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梦嘉
双笔齐下绘美图
——谈八件女性题材拙作
反映女性之美是中外绘画艺术亘古不变的主题。我在绘画等艺术上涉猎多个门类,曾以篆刻的图案印与几种国画表现手法创作女性题材作品。一直以来,我创作书画篆刻后往往习惯写随笔。下面用楷体胪列出八件旧作当时的随笔,稍作整理,用作品名分为六小题集成拙文。
《新潮女士图》
有感于改革开放给我们中国带来巨大变化,包括人们的穿着变化,于是31年前我执铁笔(篆刻刀)创作了这方图案印。
本印边款刻有石涛名言“笔墨当随时代”,名言中“当”有应当、对应、如果三个义项。应当几乎成了今人共识,拙边款也用此解。其实“当”更应解作对应或如果。有石涛名言的这段话:“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上古之画迹简而意淡,如汉魏六朝之句然;中古之画如晚唐之句,虽清
即便当解作“应当”,笔墨也应当首先随古代。生活在今天,时代气息须臾存在,时刻影响着艺术家创作思想,熏陶着艺术家作品表达。而掌握古代传统艺术精华,则需要
《新潮女士图》印
拙印还吸收古汉字“面”的以眼(目)代表整个脸的
《韵》
少时起学画,在人物画方面,尝临习稔究明代《绘事指蒙》概括的人物画十八描。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一直以来用多款线条多种风格表现不同的人物。在画《韵》的前几天,还用洒脱散漫线条画倜傥的《江南才子祝枝山》,用拙野老辣线条画威猛的《张飞》。
暖色调的《韵》。古代美丽女子双手持
持萧女容貌清秀的韵,风姿绰约的韵,乐曲
春思与唐采莲图
《春思》
画面简约,内涵不能简约。人之体态,树之形质,加上年复一年思念着多年没有回家,已是戍边将军丈夫的牵肠挂肚情愫(
《唐采莲女》
自屈原《离骚》留下"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的名句后,采莲便成为文学史美术史上一个独立的题材了。此图取材唐代女子采莲这一劳动场景。体态丰腴的采莲女和“接天莲叶”
当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之
雨润成长与上学去
《雨润成长》
《雨润成长》画于1997年冬日,一稿完成,但后来又画了几遍,由于时空情境与思绪的不同,笔墨色彩效果都不尽满意,于是作罢。去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成立15周年出研究员作品祝贺专辑 ,我发电子稿去的便是此幅“雨润成长”,很是扣题。
春雨淅淅沥沥,飘荡在空中。穿一字拖鞋,扎短马尾辫小女孩,手举有荷梗的荷叶(泼彩画出)当伞,不为避雨而在戏雨,画面童趣盎然。童年是五彩缤纷的,而朦胧迷离的春雨亦仿佛有五彩缤纷的色泽。春雨下个不停,给孩子带来瑰琦的憧憬,滋润孩子同禾苗一般茁壮成长。
画中女孩头发、短裙与右下款字的三处“黑色”互相高调唱和;左处中段无袖童衫厾出的红色点块,与右上一枚闲章右下两枚款印, 三处“红色”又暗暗含情顾盼。
书画篆刻创作要天然去雕琢,但需要的是天然雕琢,天然雕琢就是鬼斧神工的表现手法,是没有痕迹的匠心独具。
《上学去》
古往今来,不少有成就的画家年龄越大,画幅笔墨越少。这幅默写中国台湾地区小女孩背着双肩书包《上学去》的情景,以没骨法画就,省略人物所有可省的线条。人字凉鞋的“线”搭档芭蕉叶的稀疏叶脉线,隐隐增添画面骨力。
乘兴下,不计平仄格律作一吟咏:解衣盘礴,沉醉丹青。删拨大要,凝想物形。看景不画景,画景不看景(早年跟草虫圣手潘君诺学画,潘师教诲用“看花不画花,画花不看花”方法,作品可更多融入画者美学理念)。笔底抒胸臆,画面开佳境。
题款以带有稚意的简书体写出,与小女孩隔空呼应,目的使全图天真烂漫童趣浑然。
《浔阳江头》
有太多画家画白居易《琵琶行》诗意图了,要有新意应做到振奇拔俗。黑白色主基调的《浔阳江头》。竹篷船从象征封建社会的黑压压“枫叶荻花”中探出半个船身,饱受磨难命运悲惨的乐伎“犹抱琵琶半遮面”在弹奏,在“说尽心中无限事”。恣肆的大写意重墨拖锋扫就船体,纤柔的小写意淡墨中锋绘写人脸和手,再次
美学家宗白华说:“艺术的境界,既使心灵和宇宙净化,又使心灵和宇宙深化,使人在超脱的胸襟里体味到宇宙的深境。”这里人与宇宙的融合即中华传统美学里物我两忘的“天人合一”。我画“浔阳江头”,在白居易诗营造的浔阳江天地间悲情美氛围中,体味着艺术的深境和宇宙的深境。
此画原名《犹抱琵琶半遮面》,写随笔时感到画名直白,内涵不够丰富,遂改作《浔阳江头》。
《靓》
明末陈洪绶(1598-1652)是中国绘画史上变形主义人物绘画的代表。近代法国画家塞尚(1839-1906)则开启了西方变形人物创作的先河。变形手法也是中国审美思想精义“不似之似”的“不似”升级版,在现当代绘画中被广泛运用,因为有时变形画更能准确
《靓》以不符合人体比例的变形构图,强调女青年身材的修长苗条。一般女子体型,头部占身体比例为六点五分之一左右。此图女子头身比例一比十,变形为“十头身”。
见微知著,揆理度势。蓝衣女戴的斗笠帽右端加了粉蓝色工艺花球,使得左右对称呆板的斜线中平添了灵动感。背景柳树是最能代表春天的树种,柳的谐音是“留”,留住也。
春风轻拂,柳叶飘动。留住
《点绛唇·双笔绘美》
莲叶接天,
琵琶声里思边帅。
旧时兰茝,
历历妍姿态。
靓女新潮,
孺子人怜爱。
拙图会,
兴来泼彩,
留下韶春在。
徐梦嘉,1952年生,中华全国美学学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西泠印社成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上海新民晚报汉字学专栏《梦笔寻踪》作家,台湾书画篆刻研究会会长。中华两岸铁笔会会长,中华两岸甲骨文学会会长,海峡两岸文化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