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文联
承办: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云南省文联
2019年11月6日至8日
云南省昆明市
会议主旨
Conference Keynote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总结交流“互联网+文联”建设经验,进一步推动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深入开展。

参会人员
Attendees

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各省级文联信息化建设工作分管领导及联络员;

各产行业文联、副省级城市文联信息化建设分管领导;

中国文联机关各部门及直属单位信息化建设分管领导。

日程安排
Schedule
  • 星期三 11月6日
  • 星期四 11月7日
  • 星期五 11月8日
上午

    全天报到

下午

全天报到

上午
    集体合影 
    1. 云南省文联主要负责同志致辞 
    2. 播放中国文联信息化建设工作宣传片
    3. 通报三年规划实施以来相关工作情况 
    4. 中国文联党组领导讲话
下午
    1.参观云南省文艺家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2.大会交流发言

     

上午
    1.大会交流发言
    2.会议小结
下午

离会

新闻报道
News report
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推进会在云南昆明召开
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推进会在云南昆明召开

由中国文联主办、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和云南省文联承办的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推进会11月6日至8日在云南昆明召开。来自中国文联各团体会员,中国文联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各副省级城市文联的相关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等120余人参加会议,总结交流“互联网+文联”建设经验,进一步推动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深入开展。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董耀鹏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表示,大家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战略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牢牢把握正确的目标导向和精准的问题导向,用心、用智、用力推动文联网信工作落地生根。要强化文联网信工作的组织力、凝聚力、协同力... <详情>

领导讲话
Leader's speech
董耀鹏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召开此次专题会议,是中国文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次具体行动,也是根据《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建设工作规划(2018-2020)》部署,全面加快文联网络和信息化建设工作步伐,实现“网上文艺之家”建设目标的一次阶段性回顾和展望。
查看详情
李勇
云南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在中国文联的关心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推进会”今天在春城昆明隆重开幕了,明天就是立冬,虽然即将步入冬天的春城有了一丝凉意,但各位同仁的到来,让我们感到浓浓的温暖。首先,我代表云南省文联,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中国文联及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一直以来对云南文艺特别是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对这次前来传经送宝的各兄弟省区市文联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界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
查看详情
谢力
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主任
近年来,在中国文联党组坚强领导下,中国文联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网络和信息化建设工作,切实把“互联网+”纳入文联系统深化改革中加以推进。2018年年初,根据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工作会议精神,中国文联制定下发了《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建设工作规划(2018—2020)》(以下简称“三年规划”),以明确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稳步扎实推动全国文联网络与信息化建设。从“三年规划”制定印发至今已有近两年时间,其实施以来的基本进展情况和主要建设成果如下:
查看详情
大会交流发言
Conference exchange and speech
11月7日上午
刘尚军
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主任
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作为文联主要业务职能部门,在信息化建设,特别是推动文联职能工作和改革举措的信息化方面负有重要职责。按照中国文联党组和中国文联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要求,根据中国文联十届三次、四次全委会工作部署、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建设工作规划(2018—2020)》文件要求,从工作实际出发,积极推进文联职能职责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些具体实在的进展。
查看详情
韩陈青
上海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根据《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建设工作规划(2018—2020)》中的目标任务,近两年上海市文联一直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文艺领域宣传工作,构建文艺发展新空间。
查看详情
11月7日下午
刘建刚
四川省文联党组副书记
中国文联《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建设工作规划(2018—2020)》发布以来,四川省文联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贯彻中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工作要求,按照《四川省文联深化改革方案》部署,就“互联网+文艺”开展了如下工作:
查看详情
苏社钦
北京市文联二级巡视员
《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建设工作规划(2018—2020)》实施以来,北京市文联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动《北京市文联深化改革方案》落地生效,全面推进“互联网+文联”“互联网+文艺”工作。
查看详情
林建宇
辽宁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辽宁省文联不断调整信息化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在原有“一网两微三库”网上文联建设基础上,大力推进“互联网+文联”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进展。
查看详情
徐 晓
浙江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浙江省文联围绕推动文艺繁荣、推进文联改革的目标,坚持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理念,迈小步、不停步,取得了积极成效。
查看详情
张 纯
湖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湖南省文联顺应深化改革的强劲东风,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优势,全面加快信息化建设工作步伐,不断织密文联系统网络,扎实推进“互联网+文联”“互联网+文艺”工作,助推湖南省文联在新时代开创新局面,助力新时代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查看详情
赛娜·伊尔斯拜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改革办副主任
加强网上文联建设,不仅是新时代文艺发展的需要,也是文联提高自身能力、有效拓展服务的需要,新疆文联高度重视文艺网建设工作,结合文联深化改革和具体工作实际,积极探索文艺网络平台建设,在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的大力支持帮助下,2019年年底新疆文联文艺网即将建成并运行。现将文艺网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查看详情
张 俊
南京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在互联网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的今天,如何适应时代变化、创新工作方式、延伸服务手臂,成了文联必须面对的新情况、新课题。为落实《中国文联深化改革方案》部署要求和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工作会议精神。自2016年以来,南京市文联充分运用互联网优势,积极探索“互联网+文联”“互联网+协会”模式,做好中国文联首选的城市“网上文联”建设试点,文联工作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开创了新局面,文艺事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繁荣发展。
查看详情
11月8日上午
宋洪发
《曲艺》杂志社社长、主编
近年来,中国曲艺家协会在推动“互联网+曲艺”、“互联网+曲协”建设以及媒体融合工作方面迈开了扎实步伐,走上新台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就中国曲艺家协会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查看详情
夏小虎
中国舞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
中国舞蹈家协会不断深入落实“互联网+舞协”工作,做到网上网下两个领域的舞协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努力开创网上网下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的舞协工作新格局,不断提升中国舞协的引导力、影响力,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查看详情
肖世革
中国杂协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
为落实《中国文联深化改革方案》相关部署要求和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会议精神,确保《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建设工作规划(2018—2020)》中的目标任务如期推进,按照中国文联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总体要求和中国杂技家协会分党组的工作部署,现就中国杂协信息化建设阶段性工作成果经验进行汇报。
查看详情
何 美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网络信息处处长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根据中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工作部署要求,明确“互联网+文艺评论”目标导向,依托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一网多号”(中国文艺评论网、“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和“艺评中国”“艺评头条”今日头条号),创新推进中心和协会网络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查看详情
李洪伟
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副院长
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积极探索“新媒体+培训”模式,努力提高信息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全面加快研修院信息化建设工作步伐,使研修院培训研修工作,形成线上线下互联互动、一体双翼双轮驱动格局。
查看详情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visit
会议小结
Summary of the meeting
谢 力 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主任
宣传片
Trailer
二维码
QR code
文艺云APP
中国文联APP
中华文艺资源数据库
中国文艺网微信
中国文艺网微博
中国文艺网
媒体关注
Media attention
董耀鹏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董耀鹏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召开此次专题会议,是中国文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次具体行动,也是根据《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建设工作规划(2018-2020)》部署,全面加快文联网络和信息化建设工作步伐,实现“网上文艺之家”建设目标的一次阶段性回顾和展望。他希望大家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战略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牢牢把握正确的目标导向和精准的问题导向,用心、用智、用力推动文联网信工作落地生根。要强化文联网信工作的组织力、凝聚力、协同力,借用互联网使新时代的文联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李勇
云南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在中国文联的关心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推进会”今天在春城昆明隆重开幕了,明天就是立冬,虽然即将步入冬天的春城有了一丝凉意,但各位同仁的到来,让我们感到浓浓的温暖。首先,我代表云南省文联,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中国文联及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一直以来对云南文艺特别是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对这次前来传经送宝的各兄弟省区市文联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界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气候多样、资源丰富,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花卉之乡”等美誉。云南26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深邃、悠远和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多年来,云南持续加快推进民族文化强省战略实施,云南文艺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投身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云南篇章的火热实践,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同心同向、同频共振,云南文艺事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也带动了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顺利起步。在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的关心支持下,云南省文联依托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的技术力量和云平台优势,对云南文艺网进行重新设计改版,完成了云南省各省级文艺家协会会员数据平台建设等相关工作。

  放眼当今世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可以说,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

  互联网在全方位、多层次改变人们生产生活的同时,也日益扩充和重构人类艺术版图。传统文艺被互联网强力吸附和改造,网络文艺风起云涌、千帆竞发,新兴文艺形态层出不穷,并与传统文艺深度融合。网络小说、网络剧、网络电影、网络综艺等以“网”之名蓬勃兴起的文艺形式,不仅仅是传统艺术搭上新载体,更呈现独特创作方法和传播规律。

  今天,中国文联把“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推进会”放到云南召开,这既是对我们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一种鞭策,更是一次我们向兄弟省区市借鉴经验、取长补短的难得机会,必将对提升云南省文联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水平、加强“互联网+文联”工作产生深远影响。当前,云南省文联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与全国许多地区相比差距仍然不小,面临人才匮乏、基础薄弱、观念落后等瓶颈制约,我们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充分运用互联网优势文联的深化改革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让文联各项工作焕发出全新活力,通过互联网延伸工作手臂、拓展服务方式,真正实现线上线下结合、工作方式转变,实现理念思路和体制机制的创新,开创新时代文联工作新局面。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云南是一片希望的热土,在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云南新实践、实施民族文化强省战略、繁荣发展文艺事业的新征程中,我们需要中国文联一如既往的指导和帮助,需要各兄弟省区市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美丽开放的彩云之南欢迎你们!

  最后,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界朋友在云南期间身体健康、心情愉快!

  谢谢大家!

谢力
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主任

    近年来,在中国文联党组坚强领导下,中国文联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网络和信息化建设工作,切实把“互联网+”纳入文联系统深化改革中加以推进。2018年年初,根据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工作会议精神,中国文联制定下发了《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建设工作规划(2018—2020)》(以下简称“三年规划”),以明确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稳步扎实推动全国文联网络与信息化建设。从“三年规划”制定印发至今已有近两年时间,其实施以来的基本进展情况和主要建设成果如下:

  “三年规划”的制定及进展情况

  中国文联党组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给文联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按照《中国文联深化改革方案》对文联网信工作的要求,将“互联网+文艺”作为文联深化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主动谋划网络和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新思路。2017年11月底,中国文联在北京召开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工作会议,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在会议上强调要加强中国文联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明确“网上文艺之家”的总目标,要求制定近中期建设实施方案。会后,中国文联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了重新调整,李屹书记担任组长,中国文联各协会、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小组成员,并明确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在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具体负责日常工作。2018年3月,中国文联正式出台《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建设工作规划(2018—2020)》,这是自2014年印发《中国文联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意见》以来,从全局上和长远上为全国文联系统新时代网络与信息化建设制定的发展蓝图。

  为推动“三年规划”贯彻落实,中国文联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于2018年、2019年细化分工任务,加大实施力度。2018年8月,中国文联召开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暨“互联网+协会”工作推进会,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出席会议并讲话,对第一阶段工作任务对标对表,予以督促落实。2018年9月,中国文联在杭州举办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工作培训班,对文联团体会员及副省级城市文联深入开展网络与信息化建设进行培训指导,时任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陈建文同志出席并作辅导报告。2019年11月,中国文联在昆明举办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推进会,进行阶段性回顾总结和工作推动,并对下一阶段的建设工作作出部署。会前,中国文联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各单位征集“三年规划”实施以来“互联网+”工作成果经验的材料并编印成册,供各单位互通情况,交流经验,以更好促进工作开展,加快建设进度,为2020年顺利完成“三年规划”总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年规划”的主要建设目标和实施路径

  “三年规划”的核心目标是通过2018年到2020年的三年努力,初步建成“网上文艺之家”,初步实现中国文联各团体会员的信息互联互通、平台共建共享、资源融合应用,探索创建适应时代发展的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行的文联工作新模式。为实现这一目标,“三年规划”着眼文艺发展态势和文联实际情况,明确提出了总体要求、基本路径和工作原则,确定了2018—2020年每年开展建设的重点工作。

  围绕“网上文艺之家”目标任务,设计有四大支撑体系。第一是“网上文联”系列工作平台为支撑的工作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行的服务体系,比如会员管理的平台、在线文艺评奖的平台、文艺项目申报和在线管理平台等;第二是文艺资源大数据平台为基础的文艺资源数字化转化和网络化应用服务体系,比如文艺人才数据库、文艺作品数据库、中华数字艺术城、文艺家数字艺术馆等;第三是文联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传统文艺和网络文艺融合创新的新时代文艺传播体系,比如文联各团体会员的网站集群、新媒体矩阵、网络直播、云剧场等;第四是文联系统网络安全和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保障体系,比如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建成面向全国文联系统提供云计算服务的文艺资源数据中心、容灾备份数据中心,提供7x24小时云安全监测和防护服务,网络运行环境达到等保三级相关要求。

  建设目标的基本路径非常明确,即首先进行“网上文联”系列工作平台建设,主要做法是中国文联各部门根据自身工作职能和任务,自行建设或与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开展合作,打造一系列网上工作平台,目前组联工作服务平台、对外传播与交流平台、研修培训平台、理论评论平台、志愿服务平台、文艺评奖平台等一系列工作平台都已经初步完成并上线,还有一批正在陆续开展建设。第二阶段,进行“互联网+协会”建设,以各全国文艺家协会为主体,充分利用建设完成的各工作平台,逐步推进协会工作业务的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行。这是三年规划中2018年度重点任务。下一步,就是开展“互联网+文联”建设,这也是2019年的重点工作任务,充分运用中国文联“互联网+协会”建设工作积累的经验,根据实际情况分步骤向地方团体会员推广,积极推动地方团体会员开展网络与信息化建设,并主动融入“网上文艺之家”大平台。2020年,在上述各项工作的基础上,推动各团体会员积极开拓网络空间,开展“互联网+文艺”的创作、传播、评论、交流、研修等各类创新应用,初步建成“网上文艺之家”,从而有效扩大文联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

  “三年规划”实施以来阶段性成果

  两年来,中国文联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把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紧密结合,协调各方、整合力量、集中统筹、分步推进,各阶段重点任务基本按照规划要求贯彻落实。

  (一)“网上文联”系列工作平台建设应用情况

  “三年规划”实施以来,网络文艺传播中心配合中国文联机关各部门和相关直属单位,深化需求调研、研发设计和功能拓展,突出主动服务意识,升级改造网上工作平台服务功能。一是升级文艺宣传、创作推介平台,实现电脑端、移动端统一登录,为互通互联筑牢技术基础。二是与国内联络部、文学艺术基金会合作开发全国文联组联工作服务平台、中国文联文艺项目申报管理系统,初步搭建起会员管理、项目申报等重要工作的网上运行系统。三是与国内联络部合作启动中国文联文艺评奖平台升级改造项目,2019年年底前将实现部分重大奖项在线征集申报、评审评议、推介传播。四是与国际联络部合作升级改版中国文联对外传播与交流平台,充实对外传播内容资源,做好文联系统品牌活动的海外传播服务。五是与权益保护部合作开发建设中国文联权益保护和出版管理工作平台,建立起多个服务模块和管理功能,进一步丰富工作手段。六是升级完善中国文艺志愿者注册管理平台,使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实现了文艺志愿者的网上招募和管理、文艺志愿服务活动项目组织管理和数据统计的在线服务。七是与人事部合作初步建设完成中国文联人事工作网络平台,有效开展履职工作管理和跟踪培训工作执行情况。八是与机关党委合作建设的网上“文联党建”平台已经上线运行,开始服务党建工作。九是与离退休干部局合作建设的离退休干部局工作服务平台已完成方案设计,即将启动建设。另外,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自行建设的文艺评论平台也与网络文艺传播中心进行了信息数据接通,中国艺术报社的电子报与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所属中国文艺网信息共享也在持续推进。

  为更好服务各团体会员、机关部门和直属单位的业务开展,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根据网络技术发展,自行开发建设了一系列创新应用型的服务平台。一是建设运行中国文艺网直播平台,开展丰富多样的网络直播服务。2018年以来,已为中国文联各项重大奖节活动提供了83场网络直播服务,涵盖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杂技、电视、文艺志愿服务等11家全国文艺家协会,山东省文联、南京市文联等多家地方文联,在线累计浏览量逾1500万人次,推介优质视频内容172小时,并可为直播提供回看浏览。二是建设运行中华数字艺术城,提供线上展览推介传播服务。通过3D虚拟空间和360度全景在线两种呈现形式,实现展览线上线下同步展示传播,电脑端与移动端跨屏浏览。2018年以来共计推出文联、协会大型主题展览22个,单项展览浏览量突破10万人次。三是建设多媒体影音资源管理平台,运用云剧场、K歌系统传播管理平台(含“艺起唱”APP)等不断提升文联、协会的品牌传播力。与中国音协开展的中国当代歌曲创作精品工程“听见中国听见你”建立深度合作,已推送两年度精品原创内容,加大优质作品传唱度、覆盖面与互动性。

  (二)“互联网+协会”建设进展情况

  目前,中国文联所属各全国文艺家协会主要业务工作已经具备线上线下一体化雏形,正在向常态化推进。

  一是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基本实现会员的网络化管理。以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与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共同建设的全国文联组联工作服务平台会员管理系统为基础,中心配合各全国文艺家协会积极推进协会会员数据库建设。截至2019年9月,已有12家协会正式使用网上会员系统不同程度开展管理工作,中国书协网上会员管理系统已经建成,因其他原因暂未上线。使用会员管理系统的协会中,中国剧协、中国影协、中国音协、中国曲协、中国杂协正利用网上会员管理系统开展会员数据核准更新工作;中国音协、中国曲协、中国民协、中国评协已使用网上会员管理系统开展新会员入会网上申报工作。各协会会员管理系统均已经与全国文联组联工作服务平台会员管理系统开展会员数据对接交换和共享,其中过半的协会与组联工作服务平台实现会员信息同步更新,目前数据库内已存储96293位各全国文艺家协会的会员基本信息。

  二是各全国文艺家协会持续探索文艺评奖线上线下融合开展模式。各协会不断利用互联网推动评奖模式创新发展,通过网上征稿、网上投票、优秀获奖作品网上推介展示,提升文艺评奖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其中,中国影协与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合作建设第3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投票系统,中国视协与爱奇艺合作开展第29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网上投票建设,中国书协在第十二届国展征集收稿、评审工作、抽查面试等环节均借助信息化手段,中国摄协以及所属单位举办的各种摄影大展的征集工作全部实现网上征稿。在参评、获奖作品展示方面,中国音协、中国舞协、中国曲协、中国美协、中国摄协、中国书协、中国杂协等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将“听见中国听见你”年度优秀歌曲、中国舞蹈“荷花奖”、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优秀相声小品新作展演、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国内、国外、特展)、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2018中国国际摄影艺术节优秀作品展等以虚拟展览、视频直播、专题推送、图集播放等多样方式进行网络空间展陈推介,不断增强优秀作品的传播力影响力。为进一步加强融合,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与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合作,于不久前启动“互联网+文艺评奖”升级项目建设,拟通过文艺评奖平台更好实现在线征集申报、网上评审评议、评奖数据库检索等功能,预计今年11月底上线运行部分文艺大奖在线申报系统,12月底收集汇总12项文艺大奖历年的获奖结果、奖项信息,逐步建设内容完整的中国文联全国性文艺评奖大数据库。

  三是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初步形成新媒体传播体系。2018年以来,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和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协力推动中国文艺网、各协会官网的改版升级和移动端新媒体平台建设,并以中国文艺网为枢纽,初步实现信息即时互通共享。中国剧协、中国影协、中国美协、中国民协、中国摄协、中国书协、中国杂协、中国评协、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均已完成网站改版,中国剧协、中国曲协、中国美协、中国民协、中国视协开发完成官方APP,建立起移动端宣传与服务门户,并逐步开始加强微信微博及各类公众号、服务号的管理。目前,中国文联系统网站共计28个,新媒体账号117个,初步形成导向鲜明正确、信息丰富多样的网上文艺传媒集群。

  四是各全国文艺家协会与个人会员正逐步实现网上交流互动常态化。“三年规划”实施以来,各全国文艺家协会通过不同网络平台尝试开展与协会个人会员的线上互动联络。中国剧协、中国曲协、中国美协、中国民协、中国视协等单位已建立完成移动端互动交流APP,提供协会个人会员的网上即时互动交流服务;中国音协、中国评协等单位运用微信平台建设协会个人会员微信群,增加协会个人会员之间的联系互动;中国影协通过发送手机报方式实现协会与个人会员间的信息互动。中国舞协、中国摄协、中国书协、中国杂协、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也正通过微信公众号、建设移动端互动交流APP、使用网上会员管理平台等方式,探索建立与会员、文艺家的网上个人沟通交流渠道。

  五是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团结引领联络服务新文艺群体新文艺组织的力度不断加强。“三年规划”实施以来,各全国文艺家协会通过线上线下不同渠道方式积极团结凝聚网络文艺人才队伍。线上,中国评协以文艺理论评论平台为基础,持续完善专业权威的网上文艺评论阵地建设,集聚起一支中青年网络文艺评论队伍。线下,中国影协、中国曲协、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等开展系列新文艺群体人才研修培训工作,中国音协、中国剧协、中国美协、中国视协等相继成立新文艺群体(组织)工作委员会、展览与推广中心等,开展针对网络文艺从业者的艺术交流活动和业务培训等,体现了中国文联深化改革、团结引领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推动网络文艺繁荣发展的积极作为。

  (三)“互联网+文联”建设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互联网+文联”建设全面推开,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主动与各地文联联络沟通,积极开展工作对接,有效提供建设咨询服务和软硬件技术支撑服务。

  一是全国文联系统网信工作机制逐步健全。随着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工作会议的召开、“三年规划”的实施和2019年任务分工方案的执行,各省级文联、产(行)业文联和副省级城市文联均已明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工作分管领导、工作机构、专职人员。其中,北京文联、河北文联、山西文联、湖南文联、重庆文联、贵州文联、陕西文联、福建文联、成都文联等9家单位为主要负责同志直接分管信息化建设工作。在网信工作机构设置方面,各地文联均组建或指定相关部门承担信息化工作职能,有12家地方文联确定联络员专职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12家单位制定了本单位2019年“互联网+文艺”的总体规划或方案,19家单位与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共建。

  二是各省级文联网信意识不断增强,新媒体建设有较大发展。随着全社会对网信工作认知的提高,各省级文联网信意识得到强化。截至2019年7月,32家省级文联单位中,30家单位建有网站,官方网站以资讯发布为主,26家单位有网络文艺精品展示、音视频播放功能,16家单位有数据库功能;28家单位开通了微信公众号,8家单位开通了微博或今日头条账号,3家单位还建有移动客户端;17家单位建有网上会员管理系统或单机版会员管理系统、初步建起会员数据库。另外,有15家单位虽然没有会员管理系统但已经做了会员资料的电子化工作。

  三是各省级文联、产(行)业文联、副省级城市文联积极开展优质文艺资源的数字化转化和网络化应用,内容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各地文联的网络传播意识不断增强,许多地方文联借助当地媒体资源和宣传平台优势,多方位开展合作,利用网络直播、VR展厅、网上展厅等方式,将文联拥有的大量优质文艺资源、文艺精品内容进行重新整合,转化成广大网友喜闻乐见的网络文艺形态。各地文联普遍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设网上展厅、网上剧院等栏目,推出精品力作,扩大文艺作品的传播力度和社会影响。吉林文联、安徽文联、山东文联、河南文联、广东文联、四川文联、福建文联、南京文联、沈阳文联、成都文联等,均借助第三方平台开展网络直播,对重要展览展演活动进行多平台互动展示。北京文联、贵州文联、南京文联等尝试使用VR展厅、全景VR展的形式,探索网络文艺多元传播新模式。

  四是部分地方文联与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开展信息化建设合作试点,初步探索地方文联的标准化建设模式。自2018年开始,网络文艺传播中心一直在全力支持地方文联开展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网上应用服务产品开发和设计,指导和推动部分地方文联按照互联互通需求进行官网改版升级,为有建设移动客户端需求的地方文联实现系统快速开发。部分具备条件和有意愿的地方文联陆续与中心开展了信息化合作试点建设,会员管理、项目申报、文艺云APP、数据库等应用服务逐步得以推广。中心先后与四川文联、重庆文联、广州文联等开展文艺资源数据库建设;与辽宁文联、浙江文联、云南文联、新疆文联进行官方网站改版和会员管理系统建设;与内蒙古文联、湖南文联、江西文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联、宁波文联开展会员管理系统建设;与青海文联开展官方网站、会员管理系统、文艺资源数据库和APP建设;与南京文联开展“网上文联”各子平台建设;根据中国文联部署安排,筹措资金扶持西部地区“互联网+文联”建设工作,初步探索出地方文艺资源数据库、会员管理系统等平台的标准化建设模式。

  (四)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工作情况

  作为中国文联信息化建设职责单位和中国文联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运行单位,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按照规划部署,有效发挥了枢纽单位和基础支撑的作用。

  一是持续开展网上文联建设系列调研。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陆续与近30个地方文联开展座谈交流或进行实地走访,了解地方文联“互联网+”建设的实际状况、各地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通过调查问卷及电话咨询,对包括省级文联、产(行)业文联和副省级城市文联在内的58家单位进行了基本情况统计,汇总意见建议近200条,形成两份调研报告,为更好开展网络与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参考。

  二是全面开展“互联网+文艺”建设对接工作。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加大建设统筹力度,专门成立“互联网+协会”“互联网+文联”工作推进小组,广泛建立运行对接机制、沟通渠道,不断完善与中国文联各团体会员、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合作服务机制,并由专人负责对接,基本形成“一对一”“全覆盖”沟通服务状态,加强工作协同,推进合作建设,有效推动了工作开展。

  三是加强“三年规划”任务分工的督促落实。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履行中国文联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督促各团体会员、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网络与信息化建设明确分管领导、成立工作机构、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督促相关单位和部门对照工作任务分工方案,按时提交本单位年度工作方案和工作总结,明确自身建设目标和建设思路,反馈建设工作进展和工作成果。2018年在“互联网+协会”工作推进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今年会上已经形成材料汇编并印发,接下来的会议上还会开展经验交流。

  四是推进网络安全和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已于2019年10月完成软硬件基础设施相关扩建工作,形成了文艺家之家信息机房、文艺资源数据中心、灾备云数据中心的三地数据中心格局,网络出口总带宽达1200Mb,运行各类IT设备近755台,存储容量可达600TB,基本实现覆盖中国文联系统的基础设施支撑服务能力。目前,云平台可提供450个云服务器,已为包括中国文联系统各单位以及地方文联组织在内的34家单位提供云服务。构建多维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持续增强内容安全建设、网络安全防护和风险防控能力,不断规范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和人员管理安全等工作,不断完善安全设施、技术、制度、人员四位一体的安全保障体系。年均抵御网络攻击600余万次,有力保障了运行在网络文艺传播中心机房的各网站、各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中心运维服务范围已经覆盖中国文联系统及部分地方文联组织在内的40多家单位的57个系统,为“互联网+文艺”不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是努力为各团体会员信息化建设提供“一条龙”服务。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先后为至少48家团体会员信息化建设拟定方案、提供技术支持、开展网站移动端应用平台和数据库建设、进行运维服务以及使用培训。努力推广应用网上文联系列工作平台和各类标准化应用系统,提供个性化需求改造和应用开发,逐步实现“一条龙”“菜单式”服务。积极统筹各团体会员将信息化建设融入“网上文艺之家”大平台,推动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六是积极开展文艺资源大数据建设。网络文艺传播中心以中华文艺数据资源库建设工程为基础,积极探索文联系统各团体会员单位文艺资源数据建设规范化常态化工作机制、对接渠道和数据标准,探索地方文艺资源数据库合作共建、互通共享模式,并初步建成一批试点。目前,各全国文艺家协会通过网上会员管理系统建设和数据迁移,已经从基础数据层面与中华文艺人才数据库互联互通。与地方文联合作共建一批地方文艺资源数据库,其中一部分已上线运行并实现了数据接通,另一部分正在建设中。协助地方文联开展文艺资源数据加工,已经规范采集储存地方文艺家信息数据近3万条。

  七是积极开展新文艺群体新文艺组织联络服务,推动网络文艺精品内容研创和传播。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持续开展全国网络文艺中青年骨干人才培训,先后组织网络影视、网络音乐、网络短视频、网络VR等前沿领域新文艺群体人才培训班,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提供宣传推介服务。与光明网、腾讯、爱奇艺、喜马拉雅等一线互联网平台合作,积极开展网络文艺精品内容的研创和传播,原创短视频、音频、动漫等网络节目多次突破亿级浏览量,起到了网络正能量引领和原创精品示范作用。在开展网络文艺前沿学术研究方面,举办的一系列游戏发展论坛、数字艺术沙龙等都取得良好反响。与中国传媒大学合作的网络文艺发展研究年度报告也即将正式发布。

  “三年规划”推进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三年规划”实施以来,各团体会员积极行动,整体推进比较顺利,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对照“网上文艺之家”的目标要求,差距依然存在,困难问题不少,任务还很艰巨繁重。特别是今年以来,“互联网+文联”方面的进展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还有部分单位信息化建设工作进程较为迟缓。

  一是部分地方文联还没有把信息化建设真正纳入总体工作布局。我们在调研和工作对接中发现,有些地方文联对文联整体信息化建设目标和三年工作规划还缺乏深入理解,对如何运用互联网优势创新文联工作模式缺少想法,对“互联网+文联”建设目标还没有拿出具体的规划设计,建设方案出台困难或者一再反复,需要的人力、财力、物力等建设投入没有真正到位,问题迟迟不能研究落实。确定的具体工作人员时间精力等方面都得不到保证,工作上缺乏连贯性主动性。这些都反映出多年形成的传统工作观念、惯性思维方式还没有彻底打破,对推进文联网络与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性重要性、在文联深化改革中的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到位。

  二是部分地方文联信息化建设内部工作机制仍不尽合理。有的地方文联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与中国文联相关职能职责部门联络沟通也比较紧密,但在具体业务系统、网络平台建设过程中,指定的网络信息化建设部门和其他业务部门在责任分工和沟通机制上不明确,工作边界不清晰,有的多头参与、意见不统一,有的推进不力、一味“等”“靠”,工作进展较为缓慢。“互联网+文联”作为基础性工程,的确牵扯到文联各部门的整体业务运行,在建设过程中,牵头部门的沟通协调、统筹执行能力就显得极端重要,这就需要从工作机制上得到保障。

  三是部分团体会员对互联网与文联工作、文艺工作融合创新的理解,与实际工作需要存在差距。有的团体会员对互联网的认识还停留在几年、十几年前的旧观念上,把初级的电子档案等同于数据库、把简单的信息上网等同于媒体融合、把手机微信短信发通知等同于网络服务,对最新的虚拟现实、网络直播、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平台、5G等技术了解不足不够,对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融合、新媒体传播规律缺乏深入深刻认知,对互联网与文联工作、文艺工作融合创新的理解,与实际工作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有的团体会员在信息化建设上满足于“有”,但不重视于“用”,对于新建设的网络工作平台、业务系统,学习熟悉积极性不高不强,推广应用力度不大,仍然习惯于运用传统方式开展业务工作。

  四是部分团体会员对信息化建设中需要下真功夫、细功夫的工作内容仍然准备不足。信息化建设既是工作模式的创新,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某些历史欠账的清理和解决。比如,文联将会员管理网络化列为重点任务之一,就是因为长期以来传统会员管理方面存在着数量不清、信息不准、现状不明等现实问题,需要通过数字化网络化的管理模式来加以有效解决,这需要下大功夫、笨功夫、细功夫去做一次彻底的梳理核实工作。目前,有14家省级文联建有会员管理系统,其中9家文联系统会员信息接入全国文联组联工作服务平台,但大多数单位对会员信息进行大范围更新核实工作还没有开展或者没有完全到位,这是实现会员管理工作网络化过程中必经的一步,不下狠决心、不下足功夫完成好这类基础性工作,“互联网+文联”就做不到真正落地。

