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潇玲
澳门地方戏剧产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戏剧作为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是地域文化的延伸,也是社会变迁的缩影 。 澳门地方戏剧凝结了澳门特有的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与想象力,是城市文化的鲜明符号 。 同时,澳门地方戏剧的发展、戏剧产业的更迭也是市场化的产物, 简而言之,戏剧即是艺术品也是商品,是文化产业
一、澳门地方戏剧资源丰富
1596年1月16日前的圣母献瞻节,澳门的圣保禄学院内上演了一场宗教题材的悲剧,这不仅是澳门首次将西洋戏剧搬到校园舞台,也是亚洲的第一次,是关于西方戏剧在中国演出的第一条资料 。澳门地方戏剧的诞生、发展、传播和演 绎都具有深刻的历史延续性和文化特殊性。在澳门现有的十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三项, 分别是粤剧、
澳门粤剧是澳门面向世界的三张文化名片之一,早在咸丰年间,澳门就出现了粤剧演出。19世纪80年代,珠三角地区的首座现代戏剧——清平戏院在澳门 开业,一大批名角名旦曾来此处演出,粤剧一度繁荣 。至今澳门仍有不少民间粤 剧演出团体,在已经举办了三十余年的澳门艺术节上,澳门粤剧始终光彩夺目。 同样为观众所期待的是澳门的
二、 澳门地方戏剧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 小剧场与环境剧场独具特色
尽管拥有中西戏剧资源同频共振的文化脉络,但澳门戏剧的发展土壤和先天 条件并非尽善尽美的。受制于澳门相对狭小的土地面积,能够稳定用于戏剧演出 的场馆和场地并不多,想进入设立在商业场所内的现代剧院,成本的考虑又成为 摆在戏剧创作者和传播者面前的首要难题。久而久之,在狭小的空间内排练演出 成为了澳门戏剧表演者的常态,“小剧场”的演出模式也应运而生。澳门的 “小 剧场”是一个空间和体量上的概念,与法国戏剧家安托万提出的“自由剧场”不同 ,在很大程度上它就表现为数量有限的观众和因陋就简的场所 。
澳门戏剧人士因地制宜,充分利用 “环境剧场”为戏剧发展开创新的空间 。 澳门石头公社将话剧 《大桥上的梦游日子》搬上澳门跨海大桥,晓角剧社在大三 巴牌坊前上演戏剧 《俄狄浦斯王》,妈祖庙、哪
(二)澳门戏剧的本土意识不断增强
澳门戏剧的诞生和发展由来已久,西式话剧蓬勃发展,中国传统的粤剧也焕发活力,大有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的热闹气象。但关于本土议题的戏剧却存在长期缺席的情况,观众观看的是一场纯粹的 “戏”,具有艺术的 “形”但缺少戏剧艺 术的 “神韵”——对现实生活的关照。缺少了本土话语体系的表达,澳门的戏剧 创作更像是文化的 “大杂烩” 。2009 年 ,澳门戏剧创作的本土意识萌芽生长 。 晓角剧社推出的 《七十三家半房客之澳门奇谈》是澳门本土戏剧人士自主创作的 作品,讲述澳门人身边家长里短的 “小事”,展示具有澳门特色的“奇谈” 。此 后的十多年间,承载着澳门人民情感诉求和本土生活的戏剧作品蓬勃生长。
2019年 ,澳门大学学会戏剧社等联合制作的话剧《苦尽甘来》进行全国巡演,这是第一个澳门高校学生为致敬祖国而创作的话剧,在澳门回归祖国 20 周 年这一特殊年份,优质的剧本和现场演绎让世界看到澳门青年的面貌, 以青年的 力量展现澳门为祖国自豪的心声 。同年,历史题材的粤剧《镜海魂》由澳门女编 剧穆欣欣编剧创作 ,将发生于 1849 年的澳门历史事件搬上舞台 ,并融入澳门大 三巴、大炮台、中葡建筑群等标志性符号,传递了澳门人爱国爱澳的家国情怀。在一年一度的艺术盛宴澳门艺术节上,本土剧作接连亮相,以精湛的演绎技术和 艺术水平广应四方宾客,澳门戏剧人开始通过戏剧搭建澳门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 发出澳门声音,讲好澳门故事 。
三、 澳门戏剧产业走向之思
(一)戏剧+旅游的发展新趋势
后疫情时代,澳门经济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澳门旅游业的复苏不能只依靠博彩和购物,文化或许将成为澳门旅游业复苏的新航向。文化是旅游的重要内涵,发展当地特色戏剧旅游现已成为“旅游+戏剧”的新发展趋势 。许多西方国家早已开始戏剧旅游专项的开发工作,内地发展戏剧旅游的模式也有迹可循,上海每年十月中旬举办的上海国际艺术节,浙江乌镇戏剧节,凉山彝族 自治州举办的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等。这些艺术节的举办为当地带去了良好的戏剧文化氛围,同时也拉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复苏,带动经济增长 。
澳门戏剧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澳门粤剧、澳门
(二) 戏剧+校园的培养新模式
站在文化交点的澳门孕育了种类多样、颇具特色的澳门戏剧,独特的中西结 合文化,“一国两制”政治制度的深入实践,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始终推动着澳门戏剧产业的发展和创新。澳门戏剧的发展需要立足于澳门本土文化展示,离不开澳门戏剧人的努力,更需要澳门特区政府和中央政府的指导帮扶。通过戏剧搭 建起澳门与世界交流的窗口,搭乘着戏剧产业旅游价值开发的东风,澳门文化与澳门经济必将重新焕发光彩 。
参考文献 :
[1] 许珩哲 , 刘心怡 . 后疫情时期澳门戏剧行业发展思考[J]. 中国民族博览,2021(21):164- 166.
[2]穆欣欣,莫兆忠 . 澳门小剧场戏剧掠影[J]. 中国戏剧,2001(11):56-60.
[3]穆凡中,穆欣欣 .
[4]冉茂金,余宁 . 用戏剧反映澳门变迁[N]. 中国艺术报,2009- 12-22(014).
[5] 郑应峰,澳门本土环境剧场的文化生成因素分析[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2019(2):101 .
蒋潇玲,女,汉族,博士,中国澳门人。现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副院长、文体发展办公室主任、艺术团总监。曾获得英国IDTA舞蹈表演院士,荣获2019 World Dance Council (WDC) Presidents Awards 亚洲区舞蹈贡献奖。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发展谘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妇女联合会特邀代表、澳门妇女联合会筹委会委员、宁波市政协顾问、广东省电影家协会第九届兼职副主席、澳科邹北记体育会主席、澳门澳科菁英体育俱乐部副主席、世界舞蹈总会 (World Dance Council) 国际裁判、炫之韵艺术团艺术总监、国际音乐教育家协会副主席、渖阳市电影电视家协会特邀理事、渖阳市音乐家协会特邀理事、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校友会会长、澳门联合舞蹈协会理事长、澳门文化艺术人联合总会理事长、澳门南京同乡会副理事长、亚洲舞蹈总会 (Asian Dance Council) 常务副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等。 除热爱文艺事业外,她还热衷社会服务,并以身作则,积极推广本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体育、艺术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