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和湖南广播电视台联合喜马拉雅推出《我们的村庄》湖南村落系列音频节目。 节目聚焦“精准扶贫”首倡地湖南省的传统村落,在音频的娓娓道来中让听众感知村落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特别制作的720度全景影像还可让网友更直观体验画一样美丽的绿水青山和村舍民宿,感受传统村落的优势旅游资源。

十八洞村:她们绣出了爱的世界
沈梦辰

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一个村,叫十八洞村。一听这个名字,大家一定很熟悉。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来到这个曾经年人均纯收入仅有1600多元的苗族村寨,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理念。后来这个村“脱贫攻坚”的故事还被拍成了电影《十八洞村》,十分感人,获得了大众电影百花奖五项提名。

十八洞村的村民是苗族的一支,他们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生命中的关爱与感动都绣在布上,再用这些布料做成帽子、鞋子、手绢等等。他们穿着这些绣着五彩图案的衣服,或是行走在田间地头,或是穿行于现代都市,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板梁村:湘粵古道上荔枝飘香
郑慧琳 汪涵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商道,最知名的就有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徽杭古道等,每一条古道上发生过许许多多的故事。我们今天要说的,也是这样一条商道。它的名字你可能很少听到,但在历史上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那就是“湘粵古道”。从字面上来看,这条古道自然是从湖南通往广东。

广东古代又被称为“岭南”。明清之前,岭南气候湿热,湖南南部山多路险,交通不便,这条湘粵古道实际上相当于中原通往岭南的要道。要说这条古商道,我们要先说一个地方,那就是位于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北边的板梁村。

下灌村:你不知道的“麻将文化”
何炅 刘明艳

如今的下灌村,民众生活富裕、安居乐业,整个村子上万人,可谓“湖南第一村”,他们最骄傲的就是当年的状元李郃发明的“叶子戏”,通过“叶子戏”而演化出了麻将。村子的每栋楼都标着巨大的麻将牌,像“六饼”“九条”“八万”等等,不熟悉的外人甚至可以用这些牌来识别是哪家哪户。

李郃的“让第品德”与麻将文化深入到他们的内在精神当中,下灌村邻里之间和睦相处,打麻将从来不会发生争执,更与赌博毫无关系,反而彼此谦和、友爱。

高椅古村:向往的“桃花源”在这里
李兵 潘桢

“桃花源”源自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名著《桃花源记》,描写在一个群山环绕、偏远的地方,很多人为逃离战乱在此生活,安宁而又丰足。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世外桃花源”,在这里可以无忧无虑的生活,宁静自然,远离尘世的喧嚣,与人无争,与世无争。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虽然是个虚构的故事,但却写出了无数人的心声。不过,在中国历史上却真有一个“世外桃源”,人们为了躲避战乱,聚居于此,共筑了一片和谐又安宁的生活家园。

这个神秘的地方,就是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的高椅古村。

崇木凼村:与“古树”相生相成
何帅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最原始的宗教信仰是对自然事物的崇拜,有崇拜日月星辰,也有崇拜风雨雷电,还有崇拜花鸟虫兽等。这种原始宗教信仰体现了人类对自然力量的敬畏,被称为萨满文化。

在中国的湖南省邵阳市偏僻而又茂密的山林中有一个村落,里面住着一群人,他们崇拜高大的树木,依靠树木生活,他们的一切生活都跟树木有关,这也是典型的萨满文化的形态之一。

这个村落叫崇木凼村,从名字就可以知道,这里的人们崇拜大树,这是一个因树而有、与树共生的村庄。他们的生活可以说与外面世界完全不一样,在这里可以发现一种古老而又独特的生活方式,探寻人类原始的精神世界。

楚东村:老院子里的“红色文化”
舒高 曾致

楚东村,位于湖南省东北角的长沙浏阳,那是湖南与湖北、江西的交界处,楚东村正好位于大围山山口,守卫着浏阳的东大门。由于地理位置险要,上世纪三十年代,曾经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核心之一。

为争夺这块根据地,这里曾经爆发过多次激烈战斗。1927年,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最重要的战斗之一——东门战役,就曾经在楚东村门口打响。

如今,轰轰烈烈的革命年代已然离我们远去,漫步在楚东村这个以红色文化著称的小村庄,又总能勾起我们种种历史回想和回望。其中最具历史气息的,是这里一处名叫“锦绶堂”的深宅大院。