  

  

刘尚军
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主任

 贯彻“互联网+文艺”理念  努力放大文联工作职能措施效用


   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作为文联主要业务职能部门,在信息化建设,特别是推动文联职能工作和改革举措的信息化方面负有重要职责。按照中国文联党组和中国文联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要求,根据中国文联十届三次、四次全委会工作部署、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建设工作规划(2018—2020)》文件要求,从工作实际出发,积极推进文联职能职责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些具体实在的进展。

  一、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贯切实彻落实党组部署要求

  国内联络部把推动信息化建设作为重要职责,高度重视,主动谋划,按照中国文联党组深化改革和加强信息化建设要求,积极配合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围绕会员管理系统和《2018年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建设工作任务分工方案》,主动提出工作设想,先后起草了《全国文联组联工作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借助“中国文艺网”搭建全国文联组联工作服务平台的思考与实践》、《中国文联“互联网+文艺评奖”建设方案》等文件,研究制定《国内联络部2018年度信息化建设方案》。成立以国内联络部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国内联络部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从各自工作职能职责出发,把信息化工作与推动职能职责改革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创设信息化建设项目,建立相应工作机制,畅通工作沟通渠道。领导小组加强工作统筹,办公室设在综合处,负责收集、汇总、审核各处室的信息化建设需求方案;制订年度计划方案,落实各项任务措施;各项目执行处室组织修改论证具体设计开发方案;做好与相关单位协调沟通、项目落实等工作,推动信息化工作落实落地。

  (二)积极发挥联络协调作用,努力放大工作职能措施效用

  充分依托国内联络部已有工作机制,不断强化服务和阵地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积极完善“网上文联”系列工作基础建设。根据工作需要,建设中国文联文艺项目申报管理系统、“互联网+文艺评奖”在线申报系统等,推动搭建全国文联组联工作服务平台,优化“网上文艺之家”服务体系,推进各项工作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行,协助做好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及地方文联信息化建设基础性工作,实现现有资源的数字化转化和网络化应用。把做优做强网上文联作为建立上下贯通文联工作机制、放大组联工作职能效用的重要抓手,进一步促进全国文联组联工作交流融通、信息共享,进一步提升文艺精品创作能力,不断开辟文艺传播的途径,不断加强对文艺传播的引导。

  (三)积极推动网上会员管理系统建设,夯实联络服务管理基础

  推进文艺家网络互动交流常态化,搭建适应各自协会工作特点和艺术门类特点的专业、便捷、有组织的网上互动交流平台,推进线上联络沟通常态化。以全国文联组联工作服务平台为基础,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手段,逐步实现会员申报、会员认证、会费缴纳、会员通知、会员信息查询等网上会员管理服务。截至2019年9月,在13家全国文艺家协会中,已有12家协会正式使用网上会员系统不同程度地开展管理工作;中国书协网上会员管理系统已经建成。使用会员管理系统的协会中,中国剧协、中国影协、中国音协、中国曲协、中国杂协正利用网上会员管理系统开展会员数据核准更新工作;中国音协、中国曲协、中国民协、中国评协已使用网上会员管理系统开展新会员入会网上申报工作。各协会会员管理系统均已经与全国文联组联工作平台会员管理系统开展会员数据对接交换和共享,其中过半协会与组联工作平台实现会员信息同步更新。

  (四)扎实推进“互联网+文艺评奖”体制机制建设,努力实现示范引领作用

  为持续推进中国文联文艺评奖改革工作,进一步落实文艺评奖制度改革座谈会会议精神,充分运用互联网平台提升文艺评奖的社会引导力、公信力和传播力,更好地传递、展示、分享文艺评奖成果。搭建和扩容“互联网+文艺评奖”建设平台,优化重点文艺奖项在线申报、在线投票、在线评审、结果公示、成果展示等环节,将评奖资讯快递、评奖工作在线、评奖成果分享、奖作宣传推介等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全面发挥文艺评奖在引导推动创作、推出优秀作品和人才、加强文艺队伍和行业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在中国文艺网推出40余位“艺坛大家”综合专题,结合融媒体平台传播,阅读量50余万次,充分展示了老一辈著名文艺家崇德尚艺的高尚情操,为青年文艺工作者树典范、立标杆,持续传播弘扬文艺界的正风正气。

  (五)不断完善文艺创作扶持项目管理系统,持续扩大创作扶持效果和影响力

  会同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共同建设包含项目申报、推荐、评选、立项、跟踪、指导、结项等各环节在内的项目全过程业务跟踪与服务管理平台。制定印发《关于在线填报中国文联文艺创作项目申报材料的通知》,基于该平台,统筹整合重大主题文艺创作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中国精神、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工程、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等项目在线申报,根据各团体会员反馈意见,协调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及时修改完善申报系统,组织专家对申报系统进行评审。项目公示后,会同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指导各团体会员在线提交、修改申报书和资助协议。文艺创作扶持项目管理系统的建立与使用有效提升了创作扶持的效果和社会影响力。

  二、下一步计划

  国内联络部深入贯彻落实中国文联十届四次全委会的部署,严格按照《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建设工作规划(2018—2020)》中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加强与中国网络文艺传播中心的沟通与协作,密切与中国文联各团体会员在信息化建设中的联系,取长补短,交流互鉴,推进构建完整、高效的信息化体系,实现信息化技术与组联工作的创新融合。

  (一)进一步构建一体化在线会员工作平台

  在统一完备的基础设施和应用的支撑下,加快各全国文艺家协会会员数据信息更新速度,搭建网上互动交流平台,推进线上联络沟通常态化,实现各全国文艺家协会与中国文联各团体会员信息互联互通,实现会员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流程化、网络化、智能化,以此作为抓手,加强会员队伍建设。推进各全国文艺家协会“青年艺术家之友”工作平台建设;推进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建立新文艺群体代表人士名单库和领导班子成员直接联系新文艺群体代表人士工作。推动地方文联和产(行)业文联开展网上交流平台建设,使符合地方特色和行业特色的网上文艺交流平台逐渐形成规模。

  (二)进一步发挥网络平台在文艺评奖、“崇德尚艺”宣传中的重要作用

  加快“互联网+文艺评奖”栏目板块设计展示工作,以“奖项概览”“评奖资讯”“获奖推介”“奖库检索”“评奖工作”等栏目为主导,发掘并优化文艺评奖平台各项功能,发挥网络平台在线申报、在线评奖、网络推介与传播在文艺评奖中的作用,并在今年年底进行集中展示。加快资讯平台建设,根据中国曲协、中国舞协、中国摄协模板设计开发文艺评奖申报系统。收集各奖项评奖结果和音视频资料,加快开发评奖数据库统计、检索等功能,更好地服务于“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需要。持续完善“中国文联文化名人纪念”人选数据库。在中国文艺网持续推出“艺坛大家”综合专题,统筹协调融媒体平台广泛传播,增强“崇德尚艺 潜心耕耘,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主题实践活动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做好文艺界正面宣传。

  (三)进一步加强文艺创作项目申报管理平台建设

  运用“互联网+”新模式快捷高效地收集数据、综合分析,推动项目服务管理。根据中国文联各团体会员反馈意见,协调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及时修改完善在线申报系统。搭建起更加完善的文艺创作扶持项目全过程业务跟踪与管理平台。推动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基本实现重大主题创作、展演等扶持项目通过网络平台申报和管理工作。

韩陈青
上海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

互联网+文联”:构建文艺发展新空间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根据《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建设工作规划(2018—2020)》中的目标任务,近两年上海市文联一直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文艺领域宣传工作,构建文艺发展新空间。   

  一、盘活既有资源,深化机构改革,建设网上文艺之家

  为加强文艺领域网络阵地建设、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上海市文联一直不断推动“互联网+文艺”建设。2015年初开始正式启用OA办公系统(新版),已实现办公自动化、操作无纸化、资源信息化、决策科学化。2012年建立的上海市文联官网,已构建好网上会员信息数据库,并在主要会员群体中得到推广运用,近年来一直进行内外网数据同步更新。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上海市文联进一步加快互联网建设的步伐,2017年在原有的上海市文艺期刊中心(简称期刊中心)和上海文学艺术院(简称文学院)的基础上,筹备成立上海市文联媒体中心,以期更好推进“互联网+文联”“互联网+文艺”建设。

  上海市文联媒体中心(筹)负责市文联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互联网媒体的运营,《上海采风》《上海戏剧》两本公益类文艺、学术期刊的出版以及“海上谈艺录”丛书编纂等工作;主要承担文艺领域相关宣传、报道,面向文联下属各文艺家协会会员提供各类文艺信息交流和服务,面向普通公众和文艺爱好者策划组织各类公益艺术普及教育活动等。

  鉴于上海市文联媒体中心(筹)由几个部门合并组成,存在架构复杂,责任分工不够明晰等问题,今年媒体中心(筹)进行了深度改革。上海市文联党组专门成立改革小组,推进具体工作。上海市文联专职副主席韩陈青带队走访多家媒体单位后,撰写了《构建文艺媒体发展的新空间——上海市文联媒体中心机构改革调研报告》。在党组领导的指导下,媒体中心(筹)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1、调整部门岗位设置,相关人员竞聘上岗。通过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整合人才资源,凝聚优秀人才,打造一支优秀的新媒体团队。2、打破原来做多做少一个样的工资分配方案,调整绩效考核方法,在文联核定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人均水平内,按照“多劳多得、不劳不得、优绩优酬”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分配,根据绩效考核情况发放。3、完善部门制度规范,实现每日交班、每周讲评、每月评比,邀请专家进行点评,编辑团队积极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模式等学习,加强对新媒体技术运用的能力,实现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平台发布,进行更有效地传播。4、加大上海市文联内部资源整合,加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形成合力,实现需求的更精准对接。

  二、打造新媒体矩阵,以微信平台为突破口,提升文艺传播力和影响力

  作为上海市文联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上海市文联媒体中心(筹)以微信公众号为突破口,形成文联和各协会新媒体平台矩阵,同时盘活期刊中心与文学院的既有资源,构建多维度立体化宣传网。

  2017年10月10日,“上海文联”官方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截至2019年10月10日,两年来共推送1021篇文章,其中原创文章790篇,总阅读数3028135次,2207385人。上海文联微信公众号也受邀入驻澎湃、上观、今日头条、政协头条等APP,微信文章发布后同步至其他新媒体平台。

  作为文艺领域一个重要的宣传阵地,上海文联微信公众号在重大时间节点上不缺位,比如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策划了系列文章,从“改革先锋”人物、改革开放同龄人、40年影像等多方面入手,发出上海文艺家正能量的声音;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报道了文联及协会相关主题活动,同时与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合作,开展 “文·忆——新中国文艺70年”微评活动,组织一批上海文艺工作者、评论工作者通过网络短评的形式,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所取得的成就。为响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今年7月、8月上海文联微信平台推出“文艺家谈初心”系列文章,十多位德高望重的艺术家畅谈艺术初心,获得很好的反响,《文汇报》2019年7月8日头版刊发《沪上艺术名家社交网络谈初心》一文,做专题介绍。《新民晚报》“十日谈”栏目也主动与文联合作,同步推送“初心”系列文章。

  上海文联微信公众号时刻关注文化热点、文艺发展动态,开设“聚焦”栏目,对文化热点、现象进行深度报道,开设“微评”专栏,加强文艺评论的网络传播影响力。微信公众号对文联以及各协会的重大活动也都进行了及时、全面的宣传报道,并做到了重要活动当天发布。比如,上海市第八次文代会、上海之春国际艺术节、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上海市文联协会换届等,上海文联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发布,成为文联重大信息的首要发布端。

  作为市文联与艺术家联结的桥梁之一,上海文联微信公众号开设了“讲述”“人物”等栏目,分享优秀艺术家的人生经历与创作感悟。《捐2500万打造书法界诺奖,周慧珺说书法是我最幸运的事业选择》等文章都有很高的阅读量。期刊中心所属的两本杂志《上海采风》《上海戏剧》,文学院的“海上谈艺录”丛书和“文联名家谈艺”项目,记录了大量艺术家的文字、视频资料,通过新媒体平台,这些原有的资源也进行了重新整合、再次传播。今年6月,彭小莲导演因病辞世,上海文联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发布了缅怀文章,阅读量10万+ 。与此同时,采编部将彭小莲导演在《上海采风》杂志上发表的三十多篇文章编辑整理成合辑,在微信公众号上进行推送,广为传播。今年9月,吴贻弓导演过世,上海文联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发布文章,加上澎湃平台同步推送,三天之内共有近50万的阅读量,几百人在文末留言缅怀。

  三、利用文联艺术门类齐全、专家资源丰富的优势,寻找文艺发展新空间

  上海市文联艺术门类齐全、艺术家资源丰富,近些年借助互联网,进一步进行文艺资源的大集成,推动文联服务范围的延伸。上海市文联媒体中心(筹)积极回应需求、做实内容、转换形式,通过生动有趣的内容,视频、音频、图文等多样式呈现,让大咖与大众结合,让艺术和生活融通,让传统与时代链接。上海文联微信公众号的一些创新模式也得到了艺术家们的认可。如:2018年为迎国庆制作的动图版水墨长卷在文联微信公众号推送后,达到2.7万阅读量,“上海发布”紧跟着转载,阅读量为10万+ ,传播广泛。今年,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主席雍和的讲座内容经过编辑整理,在上海文联微信公众号发布后,有1万多的阅读量。雍和表示:“此题目,我在各地讲过几次,也有报道,影响甚微;但这次讲座,被文联微信公众号写作成文,传播开去,此起彼伏,被人关注。可见,台上讲座是一回事,网上传播是另一码事。”

  为了拉近文艺大咖与大众距离,更好地推广普及艺术,媒体中心(筹)一直在积极探索新的传播形式。比如,联合上海市美协举办“一花一世界·名家示范”公益性美术创作活动,邀请海派名家现场写生创作,整个活动进行了直播;与市文联社会服务处及协会合作,策划、组织“艺行上海”项目,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由艺术家全程导览,带领普通市民近距离地感受城市文化底蕴。

  媒体中心(筹)与上海美协联合策划的“画说人生”已是上海文联微信公众号上的“网红栏目”。此栏目图文并茂,既具有季节感悟、生命感怀,又有紧跟当下文化热点的个性解读与思考,一经推出,在读者和艺术家中间反响十分热烈。同时,“画说人生”栏目也连续两年组织了面向美术爱好者的作品征集活动,线上线下联动。今年的征集活动收到了近两千的投稿,深受绘画爱好者欢迎。

  目前,上海市文联下属各协会基本都有微信公众号,积极借助互联网对工作模式转型升级,助推协会工作迈上新台阶。部分协会已经实现网上会员申报、会员认证、会员缴费、会员通知等,推进线上联络沟通常态化。部分协会也借助新媒体对品牌活动进行内容更新,并提升宣传覆盖面、信息传播速度、大众参与度。比如,上海书协去年在微信公众号举办的“经典爱情诗文书写大赛”活动引起广泛关注,历时40天的投票活动,累计投票数254万,此外书协的微信云展厅,通过多元媒体的组合发力,让实体“课堂”的精彩在各种传播渠道上得以延续和拓展。

  为了更好地发展“互联网+文艺”,上海文联正积极创新社会合作模式,跨界融合,引导更多力量参与文联信息化建设;推动文联各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业务层面协同、互助、共享,对各品牌活动采用更多元、更有创意的宣传方式;加强与大众的沟通,凝聚更多艺术家,一起打造有传播力、影响力、引领力的网络文艺新阵地。

  

刘建刚
四川省文联党组副书记

  系统规划 科学建设 分步实施
构建四川文联网络文艺“一干多支”的互联网工作格局

   中国文联《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建设工作规划(2018—2020)》发布以来,四川省文联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贯彻中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工作要求,按照《四川省文联深化改革方案》部署,就“互联网+文艺”开展了如下工作。

 

  一、编制《四川省文联“互联网+”建设规划(2019—2028)(草案)》

  为全面加快文联信息化建设工作步伐,切实推进“互联网+文艺”“互联网+文联”工作深入开展,充分运用互联网优势助力新时代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助推文联工作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开创新局面,进一步加强四川省文联系统网络与信息化建设,编制了《四川省文联“互联网+”建设规划(2019—2028)(草案)》。(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的目标是,逐步建成四川省文联“五库四馆四平台”,“五库”即文艺人才数据库、文艺作品数据库、文联工作数据库、文艺机构数据库、文艺产业信息数据库,“四馆”即工作资料馆、网上图书馆、数字艺术馆、新型档案馆,“四平台”即文艺工作平台、文艺宣传平台、文艺资讯服务平台、文艺教育平台。实现四川省文联各团体会员单位间信息互联互通,初步形成覆盖全省文联组织、广大文艺家以及众多新文艺群体的网上服务体系;持续推进文联系统文艺资源数据库建设,深度挖掘和广泛应用文艺信息资源,初步形成具有专业性、权威性、开放性的文艺大数据平台和文艺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加快文联系统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深度融合的步伐,有效提升文艺传播力、影响力,初步形成导向正确、内容丰富、方便快捷、特色鲜明的新时代文艺传播体系;加快完善文联系统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安全保障措施,不断提升信息化发展能力,初步形成安全、有效的信息化支撑保障体系。从2018年起,统筹规划,分步推进,到2022年,初步建成“五库四馆四平台”。

  《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深度建设“四川文艺云”APP,将此平台建设为四川省文艺人才、机构等综合管理的大型平台,集成文联互联网工作平台,完善“网上文艺之家”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文联各项工作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行。实现艺术家服务管理数字化,文艺家网络互动交流常态化,文艺志愿服务网上管理,权益保护和出版管理在线服务,文艺人才研修网络化运行体系,文联领导机构成员履职管理平台,省文联及各省级文艺家协会数字化办公,推动优质文艺资源的数字化转化和网络化应用,各市州文联、产行业文联文艺资源数据建设规模化、常态化,分步纳入文艺资源大数据平台应用服务体系,建设全省文联系统新媒体集群,打造一批有较强传播力影响力的文联组织新媒体品牌,发挥资源优势,推动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融合发展,创新内容生产和传播形态,加强网上文艺理论评论阵地建设,引领网上主流文艺舆论,强化网络内容建设,发挥文联职能特点,提高网络内容创作生产传播能力,数据保障多样化,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深化网络安全建设。

  《规划》还确立了强化组织领导、改组四川省文联文艺资源中心等保障措施,确立了健全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发挥职能部门作用等原则。

  二、四川省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成立

  2013年5月,根据工作需要,四川省文联文艺资源中心作为四川省文联创作理论研究室内设部门成立,经过几年的工作,“互联网+”工作取得一定成效。2019年7月,中共四川省委编委发出文件,同意成立四川省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并核定了编制和职数,成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

  三、四川文联数字艺术馆上线试运行

  2019年9月,四川省文联经过长期筹备、建设的四川文联数字艺术馆,开启全面试运行。四川数字艺术馆目前由美术馆、书法馆、摄影馆、表演艺术馆构成,是省文联“四川文艺云”的重要组成部分,省文联系统所属的一切展览均可在数字艺术馆进行线上展览。四川数字艺术馆会逐步将省文联系统历次重要展览进行数字化填充,并不断上线推出新的展览活动,与实体展览场馆一起做到线下展览和线上展览同步开展。四川数字艺术馆支持账号注册、个性化观展、留言评价等,未来可实现互动交流、作品关联信息查阅、链接作者个人数字艺术馆等功能,具备文献性、权威性,拥有传播广、互动强、个性化等特点,与四川文艺资源数据库数据共通。该艺术馆作为“四川文艺云”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随着数据的充实,为繁荣四川文艺事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目前,四川数字艺术馆已经上线了四川省优秀美术作品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百姓·百态摄影作品展、恢弘改革画卷见证巴蜀巨变——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年文艺特展、花椒欲望——管窥四川摄影30年摄影作品展等。另有十多个展览已经完成数字化待上线。

  四川文联数字艺术馆升级工作已经纳入日程。

  四、建成四川省文联会员身份识别系统

  2018年,四川省文联会员身份识别系统上线,系统将省级文艺家协会会员艺术信息实现数字化、网络化管理,同时升级数字化会员证,会员身份信息以二维码的方式进行证明、检索、管理。截至目前,系统已经将17057位省级艺术家协会会员信息整理入库,录入会员作品3283件,发放数字化会员证8000个。

  同步开发的“会员识别”APP已经上线苹果、安卓应用商店,供艺术家会员下载和使用,会员可以注册填写自己的个人信息,并可自行更新维护个人信息提交各省级文艺家协会管理员进行审核。

  目前会员身份识别系统正在进行第二次升级,将深化文艺家网上服务管理、网上交流等重要功能。

  五、四川文艺网正在进行升级改版

  根据实际需求,四川省文联正在对“四川文艺网”进行升级改版。改版后达到以下目标:以“四川文艺网”为主干网络,集合各省级文艺家协会网为支网,指导全省市州文艺网建设,大力建设微信公众号、微博,整合成为全省一体化网络集群.为文艺家和文艺爱好者提供内容丰富,生动形象的信息査询和交换的平台;网站具有高度的扩展性,能够为日后的功能扩展预留接口;网站风格设计美观大方,展示四川省文联的特色和形象;网站功能、结构及整体建设水平居文艺类网站领先水平;移动端与PC端数据互通同步;进一步加强数据稳定性和安全性;增设视频库、音频库,丰富文艺平台展现形式。

  调整平台板块规划,提高可读性,优化用户体验;整合四川省文联旗下艺术家会员管理服务平台、数字艺术馆资源信息,丰富文艺网内容,承载其他平台内容宣传出口;突出专题报道页面,保障省文联重大活动;PC端与移动端全面展示文艺网资讯,实现多种平台信息共享;后台管理更加优化,操作更为便捷,提高编辑效率;搭建视频、音频网络播放平台,及时发布视频、音频类资讯。

  六、建设填充四川特色文艺专题库

  近两年来,四川省文联先后拍摄制作了多部四川知名老艺术家的专题片,以他们一生的艺术创作为主线,从个体角度谈创作经历和成就。最大程度地运用现代影视手法和创意技巧,以大气磅礴的风格、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展示老艺术家的一生艺术创作成就和刻画个人人格魅力,主要以影像+史料方式呈现,加上正在进行中的老艺术家口述艺术史录制、四川非遗文化项目等,四川省文联已经完成二十余部专题作品,充实了四川特色文艺专题库。

  

苏社钦
北京市文联二级巡视员

着重顶层设计  争取资金支持
持续推进“互联网+文联”建设工作


   《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建设工作规划(2018—2020)》实施以来,北京市文联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动《北京市文联深化改革方案》落地生效,全面推进“互联网+文联”“互联网+文艺”工作,取得了一些实际成果,拓展了文联服务功能,实现了线上线下服务“两轮驱动”,增强了文联工作和文艺工作成效。

 

  一、紧跟工作形势需要,着力推进“互联网+”平台建设。

  (一)优化北京文联网栏目内容,夯实宣传主阵地

  “北京文联网”作为北京市文联官方网站,在对外发布官方公告、引领首都文艺领域舆论导向、宣传推广文艺工作者和文艺作品、开展会员联络服务、经验交流等方面发挥着主阵地作用。在做好网站内容建设的同时,文联结合时代发展、形势需要、文艺工作者期盼,不断更新完善栏目,进一步提升其功能作用。除了图文类的资讯新闻,网站还开通了网上剧本超市、网上直播平台、多档视频栏目、数字报、艺术藏品博物馆、网上展厅等原创栏目,极大地丰富了网站的原创性和可读性。

  (二)打造文联网上工作平台,推进文联工作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行

  建成并使用北京市文联人力资源管理平台,用集中的数据将与人力资源相关的信息(包括:组织规划、员工履历、工作月报、奖惩管理、调动管理、培训管理、绩效管理、考勤管理等)统一管理起来;建成并使用文联财务工作服务平台,实现查录工作线上操作,有效的满足文联工作特点,走通异地协同办公这条路。

  (三)建设会员库服务管理平台,实现会员线上服务管理

  建成会员库二期升级建设项目,实现对协会会员各类信息的统计分析、展示的功能。在一期会员库管理的基础上,对会员报表管理进行升级改造,增加模块功能,实现对会员多方位管理。为会员提供移动端服务,通过会员微信应用系统实现在线填报入会申请、修改个人信息、在线咨询、信息推送等功能。为协会工作人员开通会员各类信息展示功能,如对专业水平、创作历程、活动积极性等各方面进行统计,通过雷达图、折线图、热力图等各类图形进行展现,实现直观可视化地了解各类信息。

  (四)推进自有媒体融合发展,形成文艺传播矩阵

  2018年3月起,北京市文联每年投资20万元,开通文联官方微信公众号,并委托专业运维公司负责内容编排推送工作,加强自有媒体的融合发展,推进“北京文联网”“北京文艺报”“微信公众号”三大媒介载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融合,实现了“栏目通融、一稿兼融、宣传互融、效益共融”的融媒体传播格局。

  二、把握文艺特点规律,逐步完善“互联网+”服务体系。

  (一)走捷径选择成熟资源,积极与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加强合作,加快推进“互联网+”建设工作

  2017年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工作会后,北京市文联积极与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联络对接,经过探索研究,“互联网+文联”网上文艺家之家项目正式立项,委托文艺网(北京)传媒有限公司,在已有的网络平台、网络阵地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提供会员库数据资源互通服务、移动端信息传播推介服务以及VR展厅服务,深入探索“互联网+文联”的工作模式和网络文艺多元传播模式。目前VR展厅已成功在北京文联网开通落户。

  (二)完善剧本超市功能,做好作者与文化公司的牵手搭桥工作

  剧本超市是以互联网为载体,打破时间、空间、场地限制,建立起线上线下互动的、支撑剧本创作和价值转化的常态化平台,它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剧作者和文化公司双方的推介对接需求,拓展剧本推介服务的辐射范围。2018年剧本超市经过升级改版二期正式上线,推出了新的服务内容,形成对数据的全面疏通,继续朝着领先、全面、智能的剧本创作生态服务平台的发展目标迈进。

  (三)延伸网站工作手臂,拓宽服务范围,实现上下互通

  近年来,以北京文联网为基础,不断丰富和完善网站服务功能,延伸网站工作手臂,加强与各区文联、产(行)业文联、新文艺组织间的信息联动,逐步推动所属团体会员单位、新文艺组织群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网上服务、网上宣传展示。相继开设了各区文联栏目,实现了与各区文联网的互通。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宣传推介,在北京文联网上为40多个社会组织建立了宣传展示板块。

  三、建立健全运维机制,努力提升“互联网+”管理水平。

  (一)建章立制,明确责任

  2018年以来,为积极做好重大活动和敏感时期网络安全工作,文联先后制定印发了《北京文联网安全管理制度》《北京市文联关于加强网站群信息内容建设的工作方案》《北京市文联关于敏感时期网络安全的管理措施》,从制度上规范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明确了责任,提出了要求。印发了《北京市文联微信公众平台信息发布管理暂行办法》,推动微信公众平台信息发布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实现运维方全时段对文联网和机房的监控管理。

  (二)细检查重整改,严把网络安全关

  重要时期,重点盯守,明确措施,责任到人。在元旦、春节、全国“两会”、“五一”、“十九大”、“一带一路”峰会、北京市党代会、国庆等重要时期、节假日期间,借助北大软件公司驻守北京市文联的两名技术人员,对照《北京市文联开展网路安全检查工作方案》要求,加强对北京市文联机房以及各协会、部室、事业单位开展网络安全专项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重点对所有联网终端进行逐一排查,检查内容包括软件安全、电子邮件安全、信息发布安全、敏感时期应采取的措施以及网络设备安全在内的各类安全情况。

  (三)严格落实软件正版化工作,摸清底数狠抓整改

  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是当前行政机关一项迫切而重要的工作,文联成立了专班,明确责任,部署任务,对本单位现有计算机及软件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北京市文联计算机软件正版工作责任制度》《北京市文联软件正版化实施方案》《北京市文联计算机软件安装维护管理规定》《北京市文联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规定》《北京市文联计算机软件日常使用管理规定》《北京市文联计算机软件台账管理规定》《北京市文联计算机资产台账管理规定》;对北京市文联所有在用的电脑安装国家版权局正版软件检查工具(网络版);对软件使用部门逐人签订“使用正版软件承诺书”以促整改,在近两年上级检查中都得到了充分肯定。

  四、持续强化组织领导,全力做好“互联网+”保障支撑。

  (一)成立专班,加强谋划

  为保障“互联网+”工作的有效落实,北京市文联成立了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进“互联网+文联”“互联网+文艺”工作,并结合自身实际,适时制定文联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文联在每年部门编制预算时,都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重点项目纳入其中,保证了工作落实的连续性。

  (二)变“孤军奋战”为“众手合擎”,提高网站内容生产质量

  每年举办一次信息员培训班,邀请宣传信息方面的专家学者为来自市文联、各区文联、产(行)业文联、社会组织的信息员围绕新闻写作、摄影技巧、信息发现和写作、网络安全等方面进行培训,提升了文联系统信息员的专业素养和内容生产制作能力,加强了网站内容建设质量。

  (三)克服困难化整为零,努力争取建设资金

  由于北京市城市副中心搬迁,市经信委对信息化项目持缩口态势。针对此情况,文联转变思维方式,采取化整为零、项目分期、逐步推进的工作思路,与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探索研究,将部分涉及信息化类项目转化为服务项目,使项目经费得以保障。两年内,文联争取到建设资金1050.5万元(包括运维资金),用于建设和维护文联信息化工作平台,确保了《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建设工作规划(2018-2020)》年年有推进,文联服务功能年年有拓展,单位工作效率年年有提高,“互联网+文联”工作年年有成效。

   

林建宇
辽宁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深化改革 对标对表
做好“互联网+文联”工作


  辽宁省文联不断调整信息化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在原有“一网两微三库”网上文联建设基础上,大力推进“互联网+文联”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进展。

  一、主要做法

  (一)提高对“互联网+文联”建设工作思想认识

  辽宁省文联在全省文联系统不断强化对“互联网+文联”建设的思想认识,提高各级文联组织和文艺家协会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在省文联第八届三次全委会上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守正创新,加快网络文艺融合发展步伐,稳步推进‘互联网+文联’建设,全面提升新时代文联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在《辽宁省文联深化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建设网上文艺工作者之家,推进‘互联网+文联’‘互联网+协会’的工作模式,加强网上平台建设,推动网络文艺发展”,把“互联网+文联”建设作为全省文联系统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摆上重要日程,积极推进实施。

  (二)坚持对标对表,科学规划设计

  辽宁省文联信息化建设开展较早,2006年就建成了省文联官网“辽宁文学艺术网”,2010年、2014年进行了两次升级改版,还先后到浙江、上海等信息化建设先进省市文联取经。但由于缺少科学指导和统筹规划,导致工作走了弯路,与中国文联缺少互联互通,无法实现更多的功能。2017年,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工作会议后,辽宁省文联对此项工作重新进行了谋划、设计,确定了“互联网+文联”建设根本原则,那就是“全面对标对表中国文联,严格按照中国文联工作和技术标准执行”,成立专题调研小组,先后两次赴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进行学习调研,围绕工作运行路径、网站建设、项目设计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按照《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建设工作规划(2018—2020)》制定贯彻落实意见,提出辽宁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写入省文联及各协会深化改革任务书,要求省文联与中国文联、省各文艺家协会与全国文艺家协会全面对标对表,2020年底完成全部建设任务。2019年,辽宁省文联与中国文联全面深度合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建设“互联网+文联”项目,这使辽宁省文联信息化建设,驶上了中国文联信息化建设高速公路,“弯道超车”,实现了历史性的新跨越。

