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是从大银幕上知道谢铁骊导演的。在文化生活相对贫乏的年代里,电影是我们最亲密的伙伴,在许多故事片中,特别是那部非常经典的《早春二月》 ,我不断地看到一个很有特色的导演名字——谢铁骊,当然那只是仰望。后来我调到中国影协工作,有机会走近谢导,从对他的崇敬到一起聊天,听他讲那过去的事情,让我看到了放下执导筒、褪去无数光环的谢导那份气定神闲、淡泊从容。
从影经历娓娓道来
说来你也许不信,谢铁骊走上电影道路并非出自本意。他说自己是两步跨生平,第一步是15岁参军,跨进了革命队伍;第二步是服从组织分配, 1950年跨进了电影界。他先是在电影局艺术处处长陈波儿倡导建立并任所长的表演艺术研究所(北京电影学院前身)当了三年教员。这三年,从招生到给学生讲课,自己还要读书学习,大量观摩中外影片,尤其是前苏联影片,谢铁骊过得十分充实。
1953年电影局演员剧团成立,田方担任团长,谢铁骊担任常务副团长。三年后,谢铁骊随着演员剧团的一部分人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先是做了两部电影的副导演, 1959年独立执导了第一部影片《无名岛》 ,从此一发不可收,一路走下来竟也有了《暴风骤雨》 《早春二月》《知音》 《包氏父子》 《红楼梦》 《清水湾、淡水湾》 《大河奔流》等30多部影片,为新中国电影画廊增添了光辉的篇章,有些成为不朽的经典之作,而且培养启蒙了一批演员。如今一些在影视话剧界大放异彩的优秀演员当年都是在谢铁骊的片子中完成了自己的处女作。
笑谈选角趣闻
在这些演员中,蔡明、周迅、吴海燕是最为观众熟知的。一次在谢导家中我问:您是怎么选蔡明演小海霞的?谢铁骊说,他当时正在拍样板戏《杜鹃山》 ,剧组找了三个小孩让他看。他和孩子们聊天,认为蔡明气质朴实,外形接近海边的孩子。而且她脸上的表情很鲜明。因为有的小孩说话板着脸,但蔡明能够根据谈话的内容表情有所变化,当然是很自然的表情,不是故意做作,所以就决定用她,征求其他人的意见也认为她合适。我问,她在拍电影时表现如何?谢导说,人很聪明,你告诉她怎么做她就可以做到,有些孩子要说好几遍。谢导的夫人说,那时蔡明拍完电影就到我家看电视,但是从来不主动讲话。我问,你们当时觉得她身上有喜剧细胞以后会成为小品明星吗?对此老两口一致说没看出来。是啊,谁能想到这个当年被认为话少的孩子日后会成为小品喜剧明星,整个儿一话痨。
20世纪90年代,在完成了6部8集电影《红楼梦》后,谢铁骊决定拍《聊斋》 ,由此就有了电影《古墓荒斋》 。谢导说,傅艺伟主动请缨演女主角,但是演小狐狸的演员始终未定,因为剧组有部分戏在杭州拍,而谢导的夫人王遐和杭州的宣传部部长、政协主席都熟悉,所以就决定在杭州选小狐仙。
有人推荐了周迅,并且拿来了她的挂历照。她爸爸是县里发行电影的宣传科长,他们通过省电影公司找到了周迅,好几个摄影师当场给她拍各种角度的照片,也没告诉她要选演员。但周迅既单纯又聪明,说你们要看上我我就演,不行也无所谓。照片洗出后,发现她各种角度都很美。而且现场给人的感觉胆子大,悟性好,接受能力强。于是把照片寄给了谢导,谢导感到她那尖尖的下巴尤其适合演小狐仙。周迅就这样定下来试镜并最终走上了大银幕。17年后,在一次颁奖活动中,周迅惊喜地发现,给她颁奖的竟然是恩师谢铁骊。谢导对我说,当时的“小狐狸”泪流满面,一直把他送到台口,感情非常真挚。
而谈起吴海燕,我至今忍俊不禁。吴海燕在《海霞》中扮演大海霞,因为是京剧演员出身,所以拍电影老是带着京剧“范儿” 。比如拍一个端着枪走到门口的镜头,只要按照生活中的常规动作去做就好了,但是她却走起了锣鼓点。为了让我理解更深刻, 84岁的谢导站了起来,手做端枪动作,嘴里还喊着:“锵、锵、锵、仓! ”啪的一个亮相,如果不是为了礼貌,我简直要乐翻天。
