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身份的认知与转变是考察网络文学活动主体时不可回避的话题。从网络文学发展史来看,女性网络文学作者的自我画像呈现颇有意味的变迁。最早一批代表性网络女作者由网出名后,却忙于与网络划清界限;网络文学成为影视源头后,热门女作者又低调地藏匿在编剧身份背后;随着媒介势力变迁,新的女作者因网而强或与网相生。女性网络作者的形象与女性制造的网络形象相互缠绕。
一、借网出道的女作者
网络文学萌芽时期,屏幕阅读只是少数人的体验,但《告别薇安》《性感时代的小饭馆》之类大胆诱人的标题,安妮宝贝、水晶珠链等引人遐想的ID,却是当时媒体的热点。由于人们最初读到的大部分“网络文学”出自印刷媒介的转载集录,而女作者讲究的文字更容易通过编辑筛选,她们的作品也就有更大概率进入报刊,进入媒体报道和文学研究的视野,成为公众眼中网络文学的代表。有意思的是,虽然网络女作家曾被许多人看见,但她们谈论起网络时态度却并不自若。身为早期网络文学的女主角,她们或是表现出凌驾其上的操控欲,或是表现出置身事外的疏离感,以戏谑或自闭应对有关网络的问询。
互联网新媒体曾以挑战权威为特色,人们期待网络文学以先锋表达手段和争议性话题,刷新以往对文学的认识。然而,比起同期在文学期刊和出版界以“美女”“宝贝”“身体写作”大胆兴风作浪的女作家们,网上崭露头角的女作者却保守而顺从,是乖巧的文学女青年模样。代表性网站“榕树下”的招牌作者安妮宝贝、尚爱兰,“网易”社区的黑可可等人,上网之前已是文化圈内人。她们虽然有的走都市时尚路线、有的偏纯文学选题,但文辞间流露着反复修改、精雕细琢的痕迹。良好的传统文学教养、个性化的趣味选择以及当代都市青年的表现欲,完全满足人们对新媒体时代文学青年的好奇,人们期待这批来自新媒体的女作者为文学注入专属新媒体的色彩。然而,她们自身却对网络并不热情。
由于印刷媒体的强势,下网发表成为早期网络文学质量得到认可的标志。网络女作者因新媒体的时尚感,曾深得出版市场宠爱;文字的精湛和对“达到发表标准”的追求,也使她们更容易进入印刷媒体。这样一批人物成为网络文学的代表,难免将网络写作导向印刷的成规。虽然她们未能刷新人们对文学的认识,却凭借有趣却不挑衅的写作风格,消除了新媒体的陌生感,充当了印刷与网络两界媒体间文化形式沟通的桥梁。
二、隐匿网后的女作者
随着网络经济的波动和媒体热点的转移,以出版为目标的网络写作昙花一现便很快沉寂。若干年后,《蜗居》《失恋三十三天》《裸婚时代》《佳期如梦》等一批聚焦都市生活、反映社会问题的影视剧集中上映,并赢得了来自各方的赞誉。进出影院的人们不知道,这些当代生活题材剧,其实都是女性写、写女性的网络文学作品。成功的改编不仅征服观众和投资人,也反映出网络媒体相伴而来的新读写方式对女性写作的改造与促进。
不少热门的社会问题剧都改编自女性网络小说,但奇怪的是,在影视宣发中,只能看到女明星、女导演,却基本不会提及女性网络作者。当时流行的男频作品已经能够仰仗网民订阅赢得收入,强调网络文学的独立;而女频作品篇幅短,在线稿费有限,媒介改编收入却十分丰厚。因此,比起尚存争议的网络称号,有些女作者更乐于以编剧或作家身份示人。
女性作者隐匿网络身份的过程中存在双向妥协。一方面,影视作品是小说、剧本、编导制作等团队综合产出、重重蜕变的结果。女明星的形象、大导演的光环、专业团队的导向等,远远超出网络作者个人能力,原作者难免被优势媒体团队所遮蔽。另一方面,网络文艺发展依然带有极大不确定性,未能给予作者足够自信,而影视改编却有固定的流程和保障。获得改编的网络作家乐于隐退幕后,借助女明星靓丽的形象和专业团队的塑造,将自身情感结构和生活痕迹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
三、因网而强的女作者
当部分作者走向书本,部分作者隐身编剧的同时,还有一部分作者则感应到“她时代”的需求,凭借网络媒体即时互动、直接沟通的优势,与角色一起强大,成为挣脱日常社会关系束缚、不吝常规评价标准的“大女主”。
所谓“大女主”,即描写女性、突出女性、一切情节服务于女性,以女性为中心并明确面向女性受众的文艺作品类型。最初连载于论坛并有电视和电影两个屏幕版本的网文《杜拉拉升职记》即在媒介势力和社会氛围影响下凸显的大女主剧。其原版网络小说是一部职场指南,但影视改编却无限放大杜拉拉职场“女性”特点,使她成为都市文化消费的新偶像,成为“她时代”精神的集约化体现。“她时代”是我国经济向消费型社会转变过程中,由时尚媒体引入大众文化领域的概念,强调以女性为中心的消费格局,其对女性决策和性别偏好的重视,引发女性产品热销。作为文化产品创意的供给源头,网络女作家创作的女性形象显现出不可替代的优势,成为大女主剧的主要来源。
同一时期,文娱行业 “偶像—粉丝”模式得到发展,女性网站、女频和女性向写作等,推动网络文学女作者稳固媒介阵地,将自身私人欲望与角色的选择和命运绑定的意愿。这种自我意识的强化又将创作导向下一阶段,开启女强、女尊之类以女性为绝对权力掌控者,带有强烈幻想性质的网络女频特色题材。
媒介身份不仅关乎媒介,也源于社会整体文化环境,特别是市场时代文化消费的选择与趋势。多种因素影响作家的自我评价,并在其写作计划和题材选择中体现。网络女作者笔下的大女主们各具特色,她们虽然未必深刻也不做反思,却因真实暴露女性个体欲望而引发同龄人广泛共鸣。网络这一不可替代的资源,是女作者自我意识强化并凸显的原因。
长期以来,媒介的争议地位是阻碍女作者确认自身网络亲缘的重要因素。媒介环境关系到整个网络文学作者群体,但对女作者的影响尤甚。对女性来说,网络不仅是公众平台,也是带有鲜明性别特征和社交选择倾向的场所,其间的表达是情感和情绪的展现。只有在网络文化整体繁荣,且互联网地位在媒介序列中得到提升之后,她们才愿意真正接受这一媒体对个人形象的塑造和设计。网络文学行业的整体发展改变着人们的态度,吸引曾经游离的作者回归新媒体舞台;网络社交与都市生活的同源性为写作提供重要素材,成为作者不可或缺的资源。这些因素使得一度游离的网上女性写作者重新回归并融于网络,建立具备媒介优势的专属身份。作为网络文学现场当之无愧的女主角,女性网络作家对媒介身份的定位并非一以贯之。在期刊书本占优势的时代,她们讳言网络出身;当网改剧热播银屏时,她们退避在编剧名下;只有确信网络文学赢得独立之后,她们才真正认可自身新媒介身份。尽管顾虑迟疑,女作者却已在网络上挥洒出一片个性的天空。
新媒体文化概念诞生的过程伴随着媒介势力的消长、经济文化格局的转变。只有当网络写作真正获得媒介独立,女性创作者和作者创造的女性形象,才能真正成为新媒体时代当之无愧的大女主。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艺术与美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