  (三)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

  近两年来,辽宁省文联将信息化建设工作列为重点工作,写入《辽宁省文联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开展重点工作立项,实行项目化管理,将“互联网+文联”建设作为省文联年度一级立项工作,举全文联之力,从资金、人员等进行全方位保障,深度融入省文联中心工作和各文艺家协会业务工作。成立省文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党组分管领导亲自挂帅,靠前指挥,具体谋划推进“互联网+文联”建设工作。先后制定了《辽宁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建设工作方案(2018-2020)》《辽宁省文联2019年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提出打造“四个系列”,推出“五个产品”具体任务目标,即改版“辽宁文学艺术网”、建立省各文艺家协会会员管理系统、文艺资源数据库和基于安卓、苹果两个系统的辽宁文学艺术网移动APP平台。申请了“互联网+文联”建设省财政专项经费和省经信委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累计超过100万元,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资金保证。

  (四)扎实开展工作,项目稳步推进

  经过与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近半年的共同努力,8月签订了正式合作协议,辽宁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建设进入实施阶段,四项工作任务扎实推进。

  一是改版“辽宁文学艺术网”。对网站架构进行重新开发,后台数据与中国文艺网无缝对接,实现信息、资源、数据互联互通,互享互融。改版后的辽宁文学艺术网功能更全面、内容更鲜活、设计更美观、服务更便捷,栏目总数达到11个,页面样式19个,全面立体展现辽宁文联工作、文艺风采。

  二是建设12个省级文艺家协会会员管理系统。严格对标全国各文艺家协会会员管理系统标准和要求,并结合辽宁自身实际进行特色开发,有效解决会员“失联”的问题。目前,已经采集辽宁籍全国文艺家协会会员信息3100多人、省级文艺家协会理事信息1200多人。接下来,将逐步实现全省文艺家协会2万名会员信息采集、登记、申报、查询等网上会员管理服务,并实现国家级会员均通过系统进行网上申报。

  三是建立辽宁省文艺资源数据库。对标中华文艺资源数据库,建设辽宁文艺人才数据库、文艺作品数据库、文艺机构数据库,整合处理辽宁文联系统人才数据、作品数据、机构数据,与中华文艺资源数据库数据同步,实现真正的“互联互通”。首批,将实现辽宁省在全国文艺家协会担任理事以上职务的领军人物和获得中国文联奖项的优秀人才、优秀作品信息入库,省文联33个团体会员和84个县区级文联组织以及目前在册的全省3332家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入库。

  四是开发“辽宁省文联”APP。整合包括辽宁文学艺术网、辽宁文艺资源数据库、会员管理系统等平台,在辽宁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率先实现“互联网+文艺”移动端整体推送,打造文联联络服务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呈现文艺成果的新窗口和平台。

  “互联网+文联”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下一步,辽宁省文联将在中国文联指导下,进一步科学规划辽宁省各级文联的“互联网+文艺”“互联网+文联”战略格局,计划设立文艺传播中心,争取申请专门的编制和经费,在2020年底前打造以省文联为龙头、14个市级文联为枢纽、84个县区级文联为骨干的全省文联系统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一网通”。在此基础上,下功夫、花气力做好、做精专业内容建设,把“互联网+文联”建设推向新阶段,不断开创文联工作新的局面,实现辽宁文艺高质量发展。

 

徐 晓
浙江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互联互通 共建共享
浙江省文联以“互联网+”促深化改革


  浙江省文联围绕推动文艺繁荣、推进文联改革的目标,坚持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理念,迈小步、不停步,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规划并落实浙江省“网上文艺之家”项目建设

  2018年,是落实《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建设工作规划(2018-2020)》和《浙江省文联深化改革实施方案》起始之年,浙江省文联坚持扎实调研、立足需求、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实效的原则,组织开展浙江省“网上文艺之家”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提出通过项目的实施主动融入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政务信息化建设,探索“互联网+文联”“互联网+协会”工作模式,组织开展文艺资源库、文艺家信息数据库和文联组织网络平台矩阵建设,应用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支撑全省文联共建工作平台、共享文艺资源、互联会员信息、互通服务渠道。项目得到了浙江省两办的认可同意,列入2019年度信息化预算计划,成功立项。

  浙江省“网上文艺之家”项目建设内容为浙江省文艺人才管理系统和浙江文艺作品数据库建设。预期目标:建成集文艺作品展示、文艺人才展示和文艺资讯汇集于一体的浙江文艺网;开发文艺人才管理系统,满足浙江省文联本级、12个省级文艺家协会、省文联直属单位以及地市、县(区、市)级文联、协会在文艺资源、人才队伍等方面的信息汇集、信息协同、数据服务需求;推动浙江省文联与中国文联、团体会员、县级文联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逐步形成覆盖广大文艺家、文艺工作者和文艺爱好者的便捷服务体系;组织实施文艺资源数据库建设工程,建设艺术档案深度挖掘和开放应用,逐步形成具有专业性、权威性、开放性的省域文艺大数据体系;促进传统资讯与新媒体、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深度融合,提升优秀文艺作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推动创作生产更多文艺作品改善供给,强化网络文艺评论引导舆论,优化文艺传播体系。

  2019年,工作重点是组织实施浙江省“网上文艺之家”项目建设,搭建网络工作平台,为后续的内容建设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鉴于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是中国文联信息化建设的职能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服务各地方文联数字化建设、网上文联建设和“互联网+文艺”建设,且已经初步构建了国家级的文艺云数据中心、资源库、各类应用系统、传播平台和网络工作平台等软硬件基础设施,为国家级协会和部分省市文联信息化建设提供合作建设服务,出于系统的互通性、专业性、安全性等角度考虑,浙江省文联党组采纳了专家论证组提出的项目承建服务从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单一来源采购的建议。目前,浙江省文联正与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通力合作,紧锣密鼓地开发全新改版的浙江文艺网、文艺作品数据库、迁建文艺人才管理系统,计划于11月底上线试运行。浙江省文联与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的合作成果将实现全国文联系统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大突破,即文艺人才信息的互联互通。浙江省文艺人才管理系统涵盖省、市、县、乡镇四级,无缝对接全国文联组联工作服务平台会员管理系统后,可打通从国家级会员到乡镇级会员五级文艺人才数据管理。中国文联可以直接调取分析任何一级文艺人才的信息;基层文艺工作者从乡镇文联协会会员成长到全国文艺家协会会员,全周期进入各级文联组织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各级文联在这个系统中实现共建共享,通过3至5年的努力,有望形成文艺工作者信息大数据,可供决策使用。

  二、实现高频事项办事“最多跑一次”

  浙江省文联主动融入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造机关效能最强省工作大潮,引导文联系统干部深刻认识“最多跑一次”改革是群团改革的内在要求,是推进“三服务”的具体抓手,是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重要举措。浙江省文联从文联组织职能和对内对外日常工作层面,全面梳理文联办事事项;摸清申请材料、办事流程、年办件量等底数;分析论证办事需求和中心环节,逐一编制办事指南和流程图。今年国庆前夕,浙江省文联“最多跑一次”一期事项在“浙政钉”平台上线,面向公众受理办事事项。

  浙江省文联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改进服务理念和作风上,以互联网思维推进文联深化改革,探索“互联网+文联”工作模式。一期五个事项分别是“申请联合举办文艺活动”“申请加入(或退出)团体会员”“申报浙江省青年文艺人才培养新峰计划”“申评美术专业初中级职称”“申请推荐参评美术专业高级职称”,涵盖了浙江省文联面向机关单位、社会组织、个人业务的主要工作,办理频率高,具有代表性。部分事项还从“最多跑一次”变为“一次不跑”了,如“申请联合举办文艺活动”事项,省文联制订了《浙江省文联文艺活动管理办法》,对省文联、省级文艺家协会指导、支持、主办、承办、协办各类文艺活动作出规范要求。有需求的单位或个人可通过网上向浙江省文联提供申请和活动方案,省文联承诺5个工作日内办结。“浙政钉”平台还公布了详细的办事流程图和材料范本。同时,新版浙江文艺网也将设置“最多跑一次”入口。

  在此基础上,浙江省文联征求全省各市、县(市、区)文联意见,将“申请联合举办文艺活动”“申请加入(或退出)团体会员”作为全省文联系统共有办事事项,规范统一流程、材料、时限,带动全省文联改革进程。下一步,浙江省文联将充分调研各协会会员管理工作,把个人会员入会(退会)申请事项纳入网上“最多跑一次”,倒逼“互联网+协会”建设。

  三、做实“文艺浙军”网上集结和形象展示

  树立以会员为主体的文联工作理念,深刻认识做好会员服务管理工作,是推进文联深化改革、加强文艺队伍建设的基础。浙江省文联党组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直属文艺家协会会员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对会员的思想政治引领,完善会员的准入、退出、奖惩机制,建立会员信息网上登录制度,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加强与会员的沟通互动,让文联协会组织和广大会员真正“联”在一起。

  由于历史原因,不少协会会员入会即“离”会,这批隐形会员成了协会工作的死角和痛点。经过四年多努力,浙江省级文艺家协会会员网上登录15000余人,约占会员总数(历年会员人数记载量)的三分之二。2019年,浙江省文联将协会会员寻找联络和网上登录作为巡视整改的重要内容,组织会员基础信息收集大“决战”。截至目前,会员数据库入库会员达22259人,存量会员基本入库,解决了多年来省级文艺家协会会员家底不清问题。同时,将信息上网入库作为新会员入会的前置条件,彻底解决增量问题,实现“文艺浙军”网上大集结。

  网络能拉近文联组织与文艺工作者、文艺群众的时空距离和心理感情,成为文联工作的重要手段。浙江省文联自媒体“一网两微”(即“浙江文艺”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以“文化进万家”“献礼祖国”“浙江文艺新峰”“崇德尚艺”等系列主题宣传文艺活动、文艺作品、文艺家事迹,展示了“文艺浙军”、文化浙江和浙江文联的良好形象,赢得了文艺家和网络用户的关注认可,为壮大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汇入了一泓清泉。在中国文联的指导、支持下,浙江省文联将用加倍的努力,以“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让广大文艺工作者在网上找到组织、得到服务,让文联协会与文艺工作者“联起来”,网上文艺群众“活起来”,文联工作“强起来”。

  

张 纯
湖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搭平台促融合,建设强大网上文联

 

  湖南省文联顺应深化改革的强劲东风,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优势,全面加快信息化建设工作步伐,不断织密文联系统网络,扎实推进“互联网+文联”“互联网+文艺”工作,助推湖南省文联在新时代开创新局面,助力新时代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一、聚焦组织体制建设,探索网络文艺健康发展之路

  一是成立网络文艺发展中心。按照《中国文联深化改革方案》“加强网上文联建设”精神,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湖南省文联党组主动作为,向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到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省编办阐明成立网络文艺发展中心的重要性、必要性。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于2017年成立了一个正处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网络文艺发展中心。2016年12月,湖南省文联全面启动深化改革工作。湖南省委召开常委会,部署和研究省文联的深改工作,明确省文联深改工作由省委副书记乌兰同志牵头负责。乌兰同志多次听取省文联改革工作汇报,4次作出批示。2017年8月30日,乌兰同志代表省委主持召开了省文联深化改革工作协调会。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王少峰,时任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蔡振红,省政协原副主席、省文联主席欧阳斌出席会议,省委办公厅、组织部、宣传部、改革办、省编办、人社厅、财政厅、省文联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听取了省文联深化改革工作情况汇报,并就深化改革工作中涉及到的成立网络文艺发展中心等机构编制方面具体事项进行了讨论研究。为了开好这次协调会,会前湖南省文联党组进行了精心准备,积极开展省内外调研活动,广泛征求意见,了解中国文联和30个省市区文联在机构设置方面的情况,增强说服力。2017年3月,湖南省文联党组研究拟定了《省文联深化改革工作中文联及直属单位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方案》,在《方案》中提出了设立省文联网络文艺发展中心,由党组主要领导向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编办汇报,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就机构编制问题,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省文联主席欧阳斌,省文联党组书记夏义生亲自带领改革办的同志,先后与省改革办、省编办开展现场调研或召开协调会5次。8月30日的协调会召开后,欧阳斌、夏义生两位主要领导又亲自向许达哲省长汇报,然后采取一事一报的方式向省编办专门报告,省编办正式批复,明确网络文艺发展中心为湖南省文联所属正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5名,其中正、副主任各1名。

  二是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工作。湖南省文联全面落实网络信息安全主体责任,提高网络信息安全防护能力,2017年年底,成立了湖南省文联网络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省文联党组书记夏义生担任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为副组长,各处室处长为领导小组成员,明确小组工作职责,强化对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的领导组织保障。2019年9月,省文联成立了安可替代工程领导小组,由省文联党组书记夏义生任组长,其他党组成员和副厅级以上领导任副组长或成员,全面执行中央、省委的相关文件要求。

  三是规范新媒体建设与管理。湖南省文联积极推进文联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在传播省文联工作动态和联系、服务广大文艺家的独特作用。2017年12月,印发《湖南省文联新媒体管理办法(试行)》,提出新媒体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工作方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努力扶植精品力作,培养造就德艺双馨的文艺人才,促进湖南省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四是建立新媒体意识形态工作机制。湖南省文联针对利用网络和新媒体平台传播不健康内容、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论述及低俗、庸俗、媚俗内容等问题,加强发布前的审核监督力度,出台《湖南省文联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预案》,健全应急管控机制,防范化解网络新媒体领域的风险。2019年10月,制定出台《湖南省文联平安建设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对新媒体管理的重点领域进行了责任分工,理顺了应急机制,加强了人防、物防、技防能力和管理水平。

  二、聚焦优化数据平台,探索网络文艺服务管理之路

  一是升级湖南文艺网模块。湖南省文联网络文艺发展中心成立后,启动了省文联官方网站的改版工作,湖南艺术网改版后更名为湖南文艺网,内容更加丰富,频道设置更加贴合时代的主旋律。湖南文艺网为各协会设置独立栏目,解决协会独自运营管理网站的各种风险,同时,湖南文艺网新开设“网络文艺”“文艺维权”“志愿服务”和“新文艺群体”等新栏目,顺应了时代潮流,丰富了湖南文艺网的内容。

  二是建立湖南省文联微信公众号。做好全媒体战略布局的尝试,拓展“互联网+文联”“互联网+文艺”的深度与广度,使获取社情民意的途径更加多样,扩大省文联影响力,塑造省文联“形象”。“湖南文联”微信公众号于2019年7月16号正式运行,得到社会广泛关注。

  三是实现会员管理网络化。根据中国文联要求,湖南省文联与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合作建设湖南省文联会员管理系统,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手段,逐步实现会员登记、会员申报、会员信息查询等网上会员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已基本完成,会员资料正在积极录入之中,预计今年年底可实现基本功能。

  三、聚焦媒体融合趋势,探索网络文艺创新发展之路

  一是与湖南影响广的平台红网合作。湖南省文联依托红网强大的网络平台和技术优势,在红网时刻手机客户端开设了“文艺”频道,构建文艺移动传播新格局。频道内设“新闻” “公告”“原创”“文艺库”“市州”“展讯”等栏目,第一时间发布省文联各类文艺讯息。同时,利用网络新媒体传播展示湖南文艺界的新形象,宣传湖南文艺界的新成就。推出文艺名家资源库,按文学、戏曲、美术、书法等文艺门类,首批收集整理开设有近50余名文艺名家及作品专栏,单个文艺家专栏点击量均在200万以上。

  二是与湖南日报社新媒体中心签订合作协议。通过图、文、音频、视频等形式,在湖南日报社“新湖南”客户端手机微信终端设立“艺苑”频道,展示和宣传湖湘文化,全面呈现湖南文艺家的风姿。新湖南“艺苑”频道于2017年元旦正式上线,迄今已经推出黄铁山、王阳娟、邓东源、刘云、朱训德、任军(大兵)、杨霞、张利萍、黎晓阳、谢子龙、鄢福初等100位艺术家个人专题,在文艺界和社会上引发热烈反响。其中,手机终端点击量位居榜首的超过30万人次。黄铁山、王阳娟、胡立伟、鄢福初、朱训德、邓东源等大多数名家也突破10万到20万人次。

  三是充分发挥融媒体优势开展全方位合作。2019年3月28日,湖南省文联召开九届十次全委会。《红网时刻》对会议进行了图文+小视频直播,点击率228万。2019年7月24日,由中国文联主办,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湖南省文联承办的“崇德尚艺 做有信仰 有情怀 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巡回宣讲活动(湖南站)”,《红网时刻》图文+小视频直播,点击率261万,得到中国文联领导的充分肯定。2019年9月28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湖南美术馆开馆首展、第六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开幕式在湖南美术馆举行,充分利用多种新媒体手段,即时滚动直播开幕式盛况,通过千屏联播将直播辐射至湖南14市州、100多个县市区,极大地提升了活动的影响力。新闻报道总点击量超82万人次;图文、视频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超320万人次。10月24日,首届湖南.中国画双年展开幕式在湖南美术馆举行。红网时刻全程进行千屏联播、图文直播,开办了《红网文艺微访谈》《艺家之音》专栏。其中视频直播点击率348万人次,图文直播221万人次。另推出红网微视频专访12个,总点击率超130万人次。

  南省文联将积极开展“互联网+文联”“互联网+文艺”工作,积极建设“网上文艺工作者之家”,推动湖南文联工作在互联网时代创造新辉煌。

  

赛娜·伊尔斯拜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改革办副主任

新疆文联文艺网建设探索之路

 

  加强网上文联建设,不仅是新时代文艺发展的需要,也是文联提高自身能力、有效拓展服务的需要,新疆文联高度重视文艺网建设工作,结合文联深化改革和具体工作实际,积极探索文艺网络平台建设,在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的大力支持帮助下,2019年年底新疆文联文艺网即将建成并运行。现将文艺网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深化改革为契机,提高文艺网建设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亚欧大陆腹地,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总面积166.49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全区区、地、县(市)87个文联组织散布在天山南北。由于新疆地域辽阔,新疆文联与基层文联、文艺工作者联络、服务十分不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艺事业的发展。当前信息技术在许多文艺领域得到广泛而普遍应用,借助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扩大文联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新疆文联的联络协调服务手段还比较传统,联络服务还不能覆盖到整个行业和最广大的艺术家,不同层次、不同地域、不同门类的艺术家所获得的服务也存在一定差距。新疆文联充分认识到传统的工作方式受时间、空间和工作模式所限,即便投入相当大的人力物力,也很难有实现联络服务最广大艺术家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可能。而文艺网络信息化建设具有成本较低、突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便捷联络交流的独特优势,能够将联络方式网络化、服务内容数字化,依托互联网便捷高效扩散到整个文艺界,较快实现优质服务、广泛共享、互动交流。这一方面可以创造无所不在的服务环境,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资源和个性化的业务支持,使绝大多数文艺家都能随时、随地、随需获得专业服务;另一方面可以使联络服务对象由少数艺术家、少数群众向全体艺术家、全体群众扩展,形成灵活开放的联络服务机制和体系。尤其是广大基层的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能够零距离接触优质文艺资源和服务内容,提高业务能力。同时还可以挖掘文艺人才,传播文艺精品,为基层文联、文艺家协会、文艺家和广大文艺爱好者,搭建更加广阔的宣传展示平台,提升优秀文艺作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文艺人才储备、文化建设、文艺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建设文联文艺网络,让更多人分享时代进步、社会发展、文艺繁荣的成果成为文联工作当中重要的大事。

  二、积极争取各方支持,探索网络信息化建设

  新疆文联有在职干部职工192人,下设8个职能处室、13个协会、12个杂志社。由于新疆地处边疆,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程度相对底,机关、杂志社、各协会主席团以及文艺家协会中有很大一部分人,连QQ群、微信等沟通交流都不能适应,网络意识欠缺。加之受技术、资金、维护人才等方面因素制约,过去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不大、热情不高,随着近些年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新疆文联建设网络的意识逐步觉醒,2011年,新疆文联尝试与天山网、新华社驻新疆分社等机构合作,建立新疆文联网页,用作信息交流、文艺成果展示等,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实现。从全国层面看,新疆文联网络建设较为滞后,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工作会议召开后,新疆文联党组高度重视,进一步认识到信息化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到建设文艺网是十分必要的,文联党组认真分析了自身情况,将做好网上文联工作纳入到《新疆文联深化改革方案》中,全面加快新疆信息化工作建设步伐,成立了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信息化建设工作,精心研究制定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和年底经费预算,积极创造条件,搭建“互联网+文联”平台,通过加入“网上文艺之家”整体建设,采取通用标准,尽快完成文联组织现有资源的数字化转化和网络化应用,加强“互联网+协会”的基础性、技术性、平台性建设。由于受网络信息化建设资金、技术、设备、管理和维护人才等因素制约,新疆文联文艺网络建设推动困难。

  三、积极争取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的支持

  新疆文联不具备独自建立文艺网的条件,2018年,经与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密切联系深入沟通,在反复研究的基础上,决定与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合作,启动新疆文联文艺网建设。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将新疆文联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建设过程中,新疆文联积极与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沟通、对接,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提供了数据资源和模块平台,为新疆文联网络信息系统完成云上部署保障,提供云主机服务及网上文联各工作平台的基本功能模块建设、网站建设服务,包括网站整体建设方案、实施流程和对接渠道等。并协助向地方政府申请专项经费,解决信息化建设相关内容的培训服务和交流服务、信息化建设长期运维支持,包括各平台软件运行维护服务和基础设施运行维护服务等,有效解决了新疆文联网络建设资源短缺、基础差、起点低的困难,并补齐了技术管理和维护人才薄弱的短板,新疆文联文艺网即将建成,在网络和信息化建设工作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和进展都得益于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的无私帮助。届时文联将通过互联网延伸工作手臂、拓展服务方式,真正实现文联线上线下结合、工作方式转变,实现理念思路和体制机制的创新,开创文联工作新局面。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努力适应时代发展和文艺家需求、推进体制机制改革,通过互联网延伸工作手臂、拓展服务方式,进一步提升文联工作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更好地团结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

  2、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关于信息化发展战略部署和《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国文联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意见》,贯彻落实中国文联《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建设工作规划(2018—2020)》的要求,推动新疆文联深化改革工作。积极与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联系对接,学习信息化建设经验,科学规划,制定目标措施,分步推进,以文联工作信息化带动文联工作,跟上时代,有新作为。

  3、认真做好文艺基础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为数字资源的数据录入做好前期准备。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加大对收集的材料的审核、稿件的把关,确保文艺阵地绝对安全。

  4、加快推进文联系统“互联网+文艺”、“互联网+文联”、“互联网+协会”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展示文联的动态活动、艺术交流活动以及艺术家创作成果、学术成就,促进作品传播,加强对会员的管理及服务工作。

  5、大力重视信息化人才培养工作,为持续有效推进文联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力争在2021年,建成基础设施支撑服务能力覆盖新疆各级团体会员单位的云数据中心、文联会员管理系统、重要文艺创作扶持项目在线管理系统、文联数字化办公平台、文艺家协会数字化办公平台、文联文艺资源数据库、文联网络直播系统、网络点播系统、文联云数据中心等。

  在中国文联的领导下,在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支持下,新疆文联克服困难,从无到有开展信息化建设。今后,新疆文联将不断加快推进“网上文联”建设步伐,积极探索“互联网+文联”“互联网+协会”等工作模式,创建网上工作服务管理平台,为会员联络、信息发布、艺术展示、成果交流、权益保护等提供有效的信息化服务,为文联事业和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张 俊
南京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奋进互联新时代 开辟文艺新阵地

 

  在互联网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的今天,如何适应时代变化、创新工作方式、延伸服务手臂,成了文联必须面对的新情况、新课题。为落实《中国文联深化改革方案》部署要求和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工作会议精神。自2016年以来,南京市文联充分运用互联网优势,积极探索“互联网+文联”“互联网+协会”模式,做好中国文联首选的城市“网上文联”建设试点,文联工作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开创了新局面,文艺事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繁荣发展。

  一、主动作为,网上文联工作行稳致远

  2016年6月,南京市文联向南京市政府申请建设网上文联试点工程并获同意,南京市“网上文联”项目被列为2017年市政府重大投资项目,预算金额1080万元,建设周期三年。2017年9月,《南京市网上文联建设项目》获发改委批准立项。整合了“南京市文联”APP建设、视频演播直播系统建设、数字化小剧场改造与南京文艺资源数字化工程。

  为了助推“网上文联”工作打开新局面,南京市文联按照中国文联相关要求,结合自身实际,设立了“网上文联”项目建设办公室。“网上文联”建设办公室由南京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张俊任主任,办公室主任、组联部主任与美术馆负责人任副主任,组联部与办公室财务相关人员共同组成。目前,在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的指导下,“网上文联”项目扎实平稳推进。

  二、凝心聚力,多项目建设助力文联组织再造

  如何把办公室里的文联变成了一个开放的、新型的组织形式?南京市文联有新思考。南京市文联多方面、多出口发展“网上文联”项目建设,进一步推进文联机构的组织再造。

  (一)在服务项目方面。“网上文联”APP中设置了协会会员管理、项目申报、文艺奖项申报,文化惠民服务菜单等细分栏目,为艺术家、为市民提供便捷的线上服务。

  (二)在创作导向方面。在“智慧文联”中为艺术家设有“深扎体验点”栏目,艺术家可以自主选择,深入生活、深入基层,挖掘创作素材。此举也让各宣传系统及基层组织,与艺术家加强交流,通过思维的碰撞,讲述好“正在进行时”的南京故事与南京人物。

  (三)在文化惠民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名家引领、菜单服务、精确供给、精准到达”为方针,以基层群众文艺需求大普查调研结果为抓手,结合“一起来”文化惠民志愿大行动,真正做到“月月有名家、周周有辅导,日日有活动”。其中“服务菜单”“精品课程”“在线课程”与“需求采集”等栏目,通过与APP中“文化惠民”服务菜单相结合,加强了艺术家与群众的线上互动,以一系列动作体现文化惠民菜单服务的要义。

  三、守正创新,以互联网思维实现文艺联动

  “网上文联”的互联网思维是开放平等的,包括网上文联的影响力、传播力和渗透力。南京市文联始终与中国文联一脉相承、互通互联,利用好互联网思维,把握好网上文联工作,让文联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引导力得到增强。

  1.以APP为抓手,结合现代科技建立“中国数字美术馆南京分馆”,实现线上布展观展、互动交流、名家点评,以VR、AR等互动形式,给观众全新的观展体验,打造线上“永不落幕”的南京美术馆。

  2.结合融媒体思维,与传统媒体、视频网站、音频网站等进行合作,以多种输出方式实现传输与呈现。随着新时代碎片化的传播愈发便捷,南京市文联尤为重视建设视频演播直播系统及数字小剧场的改造,以此为广大会员搭建展示与交流平台。

  3.让文艺家透过网络聚焦,也让文联在第一时间,掌握全国一流文艺家的情况,把南京的文艺创作活动,纳入全国一流文艺家的视野和版图,实现文艺联动。

  三、学习先进,构建“网上文联”工作新气象

  “网上文联”的建设正稳步推进,在以后的工作中,南京市文联将按照规定工作流程,搭好、搭牢基础框架,并突出自身亮点。一方面对全文联各部门、各协会的工作进行部门职能的重新定位和分工;另一方面进行全员培训和梳理,让网上文联的工作成为全体人员的日常工作,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同时在各部门、各协会主席团、理事中间选出一批工作积极性高、年富力强的核心力量,进行第二层次培训。

  今后,南京市文联将扎实推进“网上文联”建设。为适应服务对象、载体建设、组织形式、动员方式上的新变化,大力推进中国文联在全国首选的南京“网上文联”建设试点工作,探索“互联网+文联”“互联网+协会”模式,借此实现网络时代文艺工作的全面创新,真正把“网上文联”APP做成“网上综合文艺超市”。

  

宋洪发
《曲艺》杂志社社长、主编

深化曲协互联网建设成果
构建曲艺全媒体传播格局

 

  一、科学研判互联网发展趋势和规律,厘清功能定位,打造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长期以来,《曲艺》杂志、曲艺月报、简报等作为传统纸质媒体在繁荣曲艺作品创作、加强理论评论建设、推出优秀新人新作、服务基层曲协会员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媒体相融阶段,纸质媒体特别是《曲艺》杂志通过流程再造,突出学术期刊定位,积极探索进入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等机构发布的学术期刊目录。曲艺APP用户端在曲协信息化建设上赋能,优化会员管理系统、网上评奖办节、研修培训网络化运行、权益保护和出版管理在线服务、数字化办公等模块,使其成为曲协系统工作协作平台和曲艺工作者的阅览学习以及传播平台。青年曲艺之友数字化服务平台,定位是社群,通过互动、交流、反馈、裂变等手段,打造具有市场属性的流量客户端。三者在理念、栏目、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上各具特色,互为补充,差异发展,共同构建曲艺全媒体传播体系,努力从点到面,推动曲协系统在工作思路、业务系统、内容生产、专业技能、传播创新、融合方向等方面形成上下一盘棋。2019年7月,中国曲协围绕“庆祝中国曲协成立70周年”为主题,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手段进行专题系列报道,充分体现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融合互动、线上线下创新融合。同时,在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曲艺家协会成就展推出数字化成果展区,开辟了网上在线展厅,吸引了大批观众在线观看,极大延伸了展览的效果。

  二、准确分析曲协互联网建设现状,统筹规划、分步推进,深化建设成果,拓展曲艺传播渠道

  2018年,《曲艺》杂志社在中央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实施的《曲艺》杂志数字出版和新媒体营销工程,经过调试修改、专家论证和运行测试,顺利上线。该项目把建设传统媒体数字化、专业化、结构化、品牌化、碎片化、市场化的权威曲艺APP用户端作为任务,通过开发分类数据库、底层应用管理系统、媒体营销系统,给用户搭建阅览平台、知识平台、交流平台、传播平台。该项目根据曲种分类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进行数据化加工,形成各类知识元,设定标签索引,组建类型数据库,为曲艺爱好者、曲艺演员、曲艺研究者、曲艺评论家等曲艺从业人员提供翔实便捷的资料检索服务。通过资讯发布系统,及时传播曲艺界发生的热点新闻消息。搭建交互系统,设置曲艺社区、热门问答、同城活动等栏目,为用户交流提供渠道和便利。通过注册用户层级设定,为各级曲协、各类用户预留发布信息、会员管理、活动宣介的权限和端口。开发适合杂志社自身特点的编辑出版数字流程,实现编、校、审的网上运行,为推动传统纸媒和新媒体深度融合奠定工作基础。中国曲协积极探索创新文艺传播和推广模式,在召开2019年全国曲协工作会议期间,利用曲艺APP进行人员的采访报道,并通过张贴带有“曲艺APP”字样的麦克风LOGO贴,加大曝光和宣传力度,让曲艺APP发挥出应有效能。会议后期,曲艺APP还联通20多家媒体单位进行信息共享,集中推送,扩大覆盖面积,提升了会议影响力。为加快曲艺资料数字化转化,丰富数据库内容,2019年中国曲协已将田连元评书音频、中国文联曲艺艺术中心部分音视频资料、陕北说书部分音视频资料等进行归档梳理,为网络化应用打好基础。

