛上“叫屈”,尤以曾执导过“警察三部曲”《西部警察》、《铁血警魂》、《我是警察》的导演巴特尔的慷慨陈词最为引发共鸣。
“关于电视剧的艺术价值,我们导演不是不想坚守,但问题是有时候真的是身不由己。”巴特尔说,“按说选演员导演最有发言权,不过现实的多数情况是投资方来选。他们完全跟着市场走,不看内容,只看明星。”
关于“上面的某些政策”,巴特尔也觉得不太合适。比如对电视剧集数的限制,“购片方也是受制于这个规定的。我有一部46集的电视剧,非得让剪成30集,剪下来整个故事连我自己都有些不太懂了。其实最可怕的是,购片方的一些从业人员不懂电视剧,还非要‘指导’我们怎么剪,结果可想而知。所以我觉得,购片方的素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电视剧品质的走向。”
此外,他认为广电总局对电视剧题材的调控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比如对某些题材的限制或将导致对另一种题材的跟风。“去年一下子出现那么多献礼军旅剧。我曾经在王佐镇拍戏,算上我们当时一共有8个剧组都在拍共产党与国民党的战争戏,不同剧组的群众演员都穿着一样的军装,我们都辨别不出来,如果他们到不同的剧组混盒饭吃,也没人能认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