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太多太多的晚会,太多太多的文艺用晚会的形式,什么事情都能办个晚会;一个晚会用多少材料,搭个台、喷塑、灯光,且不说几百几千万的费用,产生的垃圾都不知道往哪儿堆。”全国政协委员濮存昕批评中国办晚会太铺张浪费,称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像我们有这么多晚会。(3月6日《北京晨报》)
批评
世界第一
忧点在哪里
正如濮存昕委员所痛惜的,某些“烧钱晚会”的浪费累积,绝对不会是一笔小数目;而那些大同小异、千篇一律的晚会宣传,未必天然能够起到“寓教于乐”的良好作用。倒有可能因着公众感观与视觉的麻木,晚会浪费的实质,反而日益显得漠不在意、熟视无睹。
其二,难洗脱滥耗公帑的败家风气。且不说有很多的晚会节目,无非就是“媒体给舞台,政府来赞助”的互相帮衬和取悦。还应警惕的是,看似堂而皇之的“赞助合作”,难说不会异化为个别损公肥私者暗渡陈仓的“晚会腐败”。
值得一提的是,“晚会世界第一”能在咱们这儿“生根开花”,乃是在局部地区和一定范围,能不能筹晚会、善不善搞晚会,往往还被视作一种展示能力、会办“大事”的重要参考。而晚会办得档次越高、影响越大,则更是“政绩炫耀”的绝佳平台和载体了。
泱泱大国,再加上由来已久的“晚会情结”,平添一项“晚会世界第一”的名号,要说也不必感到十分汗颜。如果在我们的“晚会文化”中,多的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节俭热闹,少的是任意铺张浪费的奢靡豪气,坚决消除的是假公济私、显摆政绩的烧钱游戏,这样的“晚会”,这样的“第一”,老百姓应是没啥二话。
既然饮食就餐倡导“光盘”行动,各种晚会安排就很有必要配套“详晒”成本。一台晚会办得妥不妥当、成不成功,开支账目的清清楚楚,可能是最具普遍说服力的实际参照。所以说,比起某些方面要求公开的“时机不成熟”,为了打消睽睽众目的“晚会忧虑”,先在这儿搞个“费用公开”,当是不太困难的吧。
司马童
文化大餐
变审美疲劳
晚会本来是以文化大餐的形式出现的,并且产生初期受到了公众的欢迎,但发展到现在,完全可以用“比拼”来形容,不仅拼豪华舞台,还比拼明星的多少,不仅奢华到了畸形程度,而且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某贫困县邀请国内知名歌唱家为当地一个庆祝晚会演唱,仅支付的出场费就要花几十万元,一场活动总费用2000万元。
更要命的是,晚会被弄得炫目豪华的同时,浪费代替了节俭,晚会的本来面目已经异化。如果每场现场晚会有1万名观众,手中的塑料棒、荧光棒和2万多节电池,不仅无法回收,还有不少会被任意丢弃,而1节5号电池就是60立方米的水土污染,推算下来,不仅造成资金的白白流失,还弄得遍地污染。这还不说零食方面造成的浪费和污染。
与此同时,晚会除了绚丽的舞台效果,节目本身的艺术价值被搁置了,不少明星也忙于走穴,恍惚间似乎成了“晚会利益集团”的一员乐此不疲,殊不知,公众对此已经是身心疲惫、审美疲劳。
如果仅仅是市场主体进行的晚会“消费”也就罢了,现在,不少地方政府也加入到了推波助澜的过程中。地方政府举办晚会,美其名曰发展地方经济,实际上是一场浩大的“表演”过后,除了一地鸡毛之外,再难寻觅出任何有影响和有价值的东西,所谓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异化为了“官逐政绩、民劳财伤”。政府举办晚会是一个复合性的社会行动。在文化角度上,应当能够接受专业人士的论证;在经济角度上,也应当接受效能性的评价;在法律上,它要受到一定的规制;在政治上,它需要能够吸纳公众舆论,要有预算和有效监督。“晚会大国”非文化大餐而是艺术价值消散,我们期待晚会回归勤俭节约、质朴清新!