  三、聚焦改革重点任务,建设“青年曲艺之友数字化服务平台”,拓宽服务领域

  青年曲艺工作者是曲艺事业发展的有生力量和未来,加强对青年曲艺工作者的团结服务和引导是曲协深化改革的一个重点。2019年,中国曲协充分调研青年曲艺工作者诉求,在充分利用《曲艺》杂志数字出版和新媒体营销工程成果的基础上,以优化数字曲艺资源内容、提升曲艺的传播力影响力为宗旨,以加大对青年曲艺工作者的宣传推介和内容服务为目标,建设曲艺版权、名家点评、曲艺票务、曲艺地图四大应用功能,优化和对接名家风采、曲艺直播、曲艺圈、曲艺评论、曲艺智库、曲艺书架等功能板块,提高运用互联网团结引导新曲艺群体和新曲艺组织的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广大青年曲艺工作者。该H5平台,充分适应青年曲艺工作者用网习惯,侧重应用体验,注重网络的社群属性,与曲艺APP的功能形成有效互补。青年曲艺之友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已于2019年下半年完成结项,现已进入初始化阶段。青年曲艺之友数字化服务平台项目将提升中国曲协运用互联网团结引导新曲艺群体和新曲艺组织的能力,更好地服务广大曲艺工作者。

  四、构建曲艺家网络互动交流常态化机制,实现活动线上线下同步推进

  中国曲协运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社交网络技术,创新曲艺组织、曲艺个体沟通联络手段,实现读者、编者、作者之间,艺术家与艺术家之间,不同曲种群体圈的网络互动交流常态化,引导和推动曲艺工作者普遍运用网络进行互动交流,开展曲艺创作、评论、研讨等活动。2018年12月,中国曲协在全国各文艺家协会中首次召开中国曲协会员信息管理系统网络直播视频会议,召集全国36个团体会员通过网络视频会议的方式集中开展关于新发展会员的线上辅导培训,这是中国曲协会员工作创新理念和方式的一次有益尝试,为实现“互联网+会员”工作新格局打下良好基础。从2019年开始,中国曲协新发展个人会员已经实现网上申报和网上审批。同时中国曲协充分利用会员工作处微信公众号、中国文联曲艺艺术中心微信公众号、曲艺杂志融媒微信公众号、PC端等数字化载体,进行宣传推广,建立起常态化成果转化机制。曲艺杂志融媒从2019年至今已经推送278条文章,原创文章162篇,平台实时与用户互动交流,获得了广大用户的支持与喜爱,推荐的文章经常收到粉丝们的大量留言。目前,在杂志社公众号、微信、微博和APP上的内容分发可以一端发送、多端发布,实现了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运维手段共融互通,线上线下在不断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化效能。业以人兴,2019年6月,中国曲协在浙江台州召开了第二期曲艺网络编辑创作推广人才培训班暨第一期全国曲协新闻宣传研讨班,来自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的88名学员参加了此次培训。此次培训为中国曲协网络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2019年,中国曲协的信息化和全媒体建设,为有效服务曲协工作大局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我们同时看到,与曲艺工作者的期待相比,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相比,与互联网发展运用的高速变化相比,曲协系统的信息化发展,诸如在数字内容填充转化、客户端宣传推广、增量内容策划创新、运维管理高效有序、网上网下资源深度融合等方面还有明显的差距。同时,也处在因缺少信息化建设人员、后续运营维护资金缺乏等问题而严重制约事业发展的困境,也恳请中国文联、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给予资金、技术、业务上的指导和支持。下一步,中国曲协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就是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紧紧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深化基础建设成果,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

夏小虎
中国舞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

  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中国舞蹈家协会不断深入落实“互联网+舞协”工作,做到网上网下两个领域的舞协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努力开创网上网下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的舞协工作新格局,不断提升中国舞协的引导力、影响力,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一、组建全媒体矩阵,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更开、更广、更深入地传播党的声音

  融策划、融采集、融制作、融传播。近年来,中国舞协大胆运用新技术,整合全方位资源,结合互联网运营经验,目前重点打造全新的“青年舞蹈平台”同步开始升级舞协APP、官网、新浪微博、微信订阅号、微信服务号、“教考通”APP等立体服务平台功能,一步步打造中国舞协融媒体矩阵。

  2011年,中国舞协开发了手机APP,并建立了微博账号,在此基础上进行网络布局升级,将党和国家的精神与关怀、将先进的文化传达给更多基层群众。

  为了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中国舞协于2015年首次将当年“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进行了网络直播,首播就达到10万人次在线观看,将舞蹈以这样一种轻量化的方式送到全国人民面前,降低了时间、空间、传播的成本,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让送欢乐轻量化,让志愿服务普及化,让文艺轻骑兵网络化。

  “教考通”APP平台搭建工作于2018年顺利完成,2019年进入试运营阶段。2019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舞协全国共有师资人员总例数为60余万,其中男性占比0.5%;女性占比为99.5%。2019年第一季全国师资班考级人数为3万多人,其中男性占比为2.1%;女性占比为97.9%。2019年第一季度广东、四川、河南、湖南、陕西五个省份师资考级总人数排名前五。2019年第一季度全国师资班考级平均年龄为21.69岁,其中新疆师资年龄最大平均值为25.18,海南省师资年龄最小平均值为18.24。“教考通”APP提供实时性、可视化的数据为中国舞协的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2019年中国舞协在“网络矩阵”的提振下,小荷风采的直播、回看点击次数达到了15亿次,中国舞协还实现了相关活动信息及时发布、统计分析、报名,网络投票,了解体制外青年人群的喜好和需求,定期开展课程。网站建立新闻专区、信息服务、直播、点播、音频等针对舞种及行业的专区,初期将建立民族民间、古典舞、当代舞、现代舞、少儿舞蹈、国标舞、芭蕾舞、街舞、舞剧、舞蹈评论、培训机构等。在每个专区中都有针对此专区的定制服务及信息,网站还将建立公共信息空间继续升级新闻快讯、直播点播、维权登记、活动备案、职业资格认证等综合信息服务。发展众创空间、开放式创新等模式,引导和推动舞蹈行业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打造行业发展新引擎,形成整合性的网络体系。

  该体系包括三大内容:

  一是建立中国舞协活动备案公示系统。针对当前舞蹈活动良莠不齐,打着国家级单位名义行骗的活动更是举不胜举等问题,备案、核实、查询就成了活动真实性的关键,中国舞协将提供组织参与的相关活动以及在系统中备案认证符合行业标准的相关活动的查询,制定行业标准,发布认证备案信息,这将是舞蹈行业管理的一个重大举措。

  二是舞蹈作品信息布局区块链。开展舞蹈作品维权登记、活动备案登记等相关信息的区块链布局,让舞蹈作品可在全球认定、传播、交易、保护、维权,促进中国舞蹈作品在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发展。

  三是打造文艺志愿者招募平台。舞协组织参与的相关活动通过互联网面向全社会招募志愿者,依照发布活动信息-志愿者报名-志愿者信息收录-展示、查询-志愿服务跟踪-志愿服务频次排序。中国舞协及各地舞协组织的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誉工程等志愿服务活动在此平台发布志愿服务活动信息,通过在互联网发布、线上报名、活动组织者筛选的方式进行志愿者招募,同时登记志愿者信息,定期推送志愿服务消息。与此同时,中国舞协官网与中国文艺网相应的栏目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得以畅通无阻。

  二、抓重点项目,不断升级新媒体技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中国舞蹈家协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于2013年成立,借助腾讯庞大的客户群体和微信传播力,将中国舞协学习贯彻中央精神、重大活动事项、各省舞协活动内容,舞蹈界大事要事、优秀舞蹈作品演出信息,及时准确地推送给舞协会员及舞蹈爱好者。微信公众平台活跃用户达八万人,成功将网站用户向微信公众平台迁移。

  自2014年起,中国舞协不断对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模块开发升级,提升三大服务功能,并将协会官网与微信实时同步,无缝连接,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国舞蹈文化,传播给更广泛的人民群众。

  一是开启“同步功能”。中国舞协官网与各省舞协官网打通,各省舞协网站发布重要信息自动同步到中国舞协官网首页的相关板块。

  二是加入搜索功能。官网头条、各省热点、大型活动等打开微信公众账号搜索关键字“网站信息”,便能直接推送到个人微信页面,随时了解舞蹈界动向。

  三是增设“荷花奖”评奖抽签功能。在加大透明度的同时具有方便快捷的指向性。

  四是设定“信息互动”功能。用微信拍照即可随时传送到协会网站后台,经专人审核通过,图片会出现在相应专区,吸引了很多舞蹈爱好者争相上传。

  五是建立中国舞协视频资料库,以便更好留存、共享、查阅相关资料。

  三、用好“舞蹈+”,提供更多正能量的内容和服务

  中国舞协率先提出“舞蹈+”的概念,从而在舞蹈界推动舞蹈结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迭代升级。在2015年直播经验的基础上,2016年仅“荷花奖”一次直播观看人数就达到50万人,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再度成熟流量的普及化,将中国舞协历史资料相关的录像带、光盘数据化,舞蹈界相关活动电子化并上传至网络。

  通过大量的直播经验积累、媒体资源整合、宣传力度不断扩大,2017年中国舞协与光明网、中央网络电视台、腾讯新闻等几家传媒单位深度合作,借助各大媒体的强有力的网络资源优势将流量引入中国舞协直播,据不完全统计,本年度“小荷风采”“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荷花奖古典舞评奖”海内直播观看人数达到953.1万人次,其中小荷风采401万、民族舞320万、古典舞232.1万。通过光明网Facebook主页进行海外直播,单“小荷风采”一项统计观看量就达309.6万,留言、点赞、转发等互动共计10000余次。几次海外直播覆盖美国、英国、瑞典、菲律宾、印尼、埃及、墨西哥等欧美亚非国家,让中国的舞蹈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响应国家文化走出去的号召。

  “舞蹈+”服务功能不断升级,新增“作品认证”功能,建立舞蹈作品的网络登记、维权。该功能以维护舞蹈编导、舞蹈演员权益为出发点,将参加中国舞协相关评奖、展演等活动的作品进行详细资料登记,如原创舞蹈作品主创人员名单、表演者名单、作品视频、作品照片等相关信息,并将收集、整理、认证后的作品信息公布在中国舞协官网提供查询,同时作品页面设置举报按钮,提交有力证据以保护著作权人的相关权利。为舞蹈作品维权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这也是行业管理迈出的一大步,同时也连同阿里巴巴、腾讯多方合作打击网络盗版,基本解决了维权难、维权成本高的难题。

肖世革
中国杂协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

加速数字化平台建设步伐

开创“网上杂协”工作新局面

 


为落实《中国文联深化改革方案》相关部署要求和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会议精神,确保《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建设工作规划(2018—2020)》中的目标任务如期推进,按照中国文联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总体要求和中国杂技家协会分党组的工作部署,现就中国杂协信息化建设阶段性工作成果经验进行汇报。

  一、提升传播力、影响力,初步形成导向正确、内容丰富、方便快捷、特色鲜明的新媒体品牌

  (一)建设协会互联网门户网站,打造有较强传播力、影响力的新媒体品牌

  《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建设工作规划(2018—2020)》实施初期,由于中国杂协的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较为薄弱,因此采取优先解决头部问题、重点问题的战术策略。首先,明确一期建设目标是,在网络平台上要树立起协会的门户形象。2017年7月,在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的指导帮助下,完成了中国杂协官网——中国杂技网的架构设计、页面改版等升级改造任务。让中国杂协有了一个“好用”的官方网站,并且在杂技艺术界树立起品牌形象。网站涵盖16个栏目板块,涉及杂技艺术的各个方面。截至目前,中国杂协官网改版升级后共发布文章313篇,访问量累计达57809次。随着用户访问数量的攀升,中国杂协网站优化目标从打造“好用”的网站向打造“管用”的网站转换。通过对网站典型性用户做抽样问卷调研的方式,更好地了解用户真实需求,拿到用户反馈的“第一手资料”。对多数用户提出的重点需求做内容优化,迭代修复升级网站中16处功能,包括:增设了杂协的大事记板块栏目;增设会员管理系统的团体会员入口和个人会员入口;制作添加视频专题栏目——老艺术家访谈录、历届春晚杂技魔术节目回顾和中国杂技金菊奖获奖节目精选等内容。

  此外,为了更广泛地传播协会网站,在中国文艺网增设中国杂技网二维码入口,在中国杂协举办的11期全国会员培训班学员手册中加印官网的二维码入口,引导学员们登录使用。

  (二)发挥移动互联网优势,推动内容生产和传播形态的创新

  中国杂协充分发挥工作职能,积极延伸手臂,扩大覆盖人群,开拓移动端互联网的信息平台。在严格把控政治导向的基础上,更加及时地发布协会的各项重点工作及活动通知,积极征集各地方团体会员单位及各杂技院团活动信息,强化网络内容建设。在每年的理事扩大会上表彰网络建设和投稿积极的单位及个人,有效地拉动地方团体会员单位的网络建设,提高杂技界资讯传播的联动性。一段时间以来,形成多个专题系列节目,包含有:庆祝中国文联成立70周年专题报道、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精品回顾——春晚上的杂技与魔术展演、杂技老艺术家传略、中国杂技金菊奖获奖节目展演、“到人民中去”——中国文联、中国杂协文艺志愿服务团节目展演等。

  按照“互联网+文艺”建设工作要求,中国杂协积极建设协会新媒体集群,努力打造有较强传播力、影响力的新媒体品牌。2018年2月正式上线运营了中国杂协官方微信公众号。截至目前,中国杂协微信公众号发布各类信息共计600余条,保持每天都有精品内容推送给广大用户。关注公众号用户数4766人,平均每月公众号访问浏览量达15000次,阅读人数11000人。

  随着互联网用户越来越多地使用碎片化时间以及移动化办公的普及。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建立“微-协会”专区。将协会官网的部分职能向移动端迁移,利用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打造网站PC端和微信公众号移动端的联动效应,让用户可以使用移动端进行查阅中国杂协官网信息以及登录会员服务入口,形成信息网上整合平台。

  下一步,中国杂协移动端网络建设工作的发力点将在新媒体集群上,努力整合全国优秀的杂技内容的新媒体资源,建设导向正确鲜明、信息丰富多样的新媒体矩阵。

  二、利用数字化推介平台的网络直播功能,延伸媒体宣传工作手臂

  2018年,中国杂协作为“中国文艺网多媒体资源管理系统——直播平台”项目合作的试点单位,在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的大力支持下,运用河北杂技频道摄像团队资源,成功在中国文艺网、中国文艺网微信公众号以及中国杂协官网、中国杂协微信公众号上,进行了“第十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魔术比赛”和“第十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滑稽比赛”的网络直播工作,直播内容涵盖了比赛全过程。两次网络直播观看次数共计208,0692次。2019年,第四届中国杂技艺术节期间,中国杂协采用网络直播信号的“独播”管理机制。直播信号投放在中国杂协官网和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文艺网、濮阳网、濮阳市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平台。艺术节直播观看次数超过330万次。

  通过网络直播实现了网络传播服务新形态,线上线下同步开展中国杂协重大评奖办节的展示展演活动。两年来,网络直播工作成效显著,2019年单次活动直播观看量就超过2018年两次活动的网络直播观看量的总和。更多文艺爱好者足不出户便可观赏到杂技魔术滑稽的顶级赛事和活动,得到了海内外网络观看用户的广泛好评和称赞,有效延伸了媒体宣传工作的手臂,让更多的观众看到了中国杂技金菊奖赛事和中国杂技艺术节,也认识了中国杂技家协会,提升了中国杂协知名度、影响力。

  三、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贯彻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

  (一)守好舆论阵地,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

  中国杂协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立主流思想舆论强势。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与刊物《杂技与魔术》杂志,共同加强协会的意识形态工作以及其他日常工作的宣传,,形成线上、线下全方位思想舆论宣传阵地。截至目前,中国杂协官网共发布各项党建工作信息95篇,2019年上半年的宣传信息数量已超过2018年全年发布总量;“中国杂技”微信公众号至今发布相关党建工作信息也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二)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建立完善意识形态管理制度

  在落实网络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形态管理上,中国杂协制定了《网站及微信公众号关于意识形态管理工作的规定》。网站及微信公众号等网络信息宣传工作严格“三审三校”制度,稿件征集后,由责任编辑进行初审,对文章的意识形态方向做定性判断,随后制作视觉版式设计,在完成初稿后,由责任编辑进行复审,复审通过后,最终交由网络信息出品监制进行终审并确定发布时间。由协会分党组领导担任监制,把握意识形态内容,严守网络信息安全,对每一篇网络信息内容做发布前最终审核。

  四、推动网上会员管理服务平台,构建“网上文艺家之家”

  (一)以全国文联组联工作服务平台为基础,推动协会会员管理工作网络化

  为了扎实推进“互联网+协会”工作,进一步优化会员发展、会费缴纳和会员数据管理等工作流程。中国杂协已将会员数据从协会传统单机会员管理模式中迁移至全国文联组联工作服务平台会员管理系统。该系统将优化会员申报审批认证流程,会员信息数据库将由中国杂协以及各团体会员单位登录操作,线上完成会员审批、数据管理等功能。

  (二)加强文艺家网络互动交流常态化,构建“网上文艺家之家”

  深化应用“网上文联”系列工作平台,完善“网上文艺家之家”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杂协各项工作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行。目前,中国杂协正在搭建适应协会工作特点和针对杂技会员管理特点的专业、便捷、有组织的网上互动交流平台——中国杂协APP。

  它将有别于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的单向信息透出、发布的作用,功能定位侧重在线上联络性和交互性。平台可实现用户与文联、协会、各个团体会员单位、各团体院团和各艺术家之间的沟通机制,形成扁平化的线上交流平台;实现管理员对会员工作进行移动管理以及会员线上移动端缴纳会费,查看会员信息,在线申报,推动“网上文艺家之家”服务体系建设;实现用户对协会工作、网络化建设工作、网络功能改善意见的反馈机制,指导未来网络化建设的迭代开发;实现与各团体会员单位“互联互通”建设,在文联体系的统一平台下,推动实现“全国文联一张网”的“网上文联”建设总体布局。

  五、健全协会信息化建设工作管理机制,切实发挥职能部门作用,为建设“互联网+杂协”做好基本保障

  (一)提升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制度化、标准化

  自中国杂协网络信息处成立之初,就对网络运营工作规范高度重视。制定完成《互联网信息服务审查发布规范流程》《协会网站工作管理制度》《微信公众号工作管理制度》《互联网文章编辑校对参考用例》。切实做到工作处处“有抓手”。确保网络运营工作人员不少于两名,以便相互补位。在网络信息发布后,如出现网络运营问题,网站内容可以根据信息所在栏目节点做后台删除或修改;微信公众号内容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实时撤销。在网络直播工作上,网络观看用户发布的每一条即时评论,均需要经过平台管理员审查通过后方可呈现。

  (二)建立节日值班制度,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实效性

  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和重要节点前夕开展专项信息安全检查。在过节期间,安排信息发布人员值班,对网络安全突发事件或重大信息发布做及时处理。如:在2018年春节假期期间,即时报道上海杂技团荣获第42届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金小丑”奖;在今年国庆假期节期间,即时报道杂技艺术家吴正丹参加国庆游行活动和魔术师丁洋荣获第135届意大利国际魔术大会“金魔棒”奖等信息,保障中国杂协信息发布平台应急性和时效性。

  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面对广大杂技工作者的殷切期待和最新需求,中国杂协将按照中国文联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的年度规划方案,统一部署,积极协调,进一步完善和推动“互利网+文艺”“互联网+协会”的工作模式,积极作为,狠抓落实,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适应时代发展的最大增量,推动“互联网+协会”建设迈向新的台阶,取得新的成效。

何 美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网络信息处处长

大力推进“互联网+文艺评论”
着力建设网上评论家园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根据中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工作部署要求,明确“互联网+文艺评论”目标导向,依托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一网多号”(中国文艺评论网、“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和“艺评中国”“艺评头条”今日头条号),创新推进中心和协会网络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突出政治标准,坚持党性原则,着力把党管媒体原则贯彻到新媒体领域,切实保障“中国文艺评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是中心和评协多年来的重点工作,明确有主管领导和主责处室,建立了各处室供稿报审、来稿选编、新媒体总编辑签发、网络信息处具体承办的工作机制,强调推出丰富的原创内容,确保独家信息及时准确权威发布。我们先后制定了《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运营管理制度》《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选稿、编审流程及安全制度》等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规范操作,确保安全。定期开展网站保密检查、网络安全自查工作,年均举办四次网编运营管理工作会,坚持进行季报总结,仅2018年和2019年就分别获得中国文联党组领导批示六次和七次。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以网站为龙头,以公众号为先锋,始终把导向放在首位,力求稳妥,不碰政策红线,不出导向问题,不出政治差错。所有信息一律先审后发,包括原创和转载图文、网站和公众号留言等。所有图文发布前后,均由专人审查,力求严谨专业,着力确保网络信息权威、精准。政策引领、制度红线和技术防线共用,有效保证了网站安全运营和访问流畅。

  坚持专业办网和高端品位,紧扣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的主责主业,着力推进“互联网+文艺评论”深度融合。五年来围绕“中国文艺评论”六字品牌积极开展工作,打造核心精品,重导向、重选题、重内容把关,发挥宣传舆论主渠道主阵地主力军作用。建设《中国文艺评论》月刊电子版,刊载文章千余篇。中心和协会五年共举办研讨会近百场,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2家单位共建首批中国文艺评论基地,举办六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研讨班、五届全国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通过公众号图文推送,使其昵称“骨一滇”“骨二苏”“骨三哈”“骨四雅”等在朋友圈刷屏)、五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两届中国文艺“长安论坛”、两届民族文艺论坛、三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2018年来共组织八次“送欢乐下基层”和“文艺进万家”活动、两届全国文艺评论新媒体骨干培训班、首届全国文艺评论传播专题培训班、全国民族文艺评论人才培训班等,均通过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一网多号”进行宣传推广,有效强化了“中国文艺评论”品牌。

  中国文艺评论网自2015年上线以来,至今仍是全国唯一服务文艺评论行业发展的专业网站,有效服务了全国数万名文艺评论家,团结凝聚十余万网友用户。2017年9月新版上线,丰富了政策理论、剧评、乐评、影视评论、书画评论、摄影评论、网络文艺评论、文艺理论、微信推荐等一批栏目,打通了移动端呈送,美化了版面设计,加强了安全防范。完善选题策划、活动策划、用户互动、数据分析、推广传播和计酬公示等全流程。网站每日更新多篇,平均每年选载约三千篇稿件。“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自2014年建立以来,日均净增粉丝稳步上升,订阅用户已增至近七万人。阅读量过千的文章也快速稳步增长,2019年来已达100%。近两年来16%的公众号停更退场,但“中国文艺评论”公众号始终保持逆势增长。我们每天坚持推送优质文艺评论文章,用户粘性强劲。据“新榜”第三方数据统计,2018年“中国文艺评论”公众号热点覆盖率超过96.1%的运营者,勤勉度超过85.3%的运营者;延展力超过90.6%的运营者,传播力超过83.4%的运营者。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艺术报》《文艺报》《文汇报》及其公众号、中央电视台、光明网等近50家报刊网站和爱奇艺、今日头条、豆瓣网、雅昌艺术网等业界媒体建立较好联系,有效集中展示文艺评论最新动态,逐步打开网络文艺评论工作格局。

  扎实推进网上评论家园建设,延伸工作手臂,团结凝聚评论家,推动共建线上线下“同心圆”。成功举办首届全国网络文艺评论大赛,中宣部领导批示:“很好。请中国文联继续指导评论家协会开展好这项工作,发挥文艺评论的引导作用。”举办两届全国文艺评论新媒体骨干培训班、首届中国文艺评论进校园,通过大数据客观评选两届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年度达人,2018年组织20余次观影观展与微评互动活动,发掘网络评论人才,培养青年评论力量。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年、喜迎党的十九大、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喜迎第十次文代会、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等,推出了“新中国70年”“我和我的祖国”等重磅专题,策划了“文艺评论家眼中的‘美丽中国’摄影微评”“文艺微评迎新春”“中秋艺评”“艺术创作的国际视野与儿童成长的现实关切”等近十次主题征稿,团结了文艺评论青年力量,延伸了工作手臂和触角。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注重服务基层评协,与各省市评协、基层评论工作者保持密切联系,有力宣传报道北京评协、上海市评协、浙江省评协、湖南省评协、辽宁省评协、陕西省评协等28家团体会员组织的活动。自2016年开始打造原创平台,开设“原创首发”专栏,付酬征稿,有力吸引省市评协、广大评论家原创来稿,《青藏高原摄影:生命的本色在于激情走过》《新时代乌兰牧骑艺术成果的集中展示:第一届乌兰牧骑新人新作比赛述评》等文章点击量过万。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成为全国文艺评论的重要窗口和发声渠道,平均每年吸引评协会员、青年评论人才来稿2000余篇,精选编发约200篇并支付稿酬。通过艺评Q群、微信群,已实名在线团结1200余名文艺评论工作者和爱好者,每日都有丰富的艺评文章与信息服务。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自觉担当网络文艺评论新使命,在内容建设、人才队伍、话语表达和传播力影响力等方面开拓创新。

  中国文艺评论网络信息工作始终坚持“组织力量是依托,评论队伍是根本,网站内容是关键,制度保障是基础,创新发展是宗旨”的原则,稳中求进,开拓创新,精耕细作,获得评论界与学术界等社会各界的好评。今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将继续落实《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建设工作规划(2018-2020)》精神,打造网络文艺评论品牌,建设网上文艺评论家园,提升网络宣传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我们将立足新时代、新媒体、新青年,在新时代中奋进,在新媒体中发声,引领新青年勇为先锋,有效集聚新的文艺评论力量,深入思考与把握网络文艺评论发展规律与态势,共同构建新形势下“互联网+”新文艺格局。

 

李洪伟
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副院长

新媒体学习平台助力研修培训实现升级跨越

 

 

  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积极探索“新媒体+培训”模式,努力提高信息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全面加快研修院信息化建设工作步伐,使研修院培训研修工作,形成线上线下互联互动、一体双翼双轮驱动格局。

  一、系统构建网上平台,深度助力研修培训

  拓宽渠道。研修院新媒体学习平台由研修院官网、研修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全国市县文联微信公众号、文联研修APP,以及教务服务管理系统五大部分组成。平台在完善培训模式的同时,已基本能反映研修院主体工作的全貌。

  扩大功能。通过在线报名、微信群组、课程介绍、微信打卡、研修专题、师资科研、网络课堂、铸梦计划、服务校友等具体功能模块,充分发挥了凝聚学员、信息传递、延伸手臂、推动合作的作用。

  完善升级。2018年,研修院按照《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建设工作规划(2018-2020)》的要求,对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开发了教务服务管理系统和“文联研修”移动客户端。通过优化在线报名、搭建校友数据库和导师数据库等,为线下培训提供更有力的、有效的、务实的、便捷的数据支撑和服务;通过APP查看学员手册、课表,分享课件、微资讯等功能,提高学员体验度满意度,提升培训业务效率;系统的运行顺畅和操作快捷,也进一步提升研修院工作网络化、智能化、效能化水平,助力培训研修的科学管理。截至2019年10月30日,通过新版报名系统,已经完成中青年文艺人才班、民族班、市县级负责人班、新文艺群体班、海外班,以及铸梦计划等20余项培训和活动的报名工作;平台在线报名人数达到近4044人,校友库收录档案2854条,导师库收录档案126条,对培训信息进行详细分类,各数据库可通过姓名、班级、专业领域、地区、培训次数等条件对数据进行精确筛选和导出。

  二、突出抓好内容建设,牢牢守住宣传及意识形态阵地

  不断提高发稿数质量。截至2019年10月30日,研修院官方微信公众号累计发布稿件4000多篇,稿件原创率64%;微信公众号总阅读量为199万次,日均浏览量1070次,关注人数已破万,文章收藏和互动次数有了明显提升,并多次被其他公众号及媒体转载。

  积极推进工作重心下移。2018年8月6日,研修院正式开通全国市县文联微信公众号,开设研修培训、品牌建设、改革创新三个专栏,将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中国文联深化改革方案》中关于“完善文艺培训资源配置,推动优质培训资源向基层延伸倾斜”的有关指示落到实处。截至2019年10月30日,已累计推送文章483篇,阅读总数达71733人次。

  全程把好意识形态关口。2018年4月,为提高稿件内容质量,研修院成立微信稿件讨论群,每日由各处供稿人按照发稿流程将稿件放到群里供全体职工审阅,并要求审核人落实好意识形态责任和岗位职责。在大家特别是院领导对稿件的监督和批改过程中,学习到了新闻采编、编辑排版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加强了对稿件内容的严格审核、对舆论导向和意识形态的严格把控,使同志们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锻炼。文章内容质量有明显提高。

  三、健全完善制度机制,科学规范信息工作

  及时完善制度规定。几年来,研修院为保障信息工作各环节的顺利开展,制定并逐步完善了相关规定,包括《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网络安全制度》《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宣传报道工作规则及流程》《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网络安全应急预案》《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科学规范管理,确保研修院信息网络工作安全、可靠、稳定地运行。

  充分挖掘信息资源。在没有稿费来源征稿困难的情况下,为做好信息工作,研修院提出人人都是信息员的要求,每个处室选出一名同志为信息员联络人。我们结合重大事件、热点情况进行主题征稿,布置当月发稿任务,并以周为单位进行考核。同志们积极与校友沟通,及时挖掘校友资源,保证稿件内容充实丰富。研修院每月组织召开信息工作月度会议,主要总结上月发稿的情况,以及日常稿件错误示例分析并纠正编辑问题。通过数据分析,梳理问题总结经验,针对不足讨论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严格审核规范流程。规范新媒体学习平台(包括官网、微信公众号、APP)的运行和管理,规范信息发布程序,稿件严格按照各处室-信息网络处-院领导三级审核制度。对稿件内容严格把关、慎重筛选,对遇到的把握不准的稿件及时请示汇报。

  四、时刻紧绷安全防线,确保平台稳定运行

  及时排除隐患。2018年11月,研修院通过搜索引擎发现一家名为“亚洲明仕”的网站整体克隆我院官方网站的布局、栏目名称、网站风格和内容。事件发生后,全院上下非常重视,按照职责和权限密切协同,通过上报、举报、公开声明、协助关停系列动作及时予以处置,最大限度降低了克隆网站带来的危害。李屹书记对此高度重视,批示:“此事处理及时果断且方法得当,体现了应有的警觉和敏锐,避免了大的负面影响。但也提醒我们,要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从机制上保障网络安全。”

  加大安防力度。研修院充分认识到平台预防、机制保障、技术监测、漏洞检查、数据保密等方面的重要性,要求技术方每月对官方网站、服务器和各系统后台进行安全检测和相关数据备份工作,并提供纸质报告进行存档检查。近年来,研修院网络平台运行期间无重大系统故障和安全事故发生,总体访问良好。

  积极参加检测。根据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安排,全程参与安全网络培训及安全渗透测试工作,学习网络安全相关专业知识,进一步转变网络安全观,切实增强网络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及时整改测试漏洞,逐步提升了平台整体的稳定性安全性。

  五、着眼长远发展,统筹规划下步工作

  旗帜鲜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今后我们将提高政治站位,找准工作定位及任务。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落实好意识形态责任制。

  进一步完善新媒体学习平台功能。优化平台服务功能,通过互联网新技术采集优质校友及培训资源,实现数据累积沉淀,充实校友画像,并与线下培训紧密结合,拓展创新服务模式,增强校友归属感;完善官方网站升级,优化网站结构和页面,便于搜索查找相关资源;升级硬件设备,保障服务器安全运行。建立数据档案存储空间,在教学档案整合累积的基础上,采取适合的安全的存储方式,通过科学化标准化分类建档,在院内实现资源共享。