地笋苗寨:这里的人活在歌声中
仇晓 丁文山

在湖南省怀化市境内有座古老的山,叫九龙山,这座山有座山峰,远看像一根巨大的竹笋,山下有个古老的苗族村落,就叫地笋苗寨。

这个苗寨属于花苗,花苗人唱着一种古老的山歌——苗族歌鼟(tēng),苗族歌鼟成功申报为国家第一批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苗族文化的骄傲,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说起这苗族歌鼟,那可不仅只是歌,更是花苗文化的一部全景式录音机,在这里,吃茶有茶歌、喝酒有酒歌、吃饭有饭歌、走山有山歌、担水有水歌、婚恋有情歌。不夸张地说,歌声贯穿着花苗人的生活,也记录着花苗人的生活。

老司城村:中国“土司文化”的样本
丹阳

今天我们要说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永顺县老司城,就是古代中国土司文化的样本,它因为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形、保存完整的遗址而被称为“土司之王”,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见证了中国一千多年的民族文化融合发展史,也见证了一个个王朝的更迭。

  土司制度所涉及的区域大多是南方的山区,范围主要是一些少数民族部落,在这种制度影响下,它们既受到中原汉文化的影响,同时又保留了本地文化的特殊性。两种文化在此进行交流与融合,造就了土司文化的独特魅力。

张谷英村:同一屋檐“养育”两千人
魏哲浩

在湖南省北部的岳阳县,有一个著名的村落,名为张谷英村。每年都会有许多外地人来这里参观,这里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吸引了他们:在这个村子里,最鼎盛时期有同族的两千多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究竟什么样的精神或者力量能够让一个家族这么多人凝聚在一起,世世代代生活下去?他们到底是如何生活的?他们是如何能够和睦相处,并且互敬友爱的?

在这些问题上,张谷英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示范,这个示范不仅可以对现代各种家庭问题、家庭矛盾提供借鉴,而且还可以让人们思考家庭问题的根源。

上甘棠村,千年古村的“室外桃源”
付易天

在湖南省江永县,有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传统村落,这个村落里就有这样的一方石刻,这个石刻不仅是这个千年古村的标志,更铭刻着一种传统儒家精神的传播和传承。

这个村庄叫上甘棠村,这方石刻上写的四个大字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忠孝廉节”。忠是忠诚的忠,孝是孝敬的孝,廉是清廉的廉,节是气节的节。这四个字,每个都高近两米,宽约一米半,它们静静地伫立在流经这个小村子的一条小河旁。远远看去,古朴有力、巍峨庄严,给人一种很强的冲击力。

今天我们就以这方石刻为线索,给听友们介绍一下这座湖南省境内现存最古老的村庄之一:上甘棠村。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和湖南广播电视台联合喜马拉雅拖出《我们的村庄》湖南村落系列音频节目。

节目聚焦“精准扶贫”首倡地湖湖南省的传统村落,讲述这里的脱贫故事,让听众从中感知村落文化所包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聆听音频讲述中感受十八洞村、板梁村等传统村落奔小康的脚步,感受现代化进程对传统村落的影响。

十八洞村:她们绣出了爱的世界
沈梦辰

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一个村,叫十八洞村。一听这个名字,大家一定很熟悉。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来到这个曾经年人均纯收入仅有1600多元的苗族村寨,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理念。后来这个村“脱贫攻坚”的故事还被拍成了电影《十八洞村》,十分感人,获得了大众电影百花奖五项提名。

十八洞村的村民是苗族的一支,他们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生命中的关爱与感动都绣在布上,再用这些布料做成帽子、鞋子、手绢等等。他们穿着这些绣着五彩图案的衣服,或是行走在田间地头,或是穿行于现代都市,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板梁村:湘粵古道上荔枝飘香
郑慧琳 汪涵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商道,最知名的就有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徽杭古道等,每一条古道上发生过许许多多的故事。我们今天要说的,也是这样一条商道。它的名字你可能很少听到,但在历史上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那就是“湘粵古道”。从字面上来看,这条古道自然是从湖南通往广东。

广东古代又被称为“岭南”。明清之前,岭南气候湿热,湖南南部山多路险,交通不便,这条湘粵古道实际上相当于中原通往岭南的要道。要说这条古商道,我们要先说一个地方,那就是位于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北边的板梁村。

下灌村:你不知道的“麻将文化”
何炅 刘明艳

如今的下灌村,民众生活富裕、安居乐业,整个村子上万人,可谓“湖南第一村”,他们最骄傲的就是当年的状元李郃发明的“叶子戏”,通过“叶子戏”而演化出了麻将。村子的每栋楼都标着巨大的麻将牌,像“六饼”“九条”“八万”等等,不熟悉的外人甚至可以用这些牌来识别是哪家哪户。

