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来,中国坚持实行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对外开放政策,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有力推动。中国全面享受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权利,经济发展获得了良好外部条件,同世界各国在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等领域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
  我们将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吸收外资进入法律法规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鼓励外资企业在华进行文化科技研发、发展服务外包。

——胡锦涛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高层论坛上的讲话
编者按: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第143个成员国。入世十年,中国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发生转变、取得成就,在国际大家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入世十年,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进步,国际竞争力得到大幅提高,开放型经济得以全面发展。同时,入世对文化的影响则更为深刻、全面,也更为久远。银幕上越来越多的美国大片,身边越来越多的报业与出版集团,一批批优秀国外艺术团体来华演出,这都是进入WTO后文化市场进一步开放带来的文化产业结构的变化。入世对我们的影响还体现在文化理念的转变与进步上,比如我们已经进一步接受了知识产权的概念,普遍有了版权意识;还有不可忽视的一方面,入世带给我们的更重要的文化影响是,它深刻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趣味和文化选择,乃至改变了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价值判断。而中国文化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努力,也更加自觉、自信、自强,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入世十年•中国文化艺术精品琳琅满目
中国入世谈判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谈文化“软实力”
十五年以后,让世界尊重中国
入世十年是我们的黄金十年,然而,“这些年来我一直有一个深刻的感觉,那就是随着中国的硬实力在全球越来越强大,我们的软实力跟不上硬实力的发展。”为学习和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日前北大民进文化论坛在北京大学召开,中国入世谈判首席谈判代表、博鳌亚洲论坛咨询委员龙永图的发言一开口就显现出其一针见血的坦率风格。他对“软实力”给出了自己的理解,软实力即对内的凝聚力和对外的影响力,核心是文化软实力。详细
入世十年•关注中国文化之变
入世十年中国文化之变:全球化重于现代化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艺术研究所所长孙立军:我们的文化制造还不能与“大国”形象相匹配。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目前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著名学者张颐武:入世对中国文化带来的最大影响是“全球化重于现代化”。

入世十年之际,“入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成为人们关注和思考的焦点,各大媒体纷纷推出专题,探讨中国入世十年的嬗变。入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全方位的,包括了农业、金融、服务、电子信息等等现代经济体的每一个层面,其中,也包括了文化。详细