  加强网络安全建设。网络安全既是防线又是底线,我们既要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能力建设,使得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意识形态安全的“最大增量”,同时也要做好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继续完善管理制度,对研修院现有网络环境开展安全等级保护等工作。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新闻报道
News report
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推进会在云南昆明召开
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推进会在云南昆明召开

由中国文联主办、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和云南省文联承办的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推进会11月6日至8日在云南昆明召开。来自中国文联各团体会员,中国文联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各副省级城市文联的相关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等120余人参加会议,总结交流“互联网+文联”建设经验,进一步推动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深入开展。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董耀鹏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表示,大家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战略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牢牢把握正确的目标导向和精准的问题导向,用心、用智、用力推动文联网信工作落地生根。要强化文联网信工作的组织力、凝聚力、协同力... <详情>

领导讲话
Leader's speech
董耀鹏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召开此次专题会议,是中国文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次具体行动,也是根据《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建设工作规划(2018-2020)》部署,全面加快文联网络和信息化建设工作步伐,实现“网上文艺之家”建设目标的一次阶段性回顾和展望。
查看详情
李勇
云南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在中国文联的关心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推进会”今天在春城昆明隆重开幕了,明天就是立冬,虽然即将步入冬天的春城有了一丝凉意,但各位同仁的到来,让我们感到浓浓的温暖。首先,我代表云南省文联,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中国文联及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一直以来对云南文艺特别是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对这次前来传经送宝的各兄弟省区市文联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界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
查看详情
谢力
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主任
近年来,在中国文联党组坚强领导下,中国文联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网络和信息化建设工作,切实把“互联网+”纳入文联系统深化改革中加以推进。2018年年初,根据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工作会议精神,中国文联制定下发了《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建设工作规划(2018—2020)》(以下简称“三年规划”),以明确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稳步扎实推动全国文联网络与信息化建设。从“三年规划”制定印发至今已有近两年时间,其实施以来的基本进展情况和主要建设成果如下:
查看详情
大会交流发言
Conference exchange and speech
11月7日上午
刘尚军
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主任
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作为文联主要业务职能部门,在信息化建设,特别是推动文联职能工作和改革举措的信息化方面负有重要职责。按照中国文联党组和中国文联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要求,根据中国文联十届三次、四次全委会工作部署、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建设工作规划(2018—2020)》文件要求,从工作实际出发,积极推进文联职能职责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些具体实在的进展。
查看详情
韩陈青
上海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根据《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建设工作规划(2018—2020)》中的目标任务,近两年上海市文联一直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文艺领域宣传工作,构建文艺发展新空间。
查看详情
11月7日下午
刘建刚
四川省文联党组副书记
中国文联《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建设工作规划(2018—2020)》发布以来,四川省文联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贯彻中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工作要求,按照《四川省文联深化改革方案》部署,就“互联网+文艺”开展了如下工作:
查看详情
苏社钦
北京市文联二级巡视员
《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建设工作规划(2018—2020)》实施以来,北京市文联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动《北京市文联深化改革方案》落地生效,全面推进“互联网+文联”“互联网+文艺”工作。
查看详情
林建宇
辽宁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辽宁省文联不断调整信息化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在原有“一网两微三库”网上文联建设基础上,大力推进“互联网+文联”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进展。
查看详情
徐 晓
浙江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浙江省文联围绕推动文艺繁荣、推进文联改革的目标,坚持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理念,迈小步、不停步,取得了积极成效。
查看详情
张 纯
湖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湖南省文联顺应深化改革的强劲东风,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优势,全面加快信息化建设工作步伐,不断织密文联系统网络,扎实推进“互联网+文联”“互联网+文艺”工作,助推湖南省文联在新时代开创新局面,助力新时代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查看详情
赛娜·伊尔斯拜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改革办副主任
加强网上文联建设,不仅是新时代文艺发展的需要,也是文联提高自身能力、有效拓展服务的需要,新疆文联高度重视文艺网建设工作,结合文联深化改革和具体工作实际,积极探索文艺网络平台建设,在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的大力支持帮助下,2019年年底新疆文联文艺网即将建成并运行。现将文艺网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查看详情
张 俊
南京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在互联网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的今天,如何适应时代变化、创新工作方式、延伸服务手臂,成了文联必须面对的新情况、新课题。为落实《中国文联深化改革方案》部署要求和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工作会议精神。自2016年以来,南京市文联充分运用互联网优势,积极探索“互联网+文联”“互联网+协会”模式,做好中国文联首选的城市“网上文联”建设试点,文联工作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开创了新局面,文艺事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繁荣发展。
查看详情
11月8日上午
宋洪发
《曲艺》杂志社社长、主编
近年来,中国曲艺家协会在推动“互联网+曲艺”、“互联网+曲协”建设以及媒体融合工作方面迈开了扎实步伐,走上新台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就中国曲艺家协会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查看详情
夏小虎
中国舞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
中国舞蹈家协会不断深入落实“互联网+舞协”工作,做到网上网下两个领域的舞协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努力开创网上网下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的舞协工作新格局,不断提升中国舞协的引导力、影响力,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查看详情
肖世革
中国杂协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
为落实《中国文联深化改革方案》相关部署要求和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会议精神,确保《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建设工作规划(2018—2020)》中的目标任务如期推进,按照中国文联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总体要求和中国杂技家协会分党组的工作部署,现就中国杂协信息化建设阶段性工作成果经验进行汇报。
查看详情
何 美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网络信息处处长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根据中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工作部署要求,明确“互联网+文艺评论”目标导向,依托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一网多号”(中国文艺评论网、“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和“艺评中国”“艺评头条”今日头条号),创新推进中心和协会网络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查看详情
李洪伟
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副院长
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积极探索“新媒体+培训”模式,努力提高信息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全面加快研修院信息化建设工作步伐,使研修院培训研修工作,形成线上线下互联互动、一体双翼双轮驱动格局。
查看详情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visit
会议小结
Summary of the meeting
谢 力 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主任
宣传片
Trailer
二维码
QR code
文艺云APP
中国文联APP
中华文艺资源数据库
中国文艺网微信
中国文艺网微博
中国文艺网
媒体关注
Media attention
董耀鹏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董耀鹏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召开此次专题会议,是中国文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次具体行动,也是根据《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建设工作规划(2018-2020)》部署,全面加快文联网络和信息化建设工作步伐,实现“网上文艺之家”建设目标的一次阶段性回顾和展望。他希望大家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战略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牢牢把握正确的目标导向和精准的问题导向,用心、用智、用力推动文联网信工作落地生根。要强化文联网信工作的组织力、凝聚力、协同力,借用互联网使新时代的文联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李勇
云南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在中国文联的关心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推进会”今天在春城昆明隆重开幕了,明天就是立冬,虽然即将步入冬天的春城有了一丝凉意,但各位同仁的到来,让我们感到浓浓的温暖。首先,我代表云南省文联,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中国文联及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一直以来对云南文艺特别是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对这次前来传经送宝的各兄弟省区市文联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界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气候多样、资源丰富,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花卉之乡”等美誉。云南26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深邃、悠远和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多年来,云南持续加快推进民族文化强省战略实施,云南文艺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投身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云南篇章的火热实践,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同心同向、同频共振,云南文艺事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也带动了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顺利起步。在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的关心支持下,云南省文联依托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的技术力量和云平台优势,对云南文艺网进行重新设计改版,完成了云南省各省级文艺家协会会员数据平台建设等相关工作。

  放眼当今世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可以说,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

  互联网在全方位、多层次改变人们生产生活的同时,也日益扩充和重构人类艺术版图。传统文艺被互联网强力吸附和改造,网络文艺风起云涌、千帆竞发,新兴文艺形态层出不穷,并与传统文艺深度融合。网络小说、网络剧、网络电影、网络综艺等以“网”之名蓬勃兴起的文艺形式,不仅仅是传统艺术搭上新载体,更呈现独特创作方法和传播规律。

  今天,中国文联把“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推进会”放到云南召开,这既是对我们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一种鞭策,更是一次我们向兄弟省区市借鉴经验、取长补短的难得机会,必将对提升云南省文联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水平、加强“互联网+文联”工作产生深远影响。当前,云南省文联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与全国许多地区相比差距仍然不小,面临人才匮乏、基础薄弱、观念落后等瓶颈制约,我们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充分运用互联网优势文联的深化改革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让文联各项工作焕发出全新活力,通过互联网延伸工作手臂、拓展服务方式,真正实现线上线下结合、工作方式转变,实现理念思路和体制机制的创新,开创新时代文联工作新局面。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云南是一片希望的热土,在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云南新实践、实施民族文化强省战略、繁荣发展文艺事业的新征程中,我们需要中国文联一如既往的指导和帮助,需要各兄弟省区市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美丽开放的彩云之南欢迎你们!

  最后,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界朋友在云南期间身体健康、心情愉快!

  谢谢大家!

谢力
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主任

    近年来,在中国文联党组坚强领导下,中国文联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网络和信息化建设工作,切实把“互联网+”纳入文联系统深化改革中加以推进。2018年年初,根据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工作会议精神,中国文联制定下发了《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建设工作规划(2018—2020)》(以下简称“三年规划”),以明确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稳步扎实推动全国文联网络与信息化建设。从“三年规划”制定印发至今已有近两年时间,其实施以来的基本进展情况和主要建设成果如下:

  “三年规划”的制定及进展情况

  中国文联党组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给文联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按照《中国文联深化改革方案》对文联网信工作的要求,将“互联网+文艺”作为文联深化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主动谋划网络和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新思路。2017年11月底,中国文联在北京召开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工作会议,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在会议上强调要加强中国文联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明确“网上文艺之家”的总目标,要求制定近中期建设实施方案。会后,中国文联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了重新调整,李屹书记担任组长,中国文联各协会、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小组成员,并明确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在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具体负责日常工作。2018年3月,中国文联正式出台《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建设工作规划(2018—2020)》,这是自2014年印发《中国文联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意见》以来,从全局上和长远上为全国文联系统新时代网络与信息化建设制定的发展蓝图。

  为推动“三年规划”贯彻落实,中国文联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于2018年、2019年细化分工任务,加大实施力度。2018年8月,中国文联召开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暨“互联网+协会”工作推进会,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出席会议并讲话,对第一阶段工作任务对标对表,予以督促落实。2018年9月,中国文联在杭州举办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工作培训班,对文联团体会员及副省级城市文联深入开展网络与信息化建设进行培训指导,时任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陈建文同志出席并作辅导报告。2019年11月,中国文联在昆明举办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推进会,进行阶段性回顾总结和工作推动,并对下一阶段的建设工作作出部署。会前,中国文联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各单位征集“三年规划”实施以来“互联网+”工作成果经验的材料并编印成册,供各单位互通情况,交流经验,以更好促进工作开展,加快建设进度,为2020年顺利完成“三年规划”总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年规划”的主要建设目标和实施路径

  “三年规划”的核心目标是通过2018年到2020年的三年努力,初步建成“网上文艺之家”,初步实现中国文联各团体会员的信息互联互通、平台共建共享、资源融合应用,探索创建适应时代发展的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行的文联工作新模式。为实现这一目标,“三年规划”着眼文艺发展态势和文联实际情况,明确提出了总体要求、基本路径和工作原则,确定了2018—2020年每年开展建设的重点工作。

  围绕“网上文艺之家”目标任务,设计有四大支撑体系。第一是“网上文联”系列工作平台为支撑的工作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行的服务体系,比如会员管理的平台、在线文艺评奖的平台、文艺项目申报和在线管理平台等;第二是文艺资源大数据平台为基础的文艺资源数字化转化和网络化应用服务体系,比如文艺人才数据库、文艺作品数据库、中华数字艺术城、文艺家数字艺术馆等;第三是文联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传统文艺和网络文艺融合创新的新时代文艺传播体系,比如文联各团体会员的网站集群、新媒体矩阵、网络直播、云剧场等;第四是文联系统网络安全和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保障体系,比如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建成面向全国文联系统提供云计算服务的文艺资源数据中心、容灾备份数据中心,提供7x24小时云安全监测和防护服务,网络运行环境达到等保三级相关要求。

  建设目标的基本路径非常明确,即首先进行“网上文联”系列工作平台建设,主要做法是中国文联各部门根据自身工作职能和任务,自行建设或与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开展合作,打造一系列网上工作平台,目前组联工作服务平台、对外传播与交流平台、研修培训平台、理论评论平台、志愿服务平台、文艺评奖平台等一系列工作平台都已经初步完成并上线,还有一批正在陆续开展建设。第二阶段,进行“互联网+协会”建设,以各全国文艺家协会为主体,充分利用建设完成的各工作平台,逐步推进协会工作业务的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行。这是三年规划中2018年度重点任务。下一步,就是开展“互联网+文联”建设,这也是2019年的重点工作任务,充分运用中国文联“互联网+协会”建设工作积累的经验,根据实际情况分步骤向地方团体会员推广,积极推动地方团体会员开展网络与信息化建设,并主动融入“网上文艺之家”大平台。2020年,在上述各项工作的基础上,推动各团体会员积极开拓网络空间,开展“互联网+文艺”的创作、传播、评论、交流、研修等各类创新应用,初步建成“网上文艺之家”,从而有效扩大文联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

  “三年规划”实施以来阶段性成果

  两年来,中国文联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把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紧密结合,协调各方、整合力量、集中统筹、分步推进,各阶段重点任务基本按照规划要求贯彻落实。

  (一)“网上文联”系列工作平台建设应用情况

  “三年规划”实施以来,网络文艺传播中心配合中国文联机关各部门和相关直属单位,深化需求调研、研发设计和功能拓展,突出主动服务意识,升级改造网上工作平台服务功能。一是升级文艺宣传、创作推介平台,实现电脑端、移动端统一登录,为互通互联筑牢技术基础。二是与国内联络部、文学艺术基金会合作开发全国文联组联工作服务平台、中国文联文艺项目申报管理系统,初步搭建起会员管理、项目申报等重要工作的网上运行系统。三是与国内联络部合作启动中国文联文艺评奖平台升级改造项目,2019年年底前将实现部分重大奖项在线征集申报、评审评议、推介传播。四是与国际联络部合作升级改版中国文联对外传播与交流平台,充实对外传播内容资源,做好文联系统品牌活动的海外传播服务。五是与权益保护部合作开发建设中国文联权益保护和出版管理工作平台,建立起多个服务模块和管理功能,进一步丰富工作手段。六是升级完善中国文艺志愿者注册管理平台,使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实现了文艺志愿者的网上招募和管理、文艺志愿服务活动项目组织管理和数据统计的在线服务。七是与人事部合作初步建设完成中国文联人事工作网络平台,有效开展履职工作管理和跟踪培训工作执行情况。八是与机关党委合作建设的网上“文联党建”平台已经上线运行,开始服务党建工作。九是与离退休干部局合作建设的离退休干部局工作服务平台已完成方案设计,即将启动建设。另外,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自行建设的文艺评论平台也与网络文艺传播中心进行了信息数据接通,中国艺术报社的电子报与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所属中国文艺网信息共享也在持续推进。

  为更好服务各团体会员、机关部门和直属单位的业务开展,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根据网络技术发展,自行开发建设了一系列创新应用型的服务平台。一是建设运行中国文艺网直播平台,开展丰富多样的网络直播服务。2018年以来,已为中国文联各项重大奖节活动提供了83场网络直播服务,涵盖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杂技、电视、文艺志愿服务等11家全国文艺家协会,山东省文联、南京市文联等多家地方文联,在线累计浏览量逾1500万人次,推介优质视频内容172小时,并可为直播提供回看浏览。二是建设运行中华数字艺术城,提供线上展览推介传播服务。通过3D虚拟空间和360度全景在线两种呈现形式,实现展览线上线下同步展示传播,电脑端与移动端跨屏浏览。2018年以来共计推出文联、协会大型主题展览22个,单项展览浏览量突破10万人次。三是建设多媒体影音资源管理平台,运用云剧场、K歌系统传播管理平台(含“艺起唱”APP)等不断提升文联、协会的品牌传播力。与中国音协开展的中国当代歌曲创作精品工程“听见中国听见你”建立深度合作,已推送两年度精品原创内容,加大优质作品传唱度、覆盖面与互动性。

  (二)“互联网+协会”建设进展情况

  目前,中国文联所属各全国文艺家协会主要业务工作已经具备线上线下一体化雏形,正在向常态化推进。

  一是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基本实现会员的网络化管理。以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与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共同建设的全国文联组联工作服务平台会员管理系统为基础,中心配合各全国文艺家协会积极推进协会会员数据库建设。截至2019年9月,已有12家协会正式使用网上会员系统不同程度开展管理工作,中国书协网上会员管理系统已经建成,因其他原因暂未上线。使用会员管理系统的协会中,中国剧协、中国影协、中国音协、中国曲协、中国杂协正利用网上会员管理系统开展会员数据核准更新工作;中国音协、中国曲协、中国民协、中国评协已使用网上会员管理系统开展新会员入会网上申报工作。各协会会员管理系统均已经与全国文联组联工作服务平台会员管理系统开展会员数据对接交换和共享,其中过半的协会与组联工作服务平台实现会员信息同步更新,目前数据库内已存储96293位各全国文艺家协会的会员基本信息。

  二是各全国文艺家协会持续探索文艺评奖线上线下融合开展模式。各协会不断利用互联网推动评奖模式创新发展,通过网上征稿、网上投票、优秀获奖作品网上推介展示,提升文艺评奖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其中,中国影协与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合作建设第3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投票系统,中国视协与爱奇艺合作开展第29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网上投票建设,中国书协在第十二届国展征集收稿、评审工作、抽查面试等环节均借助信息化手段,中国摄协以及所属单位举办的各种摄影大展的征集工作全部实现网上征稿。在参评、获奖作品展示方面,中国音协、中国舞协、中国曲协、中国美协、中国摄协、中国书协、中国杂协等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将“听见中国听见你”年度优秀歌曲、中国舞蹈“荷花奖”、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优秀相声小品新作展演、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国内、国外、特展)、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2018中国国际摄影艺术节优秀作品展等以虚拟展览、视频直播、专题推送、图集播放等多样方式进行网络空间展陈推介,不断增强优秀作品的传播力影响力。为进一步加强融合,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与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合作,于不久前启动“互联网+文艺评奖”升级项目建设,拟通过文艺评奖平台更好实现在线征集申报、网上评审评议、评奖数据库检索等功能,预计今年11月底上线运行部分文艺大奖在线申报系统,12月底收集汇总12项文艺大奖历年的获奖结果、奖项信息,逐步建设内容完整的中国文联全国性文艺评奖大数据库。

  三是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初步形成新媒体传播体系。2018年以来,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和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协力推动中国文艺网、各协会官网的改版升级和移动端新媒体平台建设,并以中国文艺网为枢纽,初步实现信息即时互通共享。中国剧协、中国影协、中国美协、中国民协、中国摄协、中国书协、中国杂协、中国评协、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均已完成网站改版,中国剧协、中国曲协、中国美协、中国民协、中国视协开发完成官方APP,建立起移动端宣传与服务门户,并逐步开始加强微信微博及各类公众号、服务号的管理。目前,中国文联系统网站共计28个,新媒体账号117个,初步形成导向鲜明正确、信息丰富多样的网上文艺传媒集群。

  四是各全国文艺家协会与个人会员正逐步实现网上交流互动常态化。“三年规划”实施以来,各全国文艺家协会通过不同网络平台尝试开展与协会个人会员的线上互动联络。中国剧协、中国曲协、中国美协、中国民协、中国视协等单位已建立完成移动端互动交流APP,提供协会个人会员的网上即时互动交流服务;中国音协、中国评协等单位运用微信平台建设协会个人会员微信群,增加协会个人会员之间的联系互动;中国影协通过发送手机报方式实现协会与个人会员间的信息互动。中国舞协、中国摄协、中国书协、中国杂协、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也正通过微信公众号、建设移动端互动交流APP、使用网上会员管理平台等方式,探索建立与会员、文艺家的网上个人沟通交流渠道。

  五是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团结引领联络服务新文艺群体新文艺组织的力度不断加强。“三年规划”实施以来,各全国文艺家协会通过线上线下不同渠道方式积极团结凝聚网络文艺人才队伍。线上,中国评协以文艺理论评论平台为基础,持续完善专业权威的网上文艺评论阵地建设,集聚起一支中青年网络文艺评论队伍。线下,中国影协、中国曲协、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等开展系列新文艺群体人才研修培训工作,中国音协、中国剧协、中国美协、中国视协等相继成立新文艺群体(组织)工作委员会、展览与推广中心等,开展针对网络文艺从业者的艺术交流活动和业务培训等,体现了中国文联深化改革、团结引领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推动网络文艺繁荣发展的积极作为。

  (三)“互联网+文联”建设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互联网+文联”建设全面推开,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主动与各地文联联络沟通,积极开展工作对接,有效提供建设咨询服务和软硬件技术支撑服务。

  一是全国文联系统网信工作机制逐步健全。随着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工作会议的召开、“三年规划”的实施和2019年任务分工方案的执行,各省级文联、产(行)业文联和副省级城市文联均已明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工作分管领导、工作机构、专职人员。其中,北京文联、河北文联、山西文联、湖南文联、重庆文联、贵州文联、陕西文联、福建文联、成都文联等9家单位为主要负责同志直接分管信息化建设工作。在网信工作机构设置方面,各地文联均组建或指定相关部门承担信息化工作职能,有12家地方文联确定联络员专职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12家单位制定了本单位2019年“互联网+文艺”的总体规划或方案,19家单位与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共建。

  二是各省级文联网信意识不断增强,新媒体建设有较大发展。随着全社会对网信工作认知的提高,各省级文联网信意识得到强化。截至2019年7月,32家省级文联单位中,30家单位建有网站,官方网站以资讯发布为主,26家单位有网络文艺精品展示、音视频播放功能,16家单位有数据库功能;28家单位开通了微信公众号,8家单位开通了微博或今日头条账号,3家单位还建有移动客户端;17家单位建有网上会员管理系统或单机版会员管理系统、初步建起会员数据库。另外,有15家单位虽然没有会员管理系统但已经做了会员资料的电子化工作。

  三是各省级文联、产(行)业文联、副省级城市文联积极开展优质文艺资源的数字化转化和网络化应用,内容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各地文联的网络传播意识不断增强,许多地方文联借助当地媒体资源和宣传平台优势,多方位开展合作,利用网络直播、VR展厅、网上展厅等方式,将文联拥有的大量优质文艺资源、文艺精品内容进行重新整合,转化成广大网友喜闻乐见的网络文艺形态。各地文联普遍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设网上展厅、网上剧院等栏目,推出精品力作,扩大文艺作品的传播力度和社会影响。吉林文联、安徽文联、山东文联、河南文联、广东文联、四川文联、福建文联、南京文联、沈阳文联、成都文联等,均借助第三方平台开展网络直播,对重要展览展演活动进行多平台互动展示。北京文联、贵州文联、南京文联等尝试使用VR展厅、全景VR展的形式,探索网络文艺多元传播新模式。

  四是部分地方文联与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开展信息化建设合作试点,初步探索地方文联的标准化建设模式。自2018年开始,网络文艺传播中心一直在全力支持地方文联开展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网上应用服务产品开发和设计,指导和推动部分地方文联按照互联互通需求进行官网改版升级,为有建设移动客户端需求的地方文联实现系统快速开发。部分具备条件和有意愿的地方文联陆续与中心开展了信息化合作试点建设,会员管理、项目申报、文艺云APP、数据库等应用服务逐步得以推广。中心先后与四川文联、重庆文联、广州文联等开展文艺资源数据库建设;与辽宁文联、浙江文联、云南文联、新疆文联进行官方网站改版和会员管理系统建设;与内蒙古文联、湖南文联、江西文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联、宁波文联开展会员管理系统建设;与青海文联开展官方网站、会员管理系统、文艺资源数据库和APP建设;与南京文联开展“网上文联”各子平台建设;根据中国文联部署安排,筹措资金扶持西部地区“互联网+文联”建设工作,初步探索出地方文艺资源数据库、会员管理系统等平台的标准化建设模式。

  (四)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工作情况

  作为中国文联信息化建设职责单位和中国文联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运行单位,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按照规划部署,有效发挥了枢纽单位和基础支撑的作用。

  一是持续开展网上文联建设系列调研。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陆续与近30个地方文联开展座谈交流或进行实地走访,了解地方文联“互联网+”建设的实际状况、各地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通过调查问卷及电话咨询,对包括省级文联、产(行)业文联和副省级城市文联在内的58家单位进行了基本情况统计,汇总意见建议近200条,形成两份调研报告,为更好开展网络与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参考。

  二是全面开展“互联网+文艺”建设对接工作。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加大建设统筹力度,专门成立“互联网+协会”“互联网+文联”工作推进小组,广泛建立运行对接机制、沟通渠道,不断完善与中国文联各团体会员、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合作服务机制,并由专人负责对接,基本形成“一对一”“全覆盖”沟通服务状态,加强工作协同,推进合作建设,有效推动了工作开展。

  三是加强“三年规划”任务分工的督促落实。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履行中国文联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督促各团体会员、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网络与信息化建设明确分管领导、成立工作机构、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督促相关单位和部门对照工作任务分工方案,按时提交本单位年度工作方案和工作总结,明确自身建设目标和建设思路,反馈建设工作进展和工作成果。2018年在“互联网+协会”工作推进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今年会上已经形成材料汇编并印发,接下来的会议上还会开展经验交流。

  四是推进网络安全和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已于2019年10月完成软硬件基础设施相关扩建工作,形成了文艺家之家信息机房、文艺资源数据中心、灾备云数据中心的三地数据中心格局,网络出口总带宽达1200Mb,运行各类IT设备近755台,存储容量可达600TB,基本实现覆盖中国文联系统的基础设施支撑服务能力。目前,云平台可提供450个云服务器,已为包括中国文联系统各单位以及地方文联组织在内的34家单位提供云服务。构建多维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持续增强内容安全建设、网络安全防护和风险防控能力,不断规范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和人员管理安全等工作,不断完善安全设施、技术、制度、人员四位一体的安全保障体系。年均抵御网络攻击600余万次,有力保障了运行在网络文艺传播中心机房的各网站、各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中心运维服务范围已经覆盖中国文联系统及部分地方文联组织在内的40多家单位的57个系统,为“互联网+文艺”不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是努力为各团体会员信息化建设提供“一条龙”服务。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先后为至少48家团体会员信息化建设拟定方案、提供技术支持、开展网站移动端应用平台和数据库建设、进行运维服务以及使用培训。努力推广应用网上文联系列工作平台和各类标准化应用系统,提供个性化需求改造和应用开发,逐步实现“一条龙”“菜单式”服务。积极统筹各团体会员将信息化建设融入“网上文艺之家”大平台,推动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六是积极开展文艺资源大数据建设。网络文艺传播中心以中华文艺数据资源库建设工程为基础,积极探索文联系统各团体会员单位文艺资源数据建设规范化常态化工作机制、对接渠道和数据标准,探索地方文艺资源数据库合作共建、互通共享模式,并初步建成一批试点。目前,各全国文艺家协会通过网上会员管理系统建设和数据迁移,已经从基础数据层面与中华文艺人才数据库互联互通。与地方文联合作共建一批地方文艺资源数据库,其中一部分已上线运行并实现了数据接通,另一部分正在建设中。协助地方文联开展文艺资源数据加工,已经规范采集储存地方文艺家信息数据近3万条。

  七是积极开展新文艺群体新文艺组织联络服务,推动网络文艺精品内容研创和传播。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持续开展全国网络文艺中青年骨干人才培训,先后组织网络影视、网络音乐、网络短视频、网络VR等前沿领域新文艺群体人才培训班,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提供宣传推介服务。与光明网、腾讯、爱奇艺、喜马拉雅等一线互联网平台合作,积极开展网络文艺精品内容的研创和传播,原创短视频、音频、动漫等网络节目多次突破亿级浏览量,起到了网络正能量引领和原创精品示范作用。在开展网络文艺前沿学术研究方面,举办的一系列游戏发展论坛、数字艺术沙龙等都取得良好反响。与中国传媒大学合作的网络文艺发展研究年度报告也即将正式发布。

  “三年规划”推进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三年规划”实施以来,各团体会员积极行动,整体推进比较顺利,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对照“网上文艺之家”的目标要求,差距依然存在,困难问题不少,任务还很艰巨繁重。特别是今年以来,“互联网+文联”方面的进展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还有部分单位信息化建设工作进程较为迟缓。

  一是部分地方文联还没有把信息化建设真正纳入总体工作布局。我们在调研和工作对接中发现,有些地方文联对文联整体信息化建设目标和三年工作规划还缺乏深入理解,对如何运用互联网优势创新文联工作模式缺少想法,对“互联网+文联”建设目标还没有拿出具体的规划设计,建设方案出台困难或者一再反复,需要的人力、财力、物力等建设投入没有真正到位,问题迟迟不能研究落实。确定的具体工作人员时间精力等方面都得不到保证,工作上缺乏连贯性主动性。这些都反映出多年形成的传统工作观念、惯性思维方式还没有彻底打破,对推进文联网络与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性重要性、在文联深化改革中的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到位。

  二是部分地方文联信息化建设内部工作机制仍不尽合理。有的地方文联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与中国文联相关职能职责部门联络沟通也比较紧密,但在具体业务系统、网络平台建设过程中,指定的网络信息化建设部门和其他业务部门在责任分工和沟通机制上不明确,工作边界不清晰,有的多头参与、意见不统一,有的推进不力、一味“等”“靠”,工作进展较为缓慢。“互联网+文联”作为基础性工程,的确牵扯到文联各部门的整体业务运行,在建设过程中,牵头部门的沟通协调、统筹执行能力就显得极端重要,这就需要从工作机制上得到保障。

  三是部分团体会员对互联网与文联工作、文艺工作融合创新的理解,与实际工作需要存在差距。有的团体会员对互联网的认识还停留在几年、十几年前的旧观念上,把初级的电子档案等同于数据库、把简单的信息上网等同于媒体融合、把手机微信短信发通知等同于网络服务,对最新的虚拟现实、网络直播、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平台、5G等技术了解不足不够,对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融合、新媒体传播规律缺乏深入深刻认知,对互联网与文联工作、文艺工作融合创新的理解,与实际工作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有的团体会员在信息化建设上满足于“有”,但不重视于“用”,对于新建设的网络工作平台、业务系统,学习熟悉积极性不高不强,推广应用力度不大,仍然习惯于运用传统方式开展业务工作。

  四是部分团体会员对信息化建设中需要下真功夫、细功夫的工作内容仍然准备不足。信息化建设既是工作模式的创新,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某些历史欠账的清理和解决。比如,文联将会员管理网络化列为重点任务之一,就是因为长期以来传统会员管理方面存在着数量不清、信息不准、现状不明等现实问题,需要通过数字化网络化的管理模式来加以有效解决,这需要下大功夫、笨功夫、细功夫去做一次彻底的梳理核实工作。目前,有14家省级文联建有会员管理系统,其中9家文联系统会员信息接入全国文联组联工作服务平台,但大多数单位对会员信息进行大范围更新核实工作还没有开展或者没有完全到位,这是实现会员管理工作网络化过程中必经的一步,不下狠决心、不下足功夫完成好这类基础性工作,“互联网+文联”就做不到真正落地。

  

  