李郃的“让第品德”与麻将文化深入到他们的内在精神当中,下灌村邻里之间和睦相处,打麻将从来不会发生争执,更与赌博毫无关系,反而彼此谦和、友爱。

高椅古村:向往的“桃花源”在这里
李兵 潘桢

“桃花源”源自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名著《桃花源记》,描写在一个群山环绕、偏远的地方,很多人为逃离战乱在此生活,安宁而又丰足。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世外桃花源”,在这里可以无忧无虑的生活,宁静自然,远离尘世的喧嚣,与人无争,与世无争。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虽然是个虚构的故事,但却写出了无数人的心声。不过,在中国历史上却真有一个“世外桃源”,人们为了躲避战乱,聚居于此,共筑了一片和谐又安宁的生活家园。

这个神秘的地方,就是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的高椅古村。

崇木凼村:与“古树”相生相成
何帅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最原始的宗教信仰是对自然事物的崇拜,有崇拜日月星辰,也有崇拜风雨雷电,还有崇拜花鸟虫兽等。这种原始宗教信仰体现了人类对自然力量的敬畏,被称为萨满文化。

在中国的湖南省邵阳市偏僻而又茂密的山林中有一个村落,里面住着一群人,他们崇拜高大的树木,依靠树木生活,他们的一切生活都跟树木有关,这也是典型的萨满文化的形态之一。

这个村落叫崇木凼村,从名字就可以知道,这里的人们崇拜大树,这是一个因树而有、与树共生的村庄。他们的生活可以说与外面世界完全不一样,在这里可以发现一种古老而又独特的生活方式,探寻人类原始的精神世界。

楚东村:老院子里的“红色文化”
舒高 曾致

楚东村,位于湖南省东北角的长沙浏阳,那是湖南与湖北、江西的交界处,楚东村正好位于大围山山口,守卫着浏阳的东大门。由于地理位置险要,上世纪三十年代,曾经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核心之一。

为争夺这块根据地,这里曾经爆发过多次激烈战斗。1927年,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最重要的战斗之一——东门战役,就曾经在楚东村门口打响。

如今,轰轰烈烈的革命年代已然离我们远去,漫步在楚东村这个以红色文化著称的小村庄,又总能勾起我们种种历史回想和回望。其中最具历史气息的,是这里一处名叫“锦绶堂”的深宅大院。

地笋苗寨:这里的人活在歌声中
仇晓 丁文山

在湖南省怀化市境内有座古老的山,叫九龙山,这座山有座山峰,远看像一根巨大的竹笋,山下有个古老的苗族村落,就叫地笋苗寨。

这个苗寨属于花苗,花苗人唱着一种古老的山歌——苗族歌鼟(tēng),苗族歌鼟成功申报为国家第一批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苗族文化的骄傲,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说起这苗族歌鼟,那可不仅只是歌,更是花苗文化的一部全景式录音机,在这里,吃茶有茶歌、喝酒有酒歌、吃饭有饭歌、走山有山歌、担水有水歌、婚恋有情歌。不夸张地说,歌声贯穿着花苗人的生活,也记录着花苗人的生活。

老司城村:中国“土司文化”的样本
丹阳

今天我们要说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永顺县老司城,就是古代中国土司文化的样本,它因为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形、保存完整的遗址而被称为“土司之王”,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见证了中国一千多年的民族文化融合发展史,也见证了一个个王朝的更迭。

  土司制度所涉及的区域大多是南方的山区,范围主要是一些少数民族部落,在这种制度影响下,它们既受到中原汉文化的影响,同时又保留了本地文化的特殊性。两种文化在此进行交流与融合,造就了土司文化的独特魅力。

张谷英村:同一屋檐“养育”两千人
魏哲浩

在湖南省北部的岳阳县,有一个著名的村落,名为张谷英村。每年都会有许多外地人来这里参观,这里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吸引了他们:在这个村子里,最鼎盛时期有同族的两千多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究竟什么样的精神或者力量能够让一个家族这么多人凝聚在一起,世世代代生活下去?他们到底是如何生活的?他们是如何能够和睦相处,并且互敬友爱的?

在这些问题上,张谷英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示范,这个示范不仅可以对现代各种家庭问题、家庭矛盾提供借鉴,而且还可以让人们思考家庭问题的根源。

上甘棠村,千年古村的“室外桃源”
付易天

在湖南省江永县,有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传统村落,这个村落里就有这样的一方石刻,这个石刻不仅是这个千年古村的标志,更铭刻着一种传统儒家精神的传播和传承。

这个村庄叫上甘棠村,这方石刻上写的四个大字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忠孝廉节”。忠是忠诚的忠,孝是孝敬的孝,廉是清廉的廉,节是气节的节。这四个字,每个都高近两米,宽约一米半,它们静静地伫立在流经这个小村子的一条小河旁。远远看去,古朴有力、巍峨庄严,给人一种很强的冲击力。

今天我们就以这方石刻为线索,给听友们介绍一下这座湖南省境内现存最古老的村庄之一:上甘棠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