朱四倍
建议
减量增质
更要去政绩化
当我们意识到晚会太多,想办法进行“减量”,并不是什么难事,毕竟,只要政府部门的相关文件足够管用,那减少晚会是很容易办到的。但是,减少“晚会”易,去面子化、政绩化难。不可否认,晚会背后都透露出爱面子、爱排场的意识,晚会是很容易减少的,但这背后的意识,却很难根除。而且,只要这种意识不根除,那晚会少了,其他的面子工程就会多起来,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
很多晚会之所以饱受质疑,就在于腐败浪费无处不在,更在于晚会大多成了举办者邀功的契机。对于工作中遭遇的问题、难题、漏洞,在晚会上是很难寻迹的;但只要有丝毫的政绩、成就,大多就会在晚会上夸大其词。这样的晚会,即便不算多,只是偶尔有之,公众也会感觉很“多余”。
从这个角度来说,晚会“增质”,也是必不可少的工程,那就要求我们的晚会,应多接地气儿、多关注问题、多提缺点,而不是成为吹嘘大会、表彰大会。不然,再多的晚会,也不过是又多了一次表彰会而已,不仅劳民伤财,更让公众排斥,长远来看,必然是得不偿失的。“减量”、“增质”、去政绩化,不仅是对当下晚会的要求,更是对当前各种会议的要求。
杨燕明
感动自己
才能感动观众
随处可见的文艺晚会不仅浪费了社会资源,还加剧了社会心态的浮躁。更为关键的是,面对五花八门的文艺晚会,频繁“走穴”的专业演员尚且感到身心俱疲,更何况普通观众?毕竟,在眼球经济时代,老百姓的注意力也是一种稀缺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有句经典台词:“希望是美好的事物,也许是世上最美好的事物。”当观众从大同小异、泛滥成灾的文艺晚会中看不到希望的时候,自然也会“用手投票”,要么拿起电视遥控板,要么点击电脑鼠标,将注意力投放到别的文艺节目中去。
在当下的文艺晚会中,并不缺乏大场面、高投入和高科技,打动人心的作品却屈指可数,为何?看似什么都不缺,实际上却偏离了真实的态度、真诚的力量这一文艺创作的根本。而任何一场文艺晚会,如果不能引起观众的心理共振和情感共鸣,就很难赢得老百姓的认同,也就难以实现经济和艺术的双赢。
伴随着老百姓的文化需求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型,文艺创作也必然要从功利化中走出来。如果文艺创作依然在陈词滥调中打转,依然在改革创新中趑趄不前,依然在批评质疑中自说自话,必然会遭遇市场的“滑铁卢”。殊不知,真诚是艺术的第一要义,文艺创作者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观众,只有自己相信才能说服老百姓。
层出不穷的文艺晚会背后,是捷径心态的蔓延,这既堵塞了老百姓满足文化需求的正常渠道,也颠倒了人们的是非观念。然而,文艺晚会毕竟不是“万能钥匙”,满足不了现实所有的文化需求。在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社会背景下,文艺晚会要注重从数量到质量的优化升级,能免则免,能少则少,以真诚的态度和真实的力量去打动人心,赢得观众的社会认同。
杨朝清
三言两语
说得对!一个晚会,可以建多少孤儿院?关心一下这些孩子,少一点这种面子的晚会吧!
——野平
成龙说的食品安全问题,濮存昕说的晚会泛滥问题,嗯,是大问题,文艺界代表的好榜样。
——钱蓝
年纪大了就这样说,好像也经常在各种颁奖晚会见到此人。
——杨宇风
力挺濮存昕提案!
——林洪桐
有一帮晚会专业户,他们从来不做针对普通老百姓的日常演出,那不赚钱。那也是一个圈子。
——俞晓进
少图劳民伤财、锦上添花之名,多干为民排忧、雪中送炭之事!
——梅若寒
一听吓了一跳,花钱无数,价值观错位引导,晚会要把中国引向何处?
——张达
不仅仅是环保问题,更关键的是不少晚会是用国企的钱办的,无疑是种浪费。如果完全由市场自己自负盈亏,市场自己办晚会,那谁都没意见!
——朱亮
不要到处搞晚会,到处是明星。给年轻人的引导作用不好。
——边生广
杜绝铺张浪费从小事做起,多少小事才能抵得上一次面子上没有必要的铺张浪费?
——乐雷