刘尚军
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主任

 贯彻“互联网+文艺”理念  努力放大文联工作职能措施效用


   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作为文联主要业务职能部门,在信息化建设,特别是推动文联职能工作和改革举措的信息化方面负有重要职责。按照中国文联党组和中国文联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要求,根据中国文联十届三次、四次全委会工作部署、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建设工作规划(2018—2020)》文件要求,从工作实际出发,积极推进文联职能职责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些具体实在的进展。

  一、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贯切实彻落实党组部署要求

  国内联络部把推动信息化建设作为重要职责,高度重视,主动谋划,按照中国文联党组深化改革和加强信息化建设要求,积极配合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围绕会员管理系统和《2018年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建设工作任务分工方案》,主动提出工作设想,先后起草了《全国文联组联工作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借助“中国文艺网”搭建全国文联组联工作服务平台的思考与实践》、《中国文联“互联网+文艺评奖”建设方案》等文件,研究制定《国内联络部2018年度信息化建设方案》。成立以国内联络部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国内联络部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从各自工作职能职责出发,把信息化工作与推动职能职责改革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创设信息化建设项目,建立相应工作机制,畅通工作沟通渠道。领导小组加强工作统筹,办公室设在综合处,负责收集、汇总、审核各处室的信息化建设需求方案;制订年度计划方案,落实各项任务措施;各项目执行处室组织修改论证具体设计开发方案;做好与相关单位协调沟通、项目落实等工作,推动信息化工作落实落地。

  (二)积极发挥联络协调作用,努力放大工作职能措施效用

  充分依托国内联络部已有工作机制,不断强化服务和阵地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积极完善“网上文联”系列工作基础建设。根据工作需要,建设中国文联文艺项目申报管理系统、“互联网+文艺评奖”在线申报系统等,推动搭建全国文联组联工作服务平台,优化“网上文艺之家”服务体系,推进各项工作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行,协助做好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及地方文联信息化建设基础性工作,实现现有资源的数字化转化和网络化应用。把做优做强网上文联作为建立上下贯通文联工作机制、放大组联工作职能效用的重要抓手,进一步促进全国文联组联工作交流融通、信息共享,进一步提升文艺精品创作能力,不断开辟文艺传播的途径,不断加强对文艺传播的引导。

  (三)积极推动网上会员管理系统建设,夯实联络服务管理基础

  推进文艺家网络互动交流常态化,搭建适应各自协会工作特点和艺术门类特点的专业、便捷、有组织的网上互动交流平台,推进线上联络沟通常态化。以全国文联组联工作服务平台为基础,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手段,逐步实现会员申报、会员认证、会费缴纳、会员通知、会员信息查询等网上会员管理服务。截至2019年9月,在13家全国文艺家协会中,已有12家协会正式使用网上会员系统不同程度地开展管理工作;中国书协网上会员管理系统已经建成。使用会员管理系统的协会中,中国剧协、中国影协、中国音协、中国曲协、中国杂协正利用网上会员管理系统开展会员数据核准更新工作;中国音协、中国曲协、中国民协、中国评协已使用网上会员管理系统开展新会员入会网上申报工作。各协会会员管理系统均已经与全国文联组联工作平台会员管理系统开展会员数据对接交换和共享,其中过半协会与组联工作平台实现会员信息同步更新。

  (四)扎实推进“互联网+文艺评奖”体制机制建设,努力实现示范引领作用

  为持续推进中国文联文艺评奖改革工作,进一步落实文艺评奖制度改革座谈会会议精神,充分运用互联网平台提升文艺评奖的社会引导力、公信力和传播力,更好地传递、展示、分享文艺评奖成果。搭建和扩容“互联网+文艺评奖”建设平台,优化重点文艺奖项在线申报、在线投票、在线评审、结果公示、成果展示等环节,将评奖资讯快递、评奖工作在线、评奖成果分享、奖作宣传推介等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全面发挥文艺评奖在引导推动创作、推出优秀作品和人才、加强文艺队伍和行业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在中国文艺网推出40余位“艺坛大家”综合专题,结合融媒体平台传播,阅读量50余万次,充分展示了老一辈著名文艺家崇德尚艺的高尚情操,为青年文艺工作者树典范、立标杆,持续传播弘扬文艺界的正风正气。

  (五)不断完善文艺创作扶持项目管理系统,持续扩大创作扶持效果和影响力

  会同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共同建设包含项目申报、推荐、评选、立项、跟踪、指导、结项等各环节在内的项目全过程业务跟踪与服务管理平台。制定印发《关于在线填报中国文联文艺创作项目申报材料的通知》,基于该平台,统筹整合重大主题文艺创作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中国精神、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工程、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等项目在线申报,根据各团体会员反馈意见,协调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及时修改完善申报系统,组织专家对申报系统进行评审。项目公示后,会同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指导各团体会员在线提交、修改申报书和资助协议。文艺创作扶持项目管理系统的建立与使用有效提升了创作扶持的效果和社会影响力。

  二、下一步计划

  国内联络部深入贯彻落实中国文联十届四次全委会的部署,严格按照《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建设工作规划(2018—2020)》中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加强与中国网络文艺传播中心的沟通与协作,密切与中国文联各团体会员在信息化建设中的联系,取长补短,交流互鉴,推进构建完整、高效的信息化体系,实现信息化技术与组联工作的创新融合。

  (一)进一步构建一体化在线会员工作平台

  在统一完备的基础设施和应用的支撑下,加快各全国文艺家协会会员数据信息更新速度,搭建网上互动交流平台,推进线上联络沟通常态化,实现各全国文艺家协会与中国文联各团体会员信息互联互通,实现会员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流程化、网络化、智能化,以此作为抓手,加强会员队伍建设。推进各全国文艺家协会“青年艺术家之友”工作平台建设;推进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建立新文艺群体代表人士名单库和领导班子成员直接联系新文艺群体代表人士工作。推动地方文联和产(行)业文联开展网上交流平台建设,使符合地方特色和行业特色的网上文艺交流平台逐渐形成规模。

  (二)进一步发挥网络平台在文艺评奖、“崇德尚艺”宣传中的重要作用

  加快“互联网+文艺评奖”栏目板块设计展示工作,以“奖项概览”“评奖资讯”“获奖推介”“奖库检索”“评奖工作”等栏目为主导,发掘并优化文艺评奖平台各项功能,发挥网络平台在线申报、在线评奖、网络推介与传播在文艺评奖中的作用,并在今年年底进行集中展示。加快资讯平台建设,根据中国曲协、中国舞协、中国摄协模板设计开发文艺评奖申报系统。收集各奖项评奖结果和音视频资料,加快开发评奖数据库统计、检索等功能,更好地服务于“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需要。持续完善“中国文联文化名人纪念”人选数据库。在中国文艺网持续推出“艺坛大家”综合专题,统筹协调融媒体平台广泛传播,增强“崇德尚艺 潜心耕耘,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主题实践活动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做好文艺界正面宣传。

  (三)进一步加强文艺创作项目申报管理平台建设

  运用“互联网+”新模式快捷高效地收集数据、综合分析,推动项目服务管理。根据中国文联各团体会员反馈意见,协调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及时修改完善在线申报系统。搭建起更加完善的文艺创作扶持项目全过程业务跟踪与管理平台。推动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基本实现重大主题创作、展演等扶持项目通过网络平台申报和管理工作。

韩陈青
上海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

互联网+文联”:构建文艺发展新空间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根据《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建设工作规划(2018—2020)》中的目标任务,近两年上海市文联一直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文艺领域宣传工作,构建文艺发展新空间。   

  一、盘活既有资源,深化机构改革,建设网上文艺之家

  为加强文艺领域网络阵地建设、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上海市文联一直不断推动“互联网+文艺”建设。2015年初开始正式启用OA办公系统(新版),已实现办公自动化、操作无纸化、资源信息化、决策科学化。2012年建立的上海市文联官网,已构建好网上会员信息数据库,并在主要会员群体中得到推广运用,近年来一直进行内外网数据同步更新。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上海市文联进一步加快互联网建设的步伐,2017年在原有的上海市文艺期刊中心(简称期刊中心)和上海文学艺术院(简称文学院)的基础上,筹备成立上海市文联媒体中心,以期更好推进“互联网+文联”“互联网+文艺”建设。

  上海市文联媒体中心(筹)负责市文联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互联网媒体的运营,《上海采风》《上海戏剧》两本公益类文艺、学术期刊的出版以及“海上谈艺录”丛书编纂等工作;主要承担文艺领域相关宣传、报道,面向文联下属各文艺家协会会员提供各类文艺信息交流和服务,面向普通公众和文艺爱好者策划组织各类公益艺术普及教育活动等。

  鉴于上海市文联媒体中心(筹)由几个部门合并组成,存在架构复杂,责任分工不够明晰等问题,今年媒体中心(筹)进行了深度改革。上海市文联党组专门成立改革小组,推进具体工作。上海市文联专职副主席韩陈青带队走访多家媒体单位后,撰写了《构建文艺媒体发展的新空间——上海市文联媒体中心机构改革调研报告》。在党组领导的指导下,媒体中心(筹)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1、调整部门岗位设置,相关人员竞聘上岗。通过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整合人才资源,凝聚优秀人才,打造一支优秀的新媒体团队。2、打破原来做多做少一个样的工资分配方案,调整绩效考核方法,在文联核定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人均水平内,按照“多劳多得、不劳不得、优绩优酬”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分配,根据绩效考核情况发放。3、完善部门制度规范,实现每日交班、每周讲评、每月评比,邀请专家进行点评,编辑团队积极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模式等学习,加强对新媒体技术运用的能力,实现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平台发布,进行更有效地传播。4、加大上海市文联内部资源整合,加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形成合力,实现需求的更精准对接。

  二、打造新媒体矩阵,以微信平台为突破口,提升文艺传播力和影响力

  作为上海市文联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上海市文联媒体中心(筹)以微信公众号为突破口,形成文联和各协会新媒体平台矩阵,同时盘活期刊中心与文学院的既有资源,构建多维度立体化宣传网。

  2017年10月10日,“上海文联”官方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截至2019年10月10日,两年来共推送1021篇文章,其中原创文章790篇,总阅读数3028135次,2207385人。上海文联微信公众号也受邀入驻澎湃、上观、今日头条、政协头条等APP,微信文章发布后同步至其他新媒体平台。

  作为文艺领域一个重要的宣传阵地,上海文联微信公众号在重大时间节点上不缺位,比如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策划了系列文章,从“改革先锋”人物、改革开放同龄人、40年影像等多方面入手,发出上海文艺家正能量的声音;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报道了文联及协会相关主题活动,同时与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合作,开展 “文·忆——新中国文艺70年”微评活动,组织一批上海文艺工作者、评论工作者通过网络短评的形式,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所取得的成就。为响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今年7月、8月上海文联微信平台推出“文艺家谈初心”系列文章,十多位德高望重的艺术家畅谈艺术初心,获得很好的反响,《文汇报》2019年7月8日头版刊发《沪上艺术名家社交网络谈初心》一文,做专题介绍。《新民晚报》“十日谈”栏目也主动与文联合作,同步推送“初心”系列文章。

  上海文联微信公众号时刻关注文化热点、文艺发展动态,开设“聚焦”栏目,对文化热点、现象进行深度报道,开设“微评”专栏,加强文艺评论的网络传播影响力。微信公众号对文联以及各协会的重大活动也都进行了及时、全面的宣传报道,并做到了重要活动当天发布。比如,上海市第八次文代会、上海之春国际艺术节、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上海市文联协会换届等,上海文联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发布,成为文联重大信息的首要发布端。

  作为市文联与艺术家联结的桥梁之一,上海文联微信公众号开设了“讲述”“人物”等栏目,分享优秀艺术家的人生经历与创作感悟。《捐2500万打造书法界诺奖,周慧珺说书法是我最幸运的事业选择》等文章都有很高的阅读量。期刊中心所属的两本杂志《上海采风》《上海戏剧》,文学院的“海上谈艺录”丛书和“文联名家谈艺”项目,记录了大量艺术家的文字、视频资料,通过新媒体平台,这些原有的资源也进行了重新整合、再次传播。今年6月,彭小莲导演因病辞世,上海文联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发布了缅怀文章,阅读量10万+ 。与此同时,采编部将彭小莲导演在《上海采风》杂志上发表的三十多篇文章编辑整理成合辑,在微信公众号上进行推送,广为传播。今年9月,吴贻弓导演过世,上海文联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发布文章,加上澎湃平台同步推送,三天之内共有近50万的阅读量,几百人在文末留言缅怀。

  三、利用文联艺术门类齐全、专家资源丰富的优势,寻找文艺发展新空间

  上海市文联艺术门类齐全、艺术家资源丰富,近些年借助互联网,进一步进行文艺资源的大集成,推动文联服务范围的延伸。上海市文联媒体中心(筹)积极回应需求、做实内容、转换形式,通过生动有趣的内容,视频、音频、图文等多样式呈现,让大咖与大众结合,让艺术和生活融通,让传统与时代链接。上海文联微信公众号的一些创新模式也得到了艺术家们的认可。如:2018年为迎国庆制作的动图版水墨长卷在文联微信公众号推送后,达到2.7万阅读量,“上海发布”紧跟着转载,阅读量为10万+ ,传播广泛。今年,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主席雍和的讲座内容经过编辑整理,在上海文联微信公众号发布后,有1万多的阅读量。雍和表示:“此题目,我在各地讲过几次,也有报道,影响甚微;但这次讲座,被文联微信公众号写作成文,传播开去,此起彼伏,被人关注。可见,台上讲座是一回事,网上传播是另一码事。”

  为了拉近文艺大咖与大众距离,更好地推广普及艺术,媒体中心(筹)一直在积极探索新的传播形式。比如,联合上海市美协举办“一花一世界·名家示范”公益性美术创作活动,邀请海派名家现场写生创作,整个活动进行了直播;与市文联社会服务处及协会合作,策划、组织“艺行上海”项目,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由艺术家全程导览,带领普通市民近距离地感受城市文化底蕴。

  媒体中心(筹)与上海美协联合策划的“画说人生”已是上海文联微信公众号上的“网红栏目”。此栏目图文并茂,既具有季节感悟、生命感怀,又有紧跟当下文化热点的个性解读与思考,一经推出,在读者和艺术家中间反响十分热烈。同时,“画说人生”栏目也连续两年组织了面向美术爱好者的作品征集活动,线上线下联动。今年的征集活动收到了近两千的投稿,深受绘画爱好者欢迎。

  目前,上海市文联下属各协会基本都有微信公众号,积极借助互联网对工作模式转型升级,助推协会工作迈上新台阶。部分协会已经实现网上会员申报、会员认证、会员缴费、会员通知等,推进线上联络沟通常态化。部分协会也借助新媒体对品牌活动进行内容更新,并提升宣传覆盖面、信息传播速度、大众参与度。比如,上海书协去年在微信公众号举办的“经典爱情诗文书写大赛”活动引起广泛关注,历时40天的投票活动,累计投票数254万,此外书协的微信云展厅,通过多元媒体的组合发力,让实体“课堂”的精彩在各种传播渠道上得以延续和拓展。

  为了更好地发展“互联网+文艺”,上海文联正积极创新社会合作模式,跨界融合,引导更多力量参与文联信息化建设;推动文联各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业务层面协同、互助、共享,对各品牌活动采用更多元、更有创意的宣传方式;加强与大众的沟通,凝聚更多艺术家,一起打造有传播力、影响力、引领力的网络文艺新阵地。

  

刘建刚
四川省文联党组副书记

  系统规划 科学建设 分步实施
构建四川文联网络文艺“一干多支”的互联网工作格局

   中国文联《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建设工作规划(2018—2020)》发布以来,四川省文联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贯彻中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工作要求,按照《四川省文联深化改革方案》部署,就“互联网+文艺”开展了如下工作。

 

  一、编制《四川省文联“互联网+”建设规划(2019—2028)(草案)》

  为全面加快文联信息化建设工作步伐,切实推进“互联网+文艺”“互联网+文联”工作深入开展,充分运用互联网优势助力新时代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助推文联工作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开创新局面,进一步加强四川省文联系统网络与信息化建设,编制了《四川省文联“互联网+”建设规划(2019—2028)(草案)》。(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的目标是,逐步建成四川省文联“五库四馆四平台”,“五库”即文艺人才数据库、文艺作品数据库、文联工作数据库、文艺机构数据库、文艺产业信息数据库,“四馆”即工作资料馆、网上图书馆、数字艺术馆、新型档案馆,“四平台”即文艺工作平台、文艺宣传平台、文艺资讯服务平台、文艺教育平台。实现四川省文联各团体会员单位间信息互联互通,初步形成覆盖全省文联组织、广大文艺家以及众多新文艺群体的网上服务体系;持续推进文联系统文艺资源数据库建设,深度挖掘和广泛应用文艺信息资源,初步形成具有专业性、权威性、开放性的文艺大数据平台和文艺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加快文联系统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深度融合的步伐,有效提升文艺传播力、影响力,初步形成导向正确、内容丰富、方便快捷、特色鲜明的新时代文艺传播体系;加快完善文联系统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安全保障措施,不断提升信息化发展能力,初步形成安全、有效的信息化支撑保障体系。从2018年起,统筹规划,分步推进,到2022年,初步建成“五库四馆四平台”。

  《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深度建设“四川文艺云”APP,将此平台建设为四川省文艺人才、机构等综合管理的大型平台,集成文联互联网工作平台,完善“网上文艺之家”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文联各项工作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行。实现艺术家服务管理数字化,文艺家网络互动交流常态化,文艺志愿服务网上管理,权益保护和出版管理在线服务,文艺人才研修网络化运行体系,文联领导机构成员履职管理平台,省文联及各省级文艺家协会数字化办公,推动优质文艺资源的数字化转化和网络化应用,各市州文联、产行业文联文艺资源数据建设规模化、常态化,分步纳入文艺资源大数据平台应用服务体系,建设全省文联系统新媒体集群,打造一批有较强传播力影响力的文联组织新媒体品牌,发挥资源优势,推动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融合发展,创新内容生产和传播形态,加强网上文艺理论评论阵地建设,引领网上主流文艺舆论,强化网络内容建设,发挥文联职能特点,提高网络内容创作生产传播能力,数据保障多样化,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深化网络安全建设。

  《规划》还确立了强化组织领导、改组四川省文联文艺资源中心等保障措施,确立了健全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发挥职能部门作用等原则。

  二、四川省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成立

  2013年5月,根据工作需要,四川省文联文艺资源中心作为四川省文联创作理论研究室内设部门成立,经过几年的工作,“互联网+”工作取得一定成效。2019年7月,中共四川省委编委发出文件,同意成立四川省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并核定了编制和职数,成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

  三、四川文联数字艺术馆上线试运行

  2019年9月,四川省文联经过长期筹备、建设的四川文联数字艺术馆,开启全面试运行。四川数字艺术馆目前由美术馆、书法馆、摄影馆、表演艺术馆构成,是省文联“四川文艺云”的重要组成部分,省文联系统所属的一切展览均可在数字艺术馆进行线上展览。四川数字艺术馆会逐步将省文联系统历次重要展览进行数字化填充,并不断上线推出新的展览活动,与实体展览场馆一起做到线下展览和线上展览同步开展。四川数字艺术馆支持账号注册、个性化观展、留言评价等,未来可实现互动交流、作品关联信息查阅、链接作者个人数字艺术馆等功能,具备文献性、权威性,拥有传播广、互动强、个性化等特点,与四川文艺资源数据库数据共通。该艺术馆作为“四川文艺云”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随着数据的充实,为繁荣四川文艺事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目前,四川数字艺术馆已经上线了四川省优秀美术作品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百姓·百态摄影作品展、恢弘改革画卷见证巴蜀巨变——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年文艺特展、花椒欲望——管窥四川摄影30年摄影作品展等。另有十多个展览已经完成数字化待上线。

  四川文联数字艺术馆升级工作已经纳入日程。

  四、建成四川省文联会员身份识别系统

  2018年,四川省文联会员身份识别系统上线,系统将省级文艺家协会会员艺术信息实现数字化、网络化管理,同时升级数字化会员证,会员身份信息以二维码的方式进行证明、检索、管理。截至目前,系统已经将17057位省级艺术家协会会员信息整理入库,录入会员作品3283件,发放数字化会员证8000个。

  同步开发的“会员识别”APP已经上线苹果、安卓应用商店,供艺术家会员下载和使用,会员可以注册填写自己的个人信息,并可自行更新维护个人信息提交各省级文艺家协会管理员进行审核。

  目前会员身份识别系统正在进行第二次升级,将深化文艺家网上服务管理、网上交流等重要功能。

  五、四川文艺网正在进行升级改版

  根据实际需求,四川省文联正在对“四川文艺网”进行升级改版。改版后达到以下目标:以“四川文艺网”为主干网络,集合各省级文艺家协会网为支网,指导全省市州文艺网建设,大力建设微信公众号、微博,整合成为全省一体化网络集群.为文艺家和文艺爱好者提供内容丰富,生动形象的信息査询和交换的平台;网站具有高度的扩展性,能够为日后的功能扩展预留接口;网站风格设计美观大方,展示四川省文联的特色和形象;网站功能、结构及整体建设水平居文艺类网站领先水平;移动端与PC端数据互通同步;进一步加强数据稳定性和安全性;增设视频库、音频库,丰富文艺平台展现形式。

  调整平台板块规划,提高可读性,优化用户体验;整合四川省文联旗下艺术家会员管理服务平台、数字艺术馆资源信息,丰富文艺网内容,承载其他平台内容宣传出口;突出专题报道页面,保障省文联重大活动;PC端与移动端全面展示文艺网资讯,实现多种平台信息共享;后台管理更加优化,操作更为便捷,提高编辑效率;搭建视频、音频网络播放平台,及时发布视频、音频类资讯。

  六、建设填充四川特色文艺专题库

  近两年来,四川省文联先后拍摄制作了多部四川知名老艺术家的专题片,以他们一生的艺术创作为主线,从个体角度谈创作经历和成就。最大程度地运用现代影视手法和创意技巧,以大气磅礴的风格、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展示老艺术家的一生艺术创作成就和刻画个人人格魅力,主要以影像+史料方式呈现,加上正在进行中的老艺术家口述艺术史录制、四川非遗文化项目等,四川省文联已经完成二十余部专题作品,充实了四川特色文艺专题库。

  

苏社钦
北京市文联二级巡视员

着重顶层设计  争取资金支持
持续推进“互联网+文联”建设工作


   《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建设工作规划(2018—2020)》实施以来,北京市文联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动《北京市文联深化改革方案》落地生效,全面推进“互联网+文联”“互联网+文艺”工作,取得了一些实际成果,拓展了文联服务功能,实现了线上线下服务“两轮驱动”,增强了文联工作和文艺工作成效。

 

  一、紧跟工作形势需要,着力推进“互联网+”平台建设。

  (一)优化北京文联网栏目内容,夯实宣传主阵地

  “北京文联网”作为北京市文联官方网站,在对外发布官方公告、引领首都文艺领域舆论导向、宣传推广文艺工作者和文艺作品、开展会员联络服务、经验交流等方面发挥着主阵地作用。在做好网站内容建设的同时,文联结合时代发展、形势需要、文艺工作者期盼,不断更新完善栏目,进一步提升其功能作用。除了图文类的资讯新闻,网站还开通了网上剧本超市、网上直播平台、多档视频栏目、数字报、艺术藏品博物馆、网上展厅等原创栏目,极大地丰富了网站的原创性和可读性。

  (二)打造文联网上工作平台,推进文联工作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行

  建成并使用北京市文联人力资源管理平台,用集中的数据将与人力资源相关的信息(包括:组织规划、员工履历、工作月报、奖惩管理、调动管理、培训管理、绩效管理、考勤管理等)统一管理起来;建成并使用文联财务工作服务平台,实现查录工作线上操作,有效的满足文联工作特点,走通异地协同办公这条路。

  (三)建设会员库服务管理平台,实现会员线上服务管理

  建成会员库二期升级建设项目,实现对协会会员各类信息的统计分析、展示的功能。在一期会员库管理的基础上,对会员报表管理进行升级改造,增加模块功能,实现对会员多方位管理。为会员提供移动端服务,通过会员微信应用系统实现在线填报入会申请、修改个人信息、在线咨询、信息推送等功能。为协会工作人员开通会员各类信息展示功能,如对专业水平、创作历程、活动积极性等各方面进行统计,通过雷达图、折线图、热力图等各类图形进行展现,实现直观可视化地了解各类信息。

  (四)推进自有媒体融合发展,形成文艺传播矩阵

  2018年3月起,北京市文联每年投资20万元,开通文联官方微信公众号,并委托专业运维公司负责内容编排推送工作,加强自有媒体的融合发展,推进“北京文联网”“北京文艺报”“微信公众号”三大媒介载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融合,实现了“栏目通融、一稿兼融、宣传互融、效益共融”的融媒体传播格局。

  二、把握文艺特点规律,逐步完善“互联网+”服务体系。

  (一)走捷径选择成熟资源,积极与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加强合作,加快推进“互联网+”建设工作

  2017年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工作会后,北京市文联积极与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联络对接,经过探索研究,“互联网+文联”网上文艺家之家项目正式立项,委托文艺网(北京)传媒有限公司,在已有的网络平台、网络阵地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提供会员库数据资源互通服务、移动端信息传播推介服务以及VR展厅服务,深入探索“互联网+文联”的工作模式和网络文艺多元传播模式。目前VR展厅已成功在北京文联网开通落户。

  (二)完善剧本超市功能,做好作者与文化公司的牵手搭桥工作

  剧本超市是以互联网为载体,打破时间、空间、场地限制,建立起线上线下互动的、支撑剧本创作和价值转化的常态化平台,它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剧作者和文化公司双方的推介对接需求,拓展剧本推介服务的辐射范围。2018年剧本超市经过升级改版二期正式上线,推出了新的服务内容,形成对数据的全面疏通,继续朝着领先、全面、智能的剧本创作生态服务平台的发展目标迈进。

  (三)延伸网站工作手臂,拓宽服务范围,实现上下互通

  近年来,以北京文联网为基础,不断丰富和完善网站服务功能,延伸网站工作手臂,加强与各区文联、产(行)业文联、新文艺组织间的信息联动,逐步推动所属团体会员单位、新文艺组织群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网上服务、网上宣传展示。相继开设了各区文联栏目,实现了与各区文联网的互通。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宣传推介,在北京文联网上为40多个社会组织建立了宣传展示板块。

  三、建立健全运维机制,努力提升“互联网+”管理水平。

  (一)建章立制,明确责任

  2018年以来,为积极做好重大活动和敏感时期网络安全工作,文联先后制定印发了《北京文联网安全管理制度》《北京市文联关于加强网站群信息内容建设的工作方案》《北京市文联关于敏感时期网络安全的管理措施》,从制度上规范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明确了责任,提出了要求。印发了《北京市文联微信公众平台信息发布管理暂行办法》,推动微信公众平台信息发布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实现运维方全时段对文联网和机房的监控管理。

  (二)细检查重整改,严把网络安全关

  重要时期,重点盯守,明确措施,责任到人。在元旦、春节、全国“两会”、“五一”、“十九大”、“一带一路”峰会、北京市党代会、国庆等重要时期、节假日期间,借助北大软件公司驻守北京市文联的两名技术人员,对照《北京市文联开展网路安全检查工作方案》要求,加强对北京市文联机房以及各协会、部室、事业单位开展网络安全专项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重点对所有联网终端进行逐一排查,检查内容包括软件安全、电子邮件安全、信息发布安全、敏感时期应采取的措施以及网络设备安全在内的各类安全情况。

  (三)严格落实软件正版化工作,摸清底数狠抓整改

  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是当前行政机关一项迫切而重要的工作,文联成立了专班,明确责任,部署任务,对本单位现有计算机及软件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北京市文联计算机软件正版工作责任制度》《北京市文联软件正版化实施方案》《北京市文联计算机软件安装维护管理规定》《北京市文联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规定》《北京市文联计算机软件日常使用管理规定》《北京市文联计算机软件台账管理规定》《北京市文联计算机资产台账管理规定》;对北京市文联所有在用的电脑安装国家版权局正版软件检查工具(网络版);对软件使用部门逐人签订“使用正版软件承诺书”以促整改,在近两年上级检查中都得到了充分肯定。

  四、持续强化组织领导,全力做好“互联网+”保障支撑。

  (一)成立专班,加强谋划

  为保障“互联网+”工作的有效落实,北京市文联成立了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进“互联网+文联”“互联网+文艺”工作,并结合自身实际,适时制定文联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文联在每年部门编制预算时,都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重点项目纳入其中,保证了工作落实的连续性。

  (二)变“孤军奋战”为“众手合擎”,提高网站内容生产质量

  每年举办一次信息员培训班,邀请宣传信息方面的专家学者为来自市文联、各区文联、产(行)业文联、社会组织的信息员围绕新闻写作、摄影技巧、信息发现和写作、网络安全等方面进行培训,提升了文联系统信息员的专业素养和内容生产制作能力,加强了网站内容建设质量。

  (三)克服困难化整为零,努力争取建设资金

  由于北京市城市副中心搬迁,市经信委对信息化项目持缩口态势。针对此情况,文联转变思维方式,采取化整为零、项目分期、逐步推进的工作思路,与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探索研究,将部分涉及信息化类项目转化为服务项目,使项目经费得以保障。两年内,文联争取到建设资金1050.5万元(包括运维资金),用于建设和维护文联信息化工作平台,确保了《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建设工作规划(2018-2020)》年年有推进,文联服务功能年年有拓展,单位工作效率年年有提高,“互联网+文联”工作年年有成效。

   

林建宇
辽宁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深化改革 对标对表
做好“互联网+文联”工作


  辽宁省文联不断调整信息化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在原有“一网两微三库”网上文联建设基础上,大力推进“互联网+文联”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进展。

  一、主要做法

  (一)提高对“互联网+文联”建设工作思想认识

  辽宁省文联在全省文联系统不断强化对“互联网+文联”建设的思想认识,提高各级文联组织和文艺家协会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在省文联第八届三次全委会上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守正创新,加快网络文艺融合发展步伐,稳步推进‘互联网+文联’建设,全面提升新时代文联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在《辽宁省文联深化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建设网上文艺工作者之家,推进‘互联网+文联’‘互联网+协会’的工作模式,加强网上平台建设,推动网络文艺发展”,把“互联网+文联”建设作为全省文联系统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摆上重要日程,积极推进实施。

  (二)坚持对标对表,科学规划设计

  辽宁省文联信息化建设开展较早,2006年就建成了省文联官网“辽宁文学艺术网”,2010年、2014年进行了两次升级改版,还先后到浙江、上海等信息化建设先进省市文联取经。但由于缺少科学指导和统筹规划,导致工作走了弯路,与中国文联缺少互联互通,无法实现更多的功能。2017年,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工作会议后,辽宁省文联对此项工作重新进行了谋划、设计,确定了“互联网+文联”建设根本原则,那就是“全面对标对表中国文联,严格按照中国文联工作和技术标准执行”,成立专题调研小组,先后两次赴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进行学习调研,围绕工作运行路径、网站建设、项目设计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按照《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建设工作规划(2018—2020)》制定贯彻落实意见,提出辽宁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写入省文联及各协会深化改革任务书,要求省文联与中国文联、省各文艺家协会与全国文艺家协会全面对标对表,2020年底完成全部建设任务。2019年,辽宁省文联与中国文联全面深度合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建设“互联网+文联”项目,这使辽宁省文联信息化建设,驶上了中国文联信息化建设高速公路,“弯道超车”,实现了历史性的新跨越。