性格绵里藏针
谢导待人态度温和,说话慢条斯理,且总是笑眯眯的,但在原则问题上却是宁折不弯。影片《海霞》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曾引起一场风波,在中国影协庆贺谢铁骊从影55周年大会上,谢导专门讲过这事,其性格中的绵里藏针可见一斑。他说:“我从影多年,用两句话概括,一是服从组织,二是据理力争。服从组织是说我从事电影工作是组织上分配的。据理力争是指我的创作道路看来基本平坦,其实是有很多坎坷的。我之所以没有摔倒,打了几个踉跄还要向前走就是要据理力争。 《海霞》拍出来后,先是有人说我违背了文艺创作的‘三突出’原则,后来又说是文艺黑线的代表作。我不服气,就当场和他们辩论说,你认为是违背文艺创作‘三突出’原则,表现在哪里?他们说小海霞担水那场戏,炮弹打过来,怎么让不是主角的指导员去掩护主角的海霞呢?我说这就太奇怪了,难道要让小海霞翻过来扑到指导员身上吗?他们一听也感到无话可说。本来是创作问题,却卷入上层的重大斗争,我就不断地抗争。那时江青领导文艺,拍样板戏,有人劝我给江青写封认罪书就免了灾难。虽然我知道这些人是好心,我性情也比较温和,但我不明白:我有什么罪?就是不写认罪书。最后我给邓小平同志写信,由他出面解决了《海霞》的问题。 ”
“文革”中,因为拍《智取威虎山》 ,谢铁骊曾斗胆顶撞过江青。那是江青提出让剧组到东北去,选大森林做背景,实景拍摄树和雪。谢导说,如果大森林用实景,杨子荣的马鞭的舞蹈动作能用吗?那就不协调了。真雪景是否就要骑真马?江青一听被噎住了,后来说了一句,我也是让你们试试嘛。
在电影《海霞》选演员时,很多人想演大海霞,其中不乏谢铁骊战友的女儿,对此,谢铁骊说,我没看上的演员,就是我爹我也不能用。此言一出,一些人也不好意思再找了。
办事严谨有加
2009年是中国电影家协会成立六十周年,协会准备出画册并请谢导题词。我去谢导家比预定时间提早了半个小时,于是在楼下打电话问他此刻上去是否方便?谢导说上来吧。结果电梯开门,谢导正在电梯口等着我。因为从谢导家到电梯有一段较长距离,我说您干吗还走过来呀,他说没事。关于题词内容,谢导说,我琢磨了一下,想写八个字:立足本土,面向世界。因为拍电影肯定要在本土拍,拍本土的故事,但是要向世界宣传中国的影片。我听后表示同意,谢导问不用毛笔行吗?我手抖得厉害。我说用签字笔也行。谢导先在纸上打了个草稿,刚正式写了一笔说太细了,就换了一张纸。结果一不留神把“土”写成了“士” ,他慢悠悠地说,成了“立足本士”了。再来一张,写好后,他问要写时间吗?我说不用了,写上“贺中国影协成立六十周年” ,时间也有了。他想想说,写“贺中国影协六十大庆”吧,接着问,写这个60,还是那个六十,我说都行。他落上自己的名字后,我帮助盖好章,谢导端详了一下说,好像有点歪,我说不歪啊,他说你从这儿看。于是他决定再写一张,还让我在一张纸上多盖几个章,制作画册时可以选择清楚一些的用。
我手中有一张胡锦涛主席的剪纸作品,很想请胡主席签个名,把这一想法告诉了准备出席元宵节联欢会的谢导,谢导说试试吧。结果过了几天,我正在郊区开会,接到了谢导的电话,说是签名已经搞好了,让司机送过去。他在电话里还对我说,当时他是抓了一个空赶紧走到胡主席身边,胡主席一笔一划写得很认真。这时警卫走了过来说请回原位就座,胡主席的字也签好了,他连忙拿走了。后来谢导的外孙还告诉我,他们在家里还商量过应该带什么样的笔签出来才好,后来是胡主席用自己的笔签的名。
年轻时,不很理解“日月如梭”的含义,随着年龄的增加,倍感时光的飞逝无情。如今,第三代导演的旗帜人物谢导离我们而去,他带走了一个电影时代,留下的是经典作品,是对电影的挚爱,是为人作艺的高尚品格,我们将受用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