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原理事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 主持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实证了中华五千多年文明,提出判断进入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做出了原创性贡献。同时,大力推动中国考古学“走出去”,十几年来,先后率队赴乌兹别克斯坦、洪都拉斯和埃及开展考古发掘。创办两年一次、被誉为“世界考古学的奥斯卡奖”的“世界考古论坛(上海)”,使世界考古界得以全面了解中国考古学的新发现与新进展,扩大了中国考古学的国际影响力。 2022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和执行专家组组长讲解成果。 2023年9月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六讲专题讲座,作了题为《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的讲座。 【更多】
经济学家。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对收入分配、公共风险、财政风险、公共财政、宏观经济、公共治理等问题有创新性的探索成果。曾多次受邀参加中央领导同志主持的座谈会、研讨会和专题学习会等。代表著作有《公共风险论》《收入分配循环论》《中国改革开放的财政逻辑》《新中国70年发展的财政逻辑》《财政风险及其防范的研究》《公共风险视角下的公共财政》《税收与消费》等。 2023年7月6日,李强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作为专家代表发言。【更多】
互联网专家。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曾任中央宣传部新闻局巡视员、副局长,中央网信办网络评论工作局局长、网络综合协调管理和执法督查局局长。 担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2019年度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十四五”网信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支撑任务项目负责人。《加强数字化发展治理 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以数字中国建设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研究成果在《人民日报》《学习时报》等报刊发表。【更多】
政治学家。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研究院院长。 在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和中国话语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提出的文明型国家理论成为国际主流叙事体系,主讲的大型政论节目《这就是中国》获得全国电视节目星光奖。出版的“中国三部曲”著作(《中国震撼》《中国超越》《中国触动》)获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和平是中国发展最大的特点》《从修宪看中国制度和中国道路》等多篇学术成果,产生巨大反响。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作为专家就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进行讲解并提出工作建议。【更多】
党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院长、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主要著作有《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史》《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理论与政策研究》《二十世纪的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程·思想文化卷》《全面从严治党新阶段》等,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思想研究述评》《中共党史重大问题研究》等教材和著作。在《中共党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140余篇。曾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宝钢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等荣誉。 2011年6月28日,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作为专家就中国共产党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研究问题进行讲解。【更多】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主编,中国文艺评论(浙江大学)基地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主持教育部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美学话语体系的历史演变和范式转换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及批评形态研究”、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形成与发展研究”等项目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出版专著和译著20多部,包括《寻找乌托邦——现代美学的危机与重建》《文化与社会——马克思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发展研究》《现代审美问题:人类学的反思》等,并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成果奖。 【更多】
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副主任、教授,中央音乐学院首批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中宣部“文艺评价体系研究”课题舞台艺术组组长、首席专家,国家艺术基金《歌剧人才培养》项目负责人,“全国文艺队伍和人才培养”专题报告特聘专家,中国文联部级课题“新时代中国声乐拔尖人才培养研究”课题负责人,教育部“十四五”规划中职教材音乐课程主编。曾在CSSCI期刊发表文章多篇,其中《中西声乐艺术的融通与回归》获得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啄木鸟杯”。担任首届黄河音乐节艺术总监、评委会主席。主演过多部歌剧,录制意大利语、德语、法语等多语种艺术歌曲专辑和中国作品声乐专辑。出版《法国艺术歌曲系列丛书》共八册。 【更多】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育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 出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传统研究(1919-1949)》、《红楼曙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北京大学》、《中华美育精神访谈录》(主编)和《中国文化的生命力》等学术著作。主持2021年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新时代中国美育学学科建设研究》、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华美育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美育观中国化问题研究》、2020年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研究》等课题。【更多】
国家大剧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叶少兰先生入室弟子,京剧叶派小生第三代传人,中国戏曲学院张火丁京剧程派艺术传承中心主任。 担任文化和旅游部部级社科研究课题“戏曲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戏曲人才培养体系研究——戏曲人才培养现状调查研究”、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京剧电影《锁麟囊》”等项目负责人。曾发表数十篇论文,主编和编著《粉末氍毹•京剧经典剧目舞台规制纵览》《学京剧•老生•小生•青衣•花旦》系列丛书等。曾成功举办个人大型京昆专场演出,连续四年担任《新年戏曲晚会》执行总导演、副总导演,担任2019年北京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普天同庆、共筑中国梦”大型戏曲演出总导演等。【更多】
《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高级记者,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有作品、评论数百万字,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文学》《十月》《钟山》等报刊。曾担任“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视金鹰奖、鲁迅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丰子恺散文奖等评委。代表作《春秋时代的春与秋》《在火中生莲》《沉沦的圣殿》等。编、译、著作四十余部,出版著作有《魔鬼的契约》《在响雷中炸响》《纸上乾坤》等。担任中国文学“丝绸之路”大型名家精品文库主编;担任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特辑《见证》主编;担任新世纪散文精品文库“观天下”主编。曾获鲁迅文学奖,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更多】
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暨“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独立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十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出版《诗·思·史:冲突与融合》《移动的诗学》《彼岸的现代性》等各类著作近30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文化评论近200篇,主编《文化科技蓝皮书:文化科技创新发展报告》等,主持完成政府及产业园区文化规划数十份。曾获得中国文化产业20年学术贡献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广东省文学评论奖、鹏城杰出人才奖等。【更多】