  (三)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

  近两年来,辽宁省文联将信息化建设工作列为重点工作,写入《辽宁省文联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开展重点工作立项,实行项目化管理,将“互联网+文联”建设作为省文联年度一级立项工作,举全文联之力,从资金、人员等进行全方位保障,深度融入省文联中心工作和各文艺家协会业务工作。成立省文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党组分管领导亲自挂帅,靠前指挥,具体谋划推进“互联网+文联”建设工作。先后制定了《辽宁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建设工作方案(2018-2020)》《辽宁省文联2019年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提出打造“四个系列”,推出“五个产品”具体任务目标,即改版“辽宁文学艺术网”、建立省各文艺家协会会员管理系统、文艺资源数据库和基于安卓、苹果两个系统的辽宁文学艺术网移动APP平台。申请了“互联网+文联”建设省财政专项经费和省经信委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累计超过100万元,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资金保证。

  (四)扎实开展工作,项目稳步推进

  经过与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近半年的共同努力,8月签订了正式合作协议,辽宁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建设进入实施阶段,四项工作任务扎实推进。

  一是改版“辽宁文学艺术网”。对网站架构进行重新开发,后台数据与中国文艺网无缝对接,实现信息、资源、数据互联互通,互享互融。改版后的辽宁文学艺术网功能更全面、内容更鲜活、设计更美观、服务更便捷,栏目总数达到11个,页面样式19个,全面立体展现辽宁文联工作、文艺风采。

  二是建设12个省级文艺家协会会员管理系统。严格对标全国各文艺家协会会员管理系统标准和要求,并结合辽宁自身实际进行特色开发,有效解决会员“失联”的问题。目前,已经采集辽宁籍全国文艺家协会会员信息3100多人、省级文艺家协会理事信息1200多人。接下来,将逐步实现全省文艺家协会2万名会员信息采集、登记、申报、查询等网上会员管理服务,并实现国家级会员均通过系统进行网上申报。

  三是建立辽宁省文艺资源数据库。对标中华文艺资源数据库,建设辽宁文艺人才数据库、文艺作品数据库、文艺机构数据库,整合处理辽宁文联系统人才数据、作品数据、机构数据,与中华文艺资源数据库数据同步,实现真正的“互联互通”。首批,将实现辽宁省在全国文艺家协会担任理事以上职务的领军人物和获得中国文联奖项的优秀人才、优秀作品信息入库,省文联33个团体会员和84个县区级文联组织以及目前在册的全省3332家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入库。

  四是开发“辽宁省文联”APP。整合包括辽宁文学艺术网、辽宁文艺资源数据库、会员管理系统等平台,在辽宁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率先实现“互联网+文艺”移动端整体推送,打造文联联络服务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呈现文艺成果的新窗口和平台。

  “互联网+文联”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下一步,辽宁省文联将在中国文联指导下,进一步科学规划辽宁省各级文联的“互联网+文艺”“互联网+文联”战略格局,计划设立文艺传播中心,争取申请专门的编制和经费,在2020年底前打造以省文联为龙头、14个市级文联为枢纽、84个县区级文联为骨干的全省文联系统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一网通”。在此基础上,下功夫、花气力做好、做精专业内容建设,把“互联网+文联”建设推向新阶段,不断开创文联工作新的局面,实现辽宁文艺高质量发展。

 

徐 晓
浙江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互联互通 共建共享
浙江省文联以“互联网+”促深化改革


  浙江省文联围绕推动文艺繁荣、推进文联改革的目标,坚持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理念,迈小步、不停步,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规划并落实浙江省“网上文艺之家”项目建设

  2018年,是落实《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建设工作规划(2018-2020)》和《浙江省文联深化改革实施方案》起始之年,浙江省文联坚持扎实调研、立足需求、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实效的原则,组织开展浙江省“网上文艺之家”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提出通过项目的实施主动融入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政务信息化建设,探索“互联网+文联”“互联网+协会”工作模式,组织开展文艺资源库、文艺家信息数据库和文联组织网络平台矩阵建设,应用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支撑全省文联共建工作平台、共享文艺资源、互联会员信息、互通服务渠道。项目得到了浙江省两办的认可同意,列入2019年度信息化预算计划,成功立项。

  浙江省“网上文艺之家”项目建设内容为浙江省文艺人才管理系统和浙江文艺作品数据库建设。预期目标:建成集文艺作品展示、文艺人才展示和文艺资讯汇集于一体的浙江文艺网;开发文艺人才管理系统,满足浙江省文联本级、12个省级文艺家协会、省文联直属单位以及地市、县(区、市)级文联、协会在文艺资源、人才队伍等方面的信息汇集、信息协同、数据服务需求;推动浙江省文联与中国文联、团体会员、县级文联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逐步形成覆盖广大文艺家、文艺工作者和文艺爱好者的便捷服务体系;组织实施文艺资源数据库建设工程,建设艺术档案深度挖掘和开放应用,逐步形成具有专业性、权威性、开放性的省域文艺大数据体系;促进传统资讯与新媒体、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深度融合,提升优秀文艺作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推动创作生产更多文艺作品改善供给,强化网络文艺评论引导舆论,优化文艺传播体系。

  2019年,工作重点是组织实施浙江省“网上文艺之家”项目建设,搭建网络工作平台,为后续的内容建设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鉴于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是中国文联信息化建设的职能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服务各地方文联数字化建设、网上文联建设和“互联网+文艺”建设,且已经初步构建了国家级的文艺云数据中心、资源库、各类应用系统、传播平台和网络工作平台等软硬件基础设施,为国家级协会和部分省市文联信息化建设提供合作建设服务,出于系统的互通性、专业性、安全性等角度考虑,浙江省文联党组采纳了专家论证组提出的项目承建服务从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单一来源采购的建议。目前,浙江省文联正与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通力合作,紧锣密鼓地开发全新改版的浙江文艺网、文艺作品数据库、迁建文艺人才管理系统,计划于11月底上线试运行。浙江省文联与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的合作成果将实现全国文联系统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大突破,即文艺人才信息的互联互通。浙江省文艺人才管理系统涵盖省、市、县、乡镇四级,无缝对接全国文联组联工作服务平台会员管理系统后,可打通从国家级会员到乡镇级会员五级文艺人才数据管理。中国文联可以直接调取分析任何一级文艺人才的信息;基层文艺工作者从乡镇文联协会会员成长到全国文艺家协会会员,全周期进入各级文联组织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各级文联在这个系统中实现共建共享,通过3至5年的努力,有望形成文艺工作者信息大数据,可供决策使用。

  二、实现高频事项办事“最多跑一次”

  浙江省文联主动融入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造机关效能最强省工作大潮,引导文联系统干部深刻认识“最多跑一次”改革是群团改革的内在要求,是推进“三服务”的具体抓手,是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重要举措。浙江省文联从文联组织职能和对内对外日常工作层面,全面梳理文联办事事项;摸清申请材料、办事流程、年办件量等底数;分析论证办事需求和中心环节,逐一编制办事指南和流程图。今年国庆前夕,浙江省文联“最多跑一次”一期事项在“浙政钉”平台上线,面向公众受理办事事项。

  浙江省文联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改进服务理念和作风上,以互联网思维推进文联深化改革,探索“互联网+文联”工作模式。一期五个事项分别是“申请联合举办文艺活动”“申请加入(或退出)团体会员”“申报浙江省青年文艺人才培养新峰计划”“申评美术专业初中级职称”“申请推荐参评美术专业高级职称”,涵盖了浙江省文联面向机关单位、社会组织、个人业务的主要工作,办理频率高,具有代表性。部分事项还从“最多跑一次”变为“一次不跑”了,如“申请联合举办文艺活动”事项,省文联制订了《浙江省文联文艺活动管理办法》,对省文联、省级文艺家协会指导、支持、主办、承办、协办各类文艺活动作出规范要求。有需求的单位或个人可通过网上向浙江省文联提供申请和活动方案,省文联承诺5个工作日内办结。“浙政钉”平台还公布了详细的办事流程图和材料范本。同时,新版浙江文艺网也将设置“最多跑一次”入口。

  在此基础上,浙江省文联征求全省各市、县(市、区)文联意见,将“申请联合举办文艺活动”“申请加入(或退出)团体会员”作为全省文联系统共有办事事项,规范统一流程、材料、时限,带动全省文联改革进程。下一步,浙江省文联将充分调研各协会会员管理工作,把个人会员入会(退会)申请事项纳入网上“最多跑一次”,倒逼“互联网+协会”建设。

  三、做实“文艺浙军”网上集结和形象展示

  树立以会员为主体的文联工作理念,深刻认识做好会员服务管理工作,是推进文联深化改革、加强文艺队伍建设的基础。浙江省文联党组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直属文艺家协会会员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对会员的思想政治引领,完善会员的准入、退出、奖惩机制,建立会员信息网上登录制度,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加强与会员的沟通互动,让文联协会组织和广大会员真正“联”在一起。

  由于历史原因,不少协会会员入会即“离”会,这批隐形会员成了协会工作的死角和痛点。经过四年多努力,浙江省级文艺家协会会员网上登录15000余人,约占会员总数(历年会员人数记载量)的三分之二。2019年,浙江省文联将协会会员寻找联络和网上登录作为巡视整改的重要内容,组织会员基础信息收集大“决战”。截至目前,会员数据库入库会员达22259人,存量会员基本入库,解决了多年来省级文艺家协会会员家底不清问题。同时,将信息上网入库作为新会员入会的前置条件,彻底解决增量问题,实现“文艺浙军”网上大集结。

  网络能拉近文联组织与文艺工作者、文艺群众的时空距离和心理感情,成为文联工作的重要手段。浙江省文联自媒体“一网两微”(即“浙江文艺”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以“文化进万家”“献礼祖国”“浙江文艺新峰”“崇德尚艺”等系列主题宣传文艺活动、文艺作品、文艺家事迹,展示了“文艺浙军”、文化浙江和浙江文联的良好形象,赢得了文艺家和网络用户的关注认可,为壮大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汇入了一泓清泉。在中国文联的指导、支持下,浙江省文联将用加倍的努力,以“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让广大文艺工作者在网上找到组织、得到服务,让文联协会与文艺工作者“联起来”,网上文艺群众“活起来”,文联工作“强起来”。

  

张 纯
湖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搭平台促融合,建设强大网上文联

 

  湖南省文联顺应深化改革的强劲东风,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优势,全面加快信息化建设工作步伐,不断织密文联系统网络,扎实推进“互联网+文联”“互联网+文艺”工作,助推湖南省文联在新时代开创新局面,助力新时代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一、聚焦组织体制建设,探索网络文艺健康发展之路

  一是成立网络文艺发展中心。按照《中国文联深化改革方案》“加强网上文联建设”精神,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湖南省文联党组主动作为,向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到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省编办阐明成立网络文艺发展中心的重要性、必要性。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于2017年成立了一个正处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网络文艺发展中心。2016年12月,湖南省文联全面启动深化改革工作。湖南省委召开常委会,部署和研究省文联的深改工作,明确省文联深改工作由省委副书记乌兰同志牵头负责。乌兰同志多次听取省文联改革工作汇报,4次作出批示。2017年8月30日,乌兰同志代表省委主持召开了省文联深化改革工作协调会。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王少峰,时任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蔡振红,省政协原副主席、省文联主席欧阳斌出席会议,省委办公厅、组织部、宣传部、改革办、省编办、人社厅、财政厅、省文联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听取了省文联深化改革工作情况汇报,并就深化改革工作中涉及到的成立网络文艺发展中心等机构编制方面具体事项进行了讨论研究。为了开好这次协调会,会前湖南省文联党组进行了精心准备,积极开展省内外调研活动,广泛征求意见,了解中国文联和30个省市区文联在机构设置方面的情况,增强说服力。2017年3月,湖南省文联党组研究拟定了《省文联深化改革工作中文联及直属单位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方案》,在《方案》中提出了设立省文联网络文艺发展中心,由党组主要领导向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编办汇报,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就机构编制问题,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省文联主席欧阳斌,省文联党组书记夏义生亲自带领改革办的同志,先后与省改革办、省编办开展现场调研或召开协调会5次。8月30日的协调会召开后,欧阳斌、夏义生两位主要领导又亲自向许达哲省长汇报,然后采取一事一报的方式向省编办专门报告,省编办正式批复,明确网络文艺发展中心为湖南省文联所属正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5名,其中正、副主任各1名。

  二是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工作。湖南省文联全面落实网络信息安全主体责任,提高网络信息安全防护能力,2017年年底,成立了湖南省文联网络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省文联党组书记夏义生担任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为副组长,各处室处长为领导小组成员,明确小组工作职责,强化对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的领导组织保障。2019年9月,省文联成立了安可替代工程领导小组,由省文联党组书记夏义生任组长,其他党组成员和副厅级以上领导任副组长或成员,全面执行中央、省委的相关文件要求。

  三是规范新媒体建设与管理。湖南省文联积极推进文联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在传播省文联工作动态和联系、服务广大文艺家的独特作用。2017年12月,印发《湖南省文联新媒体管理办法(试行)》,提出新媒体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工作方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努力扶植精品力作,培养造就德艺双馨的文艺人才,促进湖南省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四是建立新媒体意识形态工作机制。湖南省文联针对利用网络和新媒体平台传播不健康内容、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论述及低俗、庸俗、媚俗内容等问题,加强发布前的审核监督力度,出台《湖南省文联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预案》,健全应急管控机制,防范化解网络新媒体领域的风险。2019年10月,制定出台《湖南省文联平安建设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对新媒体管理的重点领域进行了责任分工,理顺了应急机制,加强了人防、物防、技防能力和管理水平。

  二、聚焦优化数据平台,探索网络文艺服务管理之路

  一是升级湖南文艺网模块。湖南省文联网络文艺发展中心成立后,启动了省文联官方网站的改版工作,湖南艺术网改版后更名为湖南文艺网,内容更加丰富,频道设置更加贴合时代的主旋律。湖南文艺网为各协会设置独立栏目,解决协会独自运营管理网站的各种风险,同时,湖南文艺网新开设“网络文艺”“文艺维权”“志愿服务”和“新文艺群体”等新栏目,顺应了时代潮流,丰富了湖南文艺网的内容。

  二是建立湖南省文联微信公众号。做好全媒体战略布局的尝试,拓展“互联网+文联”“互联网+文艺”的深度与广度,使获取社情民意的途径更加多样,扩大省文联影响力,塑造省文联“形象”。“湖南文联”微信公众号于2019年7月16号正式运行,得到社会广泛关注。

  三是实现会员管理网络化。根据中国文联要求,湖南省文联与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合作建设湖南省文联会员管理系统,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手段,逐步实现会员登记、会员申报、会员信息查询等网上会员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已基本完成,会员资料正在积极录入之中,预计今年年底可实现基本功能。

  三、聚焦媒体融合趋势,探索网络文艺创新发展之路

  一是与湖南影响广的平台红网合作。湖南省文联依托红网强大的网络平台和技术优势,在红网时刻手机客户端开设了“文艺”频道,构建文艺移动传播新格局。频道内设“新闻” “公告”“原创”“文艺库”“市州”“展讯”等栏目,第一时间发布省文联各类文艺讯息。同时,利用网络新媒体传播展示湖南文艺界的新形象,宣传湖南文艺界的新成就。推出文艺名家资源库,按文学、戏曲、美术、书法等文艺门类,首批收集整理开设有近50余名文艺名家及作品专栏,单个文艺家专栏点击量均在200万以上。

  二是与湖南日报社新媒体中心签订合作协议。通过图、文、音频、视频等形式,在湖南日报社“新湖南”客户端手机微信终端设立“艺苑”频道,展示和宣传湖湘文化,全面呈现湖南文艺家的风姿。新湖南“艺苑”频道于2017年元旦正式上线,迄今已经推出黄铁山、王阳娟、邓东源、刘云、朱训德、任军(大兵)、杨霞、张利萍、黎晓阳、谢子龙、鄢福初等100位艺术家个人专题,在文艺界和社会上引发热烈反响。其中,手机终端点击量位居榜首的超过30万人次。黄铁山、王阳娟、胡立伟、鄢福初、朱训德、邓东源等大多数名家也突破10万到20万人次。

  三是充分发挥融媒体优势开展全方位合作。2019年3月28日,湖南省文联召开九届十次全委会。《红网时刻》对会议进行了图文+小视频直播,点击率228万。2019年7月24日,由中国文联主办,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湖南省文联承办的“崇德尚艺 做有信仰 有情怀 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巡回宣讲活动(湖南站)”,《红网时刻》图文+小视频直播,点击率261万,得到中国文联领导的充分肯定。2019年9月28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湖南美术馆开馆首展、第六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开幕式在湖南美术馆举行,充分利用多种新媒体手段,即时滚动直播开幕式盛况,通过千屏联播将直播辐射至湖南14市州、100多个县市区,极大地提升了活动的影响力。新闻报道总点击量超82万人次;图文、视频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超320万人次。10月24日,首届湖南.中国画双年展开幕式在湖南美术馆举行。红网时刻全程进行千屏联播、图文直播,开办了《红网文艺微访谈》《艺家之音》专栏。其中视频直播点击率348万人次,图文直播221万人次。另推出红网微视频专访12个,总点击率超130万人次。

  南省文联将积极开展“互联网+文联”“互联网+文艺”工作,积极建设“网上文艺工作者之家”,推动湖南文联工作在互联网时代创造新辉煌。

  

赛娜·伊尔斯拜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改革办副主任

新疆文联文艺网建设探索之路

 

  加强网上文联建设,不仅是新时代文艺发展的需要,也是文联提高自身能力、有效拓展服务的需要,新疆文联高度重视文艺网建设工作,结合文联深化改革和具体工作实际,积极探索文艺网络平台建设,在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的大力支持帮助下,2019年年底新疆文联文艺网即将建成并运行。现将文艺网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深化改革为契机,提高文艺网建设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亚欧大陆腹地,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总面积166.49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全区区、地、县(市)87个文联组织散布在天山南北。由于新疆地域辽阔,新疆文联与基层文联、文艺工作者联络、服务十分不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艺事业的发展。当前信息技术在许多文艺领域得到广泛而普遍应用,借助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扩大文联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新疆文联的联络协调服务手段还比较传统,联络服务还不能覆盖到整个行业和最广大的艺术家,不同层次、不同地域、不同门类的艺术家所获得的服务也存在一定差距。新疆文联充分认识到传统的工作方式受时间、空间和工作模式所限,即便投入相当大的人力物力,也很难有实现联络服务最广大艺术家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可能。而文艺网络信息化建设具有成本较低、突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便捷联络交流的独特优势,能够将联络方式网络化、服务内容数字化,依托互联网便捷高效扩散到整个文艺界,较快实现优质服务、广泛共享、互动交流。这一方面可以创造无所不在的服务环境,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资源和个性化的业务支持,使绝大多数文艺家都能随时、随地、随需获得专业服务;另一方面可以使联络服务对象由少数艺术家、少数群众向全体艺术家、全体群众扩展,形成灵活开放的联络服务机制和体系。尤其是广大基层的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能够零距离接触优质文艺资源和服务内容,提高业务能力。同时还可以挖掘文艺人才,传播文艺精品,为基层文联、文艺家协会、文艺家和广大文艺爱好者,搭建更加广阔的宣传展示平台,提升优秀文艺作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文艺人才储备、文化建设、文艺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建设文联文艺网络,让更多人分享时代进步、社会发展、文艺繁荣的成果成为文联工作当中重要的大事。

  二、积极争取各方支持,探索网络信息化建设

  新疆文联有在职干部职工192人,下设8个职能处室、13个协会、12个杂志社。由于新疆地处边疆,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程度相对底,机关、杂志社、各协会主席团以及文艺家协会中有很大一部分人,连QQ群、微信等沟通交流都不能适应,网络意识欠缺。加之受技术、资金、维护人才等方面因素制约,过去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不大、热情不高,随着近些年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新疆文联建设网络的意识逐步觉醒,2011年,新疆文联尝试与天山网、新华社驻新疆分社等机构合作,建立新疆文联网页,用作信息交流、文艺成果展示等,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实现。从全国层面看,新疆文联网络建设较为滞后,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工作会议召开后,新疆文联党组高度重视,进一步认识到信息化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到建设文艺网是十分必要的,文联党组认真分析了自身情况,将做好网上文联工作纳入到《新疆文联深化改革方案》中,全面加快新疆信息化工作建设步伐,成立了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信息化建设工作,精心研究制定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和年底经费预算,积极创造条件,搭建“互联网+文联”平台,通过加入“网上文艺之家”整体建设,采取通用标准,尽快完成文联组织现有资源的数字化转化和网络化应用,加强“互联网+协会”的基础性、技术性、平台性建设。由于受网络信息化建设资金、技术、设备、管理和维护人才等因素制约,新疆文联文艺网络建设推动困难。

  三、积极争取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的支持

  新疆文联不具备独自建立文艺网的条件,2018年,经与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密切联系深入沟通,在反复研究的基础上,决定与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合作,启动新疆文联文艺网建设。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将新疆文联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建设过程中,新疆文联积极与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沟通、对接,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提供了数据资源和模块平台,为新疆文联网络信息系统完成云上部署保障,提供云主机服务及网上文联各工作平台的基本功能模块建设、网站建设服务,包括网站整体建设方案、实施流程和对接渠道等。并协助向地方政府申请专项经费,解决信息化建设相关内容的培训服务和交流服务、信息化建设长期运维支持,包括各平台软件运行维护服务和基础设施运行维护服务等,有效解决了新疆文联网络建设资源短缺、基础差、起点低的困难,并补齐了技术管理和维护人才薄弱的短板,新疆文联文艺网即将建成,在网络和信息化建设工作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和进展都得益于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的无私帮助。届时文联将通过互联网延伸工作手臂、拓展服务方式,真正实现文联线上线下结合、工作方式转变,实现理念思路和体制机制的创新,开创文联工作新局面。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努力适应时代发展和文艺家需求、推进体制机制改革,通过互联网延伸工作手臂、拓展服务方式,进一步提升文联工作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更好地团结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

  2、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关于信息化发展战略部署和《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国文联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意见》,贯彻落实中国文联《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建设工作规划(2018—2020)》的要求,推动新疆文联深化改革工作。积极与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联系对接,学习信息化建设经验,科学规划,制定目标措施,分步推进,以文联工作信息化带动文联工作,跟上时代,有新作为。

  3、认真做好文艺基础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为数字资源的数据录入做好前期准备。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加大对收集的材料的审核、稿件的把关,确保文艺阵地绝对安全。

  4、加快推进文联系统“互联网+文艺”、“互联网+文联”、“互联网+协会”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展示文联的动态活动、艺术交流活动以及艺术家创作成果、学术成就,促进作品传播,加强对会员的管理及服务工作。

  5、大力重视信息化人才培养工作,为持续有效推进文联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力争在2021年,建成基础设施支撑服务能力覆盖新疆各级团体会员单位的云数据中心、文联会员管理系统、重要文艺创作扶持项目在线管理系统、文联数字化办公平台、文艺家协会数字化办公平台、文联文艺资源数据库、文联网络直播系统、网络点播系统、文联云数据中心等。

  在中国文联的领导下,在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支持下,新疆文联克服困难,从无到有开展信息化建设。今后,新疆文联将不断加快推进“网上文联”建设步伐,积极探索“互联网+文联”“互联网+协会”等工作模式,创建网上工作服务管理平台,为会员联络、信息发布、艺术展示、成果交流、权益保护等提供有效的信息化服务,为文联事业和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张 俊
南京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奋进互联新时代 开辟文艺新阵地

 

  在互联网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的今天,如何适应时代变化、创新工作方式、延伸服务手臂,成了文联必须面对的新情况、新课题。为落实《中国文联深化改革方案》部署要求和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工作会议精神。自2016年以来,南京市文联充分运用互联网优势,积极探索“互联网+文联”“互联网+协会”模式,做好中国文联首选的城市“网上文联”建设试点,文联工作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开创了新局面,文艺事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繁荣发展。

  一、主动作为,网上文联工作行稳致远

  2016年6月,南京市文联向南京市政府申请建设网上文联试点工程并获同意,南京市“网上文联”项目被列为2017年市政府重大投资项目,预算金额1080万元,建设周期三年。2017年9月,《南京市网上文联建设项目》获发改委批准立项。整合了“南京市文联”APP建设、视频演播直播系统建设、数字化小剧场改造与南京文艺资源数字化工程。

  为了助推“网上文联”工作打开新局面,南京市文联按照中国文联相关要求,结合自身实际,设立了“网上文联”项目建设办公室。“网上文联”建设办公室由南京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张俊任主任,办公室主任、组联部主任与美术馆负责人任副主任,组联部与办公室财务相关人员共同组成。目前,在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的指导下,“网上文联”项目扎实平稳推进。

  二、凝心聚力,多项目建设助力文联组织再造

  如何把办公室里的文联变成了一个开放的、新型的组织形式?南京市文联有新思考。南京市文联多方面、多出口发展“网上文联”项目建设,进一步推进文联机构的组织再造。

  (一)在服务项目方面。“网上文联”APP中设置了协会会员管理、项目申报、文艺奖项申报,文化惠民服务菜单等细分栏目,为艺术家、为市民提供便捷的线上服务。

  (二)在创作导向方面。在“智慧文联”中为艺术家设有“深扎体验点”栏目,艺术家可以自主选择,深入生活、深入基层,挖掘创作素材。此举也让各宣传系统及基层组织,与艺术家加强交流,通过思维的碰撞,讲述好“正在进行时”的南京故事与南京人物。

  (三)在文化惠民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名家引领、菜单服务、精确供给、精准到达”为方针,以基层群众文艺需求大普查调研结果为抓手,结合“一起来”文化惠民志愿大行动,真正做到“月月有名家、周周有辅导,日日有活动”。其中“服务菜单”“精品课程”“在线课程”与“需求采集”等栏目,通过与APP中“文化惠民”服务菜单相结合,加强了艺术家与群众的线上互动,以一系列动作体现文化惠民菜单服务的要义。

  三、守正创新,以互联网思维实现文艺联动

  “网上文联”的互联网思维是开放平等的,包括网上文联的影响力、传播力和渗透力。南京市文联始终与中国文联一脉相承、互通互联,利用好互联网思维,把握好网上文联工作,让文联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引导力得到增强。

  1.以APP为抓手,结合现代科技建立“中国数字美术馆南京分馆”,实现线上布展观展、互动交流、名家点评,以VR、AR等互动形式,给观众全新的观展体验,打造线上“永不落幕”的南京美术馆。

  2.结合融媒体思维,与传统媒体、视频网站、音频网站等进行合作,以多种输出方式实现传输与呈现。随着新时代碎片化的传播愈发便捷,南京市文联尤为重视建设视频演播直播系统及数字小剧场的改造,以此为广大会员搭建展示与交流平台。

  3.让文艺家透过网络聚焦,也让文联在第一时间,掌握全国一流文艺家的情况,把南京的文艺创作活动,纳入全国一流文艺家的视野和版图,实现文艺联动。

  三、学习先进,构建“网上文联”工作新气象

  “网上文联”的建设正稳步推进,在以后的工作中,南京市文联将按照规定工作流程,搭好、搭牢基础框架,并突出自身亮点。一方面对全文联各部门、各协会的工作进行部门职能的重新定位和分工;另一方面进行全员培训和梳理,让网上文联的工作成为全体人员的日常工作,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同时在各部门、各协会主席团、理事中间选出一批工作积极性高、年富力强的核心力量,进行第二层次培训。

  今后,南京市文联将扎实推进“网上文联”建设。为适应服务对象、载体建设、组织形式、动员方式上的新变化,大力推进中国文联在全国首选的南京“网上文联”建设试点工作,探索“互联网+文联”“互联网+协会”模式,借此实现网络时代文艺工作的全面创新,真正把“网上文联”APP做成“网上综合文艺超市”。

  

宋洪发
《曲艺》杂志社社长、主编

深化曲协互联网建设成果
构建曲艺全媒体传播格局

 

  一、科学研判互联网发展趋势和规律,厘清功能定位,打造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长期以来,《曲艺》杂志、曲艺月报、简报等作为传统纸质媒体在繁荣曲艺作品创作、加强理论评论建设、推出优秀新人新作、服务基层曲协会员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媒体相融阶段,纸质媒体特别是《曲艺》杂志通过流程再造,突出学术期刊定位,积极探索进入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等机构发布的学术期刊目录。曲艺APP用户端在曲协信息化建设上赋能,优化会员管理系统、网上评奖办节、研修培训网络化运行、权益保护和出版管理在线服务、数字化办公等模块,使其成为曲协系统工作协作平台和曲艺工作者的阅览学习以及传播平台。青年曲艺之友数字化服务平台,定位是社群,通过互动、交流、反馈、裂变等手段,打造具有市场属性的流量客户端。三者在理念、栏目、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上各具特色,互为补充,差异发展,共同构建曲艺全媒体传播体系,努力从点到面,推动曲协系统在工作思路、业务系统、内容生产、专业技能、传播创新、融合方向等方面形成上下一盘棋。2019年7月,中国曲协围绕“庆祝中国曲协成立70周年”为主题,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手段进行专题系列报道,充分体现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融合互动、线上线下创新融合。同时,在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曲艺家协会成就展推出数字化成果展区,开辟了网上在线展厅,吸引了大批观众在线观看,极大延伸了展览的效果。

  二、准确分析曲协互联网建设现状,统筹规划、分步推进,深化建设成果,拓展曲艺传播渠道

  2018年,《曲艺》杂志社在中央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实施的《曲艺》杂志数字出版和新媒体营销工程,经过调试修改、专家论证和运行测试,顺利上线。该项目把建设传统媒体数字化、专业化、结构化、品牌化、碎片化、市场化的权威曲艺APP用户端作为任务,通过开发分类数据库、底层应用管理系统、媒体营销系统,给用户搭建阅览平台、知识平台、交流平台、传播平台。该项目根据曲种分类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进行数据化加工,形成各类知识元,设定标签索引,组建类型数据库,为曲艺爱好者、曲艺演员、曲艺研究者、曲艺评论家等曲艺从业人员提供翔实便捷的资料检索服务。通过资讯发布系统,及时传播曲艺界发生的热点新闻消息。搭建交互系统,设置曲艺社区、热门问答、同城活动等栏目,为用户交流提供渠道和便利。通过注册用户层级设定,为各级曲协、各类用户预留发布信息、会员管理、活动宣介的权限和端口。开发适合杂志社自身特点的编辑出版数字流程,实现编、校、审的网上运行,为推动传统纸媒和新媒体深度融合奠定工作基础。中国曲协积极探索创新文艺传播和推广模式,在召开2019年全国曲协工作会议期间,利用曲艺APP进行人员的采访报道,并通过张贴带有“曲艺APP”字样的麦克风LOGO贴,加大曝光和宣传力度,让曲艺APP发挥出应有效能。会议后期,曲艺APP还联通20多家媒体单位进行信息共享,集中推送,扩大覆盖面积,提升了会议影响力。为加快曲艺资料数字化转化,丰富数据库内容,2019年中国曲协已将田连元评书音频、中国文联曲艺艺术中心部分音视频资料、陕北说书部分音视频资料等进行归档梳理,为网络化应用打好基础。