  入世十年•文化产业市场化程度之辩  
入世十年 文化产业市场化程度高不高?
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中国在文化传承的道路上一刻未息,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推动文化创新、打造与世界融合的大国文化气质成为中国文化市场各方追求的目标。入世十年,我国在打造先进文化的进程中收获颇多,与世界多元文化的接触交流日益频繁。在“走出去”和“引进来”中,我们是否形成了与中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我们在版权、文化产业发展上有无实质性突破?
[关键词:文化接触]
我国与世界的文化接触不断增多。而在这种接触与融合过程中,我们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还是吸收与创新并举?
正方 “文化市场逐渐与国际接轨”       反方 “文化接触只停留在皮毛”          详细
[关键词:版权意识]
十年来,我们从引进版权到保护自身知识产权方面,已经取得较快发展,但其发展成果对中外文化交流与贸易的推动力有多大?
正方 “版权意识已经觉醒”         反方 “版权未成为国家核心利益”         详细
[关键词:市场化程度]
十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在这背后,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如何,是实现了全面市场化还是虚火过旺?
正方 “多个领域打破传统桎梏”        反方 “无法实现全面的市场化”         详细
入世十年•中国文化企业成长一瞥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董事长张宇谈中国文化企业成长:走出去 引进来
今天在国内的剧场你几乎可以看到全世界的演出,同时数以万计的中国演出也走遍了世界。入世十年在与世界演艺产业的对接和融合当中,中国文化企业迅速成长。这一点,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张宇感受很深。
  就在2011年12月11日晚,中文版音乐剧《妈妈咪呀》在重庆圆满完成了第一百六十场演出。今年七月在上海首演以来,五个月的时间,已经有十七万人次的观众观看了音乐剧《妈妈咪呀》,票房超过六千万。作为《妈妈咪呀》的制作方,中国对外演出集团公司的董事长张宇告诉记者,十年前很多中国人还不知道什么是音乐剧,音乐剧这个概念传入中国是从十年前开始的,“2001年,我们举办了《安德鲁•韦伯音乐剧盛典》,云集了曾经演出过韦伯音乐剧的全世界最好的演员和制作队伍,在人民大会堂演出,人民大会堂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大的音乐剧剧场。通过这个盛典一下子使音乐剧的概念很快地在中国传播开来。”就在韦伯音乐剧盛典成功举办两个月后,中国正式成为了世贸组织的一员,中国演出市场的大门前所未有地向外打开,这让张宇萌生了引进更多外国经典的想法。“我们可以把世界上好的音乐剧和芭蕾舞、交响乐、歌剧、话剧等世界级的艺术团、世界级的剧目,统统引进到中国来。”详细
入世十年•中国电影与世界共赢
韩三平:中国是电影需求大国,也必然会成为制造大国
目前,中国电影刚刚开始起飞,或者说刚刚进入高速发展的轨道。而入世之后,从2003年开始的整体改革,我们做了很多准备,一是国家政策的准备,一是企业行为的准备,一是市场软件和硬件的准备,我觉得我们基本上刚刚准备好。去年全国票房超过100亿,我们正迎来中国电影的高速发展期,今年我估计能达到27%的年增长率。详细
薛晓璐:寻求与国际化接轨的创作思路
好莱坞编剧们说,《英雄》是一部伟大的、极具创新性的电影,但是大部分中国编剧却并不认为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这让我开始思索,一部电影为什么会得到两种完全迥异的评价?我想原因可能在于中国观众与西方观众所习惯和喜欢的讲故事的形态大相径庭。详细
艾拉•多伊奇曼:中国电影要采取多样化的营销方式
作为一个电影工作者,你可以通过社交网络继续发声。你是一个公众人物,通过社交网络和粉丝进行沟通,当你有了新作品就马上告诉他们,而你公布的信息应该都是对粉丝非常有用的。当然你不会只是单向发布信息,社交媒体是一个双向的沟通,你把自己的信息发出去之后,粉丝也会回复你,和你进行交流。详细
约翰•波森:电影要感动全世界观众
作为电影创作者,你一只耳朵要多听其他人的故事,另一只耳朵要听自己的故事,你要想想自己是谁,你的故事是什么——你要思考,感动你的故事,是否会被全世界的观众认可?详细
约翰•凯柏:让电影催生新型产业
现在可以通过拍电影来吸引游客参观,我最近同新西兰合作了一部电影,一边拍电影就一边有人来参观。这是一个新型产业,也许可以被称为“电影旅行业”,它能够创造更多的机会,更多的人可以被雇佣,更多的器械可以被租借,更大的市场也可以被开发。在澳大利亚要拿到政府40%的补贴,导演必须得是澳大利亚人,影片也必须是有关澳大利亚的题材。如果你是中国公司,要与澳大利亚公司合作拍片,可能会有一些增值税方面的优惠。另外还有PTV(美国华夏电视台)的奖励机制,尤其是数码后期制作方面,都可以赢得一定量的返税。详细
[记者观察]
国际合作已成中国电影常态
十年前,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当时在企业界包括电影界,“狼来了”之声不绝于耳。乐观一点的看法是,入世是挑战也是机遇;悲观一点的看法是,市场的开放会使中国电影完蛋。十年间,中国电影经过从低谷到复兴之路的爬坡,经过了各种类型片的探索,经历了浮华大片的失败,也经历了主流影片的成功,中国电影已从年产量不足100部,到今年年产量超过500部,票房也将突破130亿元。可以说,中国电影已经能够自信地屹立于世界电影之林。这种自信的态度可以更多地见于合拍片之中。详细
入世十年•中国出版产业变革
解读入世十年中国出版变化:“走出去”需更开放
入世十年,中国出版产业发生巨大变革,一批出版旗舰的出现,传媒机构的上市,更多国际版权图书在中国的同步……面对这些变化,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出版中心执行主任陈黎明从出版产业的上游、中游、下游向记者分析解读。
  他认为,位于上游的中国出版社和出版公司,版权资源的国际化一定程度上得到实现,文化资讯能够同步出版,西方受欢迎的生活类、文学类、经济管理类的读物,都能在中国同步出版,诸如《经济学人》、《时尚》一类,还有今年的《乔布斯传》中文版的出版也与国际同步。原来顾忌中国盗版问题的国家、作家和出版社都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如《百年孤独》的作家马尔克斯曾经不愿让其作品进入中国,但今年也被引进。详细
入世十年•地方文化的跨越发展
浙江:入世十年间文化产品出口翻三番
浙江是文化大省,入世十年间,浙江省文化产品出口值高歌猛进。据杭州海关统计,2001年浙江文化产品年出口2.2亿美元,到2010年达到16.9亿美元。而今年前三季度,浙江省就已经出口文化产品1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8%。详细
 
湖南:特色传统文化艺术品走出国门
近年来,湖南省十分重视和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在加入世贸组织政策利好的环境下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快湖南文化产品“走出去”步伐,重点推进文艺演出、学术交流、动漫游戏、文化艺术品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详细
 
版权所有 ©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文联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沙滩1号院32号楼 邮编:100083
中国文艺网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苑北里22号 邮编: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