广东省艺术研究所一级编剧。 在《中国文艺评论》《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等报刊上发表评论文章50多篇。编剧代表作包括电影《王牌》《夏天的拉花》《春天的约定》,电视剧《丑角爸爸》《最爱·你》《区小队》,话剧《运河1935》等。舞台剧作品多次入选国家艺术基金、北京艺术基金;电视剧作品曾获第29届中国电视飞天奖、第27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电影作品获得第7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聚焦中国”单元展映奖、首届柏林华语电影节最佳编剧奖等国际奖项,电视剧项目获得国家广电总局重点项目扶持、中宣部2020—2025百部重点产业扶持项目;作品多次获得省级“五个一工程”奖。【更多】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导演、编舞家。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多次承担国家重大庆典创作执导任务,曾担任建党百年天安门广场活动总导演、文艺演出《伟大征程》执行导演、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天安门广场群众游行总导演等。作品《长河吟》获“文华奖”金奖,《生死不离》获CCTV电视舞蹈大赛金奖,《失语者》获2006年意大利罗马国际舞蹈比赛现代舞金奖。策划举办“全球美育大会”“全国艺术院校长论坛”等学术论坛。承担北京市重大课题《新时代国家庆典文化与北京城市形象创新研究》。发表论文多篇,获中宣部、教育部授予的“最美教师”称号。 【更多】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市长城学者。 入选“首批首都优秀中青年文艺人才库”“国家教材建设专家库”“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库”“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库”等。学术著作有《新世纪中国舞蹈文化的流变》《新世纪中国古典舞发展十年观》《新世纪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时代际遇》《微时代的微舞评》《古风舞蹈评论文集》《戏曲舞蹈知识手册》等。作品曾获得中国舞蹈荷花奖、全国青少年舞蹈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桃李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啄木鸟杯”等奖项。【更多】
西安美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暨“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作品《20世纪“长安画派”及其影响研究》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世纪中国革命叙事中的延安图景》获陕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融合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的数字艺术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获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五位一体”大学生信息设计创新能力分类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更多】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国际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文化娱乐法学会会长,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理事长。 出版学术著作与译著《私法精神与制度选择》《合同法理论》《侵权法的统一:因果关系》等10余部,参与编写法学教材3部,主编辞书《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科技法学》。发表学术论文及评论文章百余篇。论文《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在知识产权领域中的适用》获得第二届“首都法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课题研究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智库报告《论地理标志保护模式》(合作)入选CTTI2022年度智库优秀成果特等奖,研究报告《后疫情时代全球治理体系中的知识产权博弈》获得国务院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2021年优秀知识产权战略信息三等奖等。 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作为专家就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进行讲解,提出了工作建议。【更多】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出版专著《中国当代文论话语转型研究》《诗学经典的在体化面向》,编著《西方文论选读(中英文对照)》,译著《十八世纪法国室内艺术》等,曾获上海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二等奖,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二等奖,第十一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三等奖,首届网络文艺评论大赛二等奖等。在《文艺研究》《中国文艺评论》《电影艺术》《当代电影》《艺术百家》《探索与争鸣》《人民论坛》《学术论坛》等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在《人民日报》《中国艺术报》《文汇报》《中国电影报》等报刊发表评论文章数十篇。 【更多】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包括《面向未来电影关键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评奖研究》《中国主流媒体内容生产研究》等,出版学术专著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各类学术成果近1000万字。多次获得中国高校人文社科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曾担任“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等国家级奖项的评委。参与数百个电视频道、栏目、大型节目的策划和主创工作,是国内著名电视节目策划人。【更多】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出版专著与译著多部,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多次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专著《中国当代青年亚文化:表征与透视》获第二届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啄木鸟杯”优秀文艺评论著作,专著《制度的后果:中国现代文论的构型》(《中国现代文论史》第三卷)获北京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北京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承担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更多】
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教授。 曾主持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中国戏剧影视“高峰”作品创作建设研究。代表性论著、论文包括《创造最新最美的戏剧艺术——谈“中国演剧体系”构建》《关于“新文科”背景下“戏剧与影视学”建设之破题与破局》《中国演剧体系构想》《“一流学科”建设为艺术专业学位教育注入学术动力——中央戏剧学院艺术专业学位建设15年回顾》等。曾获中国话剧“金狮”导演奖,国际大学生戏剧节“最佳剧目奖”“最佳表演奖”,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奖项。 【更多】
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所长。 出版专著《前所未有的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农村的历史叙述问题》、文学评论集《重建当代中国文学想象》,发表论文、评论多篇,在学界有一定影响。主讲的《以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做好新时代文艺批评——兼谈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课程,入选中共中央组织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好课程。【更多】
《艺术家茶座》是由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中国文艺网出品的文化艺术访谈节目。节目通过专家艺术家学者访谈形式,聚焦文化艺术领域和社会热点话题,研究宣传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重要论述,充分展现党的文艺创新理论直抵人心的力量。【更多】
科学的进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科技的不断发展也让艺术的表达形式越来越丰富多彩。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首次提出了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科技赋能文艺创作的案例也屡见不鲜,那么未来科技加文艺将会面临怎样的发展前景?相关领域的人才又该如何培养?文艺创作又会面对什么样的挑战?本期《艺术家茶座》邀请到了中国文联特约研究员、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主任王杰教授,中国文联特约研究员、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凤亮教授,谈一谈“科技+文艺”的话题。【更多】
说到经典的文艺作品,你会想到什么呢?是一首歌,一本书,一部电影还是一出戏呢?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它一定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和浩荡的气,能够启人智慧更能够予人力量,不仅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也能够展现时代风貌,是时代精神的生动写照。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如何创作出标定强国复兴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如何铸就文艺高峰,如何给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留下经典力作?本期《艺术家茶座》,我们邀请到了中国文联特约研究员、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屈健教授和中国文联特约研究员、广东省艺术研究所一级编剧陈建忠老师,一起来聊一聊“高质量文艺创作”的话题。 【更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沙滩1号院32号楼 邮编:100083
版权所有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苑北里22号 邮编: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