  三、聚焦改革重点任务,建设“青年曲艺之友数字化服务平台”,拓宽服务领域

  青年曲艺工作者是曲艺事业发展的有生力量和未来,加强对青年曲艺工作者的团结服务和引导是曲协深化改革的一个重点。2019年,中国曲协充分调研青年曲艺工作者诉求,在充分利用《曲艺》杂志数字出版和新媒体营销工程成果的基础上,以优化数字曲艺资源内容、提升曲艺的传播力影响力为宗旨,以加大对青年曲艺工作者的宣传推介和内容服务为目标,建设曲艺版权、名家点评、曲艺票务、曲艺地图四大应用功能,优化和对接名家风采、曲艺直播、曲艺圈、曲艺评论、曲艺智库、曲艺书架等功能板块,提高运用互联网团结引导新曲艺群体和新曲艺组织的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广大青年曲艺工作者。该H5平台,充分适应青年曲艺工作者用网习惯,侧重应用体验,注重网络的社群属性,与曲艺APP的功能形成有效互补。青年曲艺之友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已于2019年下半年完成结项,现已进入初始化阶段。青年曲艺之友数字化服务平台项目将提升中国曲协运用互联网团结引导新曲艺群体和新曲艺组织的能力,更好地服务广大曲艺工作者。

  四、构建曲艺家网络互动交流常态化机制,实现活动线上线下同步推进

  中国曲协运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社交网络技术,创新曲艺组织、曲艺个体沟通联络手段,实现读者、编者、作者之间,艺术家与艺术家之间,不同曲种群体圈的网络互动交流常态化,引导和推动曲艺工作者普遍运用网络进行互动交流,开展曲艺创作、评论、研讨等活动。2018年12月,中国曲协在全国各文艺家协会中首次召开中国曲协会员信息管理系统网络直播视频会议,召集全国36个团体会员通过网络视频会议的方式集中开展关于新发展会员的线上辅导培训,这是中国曲协会员工作创新理念和方式的一次有益尝试,为实现“互联网+会员”工作新格局打下良好基础。从2019年开始,中国曲协新发展个人会员已经实现网上申报和网上审批。同时中国曲协充分利用会员工作处微信公众号、中国文联曲艺艺术中心微信公众号、曲艺杂志融媒微信公众号、PC端等数字化载体,进行宣传推广,建立起常态化成果转化机制。曲艺杂志融媒从2019年至今已经推送278条文章,原创文章162篇,平台实时与用户互动交流,获得了广大用户的支持与喜爱,推荐的文章经常收到粉丝们的大量留言。目前,在杂志社公众号、微信、微博和APP上的内容分发可以一端发送、多端发布,实现了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运维手段共融互通,线上线下在不断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化效能。业以人兴,2019年6月,中国曲协在浙江台州召开了第二期曲艺网络编辑创作推广人才培训班暨第一期全国曲协新闻宣传研讨班,来自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的88名学员参加了此次培训。此次培训为中国曲协网络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2019年,中国曲协的信息化和全媒体建设,为有效服务曲协工作大局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我们同时看到,与曲艺工作者的期待相比,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相比,与互联网发展运用的高速变化相比,曲协系统的信息化发展,诸如在数字内容填充转化、客户端宣传推广、增量内容策划创新、运维管理高效有序、网上网下资源深度融合等方面还有明显的差距。同时,也处在因缺少信息化建设人员、后续运营维护资金缺乏等问题而严重制约事业发展的困境,也恳请中国文联、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给予资金、技术、业务上的指导和支持。下一步,中国曲协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就是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紧紧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深化基础建设成果,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

夏小虎
中国舞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

  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中国舞蹈家协会不断深入落实“互联网+舞协”工作,做到网上网下两个领域的舞协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努力开创网上网下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的舞协工作新格局,不断提升中国舞协的引导力、影响力,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一、组建全媒体矩阵,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更开、更广、更深入地传播党的声音

  融策划、融采集、融制作、融传播。近年来,中国舞协大胆运用新技术,整合全方位资源,结合互联网运营经验,目前重点打造全新的“青年舞蹈平台”同步开始升级舞协APP、官网、新浪微博、微信订阅号、微信服务号、“教考通”APP等立体服务平台功能,一步步打造中国舞协融媒体矩阵。

  2011年,中国舞协开发了手机APP,并建立了微博账号,在此基础上进行网络布局升级,将党和国家的精神与关怀、将先进的文化传达给更多基层群众。

  为了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中国舞协于2015年首次将当年“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进行了网络直播,首播就达到10万人次在线观看,将舞蹈以这样一种轻量化的方式送到全国人民面前,降低了时间、空间、传播的成本,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让送欢乐轻量化,让志愿服务普及化,让文艺轻骑兵网络化。

  “教考通”APP平台搭建工作于2018年顺利完成,2019年进入试运营阶段。2019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舞协全国共有师资人员总例数为60余万,其中男性占比0.5%;女性占比为99.5%。2019年第一季全国师资班考级人数为3万多人,其中男性占比为2.1%;女性占比为97.9%。2019年第一季度广东、四川、河南、湖南、陕西五个省份师资考级总人数排名前五。2019年第一季度全国师资班考级平均年龄为21.69岁,其中新疆师资年龄最大平均值为25.18,海南省师资年龄最小平均值为18.24。“教考通”APP提供实时性、可视化的数据为中国舞协的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2019年中国舞协在“网络矩阵”的提振下,小荷风采的直播、回看点击次数达到了15亿次,中国舞协还实现了相关活动信息及时发布、统计分析、报名,网络投票,了解体制外青年人群的喜好和需求,定期开展课程。网站建立新闻专区、信息服务、直播、点播、音频等针对舞种及行业的专区,初期将建立民族民间、古典舞、当代舞、现代舞、少儿舞蹈、国标舞、芭蕾舞、街舞、舞剧、舞蹈评论、培训机构等。在每个专区中都有针对此专区的定制服务及信息,网站还将建立公共信息空间继续升级新闻快讯、直播点播、维权登记、活动备案、职业资格认证等综合信息服务。发展众创空间、开放式创新等模式,引导和推动舞蹈行业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打造行业发展新引擎,形成整合性的网络体系。

  该体系包括三大内容:

  一是建立中国舞协活动备案公示系统。针对当前舞蹈活动良莠不齐,打着国家级单位名义行骗的活动更是举不胜举等问题,备案、核实、查询就成了活动真实性的关键,中国舞协将提供组织参与的相关活动以及在系统中备案认证符合行业标准的相关活动的查询,制定行业标准,发布认证备案信息,这将是舞蹈行业管理的一个重大举措。

  二是舞蹈作品信息布局区块链。开展舞蹈作品维权登记、活动备案登记等相关信息的区块链布局,让舞蹈作品可在全球认定、传播、交易、保护、维权,促进中国舞蹈作品在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发展。

  三是打造文艺志愿者招募平台。舞协组织参与的相关活动通过互联网面向全社会招募志愿者,依照发布活动信息-志愿者报名-志愿者信息收录-展示、查询-志愿服务跟踪-志愿服务频次排序。中国舞协及各地舞协组织的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誉工程等志愿服务活动在此平台发布志愿服务活动信息,通过在互联网发布、线上报名、活动组织者筛选的方式进行志愿者招募,同时登记志愿者信息,定期推送志愿服务消息。与此同时,中国舞协官网与中国文艺网相应的栏目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得以畅通无阻。

  二、抓重点项目,不断升级新媒体技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中国舞蹈家协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于2013年成立,借助腾讯庞大的客户群体和微信传播力,将中国舞协学习贯彻中央精神、重大活动事项、各省舞协活动内容,舞蹈界大事要事、优秀舞蹈作品演出信息,及时准确地推送给舞协会员及舞蹈爱好者。微信公众平台活跃用户达八万人,成功将网站用户向微信公众平台迁移。

  自2014年起,中国舞协不断对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模块开发升级,提升三大服务功能,并将协会官网与微信实时同步,无缝连接,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国舞蹈文化,传播给更广泛的人民群众。

  一是开启“同步功能”。中国舞协官网与各省舞协官网打通,各省舞协网站发布重要信息自动同步到中国舞协官网首页的相关板块。

  二是加入搜索功能。官网头条、各省热点、大型活动等打开微信公众账号搜索关键字“网站信息”,便能直接推送到个人微信页面,随时了解舞蹈界动向。

  三是增设“荷花奖”评奖抽签功能。在加大透明度的同时具有方便快捷的指向性。

  四是设定“信息互动”功能。用微信拍照即可随时传送到协会网站后台,经专人审核通过,图片会出现在相应专区,吸引了很多舞蹈爱好者争相上传。

  五是建立中国舞协视频资料库,以便更好留存、共享、查阅相关资料。

  三、用好“舞蹈+”,提供更多正能量的内容和服务

  中国舞协率先提出“舞蹈+”的概念,从而在舞蹈界推动舞蹈结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迭代升级。在2015年直播经验的基础上,2016年仅“荷花奖”一次直播观看人数就达到50万人,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再度成熟流量的普及化,将中国舞协历史资料相关的录像带、光盘数据化,舞蹈界相关活动电子化并上传至网络。

  通过大量的直播经验积累、媒体资源整合、宣传力度不断扩大,2017年中国舞协与光明网、中央网络电视台、腾讯新闻等几家传媒单位深度合作,借助各大媒体的强有力的网络资源优势将流量引入中国舞协直播,据不完全统计,本年度“小荷风采”“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荷花奖古典舞评奖”海内直播观看人数达到953.1万人次,其中小荷风采401万、民族舞320万、古典舞232.1万。通过光明网Facebook主页进行海外直播,单“小荷风采”一项统计观看量就达309.6万,留言、点赞、转发等互动共计10000余次。几次海外直播覆盖美国、英国、瑞典、菲律宾、印尼、埃及、墨西哥等欧美亚非国家,让中国的舞蹈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响应国家文化走出去的号召。

  “舞蹈+”服务功能不断升级,新增“作品认证”功能,建立舞蹈作品的网络登记、维权。该功能以维护舞蹈编导、舞蹈演员权益为出发点,将参加中国舞协相关评奖、展演等活动的作品进行详细资料登记,如原创舞蹈作品主创人员名单、表演者名单、作品视频、作品照片等相关信息,并将收集、整理、认证后的作品信息公布在中国舞协官网提供查询,同时作品页面设置举报按钮,提交有力证据以保护著作权人的相关权利。为舞蹈作品维权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这也是行业管理迈出的一大步,同时也连同阿里巴巴、腾讯多方合作打击网络盗版,基本解决了维权难、维权成本高的难题。

肖世革
中国杂协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

加速数字化平台建设步伐

开创“网上杂协”工作新局面

 


为落实《中国文联深化改革方案》相关部署要求和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会议精神,确保《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建设工作规划(2018—2020)》中的目标任务如期推进,按照中国文联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总体要求和中国杂技家协会分党组的工作部署,现就中国杂协信息化建设阶段性工作成果经验进行汇报。

  一、提升传播力、影响力,初步形成导向正确、内容丰富、方便快捷、特色鲜明的新媒体品牌

  (一)建设协会互联网门户网站,打造有较强传播力、影响力的新媒体品牌

  《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建设工作规划(2018—2020)》实施初期,由于中国杂协的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较为薄弱,因此采取优先解决头部问题、重点问题的战术策略。首先,明确一期建设目标是,在网络平台上要树立起协会的门户形象。2017年7月,在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的指导帮助下,完成了中国杂协官网——中国杂技网的架构设计、页面改版等升级改造任务。让中国杂协有了一个“好用”的官方网站,并且在杂技艺术界树立起品牌形象。网站涵盖16个栏目板块,涉及杂技艺术的各个方面。截至目前,中国杂协官网改版升级后共发布文章313篇,访问量累计达57809次。随着用户访问数量的攀升,中国杂协网站优化目标从打造“好用”的网站向打造“管用”的网站转换。通过对网站典型性用户做抽样问卷调研的方式,更好地了解用户真实需求,拿到用户反馈的“第一手资料”。对多数用户提出的重点需求做内容优化,迭代修复升级网站中16处功能,包括:增设了杂协的大事记板块栏目;增设会员管理系统的团体会员入口和个人会员入口;制作添加视频专题栏目——老艺术家访谈录、历届春晚杂技魔术节目回顾和中国杂技金菊奖获奖节目精选等内容。

  此外,为了更广泛地传播协会网站,在中国文艺网增设中国杂技网二维码入口,在中国杂协举办的11期全国会员培训班学员手册中加印官网的二维码入口,引导学员们登录使用。

  (二)发挥移动互联网优势,推动内容生产和传播形态的创新

  中国杂协充分发挥工作职能,积极延伸手臂,扩大覆盖人群,开拓移动端互联网的信息平台。在严格把控政治导向的基础上,更加及时地发布协会的各项重点工作及活动通知,积极征集各地方团体会员单位及各杂技院团活动信息,强化网络内容建设。在每年的理事扩大会上表彰网络建设和投稿积极的单位及个人,有效地拉动地方团体会员单位的网络建设,提高杂技界资讯传播的联动性。一段时间以来,形成多个专题系列节目,包含有:庆祝中国文联成立70周年专题报道、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精品回顾——春晚上的杂技与魔术展演、杂技老艺术家传略、中国杂技金菊奖获奖节目展演、“到人民中去”——中国文联、中国杂协文艺志愿服务团节目展演等。

  按照“互联网+文艺”建设工作要求,中国杂协积极建设协会新媒体集群,努力打造有较强传播力、影响力的新媒体品牌。2018年2月正式上线运营了中国杂协官方微信公众号。截至目前,中国杂协微信公众号发布各类信息共计600余条,保持每天都有精品内容推送给广大用户。关注公众号用户数4766人,平均每月公众号访问浏览量达15000次,阅读人数11000人。

  随着互联网用户越来越多地使用碎片化时间以及移动化办公的普及。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建立“微-协会”专区。将协会官网的部分职能向移动端迁移,利用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打造网站PC端和微信公众号移动端的联动效应,让用户可以使用移动端进行查阅中国杂协官网信息以及登录会员服务入口,形成信息网上整合平台。

  下一步,中国杂协移动端网络建设工作的发力点将在新媒体集群上,努力整合全国优秀的杂技内容的新媒体资源,建设导向正确鲜明、信息丰富多样的新媒体矩阵。

  二、利用数字化推介平台的网络直播功能,延伸媒体宣传工作手臂

  2018年,中国杂协作为“中国文艺网多媒体资源管理系统——直播平台”项目合作的试点单位,在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的大力支持下,运用河北杂技频道摄像团队资源,成功在中国文艺网、中国文艺网微信公众号以及中国杂协官网、中国杂协微信公众号上,进行了“第十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魔术比赛”和“第十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滑稽比赛”的网络直播工作,直播内容涵盖了比赛全过程。两次网络直播观看次数共计208,0692次。2019年,第四届中国杂技艺术节期间,中国杂协采用网络直播信号的“独播”管理机制。直播信号投放在中国杂协官网和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文艺网、濮阳网、濮阳市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平台。艺术节直播观看次数超过330万次。

  通过网络直播实现了网络传播服务新形态,线上线下同步开展中国杂协重大评奖办节的展示展演活动。两年来,网络直播工作成效显著,2019年单次活动直播观看量就超过2018年两次活动的网络直播观看量的总和。更多文艺爱好者足不出户便可观赏到杂技魔术滑稽的顶级赛事和活动,得到了海内外网络观看用户的广泛好评和称赞,有效延伸了媒体宣传工作的手臂,让更多的观众看到了中国杂技金菊奖赛事和中国杂技艺术节,也认识了中国杂技家协会,提升了中国杂协知名度、影响力。

  三、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贯彻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

  (一)守好舆论阵地,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

  中国杂协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立主流思想舆论强势。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与刊物《杂技与魔术》杂志,共同加强协会的意识形态工作以及其他日常工作的宣传,,形成线上、线下全方位思想舆论宣传阵地。截至目前,中国杂协官网共发布各项党建工作信息95篇,2019年上半年的宣传信息数量已超过2018年全年发布总量;“中国杂技”微信公众号至今发布相关党建工作信息也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二)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建立完善意识形态管理制度

  在落实网络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形态管理上,中国杂协制定了《网站及微信公众号关于意识形态管理工作的规定》。网站及微信公众号等网络信息宣传工作严格“三审三校”制度,稿件征集后,由责任编辑进行初审,对文章的意识形态方向做定性判断,随后制作视觉版式设计,在完成初稿后,由责任编辑进行复审,复审通过后,最终交由网络信息出品监制进行终审并确定发布时间。由协会分党组领导担任监制,把握意识形态内容,严守网络信息安全,对每一篇网络信息内容做发布前最终审核。

  四、推动网上会员管理服务平台,构建“网上文艺家之家”

  (一)以全国文联组联工作服务平台为基础,推动协会会员管理工作网络化

  为了扎实推进“互联网+协会”工作,进一步优化会员发展、会费缴纳和会员数据管理等工作流程。中国杂协已将会员数据从协会传统单机会员管理模式中迁移至全国文联组联工作服务平台会员管理系统。该系统将优化会员申报审批认证流程,会员信息数据库将由中国杂协以及各团体会员单位登录操作,线上完成会员审批、数据管理等功能。

  (二)加强文艺家网络互动交流常态化,构建“网上文艺家之家”

  深化应用“网上文联”系列工作平台,完善“网上文艺家之家”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杂协各项工作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行。目前,中国杂协正在搭建适应协会工作特点和针对杂技会员管理特点的专业、便捷、有组织的网上互动交流平台——中国杂协APP。

  它将有别于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的单向信息透出、发布的作用,功能定位侧重在线上联络性和交互性。平台可实现用户与文联、协会、各个团体会员单位、各团体院团和各艺术家之间的沟通机制,形成扁平化的线上交流平台;实现管理员对会员工作进行移动管理以及会员线上移动端缴纳会费,查看会员信息,在线申报,推动“网上文艺家之家”服务体系建设;实现用户对协会工作、网络化建设工作、网络功能改善意见的反馈机制,指导未来网络化建设的迭代开发;实现与各团体会员单位“互联互通”建设,在文联体系的统一平台下,推动实现“全国文联一张网”的“网上文联”建设总体布局。

  五、健全协会信息化建设工作管理机制,切实发挥职能部门作用,为建设“互联网+杂协”做好基本保障

  (一)提升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制度化、标准化

  自中国杂协网络信息处成立之初,就对网络运营工作规范高度重视。制定完成《互联网信息服务审查发布规范流程》《协会网站工作管理制度》《微信公众号工作管理制度》《互联网文章编辑校对参考用例》。切实做到工作处处“有抓手”。确保网络运营工作人员不少于两名,以便相互补位。在网络信息发布后,如出现网络运营问题,网站内容可以根据信息所在栏目节点做后台删除或修改;微信公众号内容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实时撤销。在网络直播工作上,网络观看用户发布的每一条即时评论,均需要经过平台管理员审查通过后方可呈现。

  (二)建立节日值班制度,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实效性

  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和重要节点前夕开展专项信息安全检查。在过节期间,安排信息发布人员值班,对网络安全突发事件或重大信息发布做及时处理。如:在2018年春节假期期间,即时报道上海杂技团荣获第42届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金小丑”奖;在今年国庆假期节期间,即时报道杂技艺术家吴正丹参加国庆游行活动和魔术师丁洋荣获第135届意大利国际魔术大会“金魔棒”奖等信息,保障中国杂协信息发布平台应急性和时效性。

  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面对广大杂技工作者的殷切期待和最新需求,中国杂协将按照中国文联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的年度规划方案,统一部署,积极协调,进一步完善和推动“互利网+文艺”“互联网+协会”的工作模式,积极作为,狠抓落实,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适应时代发展的最大增量,推动“互联网+协会”建设迈向新的台阶,取得新的成效。

何 美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网络信息处处长

大力推进“互联网+文艺评论”
着力建设网上评论家园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根据中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工作部署要求,明确“互联网+文艺评论”目标导向,依托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一网多号”(中国文艺评论网、“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和“艺评中国”“艺评头条”今日头条号),创新推进中心和协会网络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突出政治标准,坚持党性原则,着力把党管媒体原则贯彻到新媒体领域,切实保障“中国文艺评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是中心和评协多年来的重点工作,明确有主管领导和主责处室,建立了各处室供稿报审、来稿选编、新媒体总编辑签发、网络信息处具体承办的工作机制,强调推出丰富的原创内容,确保独家信息及时准确权威发布。我们先后制定了《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运营管理制度》《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选稿、编审流程及安全制度》等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规范操作,确保安全。定期开展网站保密检查、网络安全自查工作,年均举办四次网编运营管理工作会,坚持进行季报总结,仅2018年和2019年就分别获得中国文联党组领导批示六次和七次。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以网站为龙头,以公众号为先锋,始终把导向放在首位,力求稳妥,不碰政策红线,不出导向问题,不出政治差错。所有信息一律先审后发,包括原创和转载图文、网站和公众号留言等。所有图文发布前后,均由专人审查,力求严谨专业,着力确保网络信息权威、精准。政策引领、制度红线和技术防线共用,有效保证了网站安全运营和访问流畅。

  坚持专业办网和高端品位,紧扣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的主责主业,着力推进“互联网+文艺评论”深度融合。五年来围绕“中国文艺评论”六字品牌积极开展工作,打造核心精品,重导向、重选题、重内容把关,发挥宣传舆论主渠道主阵地主力军作用。建设《中国文艺评论》月刊电子版,刊载文章千余篇。中心和协会五年共举办研讨会近百场,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2家单位共建首批中国文艺评论基地,举办六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研讨班、五届全国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通过公众号图文推送,使其昵称“骨一滇”“骨二苏”“骨三哈”“骨四雅”等在朋友圈刷屏)、五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两届中国文艺“长安论坛”、两届民族文艺论坛、三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2018年来共组织八次“送欢乐下基层”和“文艺进万家”活动、两届全国文艺评论新媒体骨干培训班、首届全国文艺评论传播专题培训班、全国民族文艺评论人才培训班等,均通过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一网多号”进行宣传推广,有效强化了“中国文艺评论”品牌。

  中国文艺评论网自2015年上线以来,至今仍是全国唯一服务文艺评论行业发展的专业网站,有效服务了全国数万名文艺评论家,团结凝聚十余万网友用户。2017年9月新版上线,丰富了政策理论、剧评、乐评、影视评论、书画评论、摄影评论、网络文艺评论、文艺理论、微信推荐等一批栏目,打通了移动端呈送,美化了版面设计,加强了安全防范。完善选题策划、活动策划、用户互动、数据分析、推广传播和计酬公示等全流程。网站每日更新多篇,平均每年选载约三千篇稿件。“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自2014年建立以来,日均净增粉丝稳步上升,订阅用户已增至近七万人。阅读量过千的文章也快速稳步增长,2019年来已达100%。近两年来16%的公众号停更退场,但“中国文艺评论”公众号始终保持逆势增长。我们每天坚持推送优质文艺评论文章,用户粘性强劲。据“新榜”第三方数据统计,2018年“中国文艺评论”公众号热点覆盖率超过96.1%的运营者,勤勉度超过85.3%的运营者;延展力超过90.6%的运营者,传播力超过83.4%的运营者。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艺术报》《文艺报》《文汇报》及其公众号、中央电视台、光明网等近50家报刊网站和爱奇艺、今日头条、豆瓣网、雅昌艺术网等业界媒体建立较好联系,有效集中展示文艺评论最新动态,逐步打开网络文艺评论工作格局。

  扎实推进网上评论家园建设,延伸工作手臂,团结凝聚评论家,推动共建线上线下“同心圆”。成功举办首届全国网络文艺评论大赛,中宣部领导批示:“很好。请中国文联继续指导评论家协会开展好这项工作,发挥文艺评论的引导作用。”举办两届全国文艺评论新媒体骨干培训班、首届中国文艺评论进校园,通过大数据客观评选两届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年度达人,2018年组织20余次观影观展与微评互动活动,发掘网络评论人才,培养青年评论力量。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年、喜迎党的十九大、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喜迎第十次文代会、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等,推出了“新中国70年”“我和我的祖国”等重磅专题,策划了“文艺评论家眼中的‘美丽中国’摄影微评”“文艺微评迎新春”“中秋艺评”“艺术创作的国际视野与儿童成长的现实关切”等近十次主题征稿,团结了文艺评论青年力量,延伸了工作手臂和触角。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注重服务基层评协,与各省市评协、基层评论工作者保持密切联系,有力宣传报道北京评协、上海市评协、浙江省评协、湖南省评协、辽宁省评协、陕西省评协等28家团体会员组织的活动。自2016年开始打造原创平台,开设“原创首发”专栏,付酬征稿,有力吸引省市评协、广大评论家原创来稿,《青藏高原摄影:生命的本色在于激情走过》《新时代乌兰牧骑艺术成果的集中展示:第一届乌兰牧骑新人新作比赛述评》等文章点击量过万。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成为全国文艺评论的重要窗口和发声渠道,平均每年吸引评协会员、青年评论人才来稿2000余篇,精选编发约200篇并支付稿酬。通过艺评Q群、微信群,已实名在线团结1200余名文艺评论工作者和爱好者,每日都有丰富的艺评文章与信息服务。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自觉担当网络文艺评论新使命,在内容建设、人才队伍、话语表达和传播力影响力等方面开拓创新。

  中国文艺评论网络信息工作始终坚持“组织力量是依托,评论队伍是根本,网站内容是关键,制度保障是基础,创新发展是宗旨”的原则,稳中求进,开拓创新,精耕细作,获得评论界与学术界等社会各界的好评。今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将继续落实《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建设工作规划(2018-2020)》精神,打造网络文艺评论品牌,建设网上文艺评论家园,提升网络宣传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我们将立足新时代、新媒体、新青年,在新时代中奋进,在新媒体中发声,引领新青年勇为先锋,有效集聚新的文艺评论力量,深入思考与把握网络文艺评论发展规律与态势,共同构建新形势下“互联网+”新文艺格局。

 

李洪伟
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副院长

新媒体学习平台助力研修培训实现升级跨越

 

 

  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积极探索“新媒体+培训”模式,努力提高信息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全面加快研修院信息化建设工作步伐,使研修院培训研修工作,形成线上线下互联互动、一体双翼双轮驱动格局。

  一、系统构建网上平台,深度助力研修培训

  拓宽渠道。研修院新媒体学习平台由研修院官网、研修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全国市县文联微信公众号、文联研修APP,以及教务服务管理系统五大部分组成。平台在完善培训模式的同时,已基本能反映研修院主体工作的全貌。

  扩大功能。通过在线报名、微信群组、课程介绍、微信打卡、研修专题、师资科研、网络课堂、铸梦计划、服务校友等具体功能模块,充分发挥了凝聚学员、信息传递、延伸手臂、推动合作的作用。

  完善升级。2018年,研修院按照《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建设工作规划(2018-2020)》的要求,对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开发了教务服务管理系统和“文联研修”移动客户端。通过优化在线报名、搭建校友数据库和导师数据库等,为线下培训提供更有力的、有效的、务实的、便捷的数据支撑和服务;通过APP查看学员手册、课表,分享课件、微资讯等功能,提高学员体验度满意度,提升培训业务效率;系统的运行顺畅和操作快捷,也进一步提升研修院工作网络化、智能化、效能化水平,助力培训研修的科学管理。截至2019年10月30日,通过新版报名系统,已经完成中青年文艺人才班、民族班、市县级负责人班、新文艺群体班、海外班,以及铸梦计划等20余项培训和活动的报名工作;平台在线报名人数达到近4044人,校友库收录档案2854条,导师库收录档案126条,对培训信息进行详细分类,各数据库可通过姓名、班级、专业领域、地区、培训次数等条件对数据进行精确筛选和导出。

  二、突出抓好内容建设,牢牢守住宣传及意识形态阵地

  不断提高发稿数质量。截至2019年10月30日,研修院官方微信公众号累计发布稿件4000多篇,稿件原创率64%;微信公众号总阅读量为199万次,日均浏览量1070次,关注人数已破万,文章收藏和互动次数有了明显提升,并多次被其他公众号及媒体转载。

  积极推进工作重心下移。2018年8月6日,研修院正式开通全国市县文联微信公众号,开设研修培训、品牌建设、改革创新三个专栏,将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中国文联深化改革方案》中关于“完善文艺培训资源配置,推动优质培训资源向基层延伸倾斜”的有关指示落到实处。截至2019年10月30日,已累计推送文章483篇,阅读总数达71733人次。

  全程把好意识形态关口。2018年4月,为提高稿件内容质量,研修院成立微信稿件讨论群,每日由各处供稿人按照发稿流程将稿件放到群里供全体职工审阅,并要求审核人落实好意识形态责任和岗位职责。在大家特别是院领导对稿件的监督和批改过程中,学习到了新闻采编、编辑排版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加强了对稿件内容的严格审核、对舆论导向和意识形态的严格把控,使同志们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锻炼。文章内容质量有明显提高。

  三、健全完善制度机制,科学规范信息工作

  及时完善制度规定。几年来,研修院为保障信息工作各环节的顺利开展,制定并逐步完善了相关规定,包括《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网络安全制度》《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宣传报道工作规则及流程》《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网络安全应急预案》《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科学规范管理,确保研修院信息网络工作安全、可靠、稳定地运行。

  充分挖掘信息资源。在没有稿费来源征稿困难的情况下,为做好信息工作,研修院提出人人都是信息员的要求,每个处室选出一名同志为信息员联络人。我们结合重大事件、热点情况进行主题征稿,布置当月发稿任务,并以周为单位进行考核。同志们积极与校友沟通,及时挖掘校友资源,保证稿件内容充实丰富。研修院每月组织召开信息工作月度会议,主要总结上月发稿的情况,以及日常稿件错误示例分析并纠正编辑问题。通过数据分析,梳理问题总结经验,针对不足讨论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严格审核规范流程。规范新媒体学习平台(包括官网、微信公众号、APP)的运行和管理,规范信息发布程序,稿件严格按照各处室-信息网络处-院领导三级审核制度。对稿件内容严格把关、慎重筛选,对遇到的把握不准的稿件及时请示汇报。

  四、时刻紧绷安全防线,确保平台稳定运行

  及时排除隐患。2018年11月,研修院通过搜索引擎发现一家名为“亚洲明仕”的网站整体克隆我院官方网站的布局、栏目名称、网站风格和内容。事件发生后,全院上下非常重视,按照职责和权限密切协同,通过上报、举报、公开声明、协助关停系列动作及时予以处置,最大限度降低了克隆网站带来的危害。李屹书记对此高度重视,批示:“此事处理及时果断且方法得当,体现了应有的警觉和敏锐,避免了大的负面影响。但也提醒我们,要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从机制上保障网络安全。”

  加大安防力度。研修院充分认识到平台预防、机制保障、技术监测、漏洞检查、数据保密等方面的重要性,要求技术方每月对官方网站、服务器和各系统后台进行安全检测和相关数据备份工作,并提供纸质报告进行存档检查。近年来,研修院网络平台运行期间无重大系统故障和安全事故发生,总体访问良好。

  积极参加检测。根据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安排,全程参与安全网络培训及安全渗透测试工作,学习网络安全相关专业知识,进一步转变网络安全观,切实增强网络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及时整改测试漏洞,逐步提升了平台整体的稳定性安全性。

  五、着眼长远发展,统筹规划下步工作

  旗帜鲜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今后我们将提高政治站位,找准工作定位及任务。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落实好意识形态责任制。

  进一步完善新媒体学习平台功能。优化平台服务功能,通过互联网新技术采集优质校友及培训资源,实现数据累积沉淀,充实校友画像,并与线下培训紧密结合,拓展创新服务模式,增强校友归属感;完善官方网站升级,优化网站结构和页面,便于搜索查找相关资源;升级硬件设备,保障服务器安全运行。建立数据档案存储空间,在教学档案整合累积的基础上,采取适合的安全的存储方式,通过科学化标准化分类建档,在院内实现资源共享。

  加强网络安全建设。网络安全既是防线又是底线,我们既要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能力建设,使得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意识形态安全的“最大增量”,同时也要做好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继续完善管理制度,对研修院现有网络环境开展安全等级保护等工作。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
参观云南文艺之家,观摩云南省文联“互联网+文联”工作开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