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红

以美言志 赞美时代

  音乐是美的化身,人们相信音乐的美能够产生感化甚至是改变人生的艺术力量。音乐,不仅是我生活的全部,更激发了我对于美的表达和追求,让我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感悟。我相信今生有一些美丽的缘分必然相逢,与音乐的相逢是我人生最美的际遇。 

  2017创作《永远的山丹丹》大型民族管弦乐组曲,我先后数次踏上了陕北采风之旅。陕北的民间音乐文化,凝聚着华夏文明的智慧,记录了黄河两岸的生活,流淌着新中国革命圣地的红色血脉。沸腾在人民生活中的生命情感,中华民族千年万载世代传承的精神力量深深震撼我的心灵。怀着这份感动,我开始了创作。 

    2017年10月16日《永远的山丹丹》在国家大剧院首演。壶口斗鼓、五彩的窑洞等八个乐章,将原生态民间音乐融入现代民族管弦乐创作中。来自陕北米脂的46位农民拿起了陕北大唢呐、当说书艺人充满泥土气息的质朴演唱呈现在北京的音乐舞台上时,全场沸腾了。 两个月后,《永远的山丹丹》再次在世界孔子大会的开幕音乐会中为来自全球的1300多位国际友人演出。这次创作,让我看到中华传统文化增强了艺术的魅力,更放大了艺术的力量使得民族管弦乐这一有了近百年发展历史的演奏形式,展现出了新时代的精神风貌。记得第四乐章陕北说书《刮大风》中有一句唱词是这样的:“如今陕北也刮风,刮的是和谐幸福风”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也在自觉地寻求贴近生活的发展,跟上时代的脚步。是啊,民族音乐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根本是思想的创新性发展。以生活喻精神,以古老见未来。传统民族文化,正以千年传承的原生力量从远古走来,更以豁达、乐观的生命精神走进飞速发展的新时代。 

  2020年,我受中央芭蕾舞团的邀请,为芭蕾舞剧《花一样开放》创作音乐。这是一部聚焦现实题材的芭蕾作品,在展现苗族文化之美的同时,讲述了苗族山村人民改变生活、追求幸福的故事——这种亦情亦景的芭蕾演绎,不仅对演员和舞台呈现有着较高的要求,对于音乐创作更是巨大的挑战。无论是剧中苗族姑娘“阿朵”所代表的质朴、率真的苗族韵味,还是乡村志愿者“何琳”代表的都市化现代色彩,两个人物主题产生了反差巨大的鲜明对比。整部舞剧音乐在追求舞蹈性、戏剧性的同时,强烈的民族风格与交响乐创作相结合,用管弦乐的“调色板”去描绘苗族的山、苗族的水,这是一场技术的较量更是演绎的突破。音乐中用木管组群体叠置和声来模仿芦笙、用弦乐的滑奏拨弦来模仿苗族弹拨乐器等创作手法的运用,在作品中将“韵化”“个性化”以及“器乐化”完美结合,在追求“神似”中充满浓浓的乡土气息。当原生态苗族飞歌演唱在舞剧结束前飘然而至时,观众仿佛‌‌豁然开朗,从苗岭悠悠传来的一曲飞歌,将带领我们回到最美的心灵家园。我与中芭的初次合作,既为我带来了压力也聚集了强大的动力。我希望《花一样开放》的音乐要在继承中创新、在传统下发展更要在民族特色中追求国际化的表达。这次合作,成就了我对芭蕾舞的一切美好想象,内心的欣慰与感慨也是伦比的。此次创作演出,让我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正以立体、全面、多元化的方式创新性发展,在融入世界文化的发展中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从而创造了更有选择的未来。 

  2020年,当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完全缓解时,我接受了另一部委约创作:四川、深圳、天津、青岛、哈尔滨、武汉六家交响乐团,吹起集结号,共同邀约我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创作交响曲《灯塔》。记得在总谱上我写下这样一段话: 

  朝霞浸染千丝岁月, 

  心路阅尽百年沧桑。 

  信仰永存,悬若日月光华 

  心灯长明,永驻江山万代。 

  中国共产党胸怀中华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正如灯塔一般照亮过去,指引未来。作为文艺工作者,能有机会用自己的音乐来书写这个百年一遇的伟大历史时刻,我感到无比幸运和自豪。交响曲《灯塔》从百年沧桑巨变的历史画卷中提炼思想结晶,汲取艺术灵感,将理性思辨与热血情感化为极具张力的交响乐语言。灯塔的主导动机取材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以交响化的创作发展手法贯穿全曲。乐曲最后,场外铜管乐队吹响充满希望的未来号角,与台上乐队交相辉映,最终升华为庄严、崇高的生命礼赞! 

  20215月4日,来自六家交响乐团近150人组成超大阵容的管弦乐队,在国家大剧院首演了这部作品。 

  交响乐是国际化的音乐语言,所传达出来的强大思想性、深刻性、哲理性是毋庸置疑的。交响乐中国化,我想,就是高雅艺术走进人民群众,服务于人民,让人民听得懂、喜欢听。在灯塔这部作品中,音乐既要符合西方交响曲极富逻辑性的发展原则,同时更要符合中国人听懂故事的审美心理。记得习近平总书记曾诗意地提出:“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更要让世界听到新时代的中国声音。 

  一个作曲家的成长,除了归功于他自身的创作才华外,更要归因于他所处的时代。艺术的道路就犹如历史走过的道路一样,一种艺术样式也好,一种文化传统也罢,都有其发展、演变的客观规律。但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正如古典艺术在“古典时代”终结后,以另一种身姿和形象活跃于当代,人类文化的血脉就是这样薪火相传,穿越时光而成为不朽的典范。这种对传统文化进行富有创造性的现代建构与革新,需要我们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和胆识,也是我们在面对传统时应有的态度和文化精神。年青一代作曲家应该紧紧依托民族民间优秀文化,并将其提炼、升华,创作出直通大众心灵的音乐作品,唤起人们的审美情感与共鸣。 

  作为一名当代的文艺工作者,我们既钟情于自己历史悠久的文化,也为今天文化发展的异彩纷呈而欣喜。就是在这样不断求索和努力中,我们将留下一个值得记忆的文化发展的大时代。让我们以美言志,赞美时代 

王丹红,中央民族乐团国家一级作曲 作曲博士。 随着成名作民族管弦乐《云山雁邈》的问世,民族管弦乐《永远的山丹丹》、《山西印象》、《高粱红了》、民族交响合唱《畅想京津冀》等作品,成为当今民乐创作最具影响力的经典之作;受中央芭蕾舞团委约创作芭蕾舞剧《花一样开放》、歌舞剧《云上太阳》、电影《柳如是》、交响曲《大江南》、《灯塔》等大量各类体裁优秀作品的问世,为她赢得了包括 “文华奖”、华乐论坛青年作曲家民族管弦乐作品金奖、CCTV全国民族器乐大赛唯一最佳原创作品奖、 入选“时代交响”、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等众多音乐创作奖项。2020年,交响京剧《七个月零四天》、民族交响合唱《畅想京津冀》、民族管弦乐《永远的山丹丹》、交响曲《大江南·最忆江南》入选“百年百部重点扶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